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9 October 2009

疲弱美元會導致收購美國企業潮?

摘自2009年10月19日華爾街日報

疲弱美元會導致收購美國企業潮?

狂印美元會招致物價上漲﹐這是合乎邏輯的結果。除非你是一位想收購美國資產的外國買家。

以美元衡量﹐標準普爾1500綜合指數目前已較3月份低點上漲了63%。但如果以歐元來衡量﹐該指數僅上漲了38%。

Getty Images
鑒於美元匯率的下跌﹐外國買家會像英國人來美國Macy's連鎖店瘋狂購物一樣對美國企業掀起收購潮嗎?這種事情以往已經發生過。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及1986年以後的歷次美元疲軟期﹐外國對美直接投資都曾大幅飆升。

但Dealogic的數據也顯示﹐當美元在上世紀90年代末保持強勢時﹐對美國企業的收購金額從1995年的603億美元飆升至1999年的2,772億美元。而今年迄今為止以美國企業為目標的跨境併購交易卻一直不怎麼活躍。

把美元因素與其他影響外國對美投資決策的因素區別開來是困難的。雖然有利的匯率因素會吸引外國買家﹐無論他們是有意收購美國公司的外國企業﹐還是希望購買美國出口產品的消費者﹐但匯率因素大概還不足抵消掉那些不利於外國對美直接投資的因素。

首先﹐美元的疲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美國經濟一段時間內將難有起色的擔憂。這除了不利於投資者因看好美國未來前景而收購美國資產外﹐還會導致人們產生一種經典的通貨緊縮思維定式:如果美元在6個月後會更加疲弱﹐為什麼要現在收購美國資產呢?

對外國私募股權投資者來說情況尤其如此。與他們的美國同行一樣﹐他們的資金通常都來自美國投資者。但如果現在為一只以歐元計價的基金招募資金﹐有可能以一個對美國投資者不利的匯率鎖定他們的資金﹐從而會侵蝕掉這些投資者的潛在收益。這有可能加大未來從這些投資者處吸引更多資金的難度。而槓桿式收購交易有限的時間跨度通常也會使押寶美元走勢成為高風險遊戲。

無論如何﹐信貸市場揮之不去的寒意都將對私募股權投資者的野心起到遏製作用﹐儘管這一市場今年已有所解凍。花旗集團(Citigroup)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公司的企業價值與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前收益之比的平均值為7.5倍。而標準普爾旗下Leveraged Commentary and Data提供的數據顯示﹐槓桿收購者目前只能借到相當於被收購公司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前收益3至4倍的錢﹐巨大的資金缺口只能靠股權來填補。

外國的戰略性買家能夠負擔得起以長遠眼光看待美元﹐而且能夠用股權進行收購。但他們還有其他值得謹慎從事的理由。例如﹐來自中國和中東的買家就常常會遇到保護主義障礙。

雖然歐洲買家在美國會受到較為友善的對待﹐但正如花旗集團李科維奇(Tobias Levkovich)所指出的﹐他們會遇到估值障礙。歐洲股市的預期市盈率平均在11至13倍之間﹐而標準普爾1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目前的平均預期市盈率超過18倍。鑒於美歐兩地的股市市盈率差距如此巨大﹐歐洲買家首先會將目光投向本地市場。

Liam Denning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