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 October 2009

中國投資尼日利亞油田的難題

摘自2009年10月01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投資尼日利亞油田的難題

尼日利亞能源行業一片混亂。暴力活動令原油日產量從2005年的260萬桶下降至170萬桶。煉油廠數量減少意味著該國所用的燃料實際上有85%來自進口。

中國政府掌控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簡稱:中海油)能改變這種狀況嗎?不能。但尼日利亞利用中海油可能在該國大舉投資的前景為自身目的服務。

尼日利亞一項新的法案打算提高海上油田的使用稅。比起暴力事件頻現的尼日爾三角洲那些稅費更高的油田﹐海上油田目前享受較低的稅費(目的是刺激投資)﹐也不容易受到攻擊。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等一些運營商警告說﹐這樣的提案可能損害海上油田投資。

像中海油這樣的有錢買家是受國家能源供應方面的擔憂驅使﹐而非嚴格的金融標準﹐他們的出現令歐美大公司也緊張起來。殼牌2008年原油產量有11%依靠尼日利亞。雪佛龍(Chevron)和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等公司在尼日利亞也有很大利益。

這些大公司還有抵制的餘地﹐而如果中海油侵入他們的領地﹐這些公司也必須抵制。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 的Sebastian Spio-Garbrah指出﹐這一法案本身在尼日利亞就不得人心。與此同時﹐在2011年尼日利亞大選之前﹐明年將舉行政黨初選﹐這將會推遲該法案的討論﹐並可能引發進一步的暴力活動。

中海油和中國政府也必須衡量從一個分裂的國家“獲得”石油供應能有什麼好處﹐而且尼日利亞還受到歐佩克配額的限制。不過﹐隨著參與競爭的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幫助提高了能源行業的收購溢價﹐這些公司現在成為了尋求更高利潤的那些國家政府有用的盟友。

Liam Denning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