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7 July 2009

技術分析101 :: 道氏理論

技術分析101

道氏理論


最後更新日期: 20090727

10.1 甚麼是道氐理論

道氏理論(或稱杜氏理論)源自255編由查理斯‧道(1851-1902)在華爾街日報撰寫的社論集結而成。查理斯‧道是華爾街日報的創辦人和第一位編輯,也是其中一位道瓊斯公司的創辦人。查理斯‧道生前從未以道氏理論來命名自己的投資分析理論。這是他死後由威廉‧漢密爾頓(William P. Hamilton)、羅拔‧雷亞(Robert Rhea)和喬治希弗等等相繼集結成書而成。

例如,尼爾遜(S.A. Nelson)於1902年出版的《股市投資入門》(The ABC of Stock Speculation)、繼任查理斯‧道作為編輯的威廉‧漢密爾頓於1922所著的《股市晴雨表》(The Stock Market Barometer),以及在19232年,雷亞寫的《道氏理論》。這些著作隨著不同時代而相繼出版和不同媒體的引述,使道氏理論漸漸廣為人知。

10.2 道氏理論六大原則

原則一:市場有三種走勢

道氏理論指,走勢(Trend)有三種形勢。若把一個走勢(主要走勢)放大來觀察,會發現當中包括另一個走勢(次要走勢)。若再把這個走勢放大來觀察,又會發現當中包含另一種走勢(小型走勢)。

從下圖可以看出,恆生指數從1984年開始自今經歷了4個週期,一個週期包含了一個牛市和一個熊市。



由2003年至2007年的主要走勢期間,當中有亦包含很多升市和跌市(次要走勢),小型走勢亦大致如致。見下圖說明。



(1) 主要走勢或長期走勢(Main movement或者Primary movement)。主要走勢一般可以持續一年甚至數年以上,所以其計算單位一般以”年”計。要注意的是,主要走勢不一定要超過一年,亦可以少於一年。”一般”報章雜誌等等常常提到牛市和熊市就是指主要走勢。這裡要特別註明”一般”二字,基於不同的定義,不同的人所指的牛市和熊市意義大不相同。例如恆指從2003年沙士之後的低位至2007年11月達至32000點之下的頂點便是一個主要走勢(牛市)。

(2) 次要走勢或中期走勢(Secondary movement或者Intermediate movement)。次要走勢一般由數星期至數月不等。次要走勢中的調整,是指這個走勢的方向與前一個次要走勢或主要走勢的方向相反,其幅度一般由前一個次要走勢或主要走勢的33%至66%不等

(3) 小型走勢或短期走勢(Minor movement)。小型走勢的持續時間一般由數日至數星期不等。

道氏對於走勢的定義如下。

升勢:一個走勢的最高點要高於前一個走勢的最高點,同時這個走勢的最低點要高於前一個走勢的最低點。簡而言之,一個浪頂高於一個浪頂,一個浪底高於一個浪底。

跌勢:一個走勢的最低點要低於前一個走勢的最低點,同時這個走勢的最高點要低於前一個走勢的最高點。簡而言之,一個浪底低於一個浪底,一個浪頂底於一個浪頂。

原則二:主要趨勢(Main Trend)有個三階段

道氏理論認為主要走勢當中分三個階段,分別是階段一 – 累積期或收集期(派貨期);階段二 – 上升期或跟進期(拋售期);階段三 – 升浪後期(跌市後期)。以下以上升的主要走勢(牛市)來說明。

階段一 – 累積期。當市場還人心惶惶,害怕股市進一步下瀉時,少數投資者發現經濟漸見起色,股市也差不多見底而開始入市。由於只有少數人願意入市,所以股價一般只有輕微升幅,但不足以說服其他投資者認為股市己經轉向。

這時,股市升幅輕微,成交額只有少量升幅。

階段二 – 上升期。當更多的有關經濟和資金流入的訊息出現,例如GDP由萎縮轉為增長、失業率改善、熱錢不斷流入、股市成交額持續上升等等,投資者開始驚覺股市己經回暖,於是紛紛跟進入市。

這時,股市升幅擴大,熱錢不斷流入,成交額同時上升。

階段三 – 升浪後期。此時由於經濟增長己到強弩之末,個別經指標或數據己顯示轉向,但整體而言還沒有惡化跡像。少數較差的經濟數據不足以令市場認為衰退會在短期內出現。投資者亦十分願意把更多的資金投入股市,以致股價高處未算高。股市此時升幅巨大,投機炒作甚多,幾乎甚麼股票都會上升,而且彷彿升勢沒有盡頭。不過,少數投資者己經察覺股市泡沬快將完結,並慢慢把資金從股市撤出,但因為流入股市的資金仍比流出的多,所以對升勢沒有大影響,甚至難以察覺。

這時,股市升幅進一大創新高,成交額亦創新高,但泡沫亦隨之形成。

至於下跌的主要走勢(熊市)亦大同小異。以下簡述之。

階段一 – 派貨期。此時己經有春江鴨陸續把資金慢慢撤走,但因為股市狂未減,而且未有重要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己走下坡,縱使股市開始下跌,投資者信心未散。

這時,成交額仍然高,但股市上落波幅大,而且反覆向下,成交額和股市走勢背馳。

階段二 – 拋售期。經濟數據陸續轉壞,以及資金流走等等訊息不斷湧現,市場突然發覺得股市狂潮己落幕,紛紛把股票出售,甚至賤價求售,務求盡快把資金回籠,以致造成恐慌性拋售。其時股市幾乎日日下跌,低處未算低。

這時,股市下瀉幅度大且急,成額額亦開始縮減。

階段三 – 跌市後期。由於投資者己經對股市感到恐懼,不敢貿然入市,同時經濟增又未見起色,以致股市交投淡靜。此時股市一般會窄幅上落,但整體趨勢仍然向下。

這時,成交額維持低位,股市仍然反覆向下。

原則三 – 股價己反映所有資訊

道氏理論認為股價己反映所有可以影響股價變動的資訊。這個原則與有效市場理論(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相似。簡述之,有效市量理論認為市場運作效率高的話,股價可以第一時間反映所有市場上的流通的訊息。

原則四 – 兩個市場指數必須要亙相確認

在查理斯‧道的年代,工業生產和鐵路運輸息息相關。其時,美國工廠分散於各州,主要依賴鐵路把貨物運送。因此,如果經濟發展良好,工業生產增加,而鐵路運輸亦會增加。從指數上考察的話,工業指數處在升勢之餘,鐵路行業指數亦會處在升勢。

這個原則背後的原理是,倘若指數升勢是基於基本因素的話,其他相關的指數亦會反映相同的結果,以此來確定主要走勢(Main Trend)是否有變或只是反彈。比如上例,經濟增長基於工業生產活動,而工業生產繹絡又會帶動鐵路運輸。

若用今天的語言的話,工業指數就是今天的大市指數,例如標準爾500指數,而鐵路運輸指數就是今天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

這個分析方法可更廣泛地套用到其他地方。下圖為截至2009年7月27日半年內的恆生指數及成交金額圖表。從圖中可見恆指自2009年3月觸及低位後不斷上升,其間,平均成交金額亦不斷上升。顯示升勢因為大量資金流金流入而得到支持。



原則五 – 走勢與成交量一致

道氏理論認為,主要走勢應與成交量(Volume)一致。在主要走勢上升中,平均成交量亦增加,而每次下跌或回吐時,平均成交量會減少。在主要走勢下跌中,每之下跌時,平均成交量會增加,而反彈時,平均成交量會較少。

由於就個別成交日而言,成交量較波動,因此要以平均成交成量來與走勢比較。所以此方法較適合用來考察主要走勢。

原則六 – 應假設主要走勢不變,直至有明確轉勢訊號出現為止

說原則六之前,重溫一下原則一中對主要走勢的定義。

上升走勢:一浪頂高於一浪頂,一浪底高於一浪底
下跌走勢:一浪頂低於一浪頂,一浪底低於一浪底

原則六指,當主要走勢確立之後,維持這個走勢的機會甚大,若貿然把調整(或反彈)誤判為主要走勢改變,繼而改變投資方向,難免招致損失。因此要嚴守原則一對走勢的定義。

不過,此一原則亦頗受爭議。因為現實生活中,未必每次均能滿足原則一的走勢定義。太固執於以道氏論的走勢定義來預測轉勢往往太遲,坐失良機。惟有參考及研究更多的資料,例如經濟數據等,來彌補道氏理論的不足。

除了以上六個原則以外,還有以下兩點在應用道氏理論時需要注意。

第一,只以收市價來分析走勢。查理斯‧道認為升勢之中,收市價必然是一浪頂高於一浪頂,一浪底高於一浪底,反之亦然。

第二,股價或指數的橫行被視為調整浪(或反彈浪)。

最後,查理斯‧道認為他的分析方法主要是以市場指數來考量經濟狀況。所以,要運用道氏理論來預測股價或指數走勢時,應該要配合其他技術指標或者經濟數據以補理論本身的不足。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