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6 August 2010

中國利用稀土推行“以技術換資源”策略

摘自2010年8月16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利用稀土推行“以技術換資源”策略

業界和政府官員已開始討論一項政府計劃﹐旨在向外資開放中國稀土資源﹐促使包括電子產品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在內的企業在中國建立稀土加工廠。稀土被用於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導彈等多項產品﹐在中國受到嚴格的出口限制。



中國政府尚未宣佈該計劃﹐但本週記者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某高級官員問及此事﹐該官員表示﹐以前中國推行“以技術換市場”的策略﹐即通過向外資企業提供廉價勞動力並準其進入迅速成長的大陸市場來實現技術引進﹐現在則提倡“以技術換資源”。他表示﹐該項新策略也適用於稀土市場﹐但告誡稱﹐如果處理不當﹐困難仍將存在。



他拒絕就此作進一步詳述﹐稱該問題屬敏感話題﹐且性質複雜。



中國掌控世界近95%的稀土產量﹐通過實行出口配額已逐步建立起對該資源的基本壟斷﹐實現了稀土礦石高價位。



在上述官員發表評論之前﹐中國已於7月份將今年下半年稀土發貨量削減72%至7,976公噸。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方面的這一最新舉措在全球市場引起一片嘩然。



中國已經提高了整合零散稀土行業的速度和力度﹐並且自2005年以來一直在削減稀土出口配額﹐以在定價方面獲得更多發言權。



7月份稀土價格出現飆升﹐此外中國還指出﹐今後幾年稀土出口配額將低於35,000噸/年﹐在市場對稀土環保產品的需求不斷飆升之際﹐此舉將令稀土供給狀況進一步惡化。



中國最大的稀土生產商內蒙古包鋼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nner Mongolia Baotou Steel Rare-Earth (Group) Hi-Tech Co.)總經理張忠週日表示﹐由於稀土出口配額大幅削減﹐今年國際用戶將面臨約20,000噸的供給短缺。



由於供給短缺﹐張忠預計大量外資企業今年將開始把稀土加工廠遷到中國大陸。



外資企業入駐可能不僅會給當地政府帶來稅收﹐稀土資源豐富的地區還可能有機會由純重工業基地發展成高科技中心。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一名政府官員表示﹐資源豐富的地區都希望進軍利潤更大的下游加工業﹐不願僅僅提供原材料﹔中國不願永遠作世界工廠。包頭是中國最大的採礦中心之一。



據中國工程院官員高勇(音譯)表示﹐中國在稀土下游產業高端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包括一筆總值人民幣3-4.5億元(合4,430萬-6,650萬美元)的特別研究基金。發達國家掌控的高端技術也很具有吸引力。



目前在包頭稀土高新區內運營的外資企業已有約50家﹐包括法國羅地亞(Rhodia SA)。上週一﹐韓國產業銀行(Korea Development Bank)與包頭高新區簽署合作協議﹐將引導韓國電子產品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前往包頭﹐自主或與中方合夥建立稀土加工廠。



韓國產業銀行(KDB)某管理人士上週四表示﹐當地政府打算為韓資企業減免地方稅﹐韓方通過談判﹐為韓資企業購買原材料爭取到15%的折扣﹐以備將來長期合作。



上述不願具名的管理人士還暗示﹐對上述項目有意的公司可能將是規模相當大的公司﹐而像如何將技術轉讓給當地公司之類的問題則可能逐一談判。



中國禁止外資企業投資開採稀土資源﹐但允許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合作設立稀土加工合資企業。



上述包頭政府官員表示﹐外資企業目前不得從事稀土勘探和稀土分離項目﹐但歡迎他們投資下游產業。



日本貿易公司三井物產(Mitsui & Co.)駐中國某管理人士也表示﹐三井物產正在引導日本企業到中國投資稀土加工行業。但他也對稀土供給能否保證表示擔憂。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長王彩鳳為出口配額辯護道﹐中國的稀土出口限制只針對稀土原材料﹐但鼓勵出口稀土加工成品。



王彩鳳週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出席會議時表示﹐高附加值稀土產品出口增長顯著﹐近年來出口結構也有所改善。



張忠也表示﹐中國的稀土出口限制將促使礦業公司在世界范圍內加快稀土礦石的研究和勘探工作﹐他表示﹐這是大勢所趨﹐因為中國稀土儲量目前只佔全世界總儲量的30%﹐由中國來支撐全球95%的需求不太合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