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9 September 2009

中國的外資IPO開閘計劃旨在為上海形像加分

摘自2009年9月29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的外資IPO開閘計劃旨在為上海形像加分

中國政府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允許外資企業在上海證交所上市。但若就此認為此舉意味著中國將真正放開資本市場了﹐恐怕這些人要失望了。

在可預見的未來﹐該計劃最好被解讀為美化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形像的一道粉飾工序。密集的摩天大樓坐落在上海的金融區﹐但在人民幣尚未實現完全自由兌換的背景下﹐這些摩天樓看上去似乎有點像一種幻景。

儘管匯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簡稱﹕匯豐控股)、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SE Euronext)、東亞銀行有限公司(Bank of East Asia Ltd.簡稱﹕東亞銀行)、中國移動有限公司(China Mobile Ltd., 簡稱﹕中國移動)、聯想集團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td., 簡稱﹕聯想集團)、Fortescue Metals Group等一系列外資企業都已經表示有意在中國大陸上市﹐但最初獲得批准可能只有少量外資企業。

上海市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向道瓊斯通訊社表示﹐他預計到明年初將只有一、兩家外資公司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中國政府對開啟IPO閘門向來持謹慎態度﹐因此上述表態不足為奇。由於擔心流動性驅動的中國股市人氣惡化﹐中國政府自2008年9月開始非正式凍結了國內所有的首次公開募股交易﹐九個月後才重新開閘。

如果像本欄目認為的那樣﹐允許外資企業在華上市的主要目的只是為上海的形像加分﹐而不是為了起到拓寬IPO渠道、豐富市場的作用﹐那麼只要有外資企業登陸中國股市﹐即便數量很少﹐對中國政府而言也並不重要。

一位駐上海的交易員稱﹐一家五星級酒店一定會配備游泳池﹐至於是否會有許多住客去那裡游泳並不重要﹔同樣﹐對中國政府而言﹐首要任務是讓外資企業登陸上海證交所﹐至於首批上市公司數量是多少﹐這一點無關緊要。

允許外資企業在上海證交所上市並不代表中國資本市場發生重大變革﹐主要原因在於外企發行的A股幾乎可以肯定是以人民幣計價的﹐而不是以美元。

如果外資企業發行的新股以美元計價﹐則大部分利益相關者群體的處境可能會更糟。中國政府會擔心面臨資本外流風險。由於當前人民幣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國內投資者可能無法如願買到這類股票。

在這種情況下﹐外資企業將無法充分利用到中國股市高企的本益比以及龐大的投資者基礎。

不過﹐如果外企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A股﹐則意味著境外投資者無法利用A股市場的劇烈波動性來進行短線交易獲利﹔除非他們透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簡稱QFII)計劃來進行投資。

此外﹐外資企業在華上市也不太可能有助於改善國內上市企業的公司治理水平。在中國﹐推動上市公司股票起落的常常是一些利好消息的預期。

即使國內投資者見識了外資企業嚴格遵循信息披露規則的做法﹐本地上市公司也不見得會感到相形見絀、無地自容。

Michelle Ng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