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2 October 2009

中國爭奪大宗商品定價權

摘自2009年10月12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爭奪大宗商品定價權

中國領導人擔心﹐中國經濟的大規模擴張正在成為外國供應商抬高大宗商品價格的借口。因此﹐他們希望利用中國現有的三個期貨交易所進行回擊。

政府官員說﹐中國正將其期貨市場定位為設定全球金屬、能源和農產品價格的主要場所。通過讓世界知道中國企業和投資者對商品合理價格的想法﹐中國希望能夠減少其它市場的操控。

中國證監會期貨業的主要決策者、主席助理姜洋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的確有增加定價影響力的長期目標﹐但要做到這點我們需要創造條件﹐逐步推進。不過西方人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現在進入中方視野的是:去年進口原油的1,300億美元支出。

就全球範圍而言﹐原油是最大也是最為重要的貿易商品﹐中國則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原油進口國。紐約商交所輕質低硫原油合約是全球交易最活躍的商品﹐因此也是設定全球價格的主導品種。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上海期貨交易所可能最早於明年參照紐約商交所的全球基準合約推出自己的原油合約。這將讓中國交易員首次在這種大宗商品的定價中發揮直接作用。

一位參與規劃的人士說﹐我們目前正在積極考慮原油期貨。

在名義上仍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出現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市場是中國近幾十年來實行資本主義做法最鮮明的例證之一。在中國本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之際﹐全國也在慶祝其作為經濟超級大國的崛起。北京越來越渴望施加影響力──挑戰國際決策者重新思考全球貨幣體系、多邊機構的運行以及全球貿易談判的方向。

當然﹐中國新興的期貨市場不會馬上對設定大部分大宗商品價格的紐約、芝加哥和倫敦等大型交易所構成威脅。一個原因是﹐中國的這些競爭者基本對外資封閉﹐國有企業是其中最大的交易商﹐這是自由的全球市場所難以接受的。最多﹐中國大型期貨交易所的出現會讓中國企業和投機者在確定全球定價時與西方交易員一道發揮作用﹐但並不會控制價格。

但北京認為﹐設立大型期貨市場可以將大宗商品的全球最大客戶如何確定市場公允價格廣而告之 ﹐這會提高中國的經濟安全。對全球其它地區而言﹐這些交易所可能意味著減少對中國購買習慣的猜測﹐從而降低全球市場的波動性。銅和大豆供應商已經在根據中國期貨價格的變動選擇將產品運到或運出中國。交易員說﹐中國期貨對其它地區價格趨勢的推動作用似乎正在日益加強﹐尤其是在銅等金屬方面。

James T. Areddy/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鄭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大廳
從更大的範圍看﹐在中國交易所交易的21種大宗商品中﹐有許多都是這個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大量進口的商品。據巴克萊(Barclays Capital)說﹐中國購買了原油總量的10%﹐銅產量的30%和全球大豆產量的53%。

美國消費者已經正在感受到中國對大宗商品的購買力。2007年和2008年的時候﹐投資者認為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汽車保有量不斷飆升肯定會進一步推高原油價格﹐這一預期左右了當時的市場。受此影響﹐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在2008年7月達到了每桶147美元的歷史高點。2006年底至2008年7月﹐美國汽油價格平均上漲了85%。但隨後受全球經濟衰退的相關擔憂影響﹐美國汽油價格去年幾乎下滑了三分之二。

今年早些時候﹐交易員認定中國正在儲備原油──今年以來油價回升了61%。

期貨就是提前一天、一個月或是一年確定買進或賣出糖、銅或油價的交易所買賣合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情況決定著基本食物、能源和原材料的成本﹐從而影響到汽車標價、加油站的汽油價格乃至免下車快餐店所售漢堡的所有商品價格。

中國歷史學家說﹐中國在800年前的宋朝就出現了類似穀物期貨的交易。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開始於將近160年前的芝加哥玉米交易。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殷切希望展示他們正走向市場經濟﹐啟動了股票市場和大宗商品期貨交易。

但這其中缺乏良好規劃。當時中國出現了50多個大宗商品交易所﹐很多交易所主要交易的是綠豆。

綠豆價格對中國經濟影響甚微﹐但卻大受投機者的熱捧﹔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95年﹐當時一樁期貨醜聞促使監管部門關閉了幾乎所有的交易所﹐只保留了三家。

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中國政府對期貨交易進行了改革。中國政府加入了棉花、大豆、銅和橡膠等交易品種﹐使得期貨交易貼近實體經濟﹐但卻回避了股票期貨、債券期貨和匯率期貨等在美國人氣不斷升溫的外來金融衍生品。

這段時間也是中國大宗商品進口量迅猛增長的時期﹐這助長了對外國商人的懷疑。

2002年﹐中國政府出台了大豆進口限制﹐給總部位於明尼蘇達州的嘉吉公司(Cargill Inc.)等外國大豆供應商帶來了沉重打擊。中國政府還對大連商交所的大豆期貨平台進行了更新。如今大連商交所大豆期貨價格幾乎和芝加哥商交所的全球基準價格亦步亦趨。

嘉吉公司風險經理霍斯特(Robert Horster)說﹐大連商交所不再是一家本地交易所﹐其已經成為了一家大型交易所。在嘉吉公司大豆貨物裝船運往中國的數週時間里﹐霍斯特位於上海的團隊就利用大連商交所的期貨合約為波動的價格進行保險或實施對沖──通過大連和芝加哥之間的價差進行獲利﹐這一操作被稱為套利(arbitrage)。

中國期貨市場正在吸引Rockwell Investment & Holdings等機構投資者。Rockwell是一家總部位於寧波的公司﹐擁有十多名分析師和交易員。

葉慶軍(音)負責這一業務﹐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率先投資於中國期貨市場﹐當時他還是一家銅業公司的管理人士﹐熱切希望將自己所學的供需知識應用於實際交易。但葉慶軍說﹐初期的那些日子充滿混亂﹐絲、膠合板和其他產品價格都列在黑板上﹐監管部門隨意調整交易規則。在一次綠豆價格的劇烈動盪中﹐葉慶軍把錢虧光了。

今年42歲的葉慶軍說﹐中國期貨行業現在更加專業和複雜﹐主要受到中國進口趨勢以及美元匯率波動的影響。葉慶軍如今面對著5塊電腦屏幕﹐屏幕上跳動著從上海到芝加哥的大宗商品、股票以及匯率價格。他說﹐如今中國期貨市場與實體經濟相關聯﹐與中國經濟規模和發展步伐相關聯。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美國期貨業協會(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鄭州商交所白糖期貨合約的成交量達到了1.65億份﹐成為了全球交易最為活躍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所。美國期貨業協會說﹐2008年按照成交量衡量﹐中國期貨市場交易著全球5大最為活躍金屬期貨中的3種﹐擁有10大最主要農產品期貨合約中的7種。

全球金融市場對中國經濟不斷變化的趨勢一直保持著警惕。上海的股市有時被視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不過期貨市場有望提供更深入的瞭解﹐原因是期貨合約到期時大宗商品實際上是易手了。

中國轉向期貨市場來增強其有時坎坷的全球大宗商品收購之路。北京方面在中東動用新的外交力量﹐派遣海軍在戰略航線上進行巡邏。中國與安哥拉達成了“基礎設施換石油”的交易﹐在秘魯收購銅礦﹐在澳大利亞種植農田﹐進而鎖定了供應。

除石油之外﹐中國還開始開發錫、鉛、銀和豬肉期貨合約。一位知情人士說﹐另有一份中國期貨合約有望大幅改變全球集裝箱貨運費率。管理人士認為集裝箱貨運費率變得非常波動﹐進而使得出口受到阻礙。

姜洋說﹐期貨可能會保證中國大宗商品進口商會獲得更公平的交易。他說﹐2004年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燃料期貨之前﹐基準新加坡價格會隨著到港的中國空船加油而飆升﹐隨著這些船的離開而下跌。

姜洋說﹐如今掠奪性定價不像以前那麼有效了﹐原因是中國的油料買家能堅持可以反映上海期貨水平的條款。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這就給了他們非常強有力的議價能力。

隨著中國期貨交易提振了全球交易量﹐像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控股公司(CME Group Inc.)旗下的紐約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等傳統交易所領頭羊開始向東傾斜。為了更好地反映出亞洲交易時段大豆和其他農產品的交易情況﹐芝加哥交易所最近在繁忙的通宵時段增加了75分鐘﹐變成了13小時零15分鐘。交易量馬上就增長了65%。

為了向客戶提供進入中國市場的途徑﹐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將經紀商派駐在廣州附近的地區。這項業務的負責人Richard Shen說﹐中國在大宗商品方面有著如此之大的定價權﹐可以影響實物價格﹐這在期貨價格中也有所反應。

期貨交易所不會解決中國在大宗商品上的主要挑戰﹐包括政府提出的鋼鐵生產商進口鐵礦石的價格過高的指控。去年中國在進口鐵礦石上花費了605.3億美元。不過不是在交易所買的﹐而是在與主要供應商的談判中定下的價格。

一些人提醒說﹐活躍的中國交易所上的巨大交易量夸大了其重要性。期貨業有這樣一個笑話:在推動某些大宗商品的價格上﹐中國的影響僅次於天氣﹐不過比天氣還要難以預測。

甚至是鄭州交易所的官員都承認﹐火爆的糖交易更多是由於中國30萬活躍期貨投資者的投機行為﹐而不是由於中國人對於甜食的喜愛。專業人士說﹐對銅和大豆等每一份能夠“幹淨”地反應中國實際需求的合約﹐都有著另外一份糖或玉米等與基本面有著鬆散(或“ 臟”)關係的合約。

國際期貨市場基準從紐約和芝加哥等老牌交易所向中國轉移的步伐緩慢。儘管中國有著巨大的交易量﹐期貨市場只允許外國人有限的進入。與此相反﹐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說﹐該交易所有95%的業務來自海外。

利用美國的期貨來保護自身不受大宗商品價格動盪影響的公司包括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福特汽車(Ford Motor Co.)和泰森食品有限公司(Tyson Foods Inc.)。儘管這三家企業擴大了中國的生產﹐並且技術上講可以在中國交易所進行套期保值﹐但它們都說﹐尚未利用中國的期貨市場。

相反﹐中國期貨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大多為國有集團﹐主要是大宗商品交易商中糧集團和北京秘密的儲備機構國家物資儲備局。這使政府既是參與者也是決策者。

James T. Areddy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