Thursday 15 October 2009

中國給醫療制度開出藥方

摘自2009年10月15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給醫療制度開出藥方

在位於中國農業生產腹地的群光村進步跡象處處可見。這個村子大約有1000名居民﹐他們賴以為生的玉米、水稻和花生在田地裡漲勢喜人。一條造價16億美元、全長215英里的新建高速路將他們和外面的世界連接起來。附近還有一處在建的工業園區。從2000年到2008年﹐群光村所在縣的務農居民收入增長了 85%。

在距離高速路出口不遠的當地診所﹐梅汝英正在給病人進行診斷﹐可她手中的診療設備不過一個聽診器和一只體溫計。而本身沒有醫學學位的梅茹英為了瞭解新藥的功效﹐唯有閱讀包裝盒里的說明書。

中國問題很多的醫療保健系統正是靠著成千上萬個“梅醫生”這樣的參與者支撐起來的。一般來說﹐他們收入微薄﹐只能靠簡陋的設備為龐大的農村人群提供醫療服務。中國衛生部發佈的數據顯示﹐2005年只有17%的中國醫務工作者受到過大學以上教育﹐在鄉村診所和縣級醫院﹐這一比例更是低到了2%。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中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建國後實施的全民基礎醫療服務在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期間越辦越差。民意測驗顯示 ﹐醫療保健是中國人最擔心的問題。藥價上漲、保險覆蓋不足以及大量只能自己承擔的支出都讓百姓苦惱不已。在農村窮困地區﹐許多病人因為無力負擔而選擇放棄救治。

中國共產黨在10月份慶祝建國60週年之際﹐也在調整過去三十年來幾乎只重經濟增長的發展策略。

中國政府1月份宣佈了一項計劃﹐為歷時十年的醫療改革的第一階段支出逾1,200億美元。中國政府說﹐希望在2020年前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可負擔得起的基礎醫療服務。

中國衛生部發言人毛群安說﹐公眾要求這樣的服務﹐對醫療保健的投資沒有跟上﹐而新政策就是為了讓中國的醫療衛生體系與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相一致。

中國政府正在翻修成千上萬的醫療場所﹐並為覆蓋更廣的國家醫療保險提供資金。中國政府表示﹐新近推出的措施使得約77%的中國人被納入了保險計劃﹐儘管可通過保險報銷的醫療費用往往相對較少。目前約有3億中國人沒有任何醫療保險。

正當美國醫改方案考驗奧巴馬政府之時﹐中國的醫療政策成為了國家主席胡錦濤的一根“政治避雷針”。胡錦濤和其他高層官員均承諾要“以民為本”﹐並要比他們的前任追求更為均衡的經濟發展模式。

對中國醫療體系有著多年研究的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肖慶倫(William Hsiao)說﹐此前中國領導人對投資醫療系統能收獲的好處深感懷疑﹔他們當時的態度是中國本身勞動力過剩﹐因此有更多的人在步入老年之前死亡屬於正常現象﹐而且從本質上講這不會影響勞動力市場。

肖慶倫說﹐現在胡錦濤和其他高層領導人都曾在農業地區工作多年﹐對中國窮困農民面臨的困苦有更深刻的瞭解﹐他們擔心基層民眾的不幸生活可能引發社會騷亂。這讓他們感到有威脅。

據最近一份於2006年發佈的政府數據顯示﹐大約有10000起因對國營醫院提供的治療不滿﹐或不予治療而引起的暴力抗議事件。

中國副總理李克強在上個月的一次講話中說﹐實施好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對中國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具有全局意義。

中國醫療改革在降低經濟對出口的依賴方面可能也會發揮作用﹐因其可以刺激國內需求。

對高昂醫療費用的擔憂加上社會福利體系的缺乏是促使中國人存錢而不敢花錢的主要原因。

無論中國醫療改革能否成功﹐都會對全球的醫療體系產生影響。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有13億人口。源自中國的疾病(比如非典型肺炎(SARS))也會很快擴散到全世界。

多年的支出不足令官員們縛手縛腳。2006年﹐中國政府在醫療方面的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不足1%﹐在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的196個國家中排名156。

中國政府承諾到2011年向醫療系統注入1240億美元﹐這筆資金將帶來極大的提振。但這僅僅只是開始。而且所需費用可能遠遠高於預期:隨著中國日漸富裕﹐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會更普遍。

在共產黨掌權後的頭幾十年﹐中國在公共醫療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一系列措施降低了瘧疾死亡率和新生兒死亡率。公社和國營工廠的勞動者獲得了幾乎覆蓋全民的公費醫療﹐雖然只是基礎醫療。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市場經濟﹐公費醫療制度也開始解體。農村的公社解散﹐效率低下的國營企業關門。公立醫院和診所的撥款減緩。政府數據顯示﹐個人自付醫療費佔醫療開支的比例從1978年的20%上升到2006年的50%左右。

中國政府的一個中心目標是減輕中國相對不太富裕的農村地區的醫療費用負擔﹐提高醫療服務的普及性﹐中國農村人口佔總人口數的一半以上。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大力建設縣級醫院和鄉鎮診所的計劃。同時政府也向農村合作醫保項目投入更多資金。

天津市寧河縣醫院就在新的醫療投入中得到了好處。這家醫院利用政府資金修建了一幢11層的外科住院樓﹐床位由原來的350張增加到800張。

新的住院樓有9個手術室﹐一個有15張床位的重症護理病房和一個腎臟透析室﹐配備了德國進口的先進輸血設備。這家醫院還擁有兩台CT掃描儀和兩台核磁共振儀(MRI)。

寧河縣醫院副院長孟慶海說﹐我們響應政府號召﹐以更好的醫療服務幫助農民。我們的目標是提供達到美國標準的現代醫療。

分析師們說﹐一個問題在於﹐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極少有能力負擔這些高科技的東西。

政府一直通過縣級農村合作醫保計劃擴大農民的醫療保險覆蓋率。據衛生部數據﹐2003年開始的這類計劃現在覆蓋了大約90%的農村人口。

迄今為止﹐醫療覆蓋範圍仍然有限。大多數門診服務和藥品根本沒有包括在保險計劃之內。住院費可報銷的比例每個縣都不一樣。衛生部說﹐其目標是到明年實現住院費報銷50%。

衛生部發言人毛群安說﹐對於英美國家的人來說﹐50%似乎算不了什麼﹐但對中國農民來說這是個重大進步。

中國農村很多居民幾年前還根本沒有任何醫保﹐相比之下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在群光村所在的京山縣﹐2008年約有93%的人登記參加合作醫保﹐前一年為85%。

京山縣醫院外科醫生祝中年說﹐如今有了保險﹐人們可以來看病了﹐以前人們太窮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這是一件大好事。不過在醫療成本很高的情況下﹐即使有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提供的保險﹐很多人仍看不起病。

群光村農民馬德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67歲的馬德清今年春天有一陣子經常嘔吐、無法進食﹐之後被診斷患上了食道癌。他住了44天的院﹐然後在7月份出院了。

他的醫療費總計為人民幣2.5萬元(約合3,600美元)﹐比他們家一年種植水稻、花生和棉花賺的錢還要多兩倍有餘。馬德清必須在他的保險計劃支付約1,000美元之前﹐先把所有的醫療費付清。

馬德清和妻子、兒子、兒媳和7歲的孫子一起生活。他說﹐按當地的標準﹐以前他們家算是過得不錯的了。不過他的醫療費把一家人多年的積蓄花得一干二淨。他說﹐如果我需要進一步的治療﹐我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還有一個問題是﹐農村醫療保險是各縣獨立管理的﹐保險並不總能轉移。在一個地方買了保險、但到別的地方居住的人可能就無法獲得保險福利。非本地戶口的人可能也會被關在保險福利的大門外﹐就算他們付了保險費。

張建芳是河南人﹐多年來他一直在遠離家鄉的湖北群光村附近租種農田﹐種玉米、花生和棉花。他通過當地的農村合作醫療計劃為自己和家人買了保險。不過去年他騎摩托車出車禍時﹐醫院告訴他﹐由於他的戶口在河南﹐醫療保險計劃不會給他提供保險福利。

當地醫生說﹐張建芳的鎖骨骨折﹐做手術要花人民幣1萬元(合1,400美元)。為了省錢﹐他坐了24小時的火車回到河南﹐他緊咬牙關忍受劇痛﹐盡力不擠壓右臂。河南的外科醫生用一塊鋼板修復了他的骨折﹐花了3,000元。不過張建芳說﹐醫院不接受他的保險﹐原因是保險是湖北的。

政府說﹐計劃逐步提高保險福利﹐以減少人們的自費部分。政府正在研究方法﹐確保出行在外或在外居住的人能在生病或發生事故時獲得保險福利。

中國的基層醫護人員帶來了與此不同的一系列挑戰。國際公共衛生專家說﹐由於“花錢看病”的模式和缺乏健全的治療指導辦法﹐醫生們常常過多的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他們向感冒或流感患者開這類藥物﹐這種做法可能會產生新一代抗藥性病原體。

目前政府支持農村醫護人員的繼續進修計劃﹐並提供資金﹐以便向貧困農村地區派遣更多接受過大學教育的醫生。舉例來講﹐政府將向那些承諾在農村工作一定年數的醫學院學生提供學費補助。

在群光村﹐梅汝英的診所收入來自打針和在發放藥品上獲許的15%的利潤。不過她說﹐她的診所收入不夠支撐自己的生活。她說﹐如果不種地的話﹐我甚至無法養活自己。她和丈夫在一小塊兒地上種水稻。

梅汝英在被挑選成為村醫之前是個助產士﹐90年代通過考試取得了中專同等學歷。她說﹐她覺得這樣的學歷足夠做自己的工作了。

她說﹐工作很複雜﹐我們需要很多的醫療知識。不過你可以在實踐中學習。

Gordon Fairclough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