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5 September 2009

中國碳排放之風吹向何處

摘自2009年9月24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碳排放之風吹向何處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承諾在2020年之前明顯減少中國二氧化碳排放﹐是不是在說空話?

雖然對中國領導人週二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時沒有承諾硬性的減排數字感到失望﹐但氣候活動人士仍然認為還有希望。

在中國﹐地方官員和國有企業以及銀行管理人員對政治風向十分敏感﹐中國領導人的泛泛而談也會發出重要的信號﹐表明低排放項目在獲得銀行貸款和監管批准方面會擁有優先權。

綠色和平(中國)(Greenpeace China)的氣候專家楊愛倫說﹐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並且向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提出了嚴肅挑戰﹐要求它們承擔自己在減少排放、保護全球免受氣候災難方面所應盡的責任。

胡錦濤說﹐中國將大幅削減單位GDP碳排放強度。換句話說﹐這是一種相對標準﹐並沒有限制總排放量。如果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就會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只不過比沒有這一措施時的速度慢一些。

由於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氣候活動人士對任何減緩排放的措施都表示歡迎﹐雖然他們最終的目標是限制總排放量。

已經有跡象顯示中國是認真的。胡錦濤講話後的第二天﹐中國稅務機關公佈了到2012年開征碳稅的詳細藍圖。今年12月在哥本哈根談判的全球氣候協定將於2012年生效﹐取代現有氣候協定。

中國面臨歐美越來越強烈的要求﹐要對不設碳排放上限的國家徵收排放稅﹐以實現公平競爭。在國內開征碳稅可能阻止歐美徵收排放稅﹐後者會提高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而出口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將免征碳稅﹐而針對礦物燃料用於商業用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徵稅最終能否生效也沒有保證。與此類似的資源稅經歷了曠日持久的討論才最終推出。

在致力於提高能效的行動中﹐中國承諾將單位經濟產出的能耗降低20%﹐這一與胡錦濤的承諾相似的目標已經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省級領導人和國有大型企業的負責人必須簽定合同﹐政府官員的年度政績評估也包括能效方面的目標。大型國有企業消耗的能源佔中國總能耗的三分之一。

這項政策已開始降低污染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自2006年以來能耗累計下降10.1%﹐一些分析師認為2010年可以實現20%的節能目標。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院(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與一組中國頂尖經濟學家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由於節能目標減少了碳排放量高的煤炭等礦物燃料的使用﹐從而也降低了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他們預計﹐即使胡錦濤沒有提出此次的新目標﹐能效目標也可能導致中國排放量在2020年見頂﹐不過其成本會越來越高。

現有的能效監控系統也很容易對碳排放強度進行監控。耗能大戶也同樣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其排放量佔全國總量的43%。政府可以通過調節對這些大型國有企業的控制來取得更大的成就。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政府發出政策信號的不同方式。在中國﹐許多機構習慣於解讀政策變化的蛛絲馬跡﹐並可以迅速做出行動﹐放大政策變化的影響。舉例來說 ﹐當中國政府暗示要堅持發展風能和太陽能時﹐國有的大型傳統電力公司迅速做出反應﹐依靠國有銀行寬鬆的信貸和監管機構迅速批准﹐上馬規模龐大的新項目﹐並很快就超過了政府對可替代能源規模的預測。

碳排放方面也可能會有同樣的效應﹐因為中國的公司和地方政府希望與中央政府保持一致。

美國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中國環境保護法項目主任Alex Wang說﹐對於所有說中國實施不力的說法﹐這是實現低排放目標的最佳途徑。

Shai Oster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