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2 October 2009

美元走軟影響亞洲

摘自2009年10月12日華爾街日報

美元走軟影響亞洲

美元下跌至14個月低點﹐引發媒體近幾天紛紛加強報道﹐同時也加劇了政治緊張形勢。

美國對美元的政策在亞洲尤其敏感﹐因美元走勢與人民幣和港幣一致。這令貨幣走軟之時想辦法儲備資金成為重點。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貨幣關聯長久以來不時造成摩擦。我們已經習慣於聽到中國政府抱怨美元下挫損害了其龐大的美元儲備﹐同時美國的牢騷則是人民幣估值過低。現在﹐美元的下跌勢頭帶動人民幣隨之一同走低。

中國政府於2005年中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20%左右﹐隨後因出口增長收縮而暫停人民幣升值。

對中國來說﹐美元新一輪走軟至少帶來了一線希望﹐即中國出口產品會得到急需的提振﹐尤其是在歐洲和日本﹐“中國製造”的產品現在在這些地方價格要低得多。

在所有國家都想將本國貨幣保持在低位以支持不斷衰退的出口之時﹐中國這個製造業大國通過貨幣貶值獲得了競爭優勢﹐這一點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據報道﹐上週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台灣、新加坡在內的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央行都出手干預﹐買進美元。這些國家會謹防其本幣兌美元(以及由此而來的人民幣)升值﹐導致其出口產品競爭力下降。

由於港幣26年來一直與美元掛鉤﹐香港對美元的波動也十分敏感。

上週﹐香港新任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局長陳德霖(Norman Chan)並沒有真正受到考驗﹐但卻得到了警示:他執掌香港金管局的過程肯定不會平安無事。此前一週﹐陳德霖上任第一天就重申了支持港元與美元掛鉤的立場 ﹐隨後就不得不以實際行動證明。香港金管局週四兩次干預匯市﹐將港元保持在交易範圍內﹐總計向貨幣市場注入了85.25億港元。

美元走軟通常會令港元資產具有吸引力﹐導致資金大量進入香港。

隨著大量資金注入金融系統﹐推動貨幣市場利率下降。這對於房地產或證券所有者來說都是好事﹐他們因資產價格暴漲而獲利﹐不過有人擔心這種狀況正在導致新的泡沫。

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不利之處在於其辛苦賺來的港元購買力縮水﹐同時存款利率接近於零。

令人難受接受的是﹐港元的疲弱並不是因為香港政府背負龐大赤字或是金融系統崩潰﹐而是僅僅由於與美元掛鉤。與此同時﹐亞洲地區的鄰國甚至中國內地的購買力卻在提升。

唯一能做的就是儲備資金。黃金以及澳元和新西蘭元都再度成為人們青睞的投資對象。港元則因為供應量大、融資成本低而成為新的融資套利交易對象﹐與美元掛鉤令其只能有跌無漲。

只要香港金管局信守承諾﹐不更改遊戲規則、宣佈擴大掛鉤或新的美元指導價﹐上述情況就沒什麼大不了的。輿論認為﹐在中國讓人民幣實現完全自由兌換之前﹐情況不會發生變化﹐而那還得很多年才會實現。

但如果出現大規模的美元危機﹐導致美國大幅上調利率﹐中國可能必須加快行動。那樣一來﹐與美元掛鉤就沒什麼好處了。

我們正開始看到另一種情況﹐即從資金強勁注入中獲益的國家需要上調利率以遏制增長。舉例來說﹐澳大利亞上週就上調了利率。這可能加速當前的貨幣流動﹐因投資者會追逐高收益。以前也出現過這樣的循環﹐現在看起來這種情況似乎會重演。

最佳建議是﹐密切關注有關貨幣政策的消息。不光是美國對美元的政策﹐也包括中國大陸官員就針對人民幣和港元有何計劃的暗示。

Craig Stephen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