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5 October 2009

中國貿易未到歡慶時

摘自2009年10月15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貿易未到歡慶時

中國貿易狀況是否正恢復正常?還說不上。

進出口方面的情況看上去肯定有所好轉。但這無法掩蓋中國的根本問題:主要發達國家需求減少﹐意味著工廠出口過剩產品的能力下降﹐從而加大了在國內進行裁員的可能性。

進口尤其可能讓人誤解。8月份迄今進口較上年同期下降僅4%﹐且經季節因素調整後增長8.3%﹐正接近危機之前的水平。考慮到中國大約一半的進口是用於再出口的半成品﹐出口復蘇似乎也會很快到來。

事實上﹐進口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囤積大宗商品的推動。2009年9月比2008年多四個工作日﹐也令貿易數字增加。

不過﹐出口雖然正從危機之後的低點恢復﹐但要恢復一年前的高點尚需時日。2008年7月-9月﹐中國月均出口1341億美元。上個月出口總額為1160億美元。

只要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需求仍保持疲弱﹐出口就不太可能回歸2008年中的高點。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稱﹐2003-2008年﹐美國、日本和歐洲佔中國出口的65%左右。

未來幾個月﹐簡單的比較可能會掩蓋中國出口疲弱的狀況。如果出口保持在9月份1160億美元的水平﹐那用不了多久年度增幅就會再度達到20%甚至更高。

這也不足以成為歡欣鼓舞的理由。相對好轉並不意味著中國政府已經解決了產能過剩的問題。

過去﹐在國內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中國能夠將過剩產品出口至有急切需求的外國市場。現在這些市場在一段時間內肯定會不景氣﹐中國絕對出口水平將很難完全恢復。

這意味著需要削減產能﹐中國政府已經指出從風力發電到鋁業的許多領域都需要採取這樣的措施。這種情況很難不產生不良的副作用﹐如更高的失業率。

龐大的政府開支和額外的銀行貸款到目前為止補上了中國經濟的窟窿。但由於真正的出口復蘇還不太可能實現﹐或許還需要更多令人痛苦的解決方案。

Andrew Peaple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