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1 January 2010

西方國家應怎樣看待中國的成功﹖

摘自2010年1月21日華爾街日報

西方國家應怎樣看待中國的成功﹖

德國已經失去了全球出口第一大國的寶座。中國12月份17.7%的出口增長確保它成為了全球出口領域的“老大”。對於那些認為中國通過將人民幣匯率釘住美元而不當受益的人士來說﹐有關中國貿易迅速反彈的消息無疑會令他們怨言再起。

在聽到這些抱怨時中國政府可能根本不會感同身受。在全球衰退的首波衝擊到來之時﹐中國的出口業也未能倖免。許多工廠關門﹐從農村來到城市打工的民工們不得不返鄉謀生。然後中國政府推出了價值5,86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就包括加大對工業企業的放貸。這筆資金雖然在規模上不及奧巴馬(Obama)承諾為美國所投入的7,870億美元﹐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仍被普遍視為新興經濟體的國家來說堪稱是個巨大的數字。

為養活龐大的人口﹐中國必須全力將經濟增速保持在一定水平﹐此時中國會接受一些促請其採取措施降低出口競爭力的要求。如果西方新起的保護主義潮流是想對北京方面的匯率政策產生影響﹐ 那麼這種想法只能顯得魯莽﹔而且假使中國因此提高了貿易門坎﹐那麼只會給解決問題幫倒忙。對於尋求增長的西方企業而言﹐中國仍是一塊極富吸引力的寶地。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Jean-Claude Trichet)近日在巴塞爾努力以積極的口吻說道﹐從全球看來﹐我們正在走上復甦之路。然而﹐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是引領全球走出衰退的正是新興市場。

這種樂觀情緒從英國零售商樂購(Tesco)近日在中國海濱城市青島開設的在華首家Lifespace樂都匯購物廣場中就可見一斑﹐該公司還將在2月底前再在中國開設兩家同樣的Lifespace廣場。自2004年打入中國以來﹐樂購已在中國開設了72家超級大賣場﹐但其中它自有商店的面積只佔到了四分之一 ﹐現在公司計劃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再開設20家商店﹐並將採取類似不動產開發的模式。

樂購在2008至2009年時的稅前利潤從 1996-1997年時7.5億英鎊(合12億英鎊)猛增到了30億英鎊(合48億美元)﹐如果公司想要保持迅猛發展﹐那麼像在中國這種大規模的擴張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時任公司負責人的雷希爵士(Sir Terry Leahy)意識到了這一點﹐儘管他可以在英國盡最大的努力快速拓展業務﹐但從設立實體和拓展產品範圍兩方面來說﹐若想維持增勢﹐他就必須將目光投向海外。

東歐曾是他當時的首選﹐但到2004年時雷希轉向了中國﹐並在中國開設了“樂購”超市。這是一個東方市場和西式超市的結合體﹐你可以看到人們在付款前自己動手挑選鮮活的田雞和魚。

這家連鎖店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而在樂購的青島Lifespace樂都匯購物廣場開業當天也迎來了有5萬消費者到新店捧場。

不過樂購在開拓中國市場的問題上還不算是先鋒。法國零售業巨頭家樂福(Carrefour)在1995年時開設了在中國的首家商店﹐現在它在全中國已經開設了156家超市。德國上市企業麥德龍(Metro)也在中國市場分到了一杯羹﹐儘管它將業務重心更多地放到了東歐市場。

即便在西方社會的鼎盛時期﹐一些雄心勃勃的企業也明智地意識到了自己應該在新興市場立足。既然西方社會至少會在數年時間里維持低增長﹐這種策略就更顯明智了。在巴塞爾﹐整體氣氛依舊低迷。意大利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警告說﹐復甦還很脆弱﹐而且這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現行的非常規貨幣及財政措施的推動。

由於人們愈加擔心一些國家赤字規模將越滾越大﹐西方國家必須很快開始撤出經濟刺激計劃。中國比大多數國家都更有資本繼續推出經濟刺激措施﹐中國還承諾要在今年繼續鼓勵國內消費。

這就是為什麼樂購和它的競爭對手如此熱衷在中國擴展業務的原因。在過去幾年非常明顯的一點是﹐新興市場不僅僅是新興市場﹐已經大有後來居上之勢。雖然有關全球貿易失衡的抱怨一直不絕於耳﹐而且未來也將如此﹐但這種失衡狀況看似還會繼續下去。

對這一現狀多想辦法、少做抱怨才能抓住這些正享受新興財富的國家所能提供的良機。這或許意味著﹐想要攻入印度﹐就要有決心、採用外交手段並肯花時間﹔想要深入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資源豐富的市場就要大膽決策﹐這些地方的公司治理的發展可能遠遠落後於市場。

新興市場無疑會帶來風險。舉例來說﹐近期尤科斯石油公司(Yukos)就在斯特拉斯堡的人權法庭和俄羅斯聯邦對簿公堂。曾掌管該公司的霍多爾科夫斯基 (Mikhail Khodorkovsky)因為現在還在西伯利亞服刑﹐庭審時將不會露面。尤科斯的前管理層認為是政府剝奪了公司資產﹐洗劫了數千投資者的資金。

一些新興市場的風險顯然相對更大。不過﹐那些勇於挺進新領域的人可能會收獲豐厚的回報。而對於那些躲在家中、抱殘守缺的西方人來說﹐前途將實在渺茫。

Patience Wheatcroftby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