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 December 2009

中國乳品業“國進民退”並非壞事

摘自2009年11月30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乳品業“國進民退”並非壞事

“國進民退”是時下中國社會流行的一個字眼。它描述了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在幾個行業中擴大投資、導致私人部門在這些行業中的影響下降的局面。

對於致力於推動中國進一步開放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倒退﹐至少是意識形態上的倒退﹐但是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並不一定是個壞消息。

以乳品行業為例。去年中國市場上出售的部分牛奶製品被檢測出含有有毒物質三聚氰胺﹐這一醜聞令中國乳品行業遭受重創。考慮到上述事件對公共健康構成的威脅﹐中國政府尋求加大對該行業的監管力度也不足為奇。

除此之外﹐政府相關實體還加大了對乳品行業的投資﹐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中國國有企業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Cereals, Oils & Foodstuffs Import & Export Corp., 簡稱﹕中糧)的投資交易。中糧今年夏季收購了中國銷售額最大的乳品公司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China Mengniu Dairy Co., 2319.HK, 簡稱﹕蒙牛乳業) 20%的股權﹐成為了該公司最大的股東﹐中糧一位高管還出任蒙牛乳業新董事長。

而地方政府也陸續建立起乳品合作社﹐以整合上游牛奶生產環節。外界認為﹐三聚氰胺事件是由小奶農設法提高牛奶中的蛋白質成分而引發的﹐因此成立乳品合作社的做法被認為能更好地控制牛奶生產程序。

但這一過程中私人投資者並未被拒之門外﹐特別是如果他們的投資與政府政策目標一致的話。私人資本運營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6月份向馬鞍山現代牧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Modern Farming Co.)投資1.5億美元。馬鞍山現代牧業(集團)積極倡導整合牛奶生產並提高生產安全標準。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 9月份收購了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商廣東雅士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Yashili Group Co., 簡稱﹕雅士利) 17.3%的股份。這些還不算﹐甚至連中糧入股蒙牛乳業的交易也獲得了厚朴基金(Hopu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的支持。

政府的參與對中國乳品行業的其他投資者有利無害。舉例而言﹐中糧對蒙牛乳業展現出的信心令投資者們相信﹐中國的乳品行業再次走上了發展的道路。此外﹐國家參與度的提高也會讓市場覺得乳品行業的監管加強了﹐這也有利於提高投資者信心。

目前中國牛奶銷量已實現強勁反彈﹐而大型乳制品公司的股價也隨之扶搖直上。自去年8月份以來﹐蒙牛乳業股價已上漲兩倍多﹐幾乎回升至三聚氰胺危機前的水平。而中國另一家主要乳品企業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600887.SH, 簡稱﹕*ST伊利)的股票表現甚至還要好。

批判中國國有化現象再次抬頭易如反掌﹐但一些投資者卻發現﹐放棄意識形態問題不談﹐政府擴大對部分行業的控制實際上能令投資者獲益。

Andrew Peaple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