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大市分析”
更新日期: 20090728
首先,根據科斯托蘭尼和索羅斯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兩個走勢理論。
Trend[M] = Capital + Psychology
趨勢[中] = 資金 + 市場心理
Trend[L] = Economy + Market Expectation
趨勢[長] = 經濟狀況 + 市場預期
Trend[M]代表短期至中期走勢(Minor Trend和Secondary Trend),而Trend[L]代表長期走勢(Main Trend)。當中各個因素的值以”+(良好)”、”-(惡劣)“和”?(未知)”來表示現時的狀態。關於短期、中期和長期趨勢,可以參考”技術分析101 :: 道氏理論”。
例一,當資金不斷流入,而市場氣氛興旺,大行紛紛唱好股市,投資者亦見市場指數不斷上升而願意把資金投入股市。因此,”資金”是”+”,”市場心理”是”+”,而”趨勢[M]”就會是”+”。表示”資金”和”市場心理”均為正面時,中短期大市走趨強勁。
例二,當經濟數據好壞參半時,顯示未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經濟衰退己經完結,但市場預期經濟狀況己漸漸改善,因而有資金先行入市。因此,”經濟狀況”是”?”,而”市場預期”是”+”,”趨勢[L]”比較難確定,可以是”+”,亦可以是”-“。這時,常見情況是股市成交額輕微上升,而市場指數亦只有輕微升幅或成橫行格局。由於難以分辨是技術反彈,還是熊市結束,交投仍然疲弱。
然後,一般而言,市場心理及市場預期比較容易觀察。打開電視有關股市的頻道或節目關於分析員的討論、投資雜誌封面標題、大行報告等等,好容易就聽到或見到熱錢不斷湧入、股市爆升、牛市一期投資策略、恆指直闖3萬點、大行唱好中移動、分析員痛哭等等。類似利好或利淡訊息經長時間報導,足以改變整個市場的投資氣氛。
由於市場情緒比較容易觀察,所以大市分析之中就集中以說明資金流向和經濟狀況。大市分析分為兩個部分,恆生指數方面主要以資金流向分析後市方向。另一部分則探討中國和美國經濟狀況,因為香港股市主要受中國經濟、美國經濟和流入香港的熱錢左右,簡單而言毫無個性。
分析裏,縱使閱讀時會比較沉悶,但仍會盡量避免使用情緒用語,例如恆生指數”大升”800點、成交額”直闖”1千億、股市”牛氣沖天”、後市”睇”3萬點等等。情緒用語可以令文章更加生動、感染力更強,但難免嘩聚取寵,甚缺乏理性。股市或股價走勢並非個人意志可以左右,除非你有足夠資金可以控制股市,否則投資者任何時候都應該冷靜觀察和分析數據。分析股市或者股票本身就好比一門偵探術,應該以科學和理性角度去思考、釐清事實,對客觀問題尋求一個合理解析或推測(後市走勢或合理論價值等等),受情緒左右就好易自招惡果。
其實,分析資金流向和經濟狀況,尤其是經濟狀況,是十分鬱悶,因為資金流入流出、經濟條件等等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經濟狀況更可以經歷數年才會轉變。所以,很多時候都會予人一種”唔知做乜”、”唔知有咩用”的感覺。不過,當資金流向和經濟環境出現轉折時,就能夠凸顯這類分析的重要。因為要洞悉先機,快人一步於經濟低迷,股市又疲弱時,又或者股市持續不斷脫離基本經濟基礎而形成泡沬時,如何決定投資策略,對資金流向和經濟的分析就是決勝關鍵。
最後,恆生指數由2003年4月25日的8409點升至2007年10月30日的31638點,增長達276%,然後跌至2009年3月9日的11344點,隨後上升至2009年7月28日的20624點,增長達81.8%。其實只要好好掌大市走勢,就算是持有”大市”(指市場指數例如恆生指數)亦可以跑贏大市。而且關於資金流金向和經濟的數據是公開的、免費的,任何人都可以找到,透明高,反而研究企業時,有些資訊不是只有業內人士或企業內部才得到,就是要用錢才可以買得到,例如市場研究報告。研究和買賣”大市”反而適合沒有太多空閒時間做研究和分析的投資者。
(完)
Tuesday, 28 July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