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7 January 2010

人民幣國際化加劇滬港競爭?

摘自2010年1月25日華爾街日報

人民幣國際化加劇滬港競爭?

訪客對主人恭敬是一回事﹐但當上週出席香港亞洲金融論壇(Asian Financial Forum)大陸財金要員滿嘴溢美之辭時﹐這算不算是一種欺騙性的恭維?

人們熱議的話題是人民幣國際化及其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特別是對香港和上海這兩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

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說﹐香港的金融業優於上海的金融業﹐他希望兩地能加強合作﹐並說﹐沒有香港的指導﹐上海難以繁榮發展。

當議題轉向人民幣國際化問題時﹐香港因為有效地承擔起人民幣業務、並承諾提供更多機會而受到了讚揚。另一個經常提及的評價是﹐大陸的監管機構將學習香港的偉大經驗。

沒有人願意點破這些大話。隨著人民幣走向國際、中國股市日益成熟、還有上海努力實現國務院為其設定的在2020年前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那麼香港將何去何從呢?香港所謂中國的國際金融窗口的作用將顯得多餘。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將多快允許人民幣實現在資本項目下的完全自由兌換。人民幣問題顯然登上了大陸監管機構的議事日程。舉例來說﹐在人民幣還沒有自由兌換的情況下﹐中國對美元主要儲備貨幣地位的一再指責顯得空洞無物。

此次亞洲金融論壇提出瞭若干政策目標﹐但沒有給出細節信息:國際化對於中國和世界來說都是一種理想狀況﹐但穩定的重要性高於一切。

全球投資者也將密切關注這一點。

中國平安(Ping An Insurance Group China)總經理張子欣(Louis Cheung)告誡稱﹐如果擁有2.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且作為全球第二大出口國的中國以一種“大爆炸”的方式調整自己的外匯策略﹐那麼主要的國際市場都會受到沖擊。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這可能對國際基準股指造成的沖擊。最大的可能性是﹐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將導致對可供投資的中國股票進行權重調整。舉例來說﹐如果香港、上海和深圳的市值全部集合到一起﹐那麼它們將成為全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市場。

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們能作的最多是預測一下中國有何打算。中銀國際(Bank of China International)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中國在人民幣完全國際化的過程中對規模和速度的控制都將是循序漸進的。

他的建議包括﹐分隔上海證交所的市場﹐為外國投資者專門設立“國際板”。如果是這樣﹐遲遲未決的匯豐銀行(HSBC)在中國上市計劃很可能花落此地。另一個選擇是將股票的購買權僅限於上海市民﹐以管理這一進程。(這和在上海高速路上行駛需是掛本地牌照的車輛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這些措施都只是在想像中具有可行性﹐但它們仍可能讓香港的權力中心深吸一口氣。

聽起來上海國際板可以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起點﹐而不是像許多人以為的終點。與此同時﹐曾在2007年推動股市大漲的“港股直通車”計劃正式宣告流產﹐本來根據該計劃﹐大陸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港股。

上週晚些時候﹐香港和上海簽署了《關於加強滬港金融合作的備忘錄》﹐表明要在H股交易所買賣基金及不同衍生品合約等產品上進行合作。就在這份新協議簽署前幾天﹐李小加剛剛出任了香港交易所首席執行長﹐這是首位擔此職務的中國大陸人士。

我們是可以對香港大加讚美﹐但如果你看看業務的流向﹐你會發現﹐事實上﹐國際公司將投奔上海﹐而上海投資者卻不會來到香港。當然﹐市場的大規模回調仍可能使一切計劃都泡了湯。

不過﹐香港輕鬆吸引大陸公司來上市以面向國際投資者的日子似乎是越來越能數得出來了。

Craig Stephen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