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7 November 2009

美國通脹率難以持續上升

摘自2009年11月16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通脹率難以持續上升

通脹數據可能很快就開始變得更加嚇人﹐但即使出現飆升﹐也只會曇花一現﹐甚至還可能為將來的急速回落埋下伏筆。

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將發佈10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因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計劃於當地時間週二上午發佈的10月份PPI可能較9月份小幅上升。

經濟學家預計﹐擬於週三上午發佈的CPI也較9月份上升。他們同時預測﹐10月份剔除食品與能源價格的“核心”CPI較一年前上漲了1.5%﹐這離美聯儲(Federal Reserve)能夠接受的通脹率2%還差很遠。

這組數據不會引發通脹擔憂。但CRT Capital公司的國債策略負責人阿德(David Ader)提醒說﹐接下來的一些數據﹐或將顯示年通脹率上行壓力開始變得更加顯著。因為在接下來幾個月﹐通脹率將對比衰退程度最深的時期而衡量﹐而當時的物價曾普遍下跌。

這些數據可能會為預期惡性通脹的人提供根據﹐特別是考慮到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美元匯率岌岌可危。但這種“基數效應”只會是一時的﹐不會讓美聯儲驚慌。

物價顯然已經反彈﹐但其中消費者所擔負的部分遠不及生產者。自2008年2月份以來﹐生產者價格增幅一直高於消費者價格增幅。

面對成本升高、需求普遍走軟﹐企業通過大幅削減支薪崗位來應對﹐削減數量為“大蕭條”時代以來最多。

即使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勞動力市場的疲軟也可以讓通脹率得到控制。據Capital Economics公司的分析﹐石油相關成本只佔美國生產成本的2.3%﹐而員工薪酬卻佔到30.3%。

事實上﹐如果大宗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使企業進一步削減成本﹐那麼通脹率的下行壓力將會變得更大。

消費者已陷現金緊缺的窘境﹐並且面對著10%的失業率﹐只要他們為了支付更高的食品和能源價格而節省其他方面的消費﹐那麼其他方面各種物品的需求和價格都會受到沖擊。

也就是說﹐別以為今天的通脹壓力將會持續下去。

Mark Gongloff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