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5 September 2009

美國股市繁榮但不健康

摘自2009年9月23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股市繁榮但不健康

美國股市現在究竟是一片紅火﹐還是一塌糊塗?

在6個多月的時間內﹐標準普爾500指數累計上漲了近60%。考慮到在3月份低點之前的半年時間里﹐該指數下跌了將近一半﹐你可能會認為目前的股市回升也相當合理:跌得越狠﹐反彈就越強勁。

從表面上﹐這很難反駁。如今金融危機並沒有像蝗災一樣橫掃世界﹐很難想像企業收益會像2008年最後幾個月那樣急劇下滑。

不過﹐2002年市場最近一次週期性觸底之後﹐股市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才回升了60%。股市歸根結底是反映未來訊息的貼現機制。判斷市場在特定時刻懷有什麼預期﹐這無疑是門藝術。不過﹐一些技術指標已經發出了警示信號:在目前1,065點的位置上﹐標普500指數已經回升過度了。

首先﹐也是最簡單的指標就是市盈率。市盈率的表現多種多樣﹐但很多市盈率指標看起來都昂貴。以過去12個月不包括一次性支出的運營利潤衡量﹐目前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為27倍﹔若按照公佈的收益衡量﹐市盈率則是142倍。

按照市場普遍預期的2009年和2010年運營利潤衡量﹐這兩年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分別為19.5倍和15.1倍﹐而分析師們預計﹐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2010年的每股收益是70美元。

與此同時﹐市場研究機構Gluskin Sheff經濟學家羅森博格(David Rosenberg)認為﹐標普500指數實際上是將經通貨膨脹因素調節的Baa級債券收益率當作權益成本的代理指標﹐來貼現考慮2010年每股收益83美元的。

回顧標普500指數公司自1960年以來的情況﹐他們經通貨膨脹因素調節的收益年均增幅這一指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出現了很大轉變。1960年-1990 年標普500指數公司的收益年均增速為1.8%﹐1990年之後就幾乎提高了一倍至3.5%──如果排除經濟衰退的2008年﹐年均增速則為5.7%。

在 1990年之後的這段時期內﹐通貨膨脹因素異常溫和﹐這一定程度上來自於IT業帶動的生產力提高﹐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油價水平持續徘徊低位。2001年之後的時期還包括了第二個推動因素﹐美國負債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不斷上升。如果沒有這些有利因素﹐可能就很難指望公司收益恢復到經濟衰退之前的增長勢頭﹐正如每股收益70-80美元所暗示的。

一個推動股市強勁上漲的重要刺激因素就是美國政府的慷慨解囊。但隨著失業率不斷上升﹐工業開工率仍然徘徊在70%以下﹐住房市場幾乎完全依賴聯邦政府救助﹐私營行業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可持續復蘇跡象。例如﹐消費者汽車網站Edmunds.com預計﹐在“舊車抵現金”計劃過後﹐美國9月份汽車銷量可能會低於折合成年率的900萬輛。

寬鬆資金和財政救助可能感覺象毒品﹐但對一個病人來說還是治病良藥。

Liam Denning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