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1 August 2010

美國股指期貨下跌﹐市場等待房價數據

摘自2010年8月31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股指期貨下跌﹐市場等待房價數據



美國股指期貨週二走低﹐預示美國股市將再度下跌。在美國住房和消費者信心數據即將發佈之際﹐東京股市遭遇的猛烈拋售以及投資者當前對經濟形勢的擔憂打擊了市場人氣。



道瓊斯指數期貨跌25點﹐至9954點。標準普爾500指數期貨跌2.3點﹐至1042.80點。那斯達克100指數期貨跌6.25點﹐至1762.50點。



週二將迎來諸多美國經濟數據。美東時間上午9點將發佈6月份S&P/Case-Shiller住房價格指數﹔美東時間上午10點將發佈8月份消費者信心數據。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將在下午發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8月10日的貨幣政策會議紀要。



個股方面﹐ Saks Inc. (SKS)在美國市場盤前漲9.9%﹐至7.25美元。《每日郵報》(Daily Mail)援引未具名知情人士的話稱﹐一個私募股權投資財團準備向Saks發出17億美元現金收購提議﹐合每股11美元。



Dollar General Corp. (DG)定於今日發佈業績。



零售業巨頭家樂福(Carrefour S.A., CA.FR, CRERY)宣佈上半年重新實現淨利潤﹐並重申了全年的業績目標。不過﹐家樂福在巴黎股市跌0.5%。



法國奢侈品製造商Hermes International SCA (RMS.FR)稱﹐上半年利潤飆升55%﹐得益於亞洲市場銷售額的強勁增長。該股跌2.7%。

中國居民“灰色收入”引發爭論

摘自2010年8月31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居民“灰色收入”引發爭論



如果中國人不相信由他們的統計局所公佈的數字﹐他們或許只能怪自己。



有這樣一種觀點正在研究人員中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富裕的中國人不但向稅務人員隱瞞了他們的收入﹐在接受政府部門用來統計居民收入的調查時也說了謊。一個清晰的暗示是﹐官方的收入數據太低了。



一位研究者寫道﹐由於人們的隱私意識日漸增強﹐現在的收入調查中會出現一些漏報和少報的情況﹐而且調查取樣中高收入群體的數量也相對較少。



這一言論並非來自投下炸彈的批評人士﹐而是來自一名統計局官員:王有捐。他上星期在國家統計局網站上發表了一篇長篇文章。文章的免責聲明說﹐它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統計局觀點。



王有捐的文章是對最近一篇廣為流傳的文章的回應﹐即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學者王小魯撰寫的《灰色收入與居民收入差距》。



王小魯的文章提供了一個不同於常的調查所產生的結果﹐該調查試圖克服統計局所公佈官方收入數據中的偏頗之處。這篇文章說﹐我們認為居民收入的現有數據存在重大失真﹐尤其是在城鎮高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上。



為了證明這個問題﹐國民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對數千人進行了調查﹐受訪者均與調查者相識﹐因此這大概也讓他們更有可能說實話。王小魯在文章中承認﹐由於所使用的方法不同於常規的統計抽樣方式﹐因此不能用來直接推斷全國總體的城鎮居民收入分配狀況。



不過他採用一些複雜的統計學方法﹐卻得出了基於受訪者消費模式的收入分配狀況。這個引人注目的結論是:中國2008年人均年收入幾乎是統計局所公佈15,781元(約2,300美元)的兩倍。而這主要是因為高收入群體的灰色收入沒有被包括。



統計局的王有捐說﹐這一數字有過高之嫌﹐認為王小魯課題組使用的調查和估算方法有值得商討之處。(其中﹐他認為人們有可能在收入問題上對陌生人撒謊﹐同樣也可能不會對熟人如實相告。)但是他沒有對這種方式提出反對﹐說王小魯的想法和方式也有可供統計局借鑒之處。他強調﹐統計局正在促進統計調查方法制度的不斷完善。



王有捐寫道﹐我們正在組織開展全國範圍的城鎮住戶大樣本調查﹐希望通過更大的樣本量、較簡單的問卷、較高的回答率來獲得高收入戶的參與比例﹐同時﹐對無回答住戶搜集其住房、社區環境等輔助資料來評估常規調查戶樣本結構偏差。我們也計劃對常規調查戶開展一些無記名的郵寄問卷調查來比較其在記賬過程中的漏報、少報收入比例情況。



統計局的這一回應因其學者式的彬彬有禮而受到關注﹐文章的語氣就像是同事間在表達不同看法。王有捐在文章最後還感謝王小魯指出了在收入統計工作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在家庭收入的問題上﹐統計局自身就給出了兩種不同的預測:根據調查﹐全國家庭總收入為14萬億元(約2.06萬億美元)﹐而依據資金賬戶顯示﹐這一數字為17.9萬億元。



這份細緻而專業的回應還因其如何巧妙回避了王小魯文章所蘊含的政治含義而收到重視:中國的收入不公問題遠比它所表現的要嚴重﹐沒有人真的知道那麼多有錢人是如何掙到錢的。王有捐指出﹐在西方國家多數使用個人收入所得稅數據對居民收入調查結果進行評估校正﹐而我國還缺乏比較完善的個人收入所得稅資料﹐無法使用此方法。



王小魯寫道﹐高收入階層出現嚴重的隱瞞收入現象的原因之一是有大量來源不宜公開的收入﹐這與腐敗和其他非法收入密切相關﹐也包括各種違規違紀收入。



Andrew Batson

研究發現外來移民推高美國人收入

摘自2010年8月31日華爾街日報



研究發現外來移民推高美國人收入



在一份聲稱湧入美國的新移民使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更加富裕的報告中﹐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San Francisco Fed)就移民幫助還是傷害美國公民就業狀況的爭議性話題展開研究。



這份週一發佈的報告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經濟學教授斐利(Giovanni Peri)撰寫。他目前在舊金山聯儲做訪問學者。報告反對那些認為移民搶佔美國公民工作並壓低工資的觀點。



斐利在報告中說﹐無論是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沒有證據表明移民排擠美國本土工人的工作。相反﹐有證據顯示﹐美國經濟是以擴大就業的形式吸納移民﹐而不是以取代美國本土工人的就業機會為代價。



斐利在報告中稱﹐根據州級統計數據的分析顯示﹐移民通過刺激性投資和促進專業化擴大了美國經濟的生產力﹐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率和人均收入。



這份研究報告主要從移民對經濟增長的整體刺激作用入手﹐詳細分析了移民如何潛移默化幫助美國本土工人提高工資﹐而不是將其壓低。



報告估計﹐美國每引入相當於就業人口1%的移民﹐人均收入就會增長0.6%至0.9%。更廣泛來看﹐1990年到2007年間﹐赴美移民總人口使實際人均工人收入增長了6.6%至9.9%。



斐利在報告中說﹐按2005年不變美元價格計算﹐這相當於普通美國工人平均年收入增長了約5,100美元﹐即1990年至2007年間﹐美國登記在冊的工人人均年收入實際總增長20-25%。



但報告並未對合法移民和非法移民加以區分﹐而是將他們全部統計在內。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調查﹐2007年美國1.53億勞動力中有近2,300萬人在美國之外出生。美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估計﹐2009年初美國有近1,100萬非法移民﹐其中逾半數來自墨西哥。相比之下﹐政府數據顯示合法移民僅有逾2,000萬人。



在移民問題仍然複雜且頗具爭議的政治背景下﹐舊金山聯儲的這份報告無疑會招致諸多批評。作為位於美國最西部的美聯儲分行﹐舊金山聯儲做研究時從不避諱熱點問題﹐今年早些時候還討論了擴大失業保險救濟是否會使失業成本過低而助長失業等問題。那篇報告總結認為﹐因擴大失業保險救濟而增加的失業人數只會是非常少的一部分。由於美國失業率水平居高不下﹐擴大失業保險的提議最終落空。



Michael S. Derby

中國股市收低 市場擔憂經濟增速下滑

摘自2010年8月31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股市收低 市場擔憂經濟增速下滑



中國股市週二收盤微幅走低﹐金融和地產開發商類股領跌﹐主要是因為投資者對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加大表示擔憂﹐且中國政府近期承諾將繼續貫徹房地產市場緊縮政策。



基準上證綜合指數收盤下跌13.86點﹐至2638.80點﹐跌幅0.5%。股指較上月持平。



深證綜合指數收盤上漲8.28點﹐至1166.50點﹐漲幅0.7%。



2010年8月交割的股指期貨合約收盤下跌0.6%﹐至2910.4點。該合約是中國上市交易的四個指數期貨合約中交投最活躍的一只。



股指期貨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滬深300指數收盤下跌0.4%﹐至2903.19點。



分析師們表示﹐上證綜合指數本週晚些時候可能將試探2600點重要心理支撐位水平﹐因投資者仍對全球經濟的健康狀況存在擔憂。



銀行及保險公司等金融類股領跌﹐主要受美國股市前夜下跌影響﹐另外還由於中國部分地區的洪災對食品價格構成影響﹐對於中國消費價格將持續上升的擔憂與日俱增。



駐上海的一位拒絕透露姓名的證券分析師表示﹐食品價格上漲帶來的高通脹壓力澆滅了市場對於中國政府將於近期放鬆政策的希望。



瑞銀(UBS)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升幅在未來幾個月中將由7月份的3.3%提高至3.5%-4%。



工商銀行(ICBC)跌1.0%﹐至人民幣4.08元﹐招商銀行(China Merchants Bank)跌1.5%﹐至人民幣13.54元。



群益證券(Capital Securities)分析師李斌(音譯)稱﹐這些股票的進一步下跌空間可能有限﹐因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估值堅挺。



房地產開發商類股也下跌﹐因《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稱﹐中國政府應當堅持房地產緊縮政策﹐如果現有措施未能遏制房屋價格高漲﹐應考慮採取進一步措施。



該報稱﹐因今年全國房地產交易量已經大幅下滑﹐通常滯後於成交量趨勢的房地產價格應很快出現更明顯下跌。



萬科A(China Vanke)跌0.7%﹐至人民幣8.42元﹐保利地產(Poly Real Estate Group)跌0.9%﹐至人民幣12.00元。

胡曉煉:人民幣匯改不會解決中美貿易失衡

摘自2010年8月31日華爾街日報



胡曉煉:人民幣匯改不會解決中美貿易失衡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週二說﹐中國將繼續放鬆對人民幣使用的管制﹐但人民幣匯率改革不會解決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巨大貿易失衡。



胡曉煉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她相信全球經濟將繼續緩慢復蘇﹐不會重新回到衰退狀態。



胡曉煉說﹐全球經濟還在復蘇﹐當然有一定的波動性﹐復蘇過程將會比較緩慢和曲折。



胡曉煉是央行行長周小川以下五位副行長中的一個﹐她對批評中國匯率制度的聲音予以堅決反駁。中國在6月19日推出的匯率新政只帶來人民幣對美元小幅升值﹐對此﹐美國國內的不耐煩情緒又在積累。



胡曉煉說﹐人民幣在中美雙邊貿易的再平衡過程中並不起到關鍵角色﹐她不認為這是通過爭論可以解決的問題。



新的匯率政策強調中國將更少地關注於管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而更多地關注包含所有主要貿易伙伴的一籃子貨幣。



胡曉煉指出﹐中國通過刺激國內消費﹐在實現本國經濟的再平衡方面正取得長足進步。但她也像中國領導人經常說的那樣指出﹐美國也需要改革﹐特別是不要依靠借款來刺激消費。



她說﹐我們正在採取實質性措施﹐我們希望美國經濟的增長模式也會有一些改變﹔我們希望美國經濟遠離過度消費﹐並增加儲蓄。



她說﹐中國將繼續對人民幣的跨境使用放鬆管制﹐下一步還將考慮允許企業使用人民幣從事對外投資。



她還表示﹐中國還將為一個“小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小QFII)計劃放行。小QFII指的是在現有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使境外人民幣存款得以回到大陸資本市場投資。



上星期﹐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境外金融機構將獲準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人民幣投資。胡曉煉表示﹐小QFII計劃將與之分開實行。至於具體可能在什麼時候推出﹐她沒有給出任何細節。



在回答中國如何配置近2.5萬億美元大規模外匯儲備的問題時﹐胡曉煉說﹐中國央行是一家負責任的全球投資者﹐政治因素並不影響它的投資決策。



Rebecca Blumenstein / Andrew Browne / Dinny McMahon

Monday 30 August 2010

日本放鬆貨幣政策 市場反應冷淡

摘自2010年8月30日華爾街日報



日本放鬆貨幣政策 市場反應冷淡



迫於抑制日圓漲勢的政治壓力﹐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週一決定擴大一項緊急貸款計劃。但市場對這一貨幣放鬆舉措反應冷淡。



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在一次緊急會議上以8比1的表決結果決定﹐在此前提供20萬億日圓3個月期貸款的基礎上﹐向國內金融機構進一步發放10萬億日圓6個月期貸款。



但與日本央行和政客們期望的結果相反﹐日圓在日本央行上述符合普遍預期的決定公佈後走高﹐面臨再度刷新15年高點的可能。



麥格理銀行(Macquarie Bank)經濟學家Richard Jerram表示﹐日本央行最新決定對經濟的影響將接近於零﹐在央行行長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與日本首相菅直人(Naoto Kan)不久之後將會面的背景下﹐這一舉措象徵意義居多。



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定於格林威治時間0530召開一次新聞發佈會﹐會後將與菅直人碰面。菅直人上週五表示﹐他將要求白川方明討論日圓走強的影響。日本政府官員們擔心日圓走強會令日本脆弱的出口依賴型經濟復甦受阻。



日本央行在宣佈其決定時表示﹐他們相信上述貨幣政策寬鬆措施以及日本政府採取的其他措施﹐將有效地進一步確保日本經濟復甦。



緊急貸款計劃擴大之後﹐日本金融機構總計可從日本央行獲得30萬億日圓利息為0.1%、最長期限為6個月的貸款﹐擔保品為政府債券和企業債。



在日本政府要求央行採取更多舉措抑制日圓走強的背景下﹐這是日本央行第二次擴大低息貸款計劃。日本央行去年12月份決定發放10萬億日圓利息為0.1%的3個月期貸款﹐並在3月份時將規模提高至20萬億日圓。



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Hideo Kumano表示﹐如果在央行今日採取舉措後日圓繼續走高﹐接下來日本財務省將干預市場。



格林威治時間0430﹐美元由日本央行決定公佈前的85.90日圓下滑至85.40日圓。美元週二曾跌至83.58日圓的15年低點﹐接近1995年創下的79.75日圓的歷史低點。



Kumano表示﹐外匯市場投資者此前曾對日本央行的舉措寄予太大期望﹐但結果卻令人失望﹐從而引發日圓買盤。



貨幣政策委員須田美矢子(Miyako Suda)對於上述政策決定投了反對票。



日本央行還決定將無擔保隔夜拆款利率維持在0.1%不變。這一利率自2008年12月以來一直保持在該水平。

中國股市走高 受宏觀政策持穩推動

摘自2010年8月30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股市走高 受宏觀政策持穩推動



中國股市週一收盤走高﹐受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承諾支撐美國經濟以及中國政府重申需要在今年餘下時間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穩定推動。



上證綜合指數收盤漲41.92點﹐至2652.66點﹐漲幅1.6%﹔為8月16日上漲2.1%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深證綜合指數收盤漲29.73點﹐至1158.22點﹐漲幅2.6%。



分析師們表示﹐上證綜合指數本週餘下時間有望上探關鍵心理阻力位2700點﹐因投資者正在繼續消化近期表現強勁的公司收益報告。



銀行、鋼材、金屬和能源等權重股領漲大盤﹐追隨美國股市上週五的漲勢。由於Fed主席本•貝南克(Ben Bernanke)承諾將採取行動阻止美國經濟進一步下滑﹐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上週五收盤上漲1.7%﹐為8月2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國元證券(Guoyuan Securities)策略師王驍敏(Simon Wang)表示﹐大宗商品類股的上漲反映出投資者預計今年下半年的市場需求將穩步增長。



《人民日報》今日頭版的編者按再次強調了穩定宏觀經濟政策對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性﹐這也給股市帶來了支撐。



該報還指出﹐穩定各方面預期﹐有助於增強發展的信心﹐並防止經濟增長出現大的波動。



交通銀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收盤漲0.7%﹐至人民幣6.09元﹔中國石化(Sinopec)漲1.1% ﹐收報人民幣8.34元。寶鋼股份(Baoshan Iron & Steel)漲2.4%﹐至人民幣6.47元﹐該公司上週五公佈上半年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人民幣6.69億元增至人民幣80.5億元。



有色金屬類股也在走高﹐主要因中國政府在週末捍衛了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上週六在北京舉行的中日論壇上表示﹐中國限制稀土產業是不得已而為之﹐主要是出於環境保護的需要。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國﹐



國金證券(Sinolink Securities)財富管理中心分析師張永豐(音譯)稱﹐漲勢可能會持續﹐因政府似乎會將這作為一項長期政策。



包鋼稀土(Inner Mongolia Baotou Steel Rare-Earth)漲停﹐上漲10%﹐至人民幣53.92元﹐中國鋁業(Chalco)漲1.5%﹐至人民幣10.20元﹐五礦發展 (Minmetals Development)漲6.5%﹐至人民幣18.40元。



2010年9月交割的股指期貨合約收盤漲2.2%﹐至2930.2點。該合約是中國上市交易的四個指數期貨合約中交投最活躍的一只。



股指期貨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滬深300指數收盤漲2.0%﹐至2915.01點。

中國隱現新的人口問題

摘自2010年8月30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隱現新的人口問題



如果擁有過少的人口看起來對中國不是一個緊迫的問題﹐那麼請再想一想。



即將成為問題的並非絕對人口數量﹐而是工薪族人口。如同更發達的國家一樣﹐中國的人口開始老齡化﹐這一趨勢由於80年代末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逐漸加劇。2015年似乎將成為一個轉折點:據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預計﹐2015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的工作年齡人口平均每年將會下降0.1%。



也就是將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逐漸減少的工薪族人口將要養活不斷增長的老齡人口。中國的年齡撫養比率在2010年為39%﹐2015年將會達到40%。聯合國數據顯示﹐到2025年﹐比率將會達到46%。



確實﹐這些比率與某些西方國家相比並不算高﹐並且在一段時間內仍會保持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日本的年齡撫養比率為56%﹐到2025年將達到69%。美國的比率為50%﹐2025年將上升至58%。



然而﹐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趨於弱化﹐這將會影響中國的經濟。除了會減緩全要素生產率﹐它還是世界銀行對中國年增長率進行預測的主要因素﹐據估計﹐2015年中國的年增長率將會下降至7.7%﹐2020年將會跌至6.7%。2009年為8.7%。



這就意味著﹐中國可能會逐漸喪失其亞洲發展最快的經濟體的地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經濟學家們預計印度的年增長率將在2013年至2015年之間超過中國。



上述人口發展趨勢開始對投資者產生影響的一個方面是﹐它將如何改變中國的家庭支出方式。保健和旅遊等行業專為老年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很有可能是最後的贏家。相反﹐年輕的成年人即使開始有更多的收入﹐其可支配收入也將會因為需要照顧年老的親人和為自己將來儲蓄而變得頗為拮據。



Andrew Peaple

Friday 27 August 2010

美國計劃執行更嚴格進口關稅政策

摘自2010年8月27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計劃執行更嚴格進口關稅政策



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Gary Locke)週四公佈了14項提議﹐旨在對進口貿易不公平問題採取更為嚴厲的立場﹐尤其是針對中國等非市場經濟體。



這14項提議包括將勞動力成本和出口稅作為計算關稅的考慮因素等內容﹐這些提議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美中貿易摩擦。



駱家輝表示﹐此舉是美國政府正在進行的加強非法貿易行為打擊力度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商務部計劃在經過公眾諮詢後於秋季開始實行相關政策。

吉利考慮在中國新廠生產沃爾沃汽車

摘自2010年8月27日華爾街日報



吉利考慮在中國新廠生產沃爾沃汽車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正考慮將位於中國西南部一座即將建成的吉利汽車工廠進行部分改造﹐生產沃爾沃(Volvo)汽車。這是沃爾沃戰略轉變的一部分﹐吉利希望以此打開該品牌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銷路。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上述計劃還包括吉利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在上海建設另一座汽車裝配廠﹐並在其他地區建設一座發動機工廠。



該人士稱﹐沃爾沃新的中國總部以及一個研發中心可能設在上海。

興登堡兇兆遭質疑 創始人堅持己見

摘自2010年8月27日華爾街日報



興登堡兇兆遭質疑 創始人堅持己見



吉姆•米耶卡(Jim Miekka)從來沒有在華爾街工作過﹐也沒有拿過任何金融類文憑。但突然之間﹐他就成了一些投資者狂熱崇拜的對象。



這位50歲的簡報作者在這些日子裡受到熱捧﹐都因為他發明瞭一個預測股市崩盤的市場指標。這個指標根據1937年德國一架乘用飛艇發生的空難而命名為“興登堡兇兆”。從紐約到倫敦﹐“興登堡兇兆”贏得了場內交易員的普遍推崇﹐於是成了電視脫口秀、博客和新聞報道中的熱門話題。





Michael C. York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週二﹐吉姆•米耶卡在緬因州的Orrington Rod and Gun俱樂部“興登堡兇兆”迄今已經被觸發三次﹐第一次是在8月12日﹐自那以來﹐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已下跌2.5%。這種走勢讓曾經是高中體育教師的盲人米耶卡一夜成名﹐儘管他自己並不願意光環加身。



米耶卡在他位於緬因州Surry的家中說﹐我覺得出名的感覺很好﹐但在獲得這麼多關注的情況下﹐這個指標將來表現會怎麼樣﹐我表示懷疑。



米耶卡的“興登堡兇兆”採用了一個代入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52週股價水平和移動平均值的公式﹐另外的標準還包括紐約證交所10週移動平均值上升、一個衡量市場波動性的技術指標呈現為負面。所有這些標準都必須同一天達到才形成“興登堡兇兆”。



一些人覺得這不過是嘩眾取寵。華爾街交易員持懷疑態度﹐因為自米耶卡1995年發明以來﹐“興登堡兇兆”被觸發而股市並未出現重大下跌行情的情況屢見不鮮。事實上﹐股市大幅下跌前出現“興登堡兇兆”的情況只佔了大約25%。



興登堡兇兆受到如此熱捧﹐時值市場不確定性越來越大﹐預測各異。投資者利用技術圖表把握市場方向的傾向已經越來越強烈﹐特別是在股市一直看不出趨勢的時候。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 of Business)金融學教授西格爾(Jeremy Siegel)說﹐人們是在病急亂投醫﹐一直在找某個“百曉生”似的人物。



在線量化分析公司Fusion IQ首席執行長瑞索茲(Barry Ritholtz)說﹐興登堡兇兆是一種不考慮因果關係的後顧性指標。他把它叫做“衰退期色情”(recession porn)﹐說在人心惶惶的市場環境中﹐投資者會被負面言論和陰謀論所誘惑。



米耶卡對這些擔心不以為然。他警告說﹐興登堡兇兆中的三個具體指征在本月的出現不是好兆頭﹐更何況連續出現往往預示著股市跌幅更深。他說﹐市場有可能相比兩週前第一次出現指征的時候下跌20%。



米耶卡說﹐這就像是一朵漏鬥雲﹐並不是每一朵漏鬥雲都帶來風暴﹐但現在我們看到了好幾朵漏鬥雲﹐所以我肯定覺得我是要呆在防風地窖里了。



涉足股市之前﹐米耶卡在馬薩諸塞州一處礦山做實險時受傷。當時他想研究出一種更好的辦法來從巖石中提取礦物質﹐研究過程中發生了爆炸﹐後來做眼部手術時因為併發症失明。他說﹐進入手術室里看到的視力表就是我看見的最後一樣東西。



米耶卡說﹐康復之後﹐他開始收聽主要談投資的電視節目﹐並開始拿出自己的錢積極地投資於股市。



他在1989年開發了自己的第一個交易“系統”﹐現在正在開發其他一系列指標﹐其中有一個短線五日買入信號﹐是以兩個市場指數過去25日的走勢為基礎的。



米耶卡的簡報名叫“Sudbury Bull & Bear Report”(薩德伯里牛熊報告)。他說﹐他最新的一個指標非常有效。但他不肯透露指標的名字和相關指數的名稱。



市場指標還不是米耶卡唯一的發明。他說﹐他還開發了人工視覺技術﹐在此幫助下﹐他借助聲音可以比任何視力正常的槍手都能更好地瞄準標靶。他能夠在100碼的距離擊中全美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標準的標靶﹐本週還在200碼的距離射中了一只保齡球瓶。



米耶卡還為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Hernando的組織“失明美國人”(Blind Americans)幫忙。他從該組織的總部徒步130英里走到聖彼德斯堡(St. Petersburg)﹐為之募集資金3,000多美元。期間借助了一種全球定位系統和他的導盲犬佐伊(Zoey)﹐用時一個半星期﹐一路上只走了幾次彎路。



他說﹐我確實拐錯了幾次彎﹐但我總是能夠糾正過來。



雖然興登堡兇兆引起了轟動﹐但他的投資簡報名氣不響﹐只有100名訂戶﹐遠不如興登堡兇兆出名。



他說﹐差不多是五個或七個人來打聽﹐只有一個人成為訂戶。



Steven Russolillo / Tomi Kilgore

併購交易為何“買高不買低”

摘自2010年8月27日華爾街日報



併購交易為何“買高不買低”



我總是對併購活動的週期感到困惑。給這些交易提供咨詢服務的投資銀行家是金融業里一些收入最高的人﹐他們從世界上最聲譽卓著的大學里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和其它學位﹐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分析市場和研究併購結果。但這些在交易中給買家提供咨詢服務的人似乎經常違反成功投資的最簡單定理:買低不買高。





Thomas Porter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併購活動近期開始升溫﹐儘管股市比之前的熊市已經好轉。必和必拓收購Potash可能成為下一個潛在的大交易。圖為Potash公司主管展示該公司的礦石和鉀肥產品。 許多專家對上週出現的併購活動高潮歡呼不已﹐擬定的交易總額接近900億美元﹐他們認為這是是市場將呈牛市的信號。8月有望成為今年併購交易金額最高的一個月。投資銀行家和收購律師肯定都正舔著嘴唇期待著可能到來的巨額咨詢費和獎金﹐但是這真的是令人振奮的消息嗎?



相關數據顯示﹐如果說交易量跟市場走向真有什麼關聯﹐那麼就是:交易量很可能是市場走向反轉的信號。根據數據追蹤企業Dealogic的數據﹐單一年度併購交易創下的紀錄高位是4.3萬億美元﹐那是在2007年﹐同一年道瓊斯工業指數觸及紀錄高點。這一旺勢持續到2008年﹐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後﹐併購交易量大跌﹐股市也遭重挫。2008年11月是1995年Dealogic開始追蹤交易量以來併購活動水平的最低點。



2009年3月股市觸底﹐那麼2009年併購活動怎麼樣呢?無可否認當時股價可是非常便宜。併購交易非常少﹐全年只有1.3萬億美元。在股價上漲後﹐併購交易才真正增加。相似的是﹐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觸及紀錄高位﹐全球併購金額達到3.1萬億美元﹐僅略低於一年前創下的當時紀錄高位3.13萬億美元。2002年股市觸及泡沫後的低點﹐併購交易量僅為1.27萬億美元。(所有併購數據均來自Dealogic。)



到目前為止我的理論還是正確的﹐因為在近期所有併購交易後股市已下跌四個交易日。儘管這些併購交易宣佈時股市不在年內高點上﹐但多數交易是在數週或數月前規劃的﹐當時股市正處於近期高點上。



有什麼可以解釋這一悖論呢?我與幾位併購銀行家進行了交談﹐他們指出以下幾點:



──每個買家都需要一位賣家﹐高價自然會吸引賣家。(同樣情況也適用於地產和藝術品﹐它們的成交量也在市場價格高漲時上升。)更多企業﹐尤其是值得擁有的企業﹐願意在他們認為報價比較好時出售公司﹐而不是將其低價甩賣。除少數的明顯敵意收購外(例如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對薩斯喀徹溫鉀肥公司[Potash Corp. of Saskatchewan]的收購要約)﹐較大的併購交易通常都要依賴某種程度的合作。



──尋求壯大的企業不想在市場下跌的時候買入。2009年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非常糟糕﹐銀行體系羸弱不堪﹐經濟似乎是自由落體式下滑。收購風險過高﹐許多併購交易還得依賴貸款﹐這放大了營收獲利雙雙下降的效應。一位銀行家告訴了我一個段子:一年前﹐某企業首席執行長提出一項併購建議﹐一位董事會成員回答說﹐“讓我歇會兒﹐你連你下個季度怎麼樣都預測不出來﹐你怎麼能夠告訴我另一家公司未來10年將獲得什麼呢?”從這個例子來看﹐企業買家和他們精明的顧問在判斷市場底部方面﹐比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兒去。



──銀行和資本的其它來源受同樣的因素影響。一年前沒人願意放貸﹐即使是輝瑞(Pfizer)和默克(Merck)這樣走勢平穩的藍籌企業也要為籌集收購所需資金而憂慮。股價低迷的時候﹐併購交易沒有吸引力﹐目標企業的股價也許很低﹐但收購方自己的股價也不高。





──華爾街金融機構及其客戶也像其他人一樣有從眾心理。本月企業首席執行長們在他們的鄉村俱樂部和度假勝地聚會的時候﹐你想他們會談論什麼?當然是交易。他們和他們的董事會通過比較自身和同業來衡量自身表現。如果其它企業正在收購﹐誰願意落後呢?



無論哪種解釋﹐沒有一種會對股市走勢產生直接影響。當股票估值由併購交易值推動時(就像1987年的併購熱潮和上世紀90年代末槓桿收購繁榮期一樣)﹐股票市盈率和股價會高漲。而當股價不是由盈利等基本面因素決定時﹐不可避免的總會有一種理由可以解釋。



James B. Stewart

Thursday 26 August 2010

阿里巴巴推出低價機票 欲與攜程叫板

摘自2010年8月26日華爾街日報



阿里巴巴推出低價機票 欲與攜程叫板



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運營商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說﹐將擴大其旅行業務﹐把國際機票銷售包括進來﹐並計劃與中國最大的在線旅行公司抗衡。



阿里巴巴旗下零售網站淘寶網(Taobao.com)週三開始在線銷售國際機票﹐並計劃提供比攜程旅行網(Ctrip.com International Ltd.)和其他競爭對手更低的票價。攜程是目前中國市場的領頭羊。





Imaginechina/Associated Press

阿里巴巴旗下零售網站淘寶網(Taobao.com)週三開始在線銷售國際機票。淘寶發言人說﹐將提供與任何非淘寶國際機票價格相當的價格﹐並提供更多的折扣來吸引購票者。她說﹐今年年底前﹐淘寶旅行頻道希望其在線出票量能比攜程多50%。



此舉顯示出中國互聯網公司開始日益在彼此的優勢領域進行競爭。數家公司正在開發搜索網站﹐與中國最大的搜索公司百度(Baidu Inc.)競爭。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該公司本月早些時候同意收購搜狐(Sohu.com Inc.)旗下搜狗(Sogou)搜索業務的部分股權。與此同時﹐百度正在加大電子商務、在線視頻等領域的服務。



總部位於杭州的阿里巴巴今年早些時候在其網站上推出了機票銷售業務。該公司希望消費者會被一項新的購票者保護政策吸引。根據該政策﹐在發生糾紛時﹐將對任何國際機票提供至多三倍於票款的退款。



總部位於上海的攜程發言人說﹐該公司並不認為淘寶是一個競爭對手。攜程說﹐兩家網站沒有可比性﹐因為攜程是一個從事旅行預訂、提供預訂後服務的專門網站﹐而淘寶自己並不完成訂單﹐它只是一個讓較小票務代理商可以在線售票的平台。



該公司還說﹐將較小的代理商聚集在一起﹐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服務質量出現巨大差異。



淘寶曾成功地以低價將競爭對手擠出了市場。2003年﹐該公司成立之初是一個C2C(用戶-用戶)拍賣網。幾年前﹐淘寶發起了在中國取代eBay Inc.的大戰﹐允許賣家免費在其網站上列出產品目錄﹐這實際上提供了比eBay更低的價格。淘寶的受歡迎度最終超越了eBay﹐2006年eBay基本從中國C2C市場退出了。



淘寶說﹐去年通過其網站進行的交易額達人民幣2,000億元(約合300億美元)。該公司仍然允許賣家免費列出產品目錄並銷售產品。該公司的收入來自廣告和特殊產品目錄服務。



淘寶還積極擴大了B2C(企業-用戶)零售網站“淘寶商城”(Taobao Mall)。該網站讓包括旅行代理商在內的註冊零售商在其平台上開設網店為註冊用戶服務。據該公司說﹐網站有兩億註冊用戶。



據淘寶說﹐有200多家旅行代理商和航空公司在淘寶網上銷售機票﹐網站每天的出票量約為一萬張。據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說﹐2009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約為4.86億人次﹐其中約有3,700萬人次為國際航班。



在線旅行預訂代表了中國迅速發展的旅行市場預訂的一個相對較小的部分。中國最大的機票代理商攜程估計自己佔有8%至9%的市場份額﹐不過大部分預訂仍不是在線進行的﹐因為旅行者往往在最後一刻才訂機票。



淘寶在一份聲明中說﹐旅行業在中國是個非常大的市場﹐作為一個新入行的公司﹐淘寶在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方面﹐有很多要學要做的東西。



Loretta Chao

中國股市小幅收高 煤炭類股領漲

摘自2010年8月26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股市小幅收高 煤炭類股領漲



中國股市繼昨日下跌2.0%後﹐週四收盤微幅走高﹐主要受煤炭類股的帶動﹐因為之前中國政府重申將繼續推進煤礦企業兼併重組﹐促使投資者預計煤炭產業將迎來更多併購交易。



基準上證綜合指數收盤漲6.90點﹐報2603.48點﹐漲幅0.3%。深證綜合指數收盤漲7.48點﹐至1119.00點﹐漲幅0.7%。



2010年9月交割的股指期貨合約收盤漲0.1%﹐至2865.0點。該合約是中國上市交易的四個指數期貨合約中交投最活躍的一只。



股指期貨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滬深300指數收盤漲0.3%﹐至2850.09點。



分析師們稱﹐上證綜合指數最早可能於週五上探位於2650點的第一阻力位﹐因為鑒於全球經濟復甦形勢仍不明朗﹐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出台新的緊縮措施。



煤炭股上揚﹐受國務院週三重申將繼續推動煤礦企業兼併重組的消息提振。



中煤能源(China Coal Energy)收盤漲1.5%﹐至人民幣9.77元﹕中國神華(China Shenhua Energy)漲0.5%﹐至人民幣23.91元。



但分析師們警告稱﹐這一漲勢或許只是曇花一現。



華泰證券(Huatai Securities)的分析師陳金仁表示﹐煤炭股的漲勢能否持續尚不明朗﹐因為煤炭企業與整體經濟的健康狀況緊密相連。



國務院曾在4月份表示﹐計劃在年底前關閉8,000個小型煤礦﹐擬關閉煤礦的總產能達2億噸。



數只銀行及地產類股走高﹐因市場預計政府不太可能進一步收緊信貸及房地產政策。



華龍證券(China Dragon Securities)的分析師關業文稱﹐地產股的悲觀人氣已有所消退﹔該類股近期前景穩定﹐因為政府不太可能對房地產市場這一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予以更多的鉗制。



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漲0.2%﹐至人民幣4.70元﹔工商銀行(ICBC)漲1.0%﹐至人民幣4.12元。萬科A(China Vanke)繼週三下跌4.0%後﹐今日收盤漲0.4%﹐至人民幣8.53元。



為控制房價上漲﹐中國政府於4月中旬開始打擊房地產投機行為﹐隨後各商業銀行一直在收緊對房地產行業的貸款規模﹐並加強了風險評估。

自相矛盾的日本:強勢貨幣 弱勢經濟

摘自2010年8月26日華爾街日報







自相矛盾的日本:強勢貨幣 弱勢經濟



日本經濟是過去二十年間全世界表現最糟糕的﹐可投資者在持有它的貨幣時卻好像怎麼都不嫌多。



最近幾週﹐日圓兌美元大幅上升﹐目前處於自199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經濟近幾個月似乎有所放緩﹐可日本經濟的問題已經累積了二十年。決策者繼續與通貨緊縮打著一場必敗之仗﹔人口減少且陷入老齡化趨勢﹔面對高築的債台﹐政府苦於應對。日經指數在1990年就站上了37000點﹐如今一直在8845點附近徘徊。



若是按照避險天堂的標準﹐日本可能是個糟糕的選擇。然而身處危機四伏的金融時代中﹐這個原地踏步的經濟體卻宣告現在有了別的選擇。



Faros Trading LLC的董事總經理波斯維克(Douglas Borthwick)說﹐日本步伐緩慢──它的經濟增長不一定要有多快﹐可它的變化速度沒有那麼快﹔而美國經濟卻在迅速下行。



基金經理和大型投資者確信﹐由於日本的利率已經接近於零﹐向來以保守聞名的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不會採取大的舉動放鬆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放鬆會令日圓走軟。



相比之下﹐美聯儲(Federal Reserve)最近暗示﹐它將繼續積極參與美國債券市場的活動。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規模大幅增長﹐它創造了數個工具﹐通過它們向銀行系統注入大量美元。美聯儲最近的聲明為今後數月採取更多舉動埋下了伏筆。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日本股票首席策略師Hajime Kitano說﹐推高日圓的投機者或許會覺得更加放心﹐因為日本央行是主要央行中最不可能作出極端舉措的。



信金資產管理公司(Shinkin Asset Management)高級投資經理Jun Kato補充說﹐很容易解釋買入日圓的合理性﹐因為日本央行可以鬆動政策的空間要比美聯儲小。



日本央行有望在9月6日至7日的政策會議後宣佈一些寬鬆措施。但看漲日圓的投資者預計只會有一些微小的調整﹐而不會有大的政策變動。



日本被認為安全的另一個原因是﹐政府的絕大多數債務──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0%──都為日本大型銀行和企業所持有。這就避免了市場出現外資撤離的情況﹐而外資撤離將會帶動日圓下挫。



與之相比﹐美國財政部的幾乎一半債務都為外國投資者掌握。中國和日本是其最大的兩個債權國。



Asia Pacific Asset Management董事切恩賽德(James Chirnside)說﹐買進日圓也許是世界上最有把握的押注之一。他預計日圓將會繼續走高。



風險在於美國經濟改善到了一定程度後美聯儲將停止其放鬆銀根的做法﹐甚至開始緊縮﹐這將大幅推高利率。不過這種情況短期內可能不會出現。



與此同時﹐專業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都在繼續追捧日圓。有些人並不關心日圓走高的原因﹐只要它現在的確是在走高就行了。



28歲的業餘外匯交易員Noritaka Yoshida說﹐老實講﹐我不清楚日圓為什麼在上漲﹐但我還是買入了日圓﹐因為過去幾週它的上漲速度實在了得。買進日圓看起來是一招制勝的策略。



Daisuke Wakabayashi / Takashi Mochizuki

發改委張平﹕房價仍然過高﹐調控工作繁重

摘自2010年8月26日華爾街日報







發改委張平﹕房價仍然過高﹐調控工作繁重



據中國官方媒體中國新聞社報導﹐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主任張平週四表示﹐目前部分大中城市住房價格仍然過高﹐調控房地產市場的工作依然繁重。



根據報導﹐張平是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時發表上述評論的。



發改委隸屬國務院﹐是中國負責制訂產業和價格政策的機構。張平上述言論顯示﹐中國今年不會放鬆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



張平還表示﹐下半年﹐中國將穩定房地產調控政策﹐進一步落實遏制部分城市住房價格過快上漲的措施﹐堅決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



他提及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還包括﹐進一步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和土地供應﹐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度﹐儘快增加有效供給。

中國政府保護海外公民壓力增大

摘自2010年8月26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政府保護海外公民壓力增大



馬尼拉的中國遊客週二離開酒店﹐此前中國政府警告在菲律賓的中國公民要小心謹慎。中國官方媒體週三繼續大量報道香港遊客在馬尼拉被劫持事件﹐尤其是中國政府對此事的官方反應。



《人民日報》週三的頭條新聞標題是《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致電慰問在馬尼拉劫持事件中遇難的香港同胞親屬和受傷同胞》。其他媒體也紛紛報道了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在劫持事件發生後不久﹐致電菲方外長的內容﹐他說﹐中方要求菲方徹查此事件﹐儘快通報事件有關詳細情況﹐全力搶救受傷人員並妥善處理善後事宜。



外交部發表聲明說﹐中國政府同時也特派了一個工作組赴菲協助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處理此事件﹐楊潔篪同時也告訴菲外長說﹐中方要求菲方採取切實措施﹐確保在菲中國公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中國政府對此事的反應毫無疑問表現出領導人的同情之心﹐同時也表明中國政府面臨不斷增長的公眾輿論壓力﹐要求其展示保護海外公民的意願和能力。隨著中國的財富及其全球影響力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很自然地開始海外旅行(無論是旅遊還是商業目的)﹐但同時也面臨更多危險因素﹐無論是在馬尼拉旅遊觀光的遊客抑或在非洲的石油工人。



同時﹐很多中國人對於中國政府的期望和要求﹐以及其在網上表達這些期望和要求的強烈意願﹐也在不斷增長﹐迫使政府不得不做出回應。例如﹐外交部在2006年竭盡全力地解釋其在所羅門反華事件中為保護華裔所做出的努力。中國政府在對待台灣問題上也努力採取有力的外交手段。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戰略研究系的副教授艾瑞克森(Andrew Erickson)說﹐中國政府對其海外公民的保護很可能會加強。在本月發表的一篇題為《保護海外工作中國公民的壓力或增》(Looking After China's Own: Pressure to Protect PRC Citizens Working Overseas Likely to Rise)﹐他說﹐很多因素會導致中國政府會更有能力並更願意堅決回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劫持華人或暴力事件。



這些因素包括中國海軍實力的壯大﹐以及中國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逐漸崛起後中國領導人更有決斷的世界觀。



再回到本週馬尼拉的劫持事件悲劇﹐中國派遣海軍赴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部分中國人表示支持這一舉動。菲律賓政府對此事的處理引起了公眾的義憤填膺﹐這也使得一些評論員號召中國政府採取更強硬的措施。



新浪微博一篇流傳廣泛的帖子提到1911年的墨西哥排華事件﹐作者說﹐在墨西哥發生反華暴亂後﹐清政府派出了一艘炮艇前往墨西哥﹐導致了墨西哥政府的賠禮道歉。



Jason Dean

美股開盤走高﹐受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下降影響

摘自2010年8月26日華爾街日報







美股開盤走高﹐受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下降影響



美國股市週四開盤小幅走高﹐因為投資者對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幅大於預期感到滿意﹐並且希望近期市場的下跌表現為過度反應。



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早盤漲27點﹐受到罕見的勞動力市場利好消息帶動。道指漲0.3%﹐至10087點。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漲0.4%﹐至2149點。標準普爾500指數漲0.5%﹐至1060點﹐原材料和能源類股領漲大盤。



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公佈的每週報告顯示﹐截至8月21日當週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31,000人﹐至473,000人。截至8月14日當週的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由500,000人向上修正至504,000人。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之前預計﹐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10,000人。



不過截至8月21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的四週移動平均值發出令人擔憂的信號﹕增加3,250人﹐至486,750人﹐這是自2009年11月28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波音(Boeing)漲1.5%﹐領漲道指﹐因據中國國有媒體報導﹐該公司計劃將其位於中國北部的飛機零部件生產廠的員工增加一倍﹐以滿足回暖的飛機需求。



美國股市早盤追隨全球股市走高勢頭。





值得關注的個股方面﹐儘管Guess第二財政季度利潤增長12%﹐但該公司股價仍下跌9.2%。該服飾零售商的北美批發銷售額及亞洲業務收入均有上漲﹐並預計第三財季利潤符合分析師預期﹐但維持全年業績預期不變。



TiVo跌1.4%﹐該公司第二財政季度虧損幅度擴大﹐因收入下降﹐經營費用上升。該公司對第三財季虧損額的預期高於分析師預期﹐而且給出了略顯謹慎的收入預期。

格老索羅斯看多中國為哪般?

摘自2010年8月26日華爾街日報







格老索羅斯看多中國為哪般?



一位看多中國的人振振有詞地開腔了﹐而且他還有一些有名的朋友。



過去幾年里﹐《赫伯特金融摘要》(Hulbert Financial Digest)記錄了有史以來中國企業保持的最強勁的表現﹐儘管近期有所走軟。



我剛剛查閱了《中國股票文摘》(China Stock Digest)﹐其中國投資組合仍有約83.5%的投資﹐它直截了當地說﹐中國全面恢復經濟繁榮﹐就像全球經濟危機從未發生過一樣。中國股市雖未反應現實﹐但中國經濟比美國經濟要健康地多。



我必須說﹐我根本不相信這些。另外我懷疑沒人真正知道中國的情況。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能賺錢。



《中國股票文摘》今年初時也很樂觀﹐但年初至今﹐按《赫伯特金融摘要》計算其投資組合下跌17.8%﹐而把股息再投資的道瓊斯威爾夏5000指數(Wilshire 5000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僅下跌0.7%。



但公平地說﹐這是個愚蠢的衡量指標。



《中國股票文摘》還對它的看多觀點舉了個詳細的例子。其編輯特里龐(Jim Trippon)以近期CNBC記者巴蒂羅姆(Maria Bartiromo)對美聯儲(Fed)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採訪為例。



他寫道﹐格林斯潘指責銀行未能向境況不佳的美國經濟提供流動性﹐令格林斯潘深感遺憾的是﹐3萬億美元以現金的形式存在銀行里﹐但銀行沒有放貸出去。格林斯潘認為銀行是經濟復蘇的主要障礙。



特里龐說﹐但這沒有讓我吃驚﹐他下面的話才讓我吃驚﹐“中國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資本主義經濟體”。



雖然他只是強調了格林斯潘的原話﹐但明顯是持同意的態度。





特里龐繼續說道:我還要說﹐中國有能力撬動指令性經濟的槓桿﹐這使中國經濟能夠擺脫直線下跌﹐而其他國家卻被政治爭吵束縛住了手腳﹔中國命令它的銀行大量放貸﹐這些銀行將價值一萬億美元以上的流動性注入了中國經濟。



他接著說﹐美國的銀行雖然接受了納稅人數千億美元救助資金﹐但卻沒有從美國經濟復蘇的利益出發履行其職責。



不管是真是假﹐對我來說中國顯然不是一個“資本主義經濟體”﹐它確實是“指令型經濟”。這二者之間是有差別的。從長遠來說﹐這意味著麻煩。



特里龐繼續說﹐另一個偉大的資本主義者──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也在追逐潮流。索羅斯說他想投資中國的清潔能源業﹐而不是其他國家﹐因為中國政府已經將與污染作鬥爭當作了一項重要的公共政策。



特里龐說﹐與索羅斯和格林斯潘坐在同一條船上總是件好事。



我對此的回答是:一派胡言。(我招供:幾百年前索羅斯和我曾討論過我幫他寫本書的事。)



我不能確定索羅斯是“資本主義者”──我認為他是一名投機者。



他是投機者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這二者不是一回事。



還有﹐我也不相信中國或任何其他“指令型經濟”會關心與污染作鬥爭。



《中國股票文摘》目前建議持倉的中國股票有:



橡果國際(Acorn International Inc., ATV 報3.67美元﹐下跌0.11美元﹐跌幅2.86%)



北京暢遊時代數碼技術有限公司(Changyou.com Ltd., CYOU 報26.66美元﹐漲0.37美元﹐漲幅1.41%)



中國醫療技術公司(China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CMED 報10.42美元﹐漲0.03美元﹐漲幅0.33%)



奇景光電(Himax Technologies Inc., HIMX 報2.41美元﹐下跌0.01美元﹐跌幅0.41%)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 HNP 報23.30美元﹐下跌0.14美元﹐跌幅0.59%)



iShares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香港指數基金(iShares MSCI Hong Kong Index Fund, EWH 報16.04港元﹐下跌0.01港元﹐跌幅0.06%)



先聲藥業集團(Simcere Pharmaceutical Group, SCR 報9.00美元﹐漲0.07美元﹐漲幅0.78%)



Peter Brimelow

Friday 20 August 2010

中國分散外儲著眼亞洲鄰國

摘自2010年8月20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分散外儲著眼亞洲鄰國



中國為減輕對美元的依賴﹐其投資、貿易正越來越多地著眼於亞洲鄰國的貨幣和債券。



中國在減慢收購美國國債的步伐之時﹐已經開始收購更多的韓國和日本國債。雖然購買量相比手中的美債儲備還很少﹐但購買行為本身﹐卻在一定程度上讓人看清北京分散大規模外匯儲備的策略﹐並說明它有意讓小市場在外匯儲備中扮演大角色。





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現在馬來西亞林吉特可以同人民幣直接交易。週四﹐中國讓馬來西亞林吉特也成為少數可與人民幣直接交易的貨幣之一。中國打算讓全亞洲的貿易越來越多地利用人民幣結算﹐擴大直接交易貨幣數量是這個計劃中的一個小步驟﹐但卻處在中心地位。



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人﹐自金融危機開始以來﹐一直就在承諾減持美元、分散外匯儲備﹐但為避免擾亂市場、給美元和手中的美元計價資產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行動一直比較緩慢。雖然如此﹐由於其外匯儲備規模之大、外匯管理機構行事之相對秘密﹐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表明中國的外匯儲備有所變動﹐市場就會變得高度敏感。



負責管理外匯儲備的是央行分支機構國家外匯管理局。外管局管理著價值約2.45萬億美元的外匯資產﹐位居全世界之最﹐但其具體配置卻幾乎不為人知。



外管局週四公佈﹐排除匯率變化的影響﹐二季度外匯儲備新增811億美元。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Standard Chartered)嚴瑾(Jinny Yan)估計﹐中國約70%的外匯儲備投資於美元﹐但這個比例正在慢慢地改變。她說﹐他們已經把更大一部分外匯儲備配置於這些其他債券市場﹐這方面的證據比過去多了很多。她所說的是最近外管局購買日本、韓國資產的行動。



週四擴大人民幣直接交易貨幣範圍的措施﹐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但它有助於為北京減輕對美元的依賴夯實基礎。



除了林吉特以外﹐中國的外匯交易平台說﹐它計劃進一步增加銀行間市場直接與人民幣交易的貨幣數量。在週四人民幣同林吉特直接交易之前﹐能夠同人民幣直接交易的只有美元、英鎊、日圓、歐元和港元。



除美元外﹐其他貨幣對的交易都很清淡﹐林吉特很可能也不會例外。不過﹐如果馬來西亞企業開始使用人民幣而非美元開展進出口貿易﹐最終可能會為這一新的市場發展出實際需求。去年﹐北京開始鼓勵亞洲各地用人民幣進行進出口貿易。



外管局及其所隸屬的中國央行均拒絕就中國是否在進一步多元化外匯儲備進行置評。



有跡象顯示﹐中國明白自己需要更好地處理國際社會對中國外匯投資的理解。與外管局打交道的人說﹐自2009年7月央行副行長易綱擔任外管局局長以來﹐外管局在增大透明度方面已經取得了飛躍性的進展。易綱曾在美國研究、教授經濟學長達十多年。



在3月份一次少有的新聞發佈會上﹐易綱澄清了中國可能會增大黃金儲備比例的謠言。另外一個罕見透明度的例子是﹐在有報導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促使中國重新考慮在該地區的風險敞口後﹐5月份外管局發表聲明﹐否認正在評估所持歐元區債務。



儘管如此﹐在中國如何在各類資產、各個國家之間分配外匯儲備的核心問題上﹐外管局很可能保持不透明﹐讓市場從全球複雜而不完整的數據中進行猜測。



數據顯示﹐繼5月份中國減持美國國債325億美元後﹐6月份﹐中國減持美國國債240億美元﹐至8,437億美元。



不過﹐這些數據並沒有完全反映出中國所持美國國債的規模﹐因為中國還通過英國和香港的海外帳戶購進大量美國國債﹐而這並沒有體現在美國財政部的月度數據中。據渣打銀行估計﹐截至6月底﹐中國實際持有美國中短期國債1.2萬億美元﹐同時還持有價值6,000億美元的其他美元資產。



韓國和日本的數據則更能說明中國外匯儲備的多元化﹐不過相對中國總外匯儲備而言涉及的金額較小。韓國金融監督院(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顯示﹐截至7月底﹐中國各機構持有的韓國國債從2009年底的1.8724萬億韓圓(合16億美元)增至4.3537萬億韓圓(合37億美元)﹐增長了一倍以上。



日本財務省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淨買進1.73萬億日圓(合203億美元)日本國債﹐而去年同期淨賣出59億日圓(6,900萬美元)日本國債。這一強勁需求一直是最近幾週日圓走強的一個重要因素﹐日圓的升值令日本出口商灰心喪氣。



Aaron Back / Dinny McMahon

中國將允許更多貨幣在銀行間市場交易

摘自2010年8月19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將允許更多貨幣在銀行間市場交易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ing System, 簡稱CFET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繼週四開辦人民幣兌馬來西亞林吉特交易後﹐將考慮讓更多貨幣在銀行間市場交易。



作為中國央行旗下的外匯交易平台﹐CFETS表示﹐是否開辦人民幣兌其他貨幣交易將取決於雙邊經貿往來、金融交往情況和貨幣可兌換程度。



對於林吉特﹐CFETS表示﹐將根據市場需求考慮是否開辦人民幣兌林吉特遠期和掉期交易。



CFETS還表示﹐人民幣兌林吉特中間價的確定方式與人民幣兌歐元和日圓等主要貨幣不同﹐後者主要由美元的表現決定。



CFETS稱﹐人民幣兌林吉特中間價將通過把做市商報價平均而得出﹐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的確定方式相似。

上海計劃開展資本項目下人民幣結算試點

摘自2010年8月20日華爾街日報



上海計劃開展資本項目下人民幣結算試點



據《中國證券報》週五援引中國央行上海總部發佈的公告稱﹐上海市計劃開展資本項目下人民幣結算試點項目。



報導稱﹐上海市政府將允許銀行和企業開展跨境人民幣項目融資和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的人民幣結算業務個案試點。



報導還稱﹐上海還鼓勵企業在國際招標業務中使用人民幣結算。



在此之前﹐中國政府曾於週三稱﹐將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擴大至全國大部分省市﹐以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消息人士:吉利將很快宣佈沃爾沃中國工廠部署計劃

摘自2010年8月20日華爾街日報



消息人士:吉利將很快宣佈沃爾沃中國工廠部署計劃



據知情人士週五稱﹐預計浙江吉利控股集團(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將在近期宣佈沃爾沃公司(Volvo AB, 又名﹕富豪汽車)中國製造廠的相關計劃。吉利控股集團本月完成了收購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旗下沃爾沃轎車公司的交易。



知情人士稱﹐吉利和沃爾沃正就在多個地點建沃爾沃汽車和零部件組裝廠一事尋求中國政府批准。



知情人士稱﹐吉利和沃爾沃可能會在週五下午發佈公告﹐闡明公司在華工廠選址的現狀。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稱﹐公告可能會指出﹐之前媒體報導公司在上海新設一家沃爾沃工廠的決定尚未敲定。



上海某區政府之前在其網站表示﹐吉利計劃在上海興建一座沃爾沃生產廠和其他沃爾沃辦事處。



上海嘉定區政府在其門戶網站公佈的一份標注日期為8月14日的公告中稱﹐預計該工廠將於2010年投入運營﹐生產沃爾沃C30小型車和V70豪華車。



公告稱﹐吉利還計劃在嘉定工業區建立沃爾沃中國總部、研發中心和銷售中心。



公告顯示﹐預計工廠將於2011年3月或4月開工建設﹐於2012年下半年完工。



據國有媒體《中國日報》(China Daily)週五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早已批准了該計劃。



吉利建新組裝廠的消息早已在意料之中。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本月早些時候稱﹐吉利最終可能在中國建立一家沃爾沃工廠﹐以滿足市場對沃爾沃汽車的需求﹐他預計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將蓬勃發展。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是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Geely Automobile Holdings Ltd., 簡稱﹕吉利汽車)的母公司。

中國大豆價格上漲﹐受其他穀物相對短缺提振

摘自2010年8月20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大豆價格上漲﹐受其他穀物相對短缺提振



受其他穀物相對短缺狀況的提振﹐一週來中國主要產區的大豆價格有所上漲。



黑龍江省主產區大豆價格上漲至每噸人民幣3,660元﹐高於上週的人民幣3,380-3,500元。



但因為貿易公司仍在擔憂大量進口大豆涌入中國市場﹐且糧食大豐收在即﹐這樣的需求水平或許難以持續。



由於中秋節和國慶節即將到來﹐飼料需求上升﹐推動豆油和豆粕的價格也隨之上漲。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四級豆油的價格為每噸人民幣7,550-7,600元左右﹐較上週上漲人民幣100元。



佳木斯市豆粕價格為每噸人民幣3,170-3,250元左右﹐高於上週的人民幣3,100元。

印度百萬富豪如何理財

摘自2010年8月20日華爾街日報



印度百萬富豪如何理財



印度人越來越有錢了﹐這些有錢人都把錢投到哪裡去了呢﹖信不信由你﹐他們的很大一部分財富都買了股票、債券和共同基金——這類你我這樣的人都會購買的理財產品。



凱捷公司(Capgemini)和美林財富管理公司(Merrill Lynch Wealth Management)最近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印度可投資資產超過百萬美元的已有130,000人。為獲取這些財富的管理權﹐數十家公司已經在印度推出或正計劃推出所謂的“財富管理”或“私人銀行”業務。



這些公司向富人收取最高1.5%的資產管理費﹐另外它們開發出的一些特殊投資產品還能收取手續費等其它費用。對100萬美元的投資組合來說﹐至少能收取15,000美元的費用。



那麼﹐百萬富豪們支付了高昂費用後得到了什麼呢﹖以下便是部分答案﹕



結構性產品/票據



這些本質上就是一個合約﹐銀行向投資者承諾特定的回報率﹐並為服務收取手續費。有一種流行的產品叫做“保本型”票據﹐不管情況怎樣﹐投資者總能拿回本金。



舉例而言﹐這種票據可能掛鉤印度孟買股票交易所(Bombay Stock Exchange)的Sensex指數。銀行承諾﹐如果Sensex指數市值下跌﹐投資者仍能拿回本金﹔作為代價﹐如果指數市值上漲﹐投資者只能拿到總收益的一部分﹐如80%。



從本質上講﹐投資者放棄了一部分潛在收益﹐換取一份安心﹐即本金總是安全的。這種結構性票據可以跟某種指數的表現掛鉤﹐也可以跟一攬子股票或其它資產掛鉤。



這些屬於相對新型的投資品種﹐投資的人還不太多﹐但投資者對此的興趣正在增加。巴克萊財富管理印度分公司(Barclays Wealth, India)的首席執行官薩迪亞•納拉揚•班塞爾(Satya Narayan Bansal)說﹐“這類產品越來越趨於定制化”﹐以適應投資者的特定需求。



投資者一般需要250萬(合5萬美元)到500萬盧比(合10萬美元)才能投資這類票據。



房地產



超級富豪跟普通大眾一樣﹐也把房地產視為一種投資工具。美林在印度的合資公司DSP美林(DSP Merill Lynch Ltd)的印度全球財富及投資管理主席布拉迪普•多坎尼亞(Pradeep Dokania)估計﹐印度富豪的投資組合中房地產佔比高達四分之一。



多坎尼亞表示﹐“在印度﹐房地產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資產類別﹐其比重大大超越了以往的水平。”



當然﹐有錢人投資房地產的方式跟普通人不同。



有些富豪購買寫字樓或其它商業地產﹐獲取租金收益。



但管理商業物業可能是件麻煩的事情﹐因此有些投資者索性購買房地產基金。這類基金代表客戶投資於眾多房地產項目﹐需要投入500萬盧比(合10萬美元)以上才能購買。



2007年印度房地產市場處於頂峰的時候﹐市場推出了很多這樣的基金﹐但此後其投資收益率並不理想。這些基金把一部分資金投入到寫字樓和商場上﹐而這些商業地產的價值在2008年經濟衰退之後就一直處於低迷狀態。



有些投資者更為激進。在印度德里(Delhi)﹐一些超級富豪買下一些在建住宅項目的大批期房﹐希望今後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其他投資者或購房者。從事這類投資至少需要投入1000萬盧比(合20萬美元)。



私募股權/直接投資



富人有時候也會直接投資一些實業﹐如教育、醫療、環保科技及小額融資等。



這類投資的風險較高﹐因為如果實業遭遇失敗﹐投資者可能血本無歸。而且﹐實業需要好幾年時間才能見到成果﹐因此投資者的資金會被長期鎖定。



孟買Altamount資本管理公司(Altamount Capital Management)的投資總監理查德•卡爾普(Richa Karpe)說﹐為補償這種高風險﹐投資者希望獲得30%以上的年收益率。



當富人難以找到合適的投資對象時﹐他們會選擇通過私募基金投資於幾類不同的實業。卡爾普建議投資者﹐直接投資的比例不要超過總資產的15%。



資產抵押債券



近期的利率很低﹐超級富豪都在尋找各種途徑增加其債券投資的回報率。



其中一種方式就是購買有特定資產作為抵押的債券。比如說﹐有一家企業發行了2.5億盧比(合530萬美元)的債券﹐將其擁有的價值5億盧比(合1060萬美元)的房地產作為抵押。購買該債券的投資者可以獲得事先確定好的利率回報﹐萬一企業到期無法償還本息﹐投資者可以賣出抵押資產﹐把投資的資金拿回來。



卡爾普說﹐這類債券的一年到兩年期利率從11%到16%不等﹐比7%左右的兩年期銀行固定存款利率要好得多。



要購買這類債券﹐投資者一般需要投入1000萬盧比。卡爾普建議﹐該類資產的佔比不要超過5%﹐而且要購買不同發行人的債券以分散風險。



細分市場



有時候﹐富人會把錢投到藝術品或收藏品上﹐投資顧問稱其為“激情投資”(passion investments)。在印度﹐擅長此類諮詢項目的財富管理公司還很少﹐因此超級富豪一般選擇自己來拿主意。



摩根士丹利私人財富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 執行董事阿密塔瓦•尼奧吉(Amitava Neogi)在接受電郵採訪時表示﹐公司的一些客戶熱衷於投資水資源或替代/可再生能源領域。他們一般會買一些海外基金﹐投資於從事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印度政府規定﹐印度人每個財務年度可以進行最多20萬美元的海外投資。



傳統投資和黃金



上述這些投資品種只佔用了富豪們不到一半的財富﹐其餘的錢則投資到傳統的股票和債券市場﹐往往是通過購買共同基金的方式。



也有很多有錢人將資產通過交易所基金投資於黃金﹐其占比最高達5%。這類基金可以在交易所直接買到﹐門坎不高﹐因此富人在這方面不佔什麼資金優勢。



想想看吧﹐超級富豪通過財富管理公司購買共同基金或交易所基金﹐還要向其支付費用﹔而我們這些沒有百萬美元的人﹐則完全可以跳過這一層﹐自己直接購買多元化的股票和債券基金。



Shefali Anand

8月14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創9個月高位

摘自2010年8月20日華爾街日報



8月14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創9個月高位



上週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增加﹐達到9個月以來最高水平﹐已呈疲軟態勢的就業市場發出令人擔憂的信號。



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週四公佈的每週就業報告顯示﹐截至8月14日當週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12,000人﹐達50萬人﹐為去年11月14日以來最高水平(當時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509,000人)。



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們之前預計﹐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4,000人。



截至8月14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的四週移動平均值增加8,000人﹐至482,500人﹐這是自2009年12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截至8月7日當週的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經向上修正後為488,000人﹐初步數據為484,000人。



每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從2009年3月高點651,000人穩步下降至今年2月初的低點439,000人。但自此之後該數據一直在緩慢回升﹐且最新數據已升至500,000人﹐這令市場尤其感到擔憂。



在勞工部週四的失業報告中﹐截至8月7日當週﹐持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13,000人﹐至4,478,000人﹐而此前一週的持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經修正後為4,491,000。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為4,452,000人。



截至8月7日當週﹐享受失業保險工人的失業率為3.5%﹐與此前一週持平。



截至8月7日當週﹐加利福尼亞州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幅最大﹐為增加4,393人﹐威斯康星州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幅最大﹐為減少1,873人。

匯豐控股考慮處置旗下美國抵押貸款部門

摘自2010年8月20日華爾街日報



匯豐控股考慮處置旗下美國抵押貸款部門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 HBC, 簡稱﹕匯豐控股)正在評估處置旗下美國抵押貸款部門HSBC Mortgage Corp.的方案﹐其中包括出售該子公司﹐但該行表示將繼續在美國發放住房抵押貸款。



匯豐控股通過電子郵件發佈公告稱﹐針對該子公司的戰略方案包括﹐但不會侷限於銷售、合併和其他類型的業務整合﹐出售和外包該子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業務及資產﹐或以其他方式退出這塊業務。



匯豐控股補充稱﹐公司將對所有方案進行研究﹐並繼續向現有的抵押貸款客戶提供服務﹐並為公司的抵押貸款業務吸引新客戶。

Fed官員Bullard﹕經濟前景和核心通脹均下滑﹐但仍處可控狀態

摘自2010年8月20日華爾街日報



Fed官員Bullard﹕經濟前景和核心通脹均下滑﹐但仍處可控狀態



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St. Louis Federal Reserve Bank)行長James Bullard週四表示﹐美國經濟前景和核心通貨膨脹都出現下滑﹐但仍處於可控狀況﹐他還告誡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不要急於推出更多貨幣刺激措施。



Bullard上月曾發表文章呼籲﹐為避免陷入類似日本的通貨緊縮泥潭﹐Fed的政策重心應專注於新的資產收購措施而非調整利率政策﹐此舉引發了不小的波瀾。Bullard週四暗示﹐Fed上週宣佈將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到期後所得資金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的舉措﹐對於防止美國陷入通貨緊縮而言目前已經足夠。



Bullard在阿肯色州羅傑斯召開的一個會議上稱﹐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U.S.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簡稱FOMC)所採取的任何後續定量寬鬆政策都應是為了遏制通脹進一步下降風險的謹慎舉措﹐而不應是針對當前可控制的低通脹環境的反應。



Bullard目前是FOMC具備投票權的委員。

Fed官員Bullard﹕下調超額準備金利息的政策行不通

摘自2010年8月20日華爾街日報



Fed官員Bullard﹕下調超額準備金利息的政策行不通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St. Louis Federal Reserve)行長James Bullard週四表示﹐勞動力的重新安置是降低美國失業率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因住房市場崩潰而失業的工人們正在努力尋找新的工作。



Bullard稱﹐他不認為美國應該對長期內失業率偏高習以為常。



但他表示﹐住房價格下跌導致房地產部門有太多的工人失業﹐因此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將雇員的技能與雇主的需求有效結合起來。



Bullard還表示﹐他不支持增加稅收﹐稱此舉將可能對經濟復甦不利。



Bullard成為了定量寬鬆政策的主要支持者﹐但他表示﹐目前不需要進一步購買資產。







阿肯色州羅傑斯(道瓊斯)--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St. Louis Federal Reserve Bank)行長James Bullard週四表示﹐下調商業銀行在央行存放的超額準備金利息是條行不通的政策﹐不會產生實效。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此前表示﹐下調超額準備金利息是提振經濟的一個途徑。下調這一利息或能促使成員銀行從Fed取出準備金﹐從而向企業和家庭放貸。



Bullard一直大力倡導Fed重新推出定量寬鬆政策﹐其中包括購買美國國債。Fed在8月10日宣佈會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到期後的資金用於購買美國國債﹐朝著這一方向邁出了溫和一步。



Bullard週四表示﹐目前不需要進一步購買國債﹐但他重申﹐Fed應當表明會在必要時採取這一手段的立場。



Bullard還對Fed承諾會在“較長時期”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表示了擔憂﹐他認為這可能會引發類似日本的通貨緊縮。

Thursday 19 August 2010

中央匯金首次發行債券 總額1,875億元

摘自2010年8月19日華爾街日報



中央匯金首次發行債券 總額1,875億元



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entral Huijin Investment Co.)計劃分期發行總額人民幣1,875億元的債券﹐並定於8月24日(下週二)發行首期不超過人民幣540億元的債券。



根據刊登在中國債券信息網的公告﹐首期債券分為7年期和20年期兩個固定利率品種﹐發行額均為200億元。



此外﹐中央匯金有權追加發行不超過140億元的本期債券﹐其中﹐7年期品種追加發行規模不超過60億元﹐20年期品種追加發行規模不超過80億元。



7年期債券繳款日和起息日均為8月27日﹐兌付日為2017年8月27日﹔20年期債券繳款日和起息日均為8月30日﹐兌付日為2030年8月30日。



本期債券發行採用招投標通過央行債券發行系統無場化進行﹐採用單一利率(荷蘭式)招標方式進行。



如發行人確定進行追加發行﹐則第二場追加發行採用數量招標方式﹐利率為首場中標利率。



本次債券免予信用評級﹐經央行批准後可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流通。



根據公告﹐中央匯金公司本次債券募集資金將根據國務院決定由匯金公司代表國家用於向中國進出口銀行(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China Export & Credit Insurance Corporation)兩家機構注資和參與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601398.SH, 簡稱﹕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td., 601988.SH, 簡稱﹕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 601939.SH, 簡稱﹕建設銀行)3家銀行再融資。



匯金公司是由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對國有商業銀行等國有重點金融企業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中投公司根據國務院要求持有匯金公司股權。



這是匯金公司首次發行債券。

競爭加劇拖纍中移動上半年利潤增長

摘自2010年8月19日華爾街日報



競爭加劇拖纍中移動上半年利潤增長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China Mobile Ltd., 簡稱﹕中國移動)週四稱﹐由於競爭愈加激烈﹐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僅較上年同期增長4.2%。



中國移動公佈﹐截至6月30日的六個月﹐公司實現淨利潤人民幣576.4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人民幣553.3億元。



上述業績好於11位分析師平均預計的人民幣562.9億元。



中國移動上半年收入為人民幣2,298.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129.1億元增長7.9%。



中國移動提議上半年每股派息1.417港元﹐上年同期為1.346港元。



按用戶數量計﹐中國移動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運營商。

Facebook推出地理定位功能

摘自2010年8月19日華爾街日報



Facebook推出地理定位功能



社交網站Facebook Inc.週三推出一項稱為“位置”(Places)的地理定位功能﹐用戶可以進行“簽到”(check in)並告知好友自己的位置﹔這項功能可能會讓Facebook搶在谷歌(Google Inc., GOOG)之前在商機無限的新興本地廣告市場佔據領先地位。



Facebook憑藉新推出的“簽到”功能進入了地理定位領域。在Foursquare Labs Inc.和Gowalla Inc.的推廣下﹐地理定位業務逐漸普及﹔用戶可以通過這一服務﹐在去餐館、酒吧、商場和其他公共場所時告知自己的好友。而用戶通常會獲得價格折扣以及其他激勵﹐以鼓勵他們頻繁進行簽到。



Facebook首席執行長Mark Zuckerberg出席公司在帕洛阿爾托一個活動時被問及網站是否打算通過“位置”功能創收﹐但他拒絕對此置評。行業分析人士此前表示﹐他們預計Facebook未來終會利用用戶的位置數據銷售更多廣告。

馬來西亞林吉特飆升至近13年高點

摘自2010年8月19日華爾街日報



馬來西亞林吉特飆升至近13年高點



交易商週四稱﹐馬來西亞林吉特飆升至近13年高點﹐而就在此前一天﹐馬來西亞央行允許企業將林吉特作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



格林威治時間0217﹐美元兌林吉特報3.1290林吉特﹐早盤時報3.1270林吉特﹐為林吉特在1997年10月15日觸及1美元兌3.075林吉特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元到目前為止觸及的盤中低點也是林吉特自2008年4月創下1美元兌3.1280林吉特高位以來達到的最高水平﹐也是林吉特匯率與美元脫鉤以來的最高水平。



某本地銀行交易商稱﹐除馬來西亞央行放鬆外匯管制之外﹐中國週四開辦人民幣兌林吉特外匯交易的消息也激發了投資者的興趣。



中國週四開始在國內銀行間外匯市場開辦人民幣兌馬來西亞林吉特的外匯交易。這是中國推動人民幣走向國際及鼓勵人民幣用於跨境貿易結算的舉措之一。



分析師們稱﹐這將提振林吉特的貿易結算需求。

中國應借人口普查統計住房空置率

摘自2010年8月19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應借人口普查統計住房空置率



2005年左右,中國的住房空置率問題就曾引起熱議,但至今仍是一樁謎案。中國國家統計局依然沒有定義哪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空置房和空置率概念,依然沒有開展住房普查或抽樣調查的打算。這種不作為也“激發”了民間的“科研精神”,民間自發調查的空置率數據層出不窮,而統計部門除了忙著辟謠,就是依然推諉由於概念不清楚“住房空置率很難統計”。



統計部門的言論令人難以接受。首先,統計數據都是很難統計的,否則就不需要專業的統計部門了,如果知難而退,是不是GDP、CPI和房價都不需要統計了?這些數據的統計比住房空置率要復雜多了。而且,如果連並不復雜的住房空置率都說很難統計,那麼他們“知難而上”統計出來的其他數據其可信度能有多少?



其次,以概念不清楚為由也令人費解,美國和歐盟等許多國家都有統計住房空置率,如何定義空置房和空置率有充足的國際經驗,這個奉行“拿來主義”即可,住房空置並不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



最後,流動的人口都可以統計,不流動的房屋卻無法統計,這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由於人口普查要深入到每個社區進行入戶調查,號稱不留一個死角,如果說暫時無法開展住房普查的話,可以借今年11月1日即將開展的人口普查來統計這一時點的靜態住房空置率,未來還應該借助此次人口普查的基礎數據開展住房抽樣調查,統計動態及時的住房空置率。人口普查是中國統計住房空置率的良機,現在的關鍵是統計部門在人口普查開始之前抓緊時間確定空置房概念,以便人口普查員在進行入戶調查時搜集足夠的住房空置數據。



事實上,美國每季度發布的住房空置數據就是通過當前的人口調查和住房空置調查共同統計出來的,而且這還是一種自願而非強制性的抽樣調查。同時,美國社區調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作為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的“替代”,會每年統計全年或多年平均的住房空置數據,這個調查是強制性的,而且覆蓋的范圍最廣。另外,美國住房調查(American Housing Survey)也會統計住房空置數據,但它覆蓋的范圍最小,而且也屬於自願性調查。



根據美國的經驗,中國利用10年一次的強制性的人口普查是完全可以統計出靜態的住房空置數據的,但國家統計局似乎並不太想利用這十年一遇的良機。8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在回答《人民日報》記者提問時曾表示:“我們目前人口普查調查的對象是人,住房調查的調查對象主要是住房,所以在人口普查中對那些沒有人居住的房子,我們可能不一定調查了。”



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表態,不調查怎麼會知道這個房子沒有人居住呢?要知道,人和住房基本上是捆綁在一起的,人口普查不是電話抽樣調查,必須要實地走訪每一戶,也不可能通過在大街上數人頭來統計,這意味著調查人的同時也就是調查住房。據報道,北京市還準備在人口普查期間調查房屋建築年代和抗震能力等,如果連這些都要搜集,搜集住房空置數據不是小菜一碟嗎?



也許統計部門會繼續拿住房空置概念不清楚作為搪塞,認為即使人口普查實地走訪了每一戶,也無法統計住房空置數據。這是最令人遺憾的。還是以美國為例,美國對於住房空置的定義和分類已經非常詳盡,足夠給中國做出借鑒。



美國把空置房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全年性空置房(Year-round Vacant Units),一類是季節性空置房(Seasonal Vacant Units)。全年性空置房是主體,是指可以在全年任意某個時間去住,但卻只住了幾次甚至不住的房子,具體又包括供出租的空置房、只供出售的空置房、已經出租或出售但新的使用者還沒入住的空置房以及沒有進入市場的空置房,其中沒有進入市場的空置房就是指既不打算出租也不打算出售,只是準備偶爾或臨時去居住的房子,比如度假別墅等等。



了解了空置房的分類,就可以分別計算不同類別的空置率,一般來說,出租空置率(Rental Vacancy Rate)和出售空置率(Homeowner Vacancy Rate)這兩個指標比較常用。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只是衡量住房二級市場上準備出租或出售的房屋空置情況,分子只是供出租的空置房或者只供出售的空置房,都不包含沒有進入市場的空置房。



因此,美國每季度公布的出租或出售空置率指標,一方面,同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房屋待售面積或控制面積根本不是一個概念,中國公布的只是房地產企業累計庫存積壓的情況,並不涉及住房二級市場;另一方面,同中國民間通過“曬黑燈”、查電表等方式算出來的空置率也不是一個概念,因為中國民間統計的空置率包含了沒有進入市場的空置房,同美國的出租或出售空置率無法直接比較,更何況似乎並不存在所謂的國際警戒線,只是在衡量出租空置率時,個別學者認為合理的出租空置率應該在5%-10%之間。



這意味著,要想得到精確細致的住房空置率並進行國際比較,必須要依賴統計部門進行大量的工作,民間的努力是杯水車薪的。當務之急是結合美國和歐盟的經驗,大體確定統計空置率時需要掌握哪些基礎數據,並通過十年一遇的人口普查全面快捷地搜集,並為未來的住房抽樣調查做好準備。



戰國時代的商鞅曾說過“欲強國,不知國十三數,地雖利,民雖眾,國癒弱至削”,商鞅當時指的“十三數”大都與人口有關,但在當下,住房方面的數據顯然對中國也很重要,希望這次人口普查也會給未來開征物業稅或房產稅提供基礎資料支撐。

中國市場讓德國豪華車廠商愛恨交織

摘自2010年8月19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市場讓德國豪華車廠商愛恨交織



德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速折合成年率為9%﹐是其逾25年來最為強勁的增幅。



推動這一增長的是對德國出口產品的需求﹐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需求。不過現在﹐由於未來數月中國可能會對其兩位數的經濟增速輕踩剎車﹐許多經濟學家都說﹐這將對德國產生巨大影響。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首席經濟學家威舍爾斯(Ralph Wiechers)說﹐我對(中國的增長)有著許多複雜的感情﹐一方面﹐對德國企業來說中國無疑是越來越重要了﹐但作為一個商人﹐你總是希望自身的增長能有更廣泛的基礎。



今年頭五個月﹐德國對華出口增長了55%﹐大概相當於對歐元區出口增速的六倍。德國對華出口的增長已經成為許多德國製造商實現復蘇的主要推動力﹐例如紡織機械、壓縮機和機床生產商。



對德國經濟支柱──機械製造商來說﹐中國去年取代美國成為它最大的出口市場﹐其出口產品中約有10.2%流入中國﹐而出口到美國的只有7.2%。



今年頭五個月﹐德國出口到中國的機械產品比例更是進一步增加至11.1%。



就德國整體經濟而言﹐中國大約佔據著德國總體出口的5%﹐對華出口量相當於對法國出口量的一半、也相當於德國對整個歐元區出口量的一小部分。法國是德國最大的單一出口市場。



但是﹐面對歐洲多數地區的停滯不前和美國前景的不確定性﹐中國作為德國增長主要推動力的角色也許不會馬上改變。



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速由一季度的11.9%放緩至10.3%﹐經濟學家預計﹐隨著中國政府為了避免經濟過熱而控制銀行放貸﹐中國經濟將進一步減速。



德國整體工業因對華出口而受益﹐不過這其中受益最大的行業是其頗具認可的汽車業。



德國三大豪華車生產商──寶馬(BMW AG)、戴姆勒(Daimler AG)旗下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和大眾(Volkswagen AG)的奧迪(Audi)﹐今年迄今各自對華汽車銷量增幅在63%至132%之間。



如此銷量增幅促使利潤大漲﹐推動營運毛利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儘管歐洲本土和美國的銷量都表現不佳。



利潤大幅提高的背後有許多因素在起著作用。中國豪華車車主們被那些更加昂貴和高端、發動機更強大還能提供更多選擇的汽車所吸引﹐這不同於三家汽車生產商在其更成熟市場上的購買者。



今年上半年歐元兌美元和人民幣約15%的跌幅是德國進口汽車利潤率提高的又一因素。



結果是﹐據分析人士估計﹐近來的德國汽車生產商﹐特別是寶馬和奔馳﹐可能從每輛外銷中國的汽車上最高盈利三萬歐元(合38,613美元)。這是汽車生產商通常在歐洲獲得的利潤的約10倍。



據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駐倫敦的沃伯頓(Max Warburton)估計﹐寶馬汽車業務二季度實現的13億歐元營業利潤中﹐在中國賺取的利潤可能佔了至多90%。



這樣一面倒的利潤令一些經濟學家和工業家擔心﹐德國的汽車業開始過於依賴中國的增長﹐德國出口推動型經濟的其他領域會跟風效仿。



沃伯頓說﹐令我擔心的是這只是一種無法持續的爆炸式增長。



他還說﹐德國汽車生產商在中國獲得的巨額利潤呈現出“可能令人誤解的”公司財務狀況﹐因為這些公司要應對產能過剩、在節油技術上日益增大的投資成本和其他主要市場的緩慢增長。



他還說﹐我有種可怕的感覺﹐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將會出現一些挫折。



本週﹐衡量德國投資者信心的一個關鍵月度指數顯示﹐8月份投資者信心從7月份的21.2跌至低於預期的14.0。該指數由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 Center for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發佈。



這些數據顯示出﹐在2010年上半年德國經濟強勁增長之後﹐人們對今年剩餘時間出口拉動型增長更加悲觀的預期。



除中國製造業增長放緩之外﹐6月份美國的工廠訂單也跌至預期水平之下﹐是連續第二個月下滑﹐進一步顯示出美國經濟可能在走軟。



與此同時﹐由於歐洲各國政府實施了嚴厲的措施來應對預算赤字﹐加上德國消費支出依然低迷﹐預計歐元區的增長不會很快加速。



就在德國汽車生產商轉移資源、增產來滿足亞洲需求之際﹐它們卻駁斥了自己過於依賴中國實現增長的看法。



寶馬首席執行長雷瑟夫(Norbert Reithofer)本月在公司公佈二季度收益時說﹐對我來說﹐強調我們並非完全依賴中國﹐這一點非常重要。



雷瑟夫說﹐我們是一家在全球運作、運營的公司。



其他汽車生產商已經開始應對全球增長放緩的預期了。



在上週大眾公佈7月份汽車銷售情況時﹐該公司銷售總監科林格勒爾(Christian Klingler)預測﹐今年下半年全球汽車市場將收縮﹐他表示中國等新興市場的增長不足以彌補歐洲等地的銷售下滑。



科林格勒爾說﹐今年不會回到危機前的水平。



Vanessa Fuhrmans

中資銀行上半年利潤大幅增長

摘自2010年8月19日華爾街日報



中資銀行上半年利潤大幅增長



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的業績對其他國營銀行的收益是個好兆頭。不過﹐分析人士說﹐在去年的放貸潮以及有更多證據顯示國內經濟放緩之後﹐對中資銀行健康狀況的擔憂依然存在。按資產規模計算﹐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為中國第五大和第六大銀行。



交通銀行說﹐截至6月30日的六個月中﹐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人民幣156.5億元增至203.6億元(合30億美元)﹐與五位分析人士預測的人民幣207.7億元的平均水平相符。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持有交通銀行19%的股權。



淨利息收入從人民幣297.9億元增至399億元﹐增長34%﹐原因是上半年略微緊縮的信貸環境增強了銀行對貸款的定價能力﹐而且借貸需求保持強勁。淨利息收益率從去年年底的2.30%升至2.43%。



強勁的信用卡和財富管理產品銷售也幫助交通銀行的淨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從人民幣54.8億元增至71.3億元﹐增長30%。



招商銀行淨利潤從人民幣82.6億元增至132億美元﹐略高於六位分析人士預測的人民幣128.9億元的平均水平。淨利息收入增長41%﹐至人民幣263.4億元﹐淨利息收益率從2009年年底的2.23%大幅升至2.56%。相比大型銀行﹐中國的中型銀行可以向中小企業客戶收取更高的貸款利息。中小企業是中型銀行的主要客戶基礎。



上半年強勁業績的出爐正值分析人士下調對中資銀行全年收益預期之際﹐原因是在國內經濟降溫、信貸撥備上升的大背景下﹐加息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信貸撥備上升的原因在於政府遏制房價飆升的努力﹐以及對地方政府償債能力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審查。



中國最近下令銀行將已出售給信托公司的貸款重新劃入資產負債表內﹐這也將影響銀行的手續費收入。過去﹐銀行將貸款轉移到信托公司﹐重新打包成財富管理產品﹐以便規避放貸限額。



上週﹐瑞士銀行(UBS)下調了對中國三大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收益預期﹐2010年的預期平均下調了5%﹐2011年平均下調了11%。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將2011年中國銀行業的收益預期下調了3%至4%。



Rose Yu / Aries Poon

Wednesday 18 August 2010

借力農行 荷蘭合作銀行瞄準亞洲市場

摘自2010年8月18日華爾街日報



借力農行 荷蘭合作銀行瞄準亞洲市場



荷蘭合作銀行是一家由147家銀行組成的未上市合作組織﹐旗下有一家國際食品與農業融資機構。它在6月份同農行開展了合作﹐部分目的在於幫助中國食品企業在海外擴張。為達成這筆交易﹐荷蘭合作銀行在農行221億美元首次公開募股融資額中投資了2.5億美元。農行IPO的融資規模為有史以來世界之最。



對於荷蘭合作銀行這種3A評級的保守銀行來說﹐亞洲是一個不太好解決的題目。它非常希望擴張到國內成熟的市場以外﹐進入增長更快的市場﹐但必要的投資卻並不輕鬆。



荷蘭合作銀行亞洲國際合作負責人扎德爾霍夫(Robert Jan van Zadelhoff)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說﹐該行的目標是要在2014年之前將其亞洲收入提高50%﹐與網點數量居中國之最的農行合作﹐正是實現這個目標的一個關鍵部分。荷蘭合作銀行總部位於荷蘭烏德勒支省(Utrecht)﹐其亞洲收入目前佔整個集團的5%到10%。



荷蘭合作銀行的亞洲業務幾乎全部側重於為食品與農業批發企業提供服務﹐它期待著間接地從該地區日益增長的食品需求謀利。亞洲國家正越來越多地依靠進口食品來滿足國民的需求﹐而對食品安全的擔憂﹐促使政府支持企業走向海外獲取食品供應。



亞洲對糧食的巨大需求﹐也反映在了荷蘭合作銀行過去三年的重心轉移之中。扎德爾霍夫說﹐亞洲企業海外擴張帶來的業務﹐正在超過外資企業進入亞洲所帶來的業務。



荷蘭合作銀行1986年進入亞洲﹐在它看來﹐向規模達59億美元的亞洲食品加工市場提供更多貸款﹐現在的空間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大。其研究顯示﹐受高速城鎮化和收入的不斷提升推動﹐亞洲佔全球食品加工市場45%的份額。今年﹐荷蘭國際銀行幫助世界最大棕櫚油供應商(按量計算)、新加坡的豐益國際集團(Wilmar International Ltd.)籌資﹐以15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Sucrogen糖業公司﹐在競標中擊敗中國光明食品集團(Bright Food Group)。



荷蘭國際銀行預計﹐亞洲商業化農業部門的增長將主要來自於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扎德爾霍夫希望年內在印度拿到銀行牌照﹐並在印度和中國每年增開一家網點。



雖然荷蘭國際銀行與農行間的諒解備忘錄細節不多﹐但扎德爾霍夫預計10月底之前就會有一個具體的方案出爐。兩家銀行設立了五個工作組﹐就風險管理、租賃、批發銀行、資產管理和農村金融事宜展開談判。



荷蘭國際銀行希望能借助農行的2.4萬個網點﹐經銷旗下租賃公司De Lage Landen和資產管理公司出售的部分產品。扎德爾霍夫說﹐兩家銀行正在談判在這兩個領域建立合資企業的問題。



有一個指導委員會將會每月開會﹐成員包括荷蘭合作銀行董事Sipko Schat﹐扎德爾霍夫本人﹐以及農行副行長潘功勝。



Alison Tudor

光大銀行上市首日股價飆升約20%

摘自2010年8月18日華爾街日報



光大銀行上市首日股價飆升約20%



該股開盤為上漲8.7%﹐午盤時報人民幣3.62元﹐較人民幣3.10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發行價上漲17%﹐早盤一度觸及3.72元高點。基準上證綜合指數截至午盤時下跌0.3%﹐至2663.91點。



但分析師們表示﹐該股未來幾週可能無法維持這一漲勢﹐因為中國股市的人氣料將降溫﹐同時銀行業下半年的利潤增速也可能放緩。



光大銀行通過此次IPO籌集資金人民幣189億元(合27.8億美元)。



國聯證券(Guolian Securities)分析師李斌稱﹐光大銀行的上市正值市場處在變化之中﹐市場當前表現強勁﹐但同時也面臨著沉重的獲利回吐壓力。



由於經濟增長放緩使得市場對中國政府採取新緊縮舉措的擔憂得到緩解﹐自7月15日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上市以來﹐上證綜合指數已經累計上漲了7.8%。



新股從市場近期的強勁走勢中受益。中國農業銀行上市首日股價僅上漲0.1%﹐至人民幣2.70元﹐但週一在上海首日上市的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Jihua Group Corp.)收盤時較發行價上漲了76%。



分析師們表示﹐由於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目前股市已接近見頂。



方正證券(Founder Securities)的分析師鄭寧稱﹐多家銀行上半年的收益數據均表現強勁﹐但投資者仍擔心經濟增長可能放緩會對銀行業利潤增長構成拖纍。



光大銀行週一公佈﹐受截至6月底淨利息收益率由去年年底的1.95升至2.12%影響﹐上半年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近一倍﹐至人民幣68.3億元。



光大銀行通過IPO發行了61億股A股股票﹐若另外9億股股票的超額配售權得以行使﹐其籌資規模將再增加28億元。



該股IPO受到了熱烈追捧。面向戰略投資者配售的部分獲得1.6倍認購﹐散戶部分獲27.6倍的超額認購﹐機構部分獲10倍認購。



光大銀行IPO規模在今年中國市場排名第二﹐僅次於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 簡稱﹕農業銀行) IPO上海部分的人民幣685億元。

專訪:阿里巴巴CEO談電子商務戰略

摘自2010年8月18日華爾街日報



專訪:阿里巴巴CEO談電子商務戰略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長衛哲說﹐增長的另一個來源將是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這個以美國為重點的在線批發平台針對的是規模較小的訂單﹐阿里巴巴說計劃向其投資一億美元。作為投資的一部分﹐阿里巴巴已經在美國進行了第一筆收購﹐買進了幫助商家在亞馬遜(Amazon.com Inc.)和eBay Inc.等網站上銷售商品的網站Vendio Services。阿里巴巴一直努力以較低的會員費吸引更多的用戶﹐目前正在實施三年計劃──第一年增加客戶數量﹐今年提高收入﹐明年提高利潤率。



衛哲出生於中國大陸﹐擁有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 EMBA學位。他此前曾任百安居中國(B&Q China)總裁。百安居中國是家裝零售商Kingfisher PLC的子公司。衛哲日前接受了《華爾街日報》(以下簡稱WSJ)記者弗萊徹(Owen Fletcher)的專訪﹐分享了他的戰略。



採訪節錄如下:



WSJ:你如何定義B2B2C模式?



衛哲:第一個B代表的是廠家或供應商﹐第二個B代表商家﹐C則代表消費者。這是從廠家供應商通過網絡到在線商家﹐在線商家通過在線零售為上網購物的消費者提供服務。



WSJ:在擴張海外業務方面﹐你在尋求何種合作方式?



衛哲:首先﹐我想是B2B2C模式的合作。我們也在積極期待在交易會、保險、銀行業、物流和對中小企業來說任何重要的貿易服務領域建立更多的合作關係。如果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我們不斷宣佈與我提到的這些領域的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你不要感到吃驚。



對B2B2C來說﹐合作將主要是在如何增強全球速賣通方面。我們有90%的買家在網上買東西﹐在網絡之外賣出。有90%的在線商家在網上銷售產品﹐不過貨源來自網絡之外。很少有人真的享受完全的在線供貨和零售。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尋求B2B2C在線模式﹐以便實現從採購到零售的全過程。



WSJ:你認為未來幾個季度你們的戰略交易包括收購嗎?



衛哲:絕對包括收購。首要任務將是進一步增強全球速賣通。



WSJ:在你們的計劃中﹐4月份推出的全球速賣通起著怎樣的增長推動作用?



衛哲:目前它才新生三個月。我們一直在改善支付﹐通過與UPS等公司合作來改善物流﹐並通過收購Vendio等公司來爭取買方。我們將繼續做這三樣事情。這是背後1億美元投資中的一部分。我們相信﹐用兩三年的時間﹐全球速賣通就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利潤和收入來源。



WSJ:你在4月份說﹐全球速賣通將接受PayPal支付。你是否打算還跟其他支付公司合作?



衛哲:是的。要是我們不接受你的支付而造成你不能在AliExpress.com上面採購﹐那是沒道理的。所以你能夠想象的一切支付方式﹐我們都會掃清障礙。



WSJ:未來幾年﹐阿里巴巴會主要瞄準哪些國家來實現進一步的增長?



衛哲:美國、日本和印度﹐這是最重要的三個國家。而未來三年﹐我們在這三個國家實際上還是在進行投資﹐而不是收獲收入或利潤。



WSJ:在美國實現增長會遇到什麼挑戰?



衛哲:美國這個國家一直是非常以購買為中心的。我們在美國有超過200萬註冊用戶﹐但其中只有不到5%註冊為賣家。



相比之下﹐英國有幾十萬用戶﹐但註冊為賣方的用戶在14%以上。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美國小企業發揮創業精神﹐更多地拿到網上去銷售﹐更多地賣到美國市場以外。



WSJ:你覺得最近歐美出口市場有沒有走軟?



衛哲:實際上美國不及多數人認為的樂觀﹐而歐洲市場不及多數人認為的悲觀。



原因在於基本的消費能力。美國失業率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而你看多數歐洲國家﹐失業了也沒關係。他們多年失業率超過雙位數。另外﹐主權債務問題是非常有限的﹐可以控制。



WSJ:所以你覺得中國出口商沒有因為歐元區債務危機而受到多大沖擊?



衛哲:沒有。歐洲國家的問題很大﹐如果你看國內生產總值和整個歐元區的比重﹐其實是非常小的。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也一樣﹐比例非常小。甚至就是這點很小的比例﹐我們也沒有看到出現大幅下降。



WSJ:增值服務作為增長引擎具有怎樣的重要性?



衛哲:這項業務的收入增長應該有兩大引擎:會員費和增值服務。三年前﹐增值服務在我們的收入中佔比不足10%﹐兩年前在15%左右。



現在在國際市場佔25%﹐中國市場佔20%。而我們預計﹐用戶滲透率每年5%的增長是有可能的。增值服務背後的利潤率遠高於會員費﹐因為不管有沒有增值服務﹐為一家客戶提供服務的成本都是一樣的。



OWEN FLETCHER

中國太陽能市場前景不明令外商卻步

摘自2010年8月18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太陽能市場前景不明令外商卻步



中國計劃在全國建造13個太陽能發電項目﹐新增太陽能發電能力28萬千瓦。國家能源局已接到各太陽能開發商的項目投標書。



這較中國目前的太陽能發電能力增加了近一倍﹐也是中國朝著更為依賴可再生能源的方向邁出的又一步。預計2020年前太陽能發電能力最高可達2000萬千瓦。



對全球太陽能廠商來說﹐這看起來是個誘人的機會﹐不過中國青睞的目光並沒有感染外國公司。在40多家公司提交的135份投標書中﹐只有一份來自海外企業。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可以歸因於勞動成本較低給中國國內企業帶來的價格競爭力。據匯豐(HSBC)分析師預測﹐隨著太陽能市場更多地向大型設施而不是居民傾斜──在大型設施中﹐成本而非品牌是成功的關鍵──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和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等中國企業將脫穎而出。這三家公司都在紐約證交所上市。



不過﹐令外商失去興趣的還有太陽能發電上網電價的不確定性。在不知道上網電價的情況下﹐開發商難以評估潛在的投資回報。



想想位於美國的First Solar所面臨的挑戰:該公司去年簽訂了一項有望成為里程碑的項目﹐將在內蒙古建造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但由於對融資和上網電價的擔憂﹐項目陷入了停頓。



這次﹐外國公司不準備投標中國的太陽能項目﹐儘管現在它們顯示出的意願可能會在市場繼續快速擴張時帶來獲益。



有種說法是﹐幾乎不加掩飾的保護主義將會使大部分合同流入中國國內廠商之手﹐這種說法可能並不完全合理。不過﹐外國廠商缺乏熱情是可以理解的。對它們來說﹐中國太陽能市場的前景不明。



Andrew Peaple

王二蓋房和房地產的支柱地位

摘自2010年8月17日華爾街日報



王二蓋房和房地產的支柱地位



王二一家剛搬到一個新村子。村裡人好心,給了王二一家幾間破草房,讓這一家暫時有個地方能對付著住。王二還有三個兒子,都和王二生活在一起,說話也到了男大當婚的年齡。



開春時節,村裡別的人家都在忙著養豬種地,為一年能有個好收成做準備,王二一家卻在忙著蓋房子。王二心裡的算盤挺清楚,今年把自己的房子給蓋好,在新房裡過年。來年再給大兒子蓋房,有了房,才能娶媳婦。後年再張羅二兒子的房子,小兒子的房子怕是要等到三年後才能輪上了。



王二一家剛搬進村的時候,別人家都很羨慕王二一家:這麼多男勞力,又沒有什麼光吃飯不幹活的人口,埋頭幹上一年,打的糧食、養的豬怕是要比村裡任何一家都要多。可是過了一兩年,王二家的房子是蓋了一些,吃的穿的用的哪一點都不比村裡的鄰居好。村裡的鄰居就跑來跟王二嘀咕:你看你這一家子,四個男勞力這幾年功夫全花房子上,整個一被房子“綁架”的家庭。這房子,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穿,多花點功夫種地是正理。



王二解釋說:我這情況不是特殊嘛?村裡人就說:你看這整個村子,沒哪一家像你王二家這樣花這麼多勞力在房子上。誰家沒有個這事那事的,總不能就你王二一家與眾不同吧?你這樣像過日子的樣子嗎?



關於中國經濟被房地產綁架的說法很多。同是“綁架”一詞,含義其實大不相同。有的綁架是指中國的國民經濟被房地產綁架,也就是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房地產;有的綁架是指居民生活被房地產綁架,也就是高房價讓很多家庭背上了幾十年沉重的債務;有的綁架是指公共財政被房地產綁架,也就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十分依賴房地產行業,俗稱“土地財政”,從而使得政府行為大受房地產行業的影響;有的綁架則是指金融體系被房地產綁架,也就是金融體系在房地產行業有巨大的潛在風險,一旦房價下挫,金融體系很可能也隨之陷入困境。



因此,討論中國經濟是否被房地產綁架,必須弄清楚討論的究竟是哪個綁架。在這個專欄的其他文章裡,我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寫過兩次有關房地產的文章《佃戶和房奴的“one dream”》和《王二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這兩篇文章或多或少都涉及了第二個綁架:高房價。那裡的基本觀點是,高房價綁架居民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分配不均的折射,高房價是一個症狀而已。而這篇文章要討論的是上面提到的第一個綁架: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否過度依賴房地產?



中國房地產投資最近這些年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能夠達到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中國投資佔GDP的比重接近50%。這麼簡單的一換算,房地產投資能夠佔到GDP的10%多,15%不到,這裡面還不包括房地產對從鋼鐵水泥到汽車家電等上遊下遊產業的拉動。而發達國家長期平均下來只有大約中國一半甚至更少的GDP用於房地產投資,那些老齡化嚴重和經濟增長乏力的國家比例更低。相反,倒是一些出現了房地產泡沫的國家,房地產投資的比例會一下子上去。比如說,房地產泡沫破裂前的西班牙,其房地產投資在GDP裡的比重就超過了10%。眾所周知的是,西班牙經濟在泡沫破裂後異常困難,20%的失業率和天文數字的債務就是明証。而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前,房地產投資佔GDP的比重還不到中國當前的水平。



因此,擔心中國經濟是否過度依賴房地產完全合理。可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和王二一家是不是花了太多的時間蓋房的答案是一樣的。如果把王二一家的經濟活動想象成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那這個經濟中這幾年裡最重要的經濟活動毫無疑問就是蓋房子,也就是發展房地產。按比重算,房地產投資的比重會非常高。問題的關鍵是,這樣的經濟結構究竟合理不合理?從王二的角度說,這幾年集中蓋房是生活所需,沒什麼不合理。他們一家剛搬到一個新村子,總不能永遠住在草房裡,所以需要蓋房。幾個兒子,很快都要結婚,給他們蓋房結婚也很正常,別的人家也會這麼做。如果說王二家有點不同,就是這些事情發生得很密集,使得王二一家好幾年主要的精力都要花在蓋房上,讓王二家的經濟結構看起來很畸形。特別是如果把王二一家和普通村民相比,這種畸形尤為明顯。可問題是,普通的村民家裡也不像王二家裡那樣有三個要娶媳婦的兒子。可以說,王二家的密集蓋房只是一個階段的產物。幾年後,等房子都蓋好了,王二一家就不會花那麼多時間在蓋房子上。



我傾向於相信,僅從房地產投資佔GDP的比重看,中國和普通國家相比確實很高;但給定中國的發展階段,這種高比重又是合理的,而且會在很長的時間裡繼續如此。中國房地產業的起點是:四五億城市人口擠在非常狹小的公房裡,而七八億農村人口在城裡沒有一間房。商品房的概念是上世紀90年代才出現的,而真正的建房高峰,也就是最近5-10年的事情。中國在未來20年,保守的估計,還要有3-4億農民離開農村。雖然中國的老齡化正在加劇,人口結構存在問題,但中國的人口根據估算至少還有15-20年的正增長期。如果計劃生育政策出現調整,這個正增長期可能還會延長。也就是說,中國在未來很長的時間裡,還需要造很多的房子來滿足增長的人口、進城的農民和越來越富裕的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房地產業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是中國所處的城市化進程和發展階段決定的。從這個角度說,也僅僅只是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的經濟不是過度依賴於房地產,而是中國就處於一個造房蓋樓的時代,就像王二一家那樣。



必須指出的是,其它對於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的擔心,比如說從財政收入、政府行為、收入分配以及金融穩定的角度,都是合理的,這裡遠沒有想要忽視那些擔心的意思。只是,那些覺得房地產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應該這麼大,中國經濟增長不應該太依賴房地產業的看法似乎是有點過度操心了。房地產業在哪個國家都很重要,更何況是在中國這樣一個還需要大量新建住房的國家。

Tuesday 17 August 2010

雖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仍未擺脫貧困

摘自2010年8月17日華爾街日報



雖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仍未擺脫貧困

這是政治家和媒體喜歡小題大做的有趣里程碑之一﹐但實際上沒包含什麼意義。什麼也沒改變:中國仍極度貧困﹐但增長迅速﹔日本雖然富裕﹐但相對遲滯。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3.4億人口的產出(1.3萬億美元)與日本1.27億人口的產出差不多。



以各自貨幣的名義價值計算﹐一個典型的日本人比一個典型的中國人富裕10倍。



但多數專家認為這是產生誤導的解讀方式﹐因為日本物價比中國高。一個中國農民用他的人民幣可以比日本一位工薪族用日圓買入更多大米﹐如果以購買力衡量﹐一位日本工人的富裕程度僅是中國工人的五倍。



如果以購買力、而不是貨幣價值衡量﹐中國經濟早就超過了日本。以2009年為例﹐以購買力計算﹐中國經濟規模是日本的兩倍多。



按GDP對國家進行排名會產生誤導。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美國人卻不是最富裕的。以購買力計算﹐這一榮譽歸於列支敦士登、盧森堡或卡塔爾人﹐但就看你是否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央情報局(CIA)或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估算了。



截至2009年﹐按人均購買力計算﹐美國人確實位列全球前10名﹐落後於挪威、百慕大群島、阿聯酋、科威特和新加坡等國人﹐僅領先於瑞士人和愛爾蘭人。



日本人排名第20位左右﹐次於多數西歐國家和盛產石油的波斯灣國家﹐中國人排名第100位左右﹐排在阿爾及利亞、薩爾瓦多和納米比亞人之後。



Rex Nutting

人越多﹐經濟影響力越大?

摘自2010年8月17日華爾街日報



人越多﹐經濟影響力越大

但人口狀況確實重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施特勞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說﹐我們從來不對人口狀況引起足夠重視﹐是因為它涉及的時間跨度是如此之大。那麼﹐就請暫時放下焦慮﹐不去管令人失望的經濟復蘇步伐和令人望而生畏的政府預算赤字了﹐讓我們放眼歷史長河吧。



據聯合國(United Nations)研究項目得出的數據﹐未來40年﹐日本、歐洲的勞動年齡人口將分別減少3,000萬和3,700萬。兩地出生率都很低﹐很多人口已經步入老齡。



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將繼續增長15年左右﹐然後由於獨生子女政策的作用、出生率隨收入升高而下降的傾向﹐開始回落。聯合國預計﹐2050年中國的勞動者數量將比今天減少1億人。相比之下﹐未來40年印度的勞動年齡人口將增加3億。



美國介於兩者之間﹐因為比起歐洲和日本﹐它的出生率更高﹐人口更年輕﹐而且還會有新的移民。據聯合國的預測﹐美國勞動年齡人口到2050年將增加3,500萬人。



有什麼影響呢?



按照琢磨增長之迷的現代經濟學家詮釋﹐歷史表明﹐人越多創意就越多。而且跟土地或石油不一樣﹐創意這個東西可以由多人同時使用。在各國開始分享創意之前﹐人口最多的國家科技進步最快。現在﹐由於貿易、旅遊和互聯網的存在﹐新想法在全世界的傳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迅速﹐所以好處就被攤薄了。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克雷默(Michael Kremer)就指出﹐比利時很富不是因為它人口多或者發明瞭很多東西﹐而是因為它有錢採用其他人發明的技術。剛果人口更多﹐但它缺少這筆錢。



斯特勞斯-卡恩說﹐在未來幾十年﹐由於互聯網﹐由於其他很多讓世界變小的變化﹐一個國家幾乎不可能只把專有技術(proprietary technology)留給自己使用。曾幾何時﹐英國和法國等相對較小的國家憑借著自己的科技實力稱霸全球﹐但他預計﹐這種日子已經過去了。他分析說﹐力量等於數量﹐所以中國和印度的影響力預計會越來越大。



人口不斷增長﹐吃肉、燒油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就形成了環境代價和創意生產之間的矛盾。一些人擔心的是環境﹐一些人看到的則是創意的生產。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經濟學家瓊斯(Chad Jones)和羅默(Paul Romer)持樂觀態度﹐他們最近在一份學術雜志上評論說﹐中國的人口大致等於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未來幾十年﹐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很有可能讓全世界研究人員數量翻番﹐從而不斷擴大科技的邊界﹔在那些長期同中國分享創意的國家﹐這會給它們的收入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他們說﹐影響界於很大和非常大之間。他們說﹐事實上﹐即便中國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新增的碳排放量需要美國承擔全部削減成本﹐中國產生的創意對對美國人均收入的提高﹐補償這些成本也綽綽有餘。



雖然有互聯網、跨國公司和全球金融市場的存在﹐但至少到現在為止﹐統一的世界經濟體還沒有形成。由於人口狀況的差異﹐不同的國家會面臨不同的後果。



今天﹐日本和歐洲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65歲以上。2050年﹐這個比例將增大到三分之一。生產率──也就是單位時間的產出──會使勞動年齡人口贍養老人更加輕鬆﹐但生產率的趨勢並不樂觀。日本人和歐洲人幾乎肯定要延長工作時間﹐減少休假﹐可能還要繳納更多的稅款。日本政府能否繼續像現在這樣大規模借款﹐也會受到老齡化的威脅。IMF經濟學家德岡喜一(Kiichi Tokuoka)估計﹐日本政府目前舉借的債務至少半數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日本家庭﹐和美國不一樣﹐日本從海外借的錢並不是特別多。日本儲戶會在退休的時候把債券賣掉﹐而由於更年輕的勞動者沒有那麼多﹐他們的儲蓄不足以填補這個空白。



中國的挑戰在於﹐越來越多的老齡人口將無法像前幾代那樣依靠子女贍養﹐所以要構建相應的社會結構和退休制度來維持他們的生活。今天中國80歲以上的人有1.4%﹐聯合國預計﹐2050年這個比例將達到7.2%。



David Wessel

日圓走強推動日本企業進行海外併購

摘自2010年8月17日華爾街日報



日圓走強推動日本企業進行海外併購

根據研究公司Dealogic的數據﹐今年日本買家進行海外收購的交易額已從117.7億美元增加近一倍﹐至217.7億美元﹐交易數量也從244宗增至291宗。



日圓走強令日本出口企業頭疼不已﹐并有可能導致日本經濟復蘇脫軌。但日圓走強對於那些希望進行併購的日本企業來說則是良好的誘因﹐因為在這些企業希望避開日本經濟增長緩慢和人口日益老齡化的負面影響之際﹐日圓走強給予它們更大的購買力并為更多國際併購案掃清了道路。



在線零售商樂天(Rakuten Inc.)的首席執行長三木谷浩史(Hiroshi Mikitani)說﹐我們喜歡強勢日圓﹐雖然對其他日本企業有些報歉﹐但我們確實、確實喜歡強勢日圓。今年5月樂天達成交易﹐以2.5億美元收購美國在線零售企業Buy.com﹐它6月份又以超過2億美元收購了法國網上市場PriceMinister SA。



但企業高管說﹐這些收購數據仍遠低於2008年的水平﹐當年這個時候日本企業宣佈的并購交易額已高達408億美元。不過公司高管們說﹐日本企業有充裕的現金﹐它們可以在海外收購當地企業﹐以實現比在海外自建企業更快的業務增長。收購零售和食品等行業有強勁國內需求的海外企業﹐對日本公司尤其具有吸引力。



日本企業最近幾週達成的其他海外併購交易包括﹕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Corp.)以31億美元收購了南非的Dimension Data Holdings PLC﹐創下日本企業在非洲的最大規模併購交易﹔今年7月麒麟控股株式會社(Kirin Holdings Co.)決定以近10億美元收購新加坡啤酒企業星獅集團(Fraser & Neave Ltd.)的部分股權﹔日本鋼鐵工程控股公司(JFE Holdings Inc.)決定以超過10億美元收購印度JSW Steel Ltd.的少數股權﹔今年3月日本山之內製藥(Astellas Pharma Inc.)以約4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紐約州的OSI Pharmaceuticals Inc.﹐這是日本今年迄今為止最大一宗海外收購案。



但最近這輪併購熱潮在規模上還比不上之前日本對美國企業的收購﹐那一波收購有時曾遇到強大阻力。上世紀80年代末﹐輪胎製造企業普利斯通株式會社(Bridgestone Corp.)收購了凡世通輪胎公司(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三菱地所(Mitsubishi Estate)收購了紐約的洛克斐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索尼(ony Corp.)以約42億美元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工業公司(Columbia Pictures Industries Inc.)。1990年﹐松下電器(Panasonic Corp.)以61億美元收購了MCA。在日本經濟長時間衰退後﹐日本企業在本次金融危機爆發前再度踏上海外收購的征途。2000年東芝(Toshiba Corp.)收購了西屋電氣(Westinghouse Electric)﹐2006年日本煙草公司(Japan Tobacco Inc.)以2.2萬億日圓收購了Gallaher Group PLC。



日本近期的併購活動在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尤其活躍﹐且沒有在海外引起類似於以往的爭議。日本今年上半年在發展中國家達成的併購交易額較上年同期增長56%﹐至54.7億美元。



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併購業務負責人托馬斯(Steven Thomas)說﹐全球金融危機的不確定性導致併購活動放緩後﹐人們對經濟復蘇重拾信心促使日本企業恢復佈局﹐將積累的大量資金用於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海外收購。 



Atsuko Fukase

中國不良貸款舊患未除又添新憂

摘自2010年8月17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不良貸款舊患未除又添新憂

在世界其他地方情況或許就是這樣﹐但這是在中國﹐一切如常。



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上週五發佈公告說﹐它從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China Huarong Asset Management Corp.)購買的3130億元(約合460億美元)十年期不可轉讓債券已由財政部延期十年。



6月份時有過類似的事情﹐當時財政部將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Ltd.)所持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 (China Orient Asset Management Corp.)的1600億元十年期債券也延期十年。



兩次延期中﹐財政部都表示將對債券本息支付提供支持﹐卻並未具體表述這種支持的性質或條件。



去年底﹐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1990年購買的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China Cinda Asset Management Corp.) 2470億元十年期債券獲延期十年。自那之後﹐信達和財政部建立了一個共同持有的基金來償付這筆債券﹐使財政部在確保其償付的過程中扮演了更加明晰的角色。



這些資產管理公司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為幫助清理大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而設立的。它們購買了銀行的不良貸款後﹐要麼盡可能地回收貸款﹐要麼將其賣給第三方。它們以票面價值購買這些貸款﹐但由於自身資產有限﹐因此又向出售貸款的銀行發行債券﹐以此籌集收購貸款的資金。



由於銀行審計師將財政部“對支付提供支持”的承諾看作是一種明確的擔保﹐那些債券為銀行的資產重組提供了幫助。不過考慮到這些貸款糟糕的質量﹐資產管理公司或許永遠也無法償還這些債券的利益﹐更別說本金了。



延期十年以及給予資產管理公司更長時間來償債﹐這些顯然都不是解決辦法﹐而如果事情照這樣發展﹐銀行審計師們將不得不考慮大幅減記這些債券。在理想的情況下﹐財政部將迎難而上﹐明確自己是唯一的償付負責人──然而由於去年的經濟刺激計劃將增加地方政府的或有債務﹐財政部已經擔心地方政府債務的增加程度﹐在這樣一個時期﹐財政部或許並不急於接手本應由上屆政府解決的舊債。



財政部與信達嘗試的這種模式也許足以對債務責任進行重組﹐帶來皆大歡喜的結果。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從九十年代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年﹐而中國仍然沒能解決那時遺留下的不良貸款。考慮到政府官員已經對去年貸款熱潮過後可能出現的不良貸款大幅增加風險發出了警告﹐我們應該希望當前這批監管者已經從前任所犯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



Dinny McMahon

Monday 16 August 2010

中國經濟趕超日本 有喜亦有憂

摘自2010年8月16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經濟趕超日本 有喜亦有憂

預計中國將在今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於仍然處在發展中的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從未享有過的地位﹐在帶來勝利的喜悅之際﹐也給它帶來了壓力。



週一上午出爐的數據顯示﹐日本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288萬億美元﹐低於中國1.339萬億美元的二季度產出。



這意味著中國有可能在今年一舉超過日本。中國過去曾有第四季度經濟產出超過日本的情況﹐因為在一年的最後一季度﹐中國經濟會出於季節性的原因而更加活躍。現在第二季度就超過日本﹐讓人覺得中國的全年產出也很有把握將日本甩在身後。



很多經濟學家預計﹐一俟2010年全年最終數據編制完成﹐中國將取代日本﹐成為按美元計算的世界第二大國別經濟體。中國5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同美國接近15萬億美元的產出之間差距仍然很大﹐即便是保持當前的增長速度﹐它也要花1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趕上美國﹐何況目前的增速還不一定能維持下去。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駐紐約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Bruce Kasman)說﹐中國超越日本將是“全球經濟的一座里程碑”。他說﹐中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如何渡過了對多數國家來說都非常艱難的一段時期﹐並以強勁的步伐保持了增長。



10多年前﹐按當時匯率計算﹐中國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2007年﹐它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三。2010年﹐預計德國將排在第四位﹐法國第五﹐英國第六。除中國以外最靠前的新興經濟體是巴西﹐預計它將排名第八﹐次於意大利。



中國在全世界的準確排名取決於各國經濟規模如何衡量。例如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也就是考慮到一國貨幣在國內實際能購買多少商品和服務﹐那麼中國早就超過了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而相比之下﹐中國的人均產出為4,000美元左右﹐約為日本的十分之一。



這種地位的變化﹐時值日本經濟停滯不前已經20年﹐跟中國的高速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過去幾年﹐日本似乎已經接受了將不可避免地失去亞洲經濟領頭羊地位的現實。



日本大報《朝日新聞》(Asahi Shimbun)4月份針對2,392人展開的調查顯示﹐50%的受訪者說他們認為日本經濟被中國超過並滑落至第三位是一個“重大問題”﹐但有46%的人並不這樣認為。



在東京出租車司機Koichi Yamata看來﹐兩國命運的分化是很明顯的。他說﹐這些日子﹐他接載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而成本意識日益強烈的日本人卻比以往更少乘坐出租車了。他說﹐這讓人悲哀地聯想到日本已經下滑了多遠。



Koichi Yamata說﹐或許話不應該這樣說﹐但看到中國人享受我們過去曾有的那種經濟繁榮時﹐我真的覺得有些無可奈何。



某些方面﹐中國正在重走日本20世紀80年代繁榮時期在亞洲開拓出來的道路﹔當時﹐日本成為新的經濟強國﹐其企業在亞洲各地紛紛投資建廠。為提高自己的地位﹐中國一直注重於安撫鄰國﹐讓它們對其“和平崛起”計劃放心﹐其援助和投資的附帶條件也少於西方國家。另外﹐它還第一次認真地實施文化輸出工作。



外交界越來越真切地感覺到﹐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既有吸引力﹐也可以具有威脅性﹐需要小心處置。北京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劉江永說﹐中國需要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和語調﹐讓世界認識到我們是友好的國家、友好的人民。



中國巨大的國民財富總量正在開始演變為政治影響力﹐但也因此而招致世界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批評。比如很多西方官員認為﹐中國以出口帶動增長的政策是全球經濟失衡的主要原因。中國的經濟實力可能會帶給它權力和影響﹐但並不總是贏得朋友。



悉尼羅維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高級研究員希勒(Andrew Shearer)說﹐中國能不能把它的經濟實力轉化為軟實力﹐存在著非常現實的約束因素。他說﹐中國似乎總是要麼過頭﹐要麼不夠﹐比如在近期﹐中國同越南、韓國和澳大利亞等曾經過從甚密的合作伙伴之間就發生了一系列外交爭端。



對韓國來說﹐3月份韓國“天安”號巡邏艦在朝鮮附近水域的沉沒成了對華關係的轉折點。該事件的後果向韓國人凸顯出﹐儘管中國或許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它也是對手朝鮮的主要盟友。“天安”號的沉沒造成46名韓國船員遇難。



5月份展開的事件調查將責任歸咎於朝鮮發射的一枚魚雷。調查由韓國牽頭﹐參與者包括來自美國、英國、瑞典和澳大利亞的調查人員。事件發生一個月後﹐中國才向韓國表達了對遇難船員的哀悼﹐北京方面也沒有對韓國邀其評估調查證據一事作出反應。中國還直言不諱地批評事件發生後美國和韓國進行的聯合軍事演習。



首爾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從事中國問題研究的教授韓碩熙(Han Suk-hee)說﹐中國的行為與韓國的期望恰恰相反﹐令人失望﹐因為一些韓國人曾希望強大的經濟聯繫能轉化為更好的外交和軍事關係。今年早些時候﹐皮尤全球態度調查(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有56%的韓國人不喜歡中國﹐而有39%的人喜歡中國。



對東南亞國家來說﹐中國是一個重要的經濟伙伴:去年﹐中國取代長期坐頭把交椅的日本﹐成為東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10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不過﹐對於圍繞中國南海諸島和海域的領土主權爭議而醞釀已久的緊張關係﹐中國最近的處理方式給外界敲響了警鐘。



在上個月東盟國家、中國和美國參加的一個論壇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敦促聲稱對該海域享有主權的各國參與到解決問題的聯合行動中來。外交人士說﹐至少有12個國家支持美國提出的建立爭端解決機制的提議﹐這與中國表露出來的進行單獨雙邊談判的想法相悖。



中國對各國協同努力作出了激烈反應﹐外交部長楊潔篪公開反對美國的提議。中國外交部在會後的聲明中總結了楊潔篪的話﹐說“這種貌似公允的講話實際上是在攻擊中國”﹐“揭露了一些人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的圖謀”。



中國的反駁使較小的東南亞國家對它的信任變為了擔心﹐它們擔心中國日益強大的海軍可能開始主導重要的國際航道﹐而中國外交人士則在各國之間挑撥離間。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東南亞項目負責人鮑爾(Ernest Bower)說﹐東南亞國家的反應有些出人意料﹐它暴露了東南亞各國對中國的顧慮﹐這使中國多年來樹立的更友善、更溫和的關係毀為一旦。



中國的失誤為美國和日本等老牌大國帶來了機會。在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地區事務之際﹐日本對亞洲鄰國則採取了更加謹慎的做法。之前的五位首相都避免參拜供奉著日本戰死軍人的靖國神社。以往對靖國神社的參拜引發了亞洲各國對日本往日軍國主義的怨恨。



上週二﹐在日本吞併朝鮮半島100週年紀念之前﹐日本首相菅直人就過去的殖民統治向韓國道歉。菅直人說﹐他希望對日本殖民統治所帶來的巨大痛苦和破壞表示深深的悔恨和誠摯的道歉。儘管其他首相過去也曾道過歉﹐但菅直人的道歉是日本民主黨去年上台以來的首次。



Andrew Batson / Daisuke Wakabayashi / Mark Whitehouse

興登堡兇兆再現 股市是否會崩潰?

摘自2010年8月16日華爾街日報



興登堡兇兆再現 股市是否會崩潰?

“興登堡兇兆”以1937年在新澤西州雷克霍斯特(Lakehurst)墜毀的著名德國飛艇命名﹐這個技術指標不僅可以預測熊市的到來﹐還可以預測股市的崩潰。提出興登堡兇兆之說的盲人數學家米耶卡(Jim Miekka)說﹐眼下該指標顯示﹐9月份將發生股市崩潰。



華爾街一直在紛紛議論興登堡兇兆是否會成真﹐一些交易員提醒客戶注意該指標﹐而博客則在猜想各種悲慘無望的可能情況。不過﹐金融服務公司Guggenheim Securities董事總經理布瑞納(Andrew Brenner)卻對他的客戶說﹐我個人以為﹐這聽起來像是人們開始擔心得過早了。



像“死亡交叉”(Death Cross)和“熊勢棄嬰”(Bearish Abandoned Baby)等技術指標近幾個月一直吸引著主流注意力。在日益動盪的股市中﹐投資者一直在尋找有關股市走勢的各種線索﹐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一週──這一週主要股指跌幅達3%以上。



金融服務公司Stifel Nicolaus私人客戶業務首席市場策略師巴蒂帕格利亞(Joseph Battipaglia)說﹐我們總喜歡新的陰謀論。不過﹐他指出﹐市場觀察人士有時把可能是純粹巧合的情況夸大了。他說﹐我對這些絲毫不理會﹐因為它們通常在熊市期間不計其數地湧現。



米耶卡1995年提出興登堡兇兆之說﹐作為預測股市大幅下滑的一種方法﹐他構建了一個公式﹐對52週股市水平值和紐約證交所移動平均值等數據進行分析。他說﹐“興登堡兇兆”一詞是他的一位市場技術員同事甘米居(Kennedy Gammage)發明的﹐因為他發現“泰坦尼克”這個名字已經有人用了。



上週的股市數據符合興登堡兇兆的各項指標。上週四有92家公司股價創下52週新高﹐佔紐約證交所交易公司的2.9%。有81家公司創下新低﹐佔交易公司總數的2.6%。據米耶卡說﹐創下新高和新低的公司比例必須超過2.5%﹐興登堡兇兆才能成真。



其他指標還包括紐約證交所10週移動平均值呈升勢﹐麥克連指標(McClellan Oscillator)為負數。麥克連指標是一個衡量市場波動性的技術指標。米耶卡說﹐出現一個指標往往是市場見頂的一個跡象﹐不過當有兩個或更多指標接近標準時﹐興登堡兇兆會變得更加準確。



興登堡兇兆可以解釋1987年以來的歷次市場崩潰﹐不過有很多次出現興登堡兇兆﹐股市卻並沒有大幅下滑。市場分析師說﹐當出現興登堡兇兆時﹐只有25%的情況導致了可被視為崩潰的股市下滑。



股市咨詢研究公司Schaeffer's Investment Research高級技術策略師德特里克(Ryan Detrick)說﹐興登堡兇兆確實顯示出一些不斷惡化的內因﹐顯示出一些重大的擔憂。不過這並不是將股市投資全部變現的原因。我們正採取的是等等看的做法﹐不過考慮到興登堡兇兆最近的預測結果﹐相比其他指標﹐我們會更多地考慮這個指標。



米耶卡在緬因州和佛羅里達州的家中撰寫《薩伯里牛熊報告》(Sudbury Bull & Bear Report)的華爾街通訊﹐他自己甚至都不知道興登堡兇兆的各項指標被滿足了。50歲的米耶卡曾是名物理教師﹐熱衷射擊。他說﹐在他把數據代入自己的模型中後﹐大吃了一驚。



他沒有說現在是否是退出股市的良機﹐不過他對股市並不是非常樂觀。他說﹐我會在靠近門的地方跳舞。



Steven Russolillo / Tomi Kilgore

日圓上漲 日本GDP數據疲軟令避險情緒升溫

摘自2010年8月16日華爾街日報
日圓上漲 日本GDP數據疲軟令避險情緒升溫


格林威治時間0450﹐美元從紐約匯市上週五的86.28日圓跌至85.83日圓。投資者稱﹐85.50日圓附近有自動止損賣單﹐一旦被行使﹐美元可能會跌破85.00日圓。他們稱﹐日本出口商也是活躍的美元賣家。



ICE美元指數從82.801跌至82.713。



歐元分別兌1.2792美元和109.81日圓﹐紐約匯市上週收盤分別兌1.2757美元和110.21日圓。交易商稱﹐因美國國債收益率預計將下跌﹐歐元兌美元可能會上漲﹐但因避險情緒升溫﹐歐元兌日圓可能會走低。



交易商稱﹐表現疲軟的經濟數據通常有利於日圓走勢﹐因為這些數據會拖纍東京股市下跌﹐促使投資者規避高風險資產。



日本內閣府(Cabinet Office)今日早些時候稱﹐日本第二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長0.4%﹐增速遠遠低於經濟學家此前預計的2.3%。受該數據影響﹐日經指數短暫跌破9,100點。



Shinkin Asset Management高級交易商Jun Kato稱﹐日經指數跌破重要心理關口9,000點只是時間問題﹔如果該指數跌破這一水平﹐那麼投資者將會再度大舉買進日圓。



Kato稱﹐由於近來全球幾大工業國發佈的經濟數據均表現疲軟﹐眼下投資者人氣並不樂觀。



交易商稱﹐有關日本當局可能不會立即採取措施遏制日圓漲勢的看法也是推動日圓上漲的原因。



上週五有媒體報導稱﹐日本首相菅直人(Naoto Ka)將與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舉行會面共同討論近期外匯市場動向的應對辦法。該消息一經傳出﹐市場便開始擔憂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最早會於週一採取遏制日圓上漲的措施。



然而上述猜測目前已有所消退﹐因為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荒井聰(Satoshi Arai)今日早些時候曾表示﹐沒有得到任何關於菅直人和白川方明很快會舉行會面的消息﹐他還補充表示﹐政策制定者應當花更多時間來分析近期的日圓走勢是否會成為日本經濟復甦的主要障礙。



STB Research Institute的資深分析師Yoichi Ito在談到外匯匯率的大幅波動時稱﹐無論如何﹐目前都不太可能出現日圓賣盤干預﹐因為當前市場並未出現過度波動。外匯匯率過度波動一直都是發達國家干預市場的一個借口。



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資深交易商Hiroshi Maeba表示﹐投資者未來將關注美國經濟數據的表現﹐其中包括週二公佈的新屋開工數據﹔一旦數據表現疲軟﹐投資者將會試圖推低美元兌日圓。

中國利用稀土推行“以技術換資源”策略

摘自2010年8月16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利用稀土推行“以技術換資源”策略

業界和政府官員已開始討論一項政府計劃﹐旨在向外資開放中國稀土資源﹐促使包括電子產品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在內的企業在中國建立稀土加工廠。稀土被用於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導彈等多項產品﹐在中國受到嚴格的出口限制。



中國政府尚未宣佈該計劃﹐但本週記者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某高級官員問及此事﹐該官員表示﹐以前中國推行“以技術換市場”的策略﹐即通過向外資企業提供廉價勞動力並準其進入迅速成長的大陸市場來實現技術引進﹐現在則提倡“以技術換資源”。他表示﹐該項新策略也適用於稀土市場﹐但告誡稱﹐如果處理不當﹐困難仍將存在。



他拒絕就此作進一步詳述﹐稱該問題屬敏感話題﹐且性質複雜。



中國掌控世界近95%的稀土產量﹐通過實行出口配額已逐步建立起對該資源的基本壟斷﹐實現了稀土礦石高價位。



在上述官員發表評論之前﹐中國已於7月份將今年下半年稀土發貨量削減72%至7,976公噸。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方面的這一最新舉措在全球市場引起一片嘩然。



中國已經提高了整合零散稀土行業的速度和力度﹐並且自2005年以來一直在削減稀土出口配額﹐以在定價方面獲得更多發言權。



7月份稀土價格出現飆升﹐此外中國還指出﹐今後幾年稀土出口配額將低於35,000噸/年﹐在市場對稀土環保產品的需求不斷飆升之際﹐此舉將令稀土供給狀況進一步惡化。



中國最大的稀土生產商內蒙古包鋼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nner Mongolia Baotou Steel Rare-Earth (Group) Hi-Tech Co.)總經理張忠週日表示﹐由於稀土出口配額大幅削減﹐今年國際用戶將面臨約20,000噸的供給短缺。



由於供給短缺﹐張忠預計大量外資企業今年將開始把稀土加工廠遷到中國大陸。



外資企業入駐可能不僅會給當地政府帶來稅收﹐稀土資源豐富的地區還可能有機會由純重工業基地發展成高科技中心。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一名政府官員表示﹐資源豐富的地區都希望進軍利潤更大的下游加工業﹐不願僅僅提供原材料﹔中國不願永遠作世界工廠。包頭是中國最大的採礦中心之一。



據中國工程院官員高勇(音譯)表示﹐中國在稀土下游產業高端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包括一筆總值人民幣3-4.5億元(合4,430萬-6,650萬美元)的特別研究基金。發達國家掌控的高端技術也很具有吸引力。



目前在包頭稀土高新區內運營的外資企業已有約50家﹐包括法國羅地亞(Rhodia SA)。上週一﹐韓國產業銀行(Korea Development Bank)與包頭高新區簽署合作協議﹐將引導韓國電子產品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前往包頭﹐自主或與中方合夥建立稀土加工廠。



韓國產業銀行(KDB)某管理人士上週四表示﹐當地政府打算為韓資企業減免地方稅﹐韓方通過談判﹐為韓資企業購買原材料爭取到15%的折扣﹐以備將來長期合作。



上述不願具名的管理人士還暗示﹐對上述項目有意的公司可能將是規模相當大的公司﹐而像如何將技術轉讓給當地公司之類的問題則可能逐一談判。



中國禁止外資企業投資開採稀土資源﹐但允許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合作設立稀土加工合資企業。



上述包頭政府官員表示﹐外資企業目前不得從事稀土勘探和稀土分離項目﹐但歡迎他們投資下游產業。



日本貿易公司三井物產(Mitsui & Co.)駐中國某管理人士也表示﹐三井物產正在引導日本企業到中國投資稀土加工行業。但他也對稀土供給能否保證表示擔憂。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長王彩鳳為出口配額辯護道﹐中國的稀土出口限制只針對稀土原材料﹐但鼓勵出口稀土加工成品。



王彩鳳週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出席會議時表示﹐高附加值稀土產品出口增長顯著﹐近年來出口結構也有所改善。



張忠也表示﹐中國的稀土出口限制將促使礦業公司在世界范圍內加快稀土礦石的研究和勘探工作﹐他表示﹐這是大勢所趨﹐因為中國稀土儲量目前只佔全世界總儲量的30%﹐由中國來支撐全球95%的需求不太合理。

Friday 13 August 2010

旱情加大世界對美國小麥的依賴性

摘自2010年8月13日華爾街日報







旱情加大世界對美國小麥的依賴性



美國農業部週四說﹐由於小麥價格高企﹐它預計美國小麥出口將大幅增加36%﹐該部還罕見地同時上調了它對小麥、玉米、大豆等好幾種美國主要農作物的收成預期和價格預期。



芝加哥大宗商品預測機構AgResource Co.的總裁貝斯(Daniel W. Basse)說﹐在需求極其旺盛的今年﹐美國是唯一可以依賴的供應地。



對遭受了經濟衰退打擊的美國消費者來說﹐這些大宗商品的價格出現上揚最終可能會推高食品價格。



美國農業部說﹐基於8月1日的情況﹐它預計美國農民在今後幾個月中將收獲創紀錄的134億蒲式耳玉米﹐比大豐收的2009年還多1.9%﹐售價將為每蒲式耳3.80美元﹐上下誤差30美分。3.80美元的中值比去年高7%。



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學家克勞伯(Joseph Glauber)說﹐玉米收入看起來將會大大增加﹐因為不僅收獲量前所未有﹐價格也普遍比我們年初時預計的要高。



農業部公佈其小麥出口預期後﹐週四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割的小麥期貨每蒲式耳上漲18.25美分﹐結算價報每蒲式耳7.13美元﹐比兩個月前上漲56%。



雖然農業部的報告凸顯出美國農民至少有機會一定程度上彌補因其他國家的種種問題造成的供應缺口﹐但它也意味著一旦美國農作物也遇到天氣問題或是其他麻煩﹐全球食品供應及價格體系將變得更加脆弱。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的農產品專家梅耶(Peter Meyer)說﹐現在生產小麥的責任壓在了美國肩上。他說﹐美國今年的玉米收成可能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好。



小麥價格的上漲使食品企業的高管們開始感到背後一陣發涼﹐大宗商品價格在2007年和2008年的螺旋式上漲已經令他們頭疼過了。



蔓延在黑海地區的乾旱正對穀物價格產生廣泛影響﹐部分原因是俄羅斯及其鄰國近幾年來已成為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小麥輸出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小麥不僅用於生產食品﹐還用於喂養牲畜﹐小麥短缺有可能增加市場對玉米等農作物的需求。



美國農業部週四預測俄羅斯的小麥產量將較去年減少27%﹐降至4,500萬噸。它還預計俄羅斯新收玉米中將僅有300萬噸出口﹐而俄羅斯去年的玉米出口量為1,850萬噸。



嚴重的乾旱不但令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減少了小麥出口﹐更迫使俄羅斯禁止在12月31日前出口小麥。據美國農業部說﹐這次旱情將推動美國小麥出口量在截至5月31日的年份中由上年的8.81億蒲式耳升至12億蒲式耳。



美國農業部週四之所以預測美國今年的玉米收獲量將達創紀錄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美國今年早些時候有利的農作物生長條件。不過美國中西部一些地區近日反常的悶熱潮濕天氣也意味著﹐美國今年的玉米收成可能達不到農業部預計的每英畝165蒲式耳的創紀錄水平。



Scott Kilman / Ilan Brat / Liam Pleven

比較中、印兩國企業家

摘自2010年8月13日華爾街日報



比較中、印兩國企業家




過去幾年對比中國和印度經濟環境的評論性文章并不少見﹐這兩個國家同時出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企業家階層的崛起。但對於這兩個國家的企業家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他們決策和行動的背後動機﹐我們卻知之甚少。最近英國調查公司YouGov對中、印兩國4,000多位企業家、企業經理和夢想成為企業家的人進行了一次調查﹐由英國智庫列格坦研究所(Legatum Institute)近日公佈的調查結果﹐使外界得以一窺這兩個國家企業家階層的各自狀況﹐並將一些問題擺在了決策者和投資者面前。



這兩個國家的企業家都很看好未來。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社會較10年前更歡迎企業活動﹐印度和中國分別只有25%和33%的受訪者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了新企業的前景。多數人相信﹐未來五年他們的生活將大為改善。



但在對經濟的樂觀之外﹐兩種不同的企業家精神也顯現了出來。中、印兩國企業家創辦企業的動機首先就有不同。當被問到主要的創業動機時﹐絕大多數印度企業家說是“想成為自己的老闆”﹐而多數中國人的回答是為了掙更多錢。在這方面印度創業者與西方模式更像﹐考夫曼基金會(Kauffman Foundation)去年的研究顯示﹐當美國創業者提及創業的主要原因時﹐他們更喜歡說“想擁有自己的公司”﹐而不是“想積累自己的財富”。



當被問及激勵他們決定創業的其他原因時﹐近一半的中國創業者給出的答案都與國家扶持企業發展的努力有關﹐而在印度只有9%的受訪者這樣說。中國23%的創業者表示﹐他們在學校或大學學習的東西促使他們作出了創業決定﹐這想必是政府利用大學推動創業精神的結果。中國企業主提及政府採取的親商措施或媒體(在中國媒體是國家控制的)所傳達親商信息的頻率﹐是印度企業主的三倍。



印度企業家更能得到親屬和週圍人士的支持。21%的印度受訪者說﹐家庭期望是他們企業家精神的源泉﹐而中國受訪者中只有9%這樣說﹐27%的印度受訪者說他們從所結識的其他企業家那裡獲得過激勵﹐在中國受訪者中這一比例為18%。



中、印兩國企業家在激勵和動機方面的差異體現在許多方面。印度依賴親戚關係的創業模式在企業融資中就有體現﹐49%的印度企業主依賴家族資源創業﹐中國創業者中只有25%的人這樣做。中國企業家更依賴銀行﹐其中49%的人從銀行貸款﹐印度企業家中的這一比例為27%。在對舉債和獲得投資等傳統融資方式的利用方面﹐印度企業家的使用率只是中國企業家的一半。這一現象引發了一些可進一步研究的有趣問題。比如﹐印度企業家會因為知道自己一旦創業失敗就將傷及朋友和家族、而非某個非親非故的銀行﹐從而在創業前更加小心地研究自己的商業模式嗎?中資銀行在提供貸款前﹐是否能像印度家庭一樣仔細評估創業想法的商業價值呢?



在羅列影響創業的重要因素時﹐印度創業者認為與獲得融資差不多一樣重要的﹐是創新和在困境面前承受風險的能力等個人內在品質。而對中國創業者來說﹐獲得信息和知識比創造力更為重要。這暗示中國創業者認為商業上的成功有賴於知曉並利用外部市場環境﹐而印度創業者認為成功源於適應不斷變化環境的內在能力。



中、印兩國企業家在看待自身與外部政策環境的關係方面也有很大不同。印度81%的企業主說﹐要想獲得商業成功﹐重要的是有能力找到並改進可繞開限制性法規和制度的方法。而中國93%的企業主說﹐必要的關係網(主要是與政府的關係)對他們的商業成功有重要作用。概括地說﹐有有事業心的印度人相信﹐即使沒有國家的支持﹐他們也能成功﹐而中國有事業心的人則認為﹐他們的成功與政府有直接關係。



調查結果對於在發展中國家如何支持創業有借鑒作用。我們的調查目前顯示﹐印度的企業家精神具有一種可持續性﹐而中國在這方面則不那麼明顯。由於印度企業家往往是在政府和金融機構運轉不良的環境下獲得成功的﹐因此他們形成了一種獨立而勇於試驗的稟性﹐我們有理由推斷﹐如果印度減少對企業的種種羈絆并清除腐敗﹐印度的企業家階層將獲得更大成功。而在中國﹐如果政府行為不再足以造就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的企業家﹐我們不清楚將會是怎樣一種局面。



(編者按﹕本文作者Ryan Streeter是倫敦列格坦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

多數亞洲貨幣兌美元或將大幅下挫

摘自2010年8月13日華爾街日報



多數亞洲貨幣兌美元或將大幅下挫


幾週來﹐避險貨幣日圓一直承受著巨大的買盤壓力﹐因為日本投資者在美國加息預期降溫的情況下選擇拋售美元。

對於只被允許在窄幅區間內波動的人民幣和港元而言﹐情況有所不同。

與此同時﹐分析師們稱﹐由於全球避險情緒升溫導致流入亞洲股市的資金減少﹐因此與其他亞洲貨幣相比﹐韓圓和新台幣等與股市存在高度相關性的貨幣跌幅可能較大。

對人民幣而言﹐政府因素依然是影響其走勢的最關鍵因素。中國央行6月份結束了歷時兩年的讓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來自美國的強大政治壓力影響。

本週早些時候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貿易順差擴大逾一倍﹐同時美國的貿易逆差進一步加大﹐這可能會令中國政府繼續推動人民幣緩慢升值。部分觀察人士預計﹐年底前美元將由最近的人民幣6.7814元跌至6.60元。

儘管人民幣週四跌至5週低點﹐但即使美元全線走高﹐也很少有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政府會允許人民幣顯著走軟。

星展銀行的分析師們週四稱﹐該行依然認為﹐美國將於11月舉行的中期選舉將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美國就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問題向中國施壓。

常被當作人民幣替代品的港元可能會從有關人民幣走強的預期中受益。更重要的是﹐港元與美國的利率水平存在高度相關性﹐因為香港投資者通常將借來的港元用於買入美元。

週三﹐3個月美元和港元同業拆息息差報6個基點﹐為一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前幾年當息差如此之低的時候﹐美元一直在聯繫匯率區間低端7.7500港元附近徘徊﹐部分分析師認為﹐美元將在9月底之前跌回該水平附近﹐美元最近報7.7670港元。

美國利率水平下滑對日圓也很關鍵﹐因為當美國國債收益率下滑之際﹐日本投資者轉而買入美元的意願將下降。

週三基準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跌至紀錄低點﹐因為受美國經濟復甦步伐緩慢影響﹐有關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將維持利率到2012年不變的預期有所升溫。美國利率期貨市場目前預計﹐Fed於2011年6月加息的概率僅為10%﹐低於幾天前的25%以上。

野村控股(Nomura)的分析師們表示﹐這可能使得美元由當前的85.09日圓進一步跌向1995年4月創下的紀錄低點79.70日圓﹐他們指出﹐日本當局在82-83日圓水平上實施干預的可能性正日益加大。

David Roman

中國匯率政策下一次重大調整或遲至明年年中

摘自2010年8月13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匯率政策下一次重大調整或遲至明年年中

中國下一次重大政策調整的時間可能至少要等到明年年中美國經濟恢復增長動能之時。

從一些官員們發表的評論看﹐中國依然不傾向讓人民幣大幅升值。中國央行顧問夏斌表示﹐人民幣週四的下跌是正常走勢﹐同時也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政策的一部分。

自6月份決定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以來﹐中國政府已多次強調人民幣的匯率變動將是漸進的。該決定作出至今﹐人民幣兌美元上漲0.6%。而在此期間日圓兌美元已創出多年新高﹐從理論上講﹐這讓中國政府有一定的空間允許人民幣升值。

中國這麼做有其原因。中國國內經濟略有走軟﹐同時美國和歐洲經濟的復甦狀況令人擔憂。

一些人擔心美國經濟可能再度陷入衰退﹐這一擔憂促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週二決定採取更多刺激舉措﹐將其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到期所得用於買入長期美國國債。

雖然美國等一些國家一直希望看到中國擴大內需並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但目前並非進行上述結构調整的最佳時機。

中國週二公佈的貿易數據顯示﹐7月份進口增長放緩﹐同時出口增幅也較6月份有所降低。週三公佈的工業產值和投資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較今年早些時候減緩﹔中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較上年同期增長10.3%﹐增幅低於第一季度的11.9%。

中國今年早些時候收緊信貸標準﹐同時採取舉措抑制房地產市場﹐以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大幅上升。不過﹐一些人擔心目前經濟可能顯著放緩﹔決策者們可能會非常注意這一風險。這意味著目前階段人民幣匯率政策不會進行重大調整。

到明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復甦勢頭變得更加可靠時﹐可能才是中國進行又一次重大政策調整的合適時機。屆時﹐中國政府可能放寬人民幣每日波動區間﹐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單日上漲或下跌1.0%。目前人民幣每日波動區間為中間價上下各0.5%。

中國央行上週表示﹐宏觀經濟政策正面臨兩難局面﹐這意味著中國短期內將尋求維持政策穩定。

Shri Navaratnam

Thursday 12 August 2010

銀監會封堵銀行表外貸款

摘自2010年8月10日華爾街日報

銀監會封堵銀行表外貸款


北京下發通知﹐要求銀行將表外貸款重新劃入表內。中國金融系統似乎是毫發無損地擺脫了全球金融危機﹐然而這則通知暴露了它的隱性風險。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已要求銀行必須在明年年底之前﹐把它們臨時出售給信托公司的貸款重新劃入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這種銀信合作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投資渠道。

這意味著銀行必須針對這些貸款持有對應的資本金﹐有可能掐斷很多公司的一個重要的另類融資來源。

中國銀行業可貸額度受到資本充足率這個技術指標的制約﹐資本金越多﹐銀行的可貸額度也就越大。很多用完貸款額度的中資銀行曾把貸款出售給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打包成理財產品﹐日後銀行會再把它們買回來。

在這則通知發出以前﹐銀監會曾在7月上旬下發過另一則通知﹐叫停了銀信合作。

北京曾將其銀行體系標榜為審慎行事的典範。表面上看﹐中國的銀行系統沒有像發達國家的銀行業那樣從事了複雜的金融創新。

但由於中國一些金融機構以創新方式來繞開嚴厲的金融監管﹐導致貸款數量遠高於官方數字﹐中國的金融系統還是浮現出了問題。

其結果是﹐監管層對一個重要經濟調控槓桿的管理能力遭到削弱。於是他們趕緊把貸款活動重新納入更加嚴格的監管﹐並著手評估銀行資產負債表上仍然潛伏著多少沒有納入控制的風險。

對一類信貸渠道突然施加限制﹐本身也帶有風險。

由於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已經開始收縮﹐且週三公佈的數據顯示工業增速和投資繼續放緩﹐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對大量表外貸款實施限制來約束銀行的行為﹐有可能威脅到北京讓中國經濟軟著陸的努力。

由於市場對中國還能在多大程度上繼續推動全球需求感到焦慮﹐週二上證綜指下挫2.9%﹐跌至兩個星期以來的最低點。週三這一指數反彈了0.5%。

在銀監會發佈通知數週之前﹐中國農業銀行上市籌資逾200億美元﹐這說明部分投資者對中國銀行業仍有信心。

究竟有多少銀行貸款被打包成信托產品﹐目前還沒有任何官方數據。惠譽評級公司(Fitch Ratings)估計的數字是上半年有1.3萬億元(合1,920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銀行業上半年新發放的貸款﹐比政府公佈的4.6萬億元還要多出 28%。這說明在北京努力讓經濟戒除對刺激性支出的依賴之際﹐信貸出現了大規模的擴張。按照這種趨勢﹐中國金融業今年的新增貸款規模﹐極有可能堪與去年史無前例的9.6萬億元相匹敵。

自去年年底以來﹐銀監會一直在想方設法控制住銀行的表外貸款問題。雖然分析人士認為相關貸款的質量往往很高﹐違約風險很小﹐但銀信合作等渠道的存在﹐使監管層更難跟蹤銀行系統存在的問題﹐也更難控制信貸增長速度。

限制銀行這種做法的初步措施收效甚微。上半年﹐由於銀行可新發放貸款的數額受到限制﹐促使它們尋找其他貸款發放渠道﹐導致銀行出售給信托公司的貸款數量大幅膨脹。

高盛(Goldman Sachs)說﹐監管機構的舉措有利於增強透明度。高盛在報告中說﹐如果不加以檢查﹐這類信托貸款財富管理產品可能會有缺乏監管、信息披露不足以及成為信貸擴張來源的風險。

中國銀監會今年制定的新增貸款目標為人民幣7.5萬億元。如果銀監會希望減小信托公司貸款突然枯竭給經濟帶來的影響﹐這個目標可能會被打破。分析人士說﹐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支持的基礎設施項目從銀行的表外放貸中獲得了大量貸款。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說﹐看來銀行信托貸款的快速增長引發了監管機構的擔憂﹐部分原因是這類產品的收益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房地產市場。

中資銀行一直在以類似於西方銀行利用特定目的投資機構(special-purpose vehicle)的方式來利用信托公司﹐以便把次級貸款從資產負債表中去除﹐重新打包成可出售的資產。這種做法在金融危機期間出了問題﹐當時銀行被迫將數十億美元的這類資產重新計入資產負債表。

中國有一度曾嘗試資產證券化﹐不過2007年暫停了試驗﹐當時資產證券化成了西方問題的代名詞。

中國略微調整了這種做法﹐銀行暫時向信托公司出售貸款﹐承諾將在幾週至幾年不等的時間內回購貸款。鑒於這些貸款最終將回到銀行手裡﹐分析人士說﹐銀行應該對違約負責任﹐不過銀行往往不會將這類貸款計入資產負債表。

分析人士說﹐中資銀行往往會向信托公司銷售高質量公司貸款。

表外貸款並非銀行監管機構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所面臨的唯一問題。6月底銀監會從銀行收集的數據顯示﹐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放的貸款中約有20%有很高的違約風險﹐缺乏充足的擔保或現金流作為保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指的是從銀行融資為地方項目提供資金的國有企業﹐按規定地方政府不得這樣做。

銀監會說﹐計劃未來幾個月對全國各地的銀行進行考察﹐以便確保這類貸款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得到了正確的體現。銀監會要求銀行進行測試──如果房價最高跌50%﹐會對貸款質量產生怎樣的影響。

銀監會的新規定並沒有明確禁止這類活動﹐不過要求銀行將貸款計入資產負債表﹐提高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進而大大提高了銀行的成本。據《華爾街日報》看過的新規定的復印件﹐重新計入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貸款必須滿足150%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和其他資產的要求一樣。銀監會說﹐大型銀行對這些資產的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11.5%﹐中小型銀行則要達到10%。

信托產品不太可能會突然取消。據惠譽的數據﹐信托產品中有65%將於明年年中之前到期﹐只有少數在銀監會設定的截止日期前仍未到期。

與西方的信托公司相比﹐中國的信托公司與對沖基金有著更多的共同點。它們誕生於信托投資公司﹐主要作為建築公司的融資工具﹐90年代投資信托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各地大量湧現。

房價的暴跌使信托公司捲入了一場重大債務危機﹐最知名的例子是造成了1998年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的違約﹐一年後海南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的違約。

Dinny McMahon

和記黃埔苦盡甘來

摘自2010年8月10日華爾街日報

和記黃埔苦盡甘來


對於長期遭受損失的和記黃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Ltd., 0013.HK, 簡稱﹕和記黃埔)投資者而言﹐苦盡甘來的日子可能終於要到來了。

和記黃埔股價走勢在過去8年中均落後於總體市場﹐因該公司2002年對歐洲第三代移動通訊(3G)服務市場進行的250億美元投資一直處於虧損中。

但這一虧損局面終於快結束了。和記黃埔上週公佈的利潤報告是多年來唯一一份未經資產出售交易粉飾的報告。該公司上半年利潤增長12%﹐至8.31億美元。電信業務方面﹐不包括一次性項目的息稅前虧損收窄逾一半﹐至2.5億美元﹐歸功於用戶的增加及成本的削減。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表示﹐考慮到和記黃埔已將iPhone增加至其服務計劃中﹐該公司旗下英國子公司3UK的用戶增長勢頭有望延續。上半年3UK的業績提高幅度最大。

此外﹐得益於全球經濟的復甦﹐和記黃埔港口和零售業務增長加快。

而且﹐隨著3G業務對現金流的拖纍減少﹐和記黃埔可能提高3%的年度派息水平。

自上週公佈收益報告以來﹐和記黃埔股價已上漲13%。

但和記黃埔股價較帳面價值仍低34%。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分析師Cusson Leung估計﹐和記黃埔股票帳面價值年底時將為每股90.60港元。在和記黃埔投資歐洲3G業務前﹐該公司股價高於帳面價值。

雖然全球經濟復甦的放緩可能帶來挑戰﹐但和記黃埔股價走勢落後於大盤的狀況可能很快結束。

Robert Li

中國到底有多少灰色收入?

摘自2010年8月12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到底有多少灰色收入?


好消息是﹐中國人的平均收入比多數分析師意識到的要多。

壞消息是﹐多數新增財富都落入了已經富有的人的口袋﹐這使得收入差距比官方數據公佈得更大。這一群體往往用“灰色”收入來中飽私囊﹐包括回扣、受賄等手段。

這是經濟發展研究機構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China Reform Foundation)的王小魯在對中國真實收入水平進行學術研究後得出的結論。幸運的是﹐此次研究的資助方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提供了黑暗中的一線光明:雖然中國那些富得流油的有錢人要比他們乍看上去更加骯臟也更加有錢﹐但瑞信的分析師們卻週到地推薦了一些可從這一現象中獲益的個股和板塊。

在對中國2008年的支出和和收入模式進行詳細研究後﹐王小魯估計中國城鎮家庭的平均收入要比官方公佈的高出90%。他的數據顯示﹐收入水平位於前10%的中國家庭﹐其收入比官方數據公佈的要高3.2倍﹐而收入位列前20%的家庭則高出2.1倍。

按照王小魯的話講﹐造成官方低估中國家庭收入的原因是灰色收入﹐例如黨政官員的子女結婚時他們收到數目不菲的紅包﹐或是從房地產市場上的少許內幕交易中賺得好處﹐又或者是在給予了某些好處後獲得的私下回報。這些都是2008年近1.4萬億美元隱性總收入的組成部分﹐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0% 左右。

中國貧富差距不斷加大必定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社會問題。不過﹐不要讓腐敗和貧富差距攪了一次好的投資機會﹐瑞信從研究中發現﹐中國投資者身上蘊藏的潛力要大大超過投資者目前所料想的。

這對LVMH和寶馬(BMW)等奢侈品生產商、中國地產開發商以及在澳門有大規模業務的博彩公司來說﹐是個好消息。

與其叫消費籃子﹐也許還不如叫它腐敗籃子。

Andrew Peaple

增長擔憂推高避險情緒 全球股市普跌

摘自2010年8月12日華爾街日報

增長擔憂推高避險情緒 全球股市普跌


隨著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加劇﹐週三投資者爭先恐後地買入避險資產﹐導致日圓對美元一度升至15年高點﹐同時股市大幅下跌。

雖然日圓一度觸及上述高點﹐但日圓和美元都因為投資者逃離高風險投資而獲得提振。這兩種貨幣對歐元上漲逾2%﹐對英鎊上漲1.25%左右。除此以外﹐美國國債、德國國債和英國國債這幾種典型避險題材產品的價格齊齊走高。黃金價格再次站上每盎司1,200美元。

最近歐元區、英國和日本的樂觀經濟消息﹐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強勁的出口數據。但在中國放緩跡象越來越多、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再次動用應急政策工具扶助脆弱復蘇的情況下﹐人們對依靠出口拉動實現強勁增長的期望看起來還不如幾週以前。

這種情緒的轉變進一步又推動金融市場大範圍尋求避險﹐並從股市和其他高風險資產撤離。週三﹐日本日經指數(Nikkei)下跌2.7%﹐歐洲Stoxx Europe 600指數下跌2%﹐歐洲大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跌幅都超過2%。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下跌2.1%﹐並在紐約市場早午盤跌到了低於去年年底收盤位的水平。

作為市場恐慌情緒的反映﹐歐元區非核心國家的信用違約擔保成本繼續大幅上升﹐讓人更加擔心歐元區的財政狀況。數據提供商Markit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自8月3日以來﹐愛爾蘭主權債務的違約擔保成本上升了37%﹐意大利上升36%﹐葡萄牙上升24%﹐西班牙上升20%。

在國債收益率(與國債價格反向運動)跌至新一輪低點、通貨緊縮風險不斷加大的情況下﹐西歐和美國經濟重演日本“失去的10年”之類的討論再次浮現﹐並愈演愈烈。

投行Jefferies公司駐倫敦首席歐洲金融經濟學家歐文(David Owen)說﹐人們又在不斷拿日本做比較﹔美聯儲努力壓低整個收益率曲線﹐所作所為跟日本很相似﹐在歐洲﹐通脹率很低﹐很多國家面臨著通縮風險。

週二﹐美聯儲以增長方面的擔憂為由﹐說它將收購更多債券﹐從而擴大其定量寬鬆計劃。此舉被普遍解讀為美聯儲對潛在通貨緊縮的反擊。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週三下調預期﹐也讓人預計它可能不顧通脹水平居高不下而採取更多非常規措施來提振英國經濟。

這些舉措與日本央行本週做出的堅持現行政策的決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儘管日本政府呼籲採取行動﹐且經濟復蘇依然相對疲弱。日本央行更加強硬的立場幫助將日圓兌美元匯率推高至1995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紐約匯市週三美元曾一度兌84.72日圓﹐午盤日圓回落﹐美元兌85.36日圓﹐接近週二尾盤的水平。

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外匯策略師籐井知子(Tomoko Fujii)說﹐日本當局對日圓走高的回應依然緩慢。日本不願像美聯儲一樣積極地保持盡可能低的利率﹐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和日本的利率開始接近﹐這種現象通常應該給予日圓相對的提振。

推動日圓走強的最新一個不確定因素是中國。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中國在多年避開日圓之後﹐今年將2.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的一部分轉換成了日圓。日本財務省(Ministry of Finance)週一公佈說﹐今年截至6月份﹐中國已買進價值202億美元的日圓﹐是過去五年日圓購買量的近五倍。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家張明週三寫道﹐中國對日圓的興趣部分是因為日本國債主要由本國投資者持有的事實﹐而美國國債由國內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外投資者持有﹐因此日本國債比美國國債更安全。不清楚他的看法是否反映了中國外匯監管機構外管局的想法。

張明寫道﹐“日本國債市場的封閉性和最近幾年來日圓兌美元匯率的強勢﹐是中國投資者增持日本國債的重要原因”。

堅挺的日圓損害了日本出口商﹐令日本股市下挫。日經平均指數週三跌2.7%﹐至9292.85點﹐今年以來已累計跌了近12%﹐原因是人們對日圓的走強和有關日本機械訂單增長低於預期的報告的擔心。

日本商業日報《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的網絡版報導說﹐作為回應﹐日本經濟產業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宣佈﹐將對約200家企業進行緊急調查﹐以便評估最近日圓走強對其業務的影響。

其他推動日圓走強的因素還包括日本持續的經常項目盈餘﹐6月份為123億美元﹐日本強勁的出口業拉動了經常項目盈餘。日本政府對散戶投資者可以用於外匯投資的貸款額限制已於8月1日起生效﹐貸款的限制被視為幫助推高了日圓。

在沒有美國和歐洲盟友的幫助下﹐要使日圓走低﹐日本或許幾乎無能為力。外匯干預成本很高﹐在沒有協同買賣的情況下﹐很難實現。在外匯干預時﹐一個國家賣出本幣﹐買進另外一個國家的貨幣。

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首席經濟學家木內登英(Takahide Kiuchi)說﹐日本可能無法在沒有美國同意的情況下採取干預措施。

讓美國同日本聯手削弱日圓、提振美元是不太可能的。美元走軟對美國出口企業有利﹐而且奧巴馬政府已經提出了未來五年出口翻番的目標﹐以此減少經濟增長對消費需求的依賴﹐實現再平衡。

另外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繼六年前日本迄今最後一次從公開市場買進美元、拋出日圓之後﹐如今再採取干預措施﹐可能也不像當年那樣能夠說得過去。日本曾和其他國家一道﹐批評中國嚴格管理匯率的政策﹔西方經濟學家說﹐這種政策人為壓低了人民幣匯率﹐目的是讓中國的出口產品更有競爭力。自2000年9月份以來﹐ 美國一直未曾干預外匯市場。

干預匯率要由日本財務省來指導實施﹐但這個部門一直沒有像此前拋售日圓的行動開始之前那樣放出警告性的話語。(最後一次拋售行動是在2004年進行的。)過去一個星期﹐財務大臣野田佳彥(Yoshihiko Noda)在回應日圓的升值時﹐只是略微調整了語調。

東京週三晚間﹐在美元兌日圓跌破85過後﹐野田佳彥重復了最近的說法﹐只說他正在極其密切地觀察這一動向。

如果以前的例子可以參考的話﹐那麼日本會在干預之前放一些話出來﹐比如威脅採取“適當行動”﹐或者是更具威脅色彩的“大膽而果斷的行動”。

但野田佳彥倒是呼籲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採取更多跟美聯儲政策相似的行動。他說﹐對於強勢日圓或通貨緊縮的問題﹐我們希望同央行進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的協調。

隨著日圓升值﹐要求有所作為的政治壓力也在加大。據路透(Reuters)報道﹐週二﹐反對黨大家黨(Your Party)領袖渡邊喜美(Yoshimi Watanabe)呼籲日本央行啟動一個20萬億日圓(合2,300億美元)規模的定量寬鬆計劃。他致信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說﹐日圓對美元正在飆升﹐可能損害我們的經濟。

但交易員說﹐這種措施的長期有效性可能是有限的。日本央行在去年12月擴大一個貸款工具之後的幾個星期﹐日圓確實貶值了﹐但後來隨著美國利率的下調﹐日圓往往又對美元走高﹐而美國利率的變動又不在日本央行的控制之內。

日圓升值對日本整體經濟究竟有多大的影響?這是一個普遍討論的問題。雖然它整體上有損於出口企業利潤和日本國內股市﹐但也降低了原材料的進口成本﹐比如石油和日本高科技製造業使用的零部件。

日本國內存在一種越來越強烈的失望情緒。人們認為﹐雖然過去10年的弱勢日圓政策幫助了出口行業和某些個別公司﹐但基本無助於讓日本擺脫整體物價20年不斷下降的局面。

Alex Frangos / Andrew Monahan / Dave Kansas

Wednesday 11 August 2010

調查﹕美國經濟的通縮威脅大於通脹

摘自2010年8月11日華爾街日報



調查﹕美國經濟的通縮威脅大於通脹

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的David Resler稱﹐通貨緊縮已經逼近。此次共有53位經濟學家接受了《華爾街日報》的調查。

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人認為﹐未來三年內﹐通貨緊縮對美國經濟的威脅更大﹔其餘人則認為威脅更大的是通貨膨脹。

4月份的調查顯示﹐當時認為未來一年通脹或通縮風險更大的經濟學家各佔一半。

本週早些時候進行的這次調查還顯示﹐半數經濟學家預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至少將在2011年年中前維持短期利率目標不變。Fed定於週二召開利率會議。

多數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未來18個月內不會出現通貨緊縮﹐但更多人認為存在通貨緊縮風險。

Phil Izzo

中國保障性住房建設面臨的難題

摘自2010年8月11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保障性住房建設面臨的難題

當然﹐北京在提供保障性住房方面有著宏大的目標。政府希望今年能夠建成580萬套保障性住房。它甚至與中國各省市政府簽訂了合同﹐以期能實現目標。

不過﹐過去北京的目標曾遭遇過挫折。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2009年﹐中國計劃新建310萬套保障性住房﹐而實際只建成了三分之二。在中國樓市中﹐保障性住房銷售面積所佔的比例從2004年的10%降到了2008年的6.1%。

地方政府喜歡把土地賣給開發商用於中高檔公寓的建設﹐因為這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收入。私營開發商也喜歡這種做法﹐因為這樣他們往往可以在高端市場上銷售公寓而獲得更高的利潤率。

這次是否能克服這類對建設更多保障性住房不利的因素?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中國經濟學家王慶說﹐對目標的政治承諾比以往更強有力。提供更多保障性住房對預防社會不穩定也很重要﹐因為購房對中國很多城鎮居民來說都太貴了。

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有力的數據來支持或反駁今年將實現保障性住房建設目標的說法。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中國房地產股分析師David Ng說﹐沒有太多的證據表明大型開發商在這類項目上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資源。

對中國保障性住房的希望可能依然很高﹐但開發商的商業現實與北京的承諾之間可能仍有些距離。

Andrew Peaple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中國物價走勢不確定﹐工資上漲或傳導至CPI

摘自2010年8月11日華爾街日報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中國物價走勢不確定﹐工資上漲或傳導至CPI

國家統計局週三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CPI較上年同期上升3.3%﹐升幅超過6月份的2.9%。盛來運說﹐食品價格上漲在7月份CPI升幅中佔1.1個百分點﹐翹尾因素佔2.2個百分點。

但盛來運表示﹐中國能夠實現CPI上升3%左右的全年目標。

中國政府﹕經濟增速放緩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

摘自2010年8月11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政府﹕經濟增速放緩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稱﹐中國7月份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緩是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結果。

盛來運還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依然強勁。他在新聞發佈會的間隙稱﹐近期中國部分地區發生的洪澇災害對整體經濟增長的影響有限。

更新﹕中國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低於預期

摘自2010年8月11日華爾街日報

更新﹕中國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低於預期
7月份新增貸款規模小於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的人民幣6,000億元﹐也低於6月份的人民幣6,034億元。
數據還顯示﹐7月末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較上年同期增長17.6%﹐低於預測中值18.5%和6月末的18.5%。
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宋宇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M2增速放緩尤其令人擔憂﹐其當前增速存在很大束縛性﹐這將使近期本地需求增長面臨更多下行壓力。
中國央行此前曾表示﹐不會改變2010年新增貸款人民幣7.5萬億元(合1.11萬億美元)的目標。

今年1-7月份銀行新增貸款人民幣5.16萬億元﹐這意味著今年餘下時間銀行還可新增貸款人民幣2.34萬億元。銀行通常在上半年和每一新季度開始之際放貸較多。

中國7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長11.5%﹐至3,776億千瓦時

摘自2010年8月11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7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長11.5%﹐至3,776億千瓦時
7月份火力發電量增長7.5%﹐至2,809億千瓦時﹐水力發電量增長27%﹐至827億千瓦時﹐但核能發電量下降2.7%﹐至63.8億千瓦時。

今年前七個月發電總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8%﹐至2.35萬億千瓦時。

中國7月份焦炭產量為3,152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1.3%﹐而1-7月期間焦炭總產量為2.244億噸﹐較上年同期增長18%。

國家統計局未發佈7月份煤炭產量數據。

Tuesday 10 August 2010

如何利用相關性進行股市投資?

摘自2010年8月5日華爾街日報

如何利用相關性進行股市投資?

最近市場表現一直很奇怪﹐各只股票的走勢實際上竟然是一致的。

不過﹐這種態勢不太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一些投資者開始構建交易﹐以便在市場轉為正常的時候獲益。

“相關性”是投資者們用來形容股票走勢一致程度的術語。相關性為100%意味著各只股票都和大盤走勢一致。相關性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於歷史數據的實際相關性﹐一類是基於期權交易者對未來相關性預期的“隱含相關性”。

目前﹐期權市場的隱含相關性在80%以上﹐意味著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中有80%的股票將與大盤走勢相同。

一般來講﹐當股市動盪減弱──就像過去幾個月一樣﹐大盤的隱含相關性也會降低。不過﹐這次不是這樣。

過去三個月中﹐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指數(VIX)跌了近一半。然而﹐據該交易所的數據﹐股市的隱含相關性幾乎絲毫未動﹐5月份的高點為78%﹐如今僅僅跌到73%﹐仍遠高於4月份56%的水平。

實際上﹐現在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隱含相關性甚至比2009年初金融危機頂峰時還要高。

目前的一些較高相關性可能是永久性的﹐這是近年來投資者大規模地從個股轉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造成的。

儘管如此﹐一些專業人士認為相關性會下降。

野村證券國際(Nomura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美洲指數交易負責人馬爾霍特拉(Rajesh Malhotra)說﹐我很吃驚相關性保持如此之高的水平﹐在某個時候﹐相關性應該朝著50%回歸。

專業人士利用高隱含相關性的一個途徑是使用所謂的“離差交易”的套利戰略:買進一只股票的期權﹐並賣出一只交易所買賣基金的期權。他們賭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二者之間的相關性會減弱。

普通投資者利用離差戰略的一個略微容易一些的方法是﹐使用略微調整的“有抵補看漲期權”戰略。通常來講﹐有抵補看漲期權是買進一只股票﹐然後賣出這只股票的看漲期權﹐這樣買家就有在股票觸及某個價位時買進股票的權利。

通過賣出看漲期權﹐他們可以即時獲得溢價﹐幫助防範買進的股票可能遭受的損失。有抵補看漲期權是一種在上漲時獲得一定增值、在下跌時提供一定保護的方法。

離差交易

為利用離差交易﹐你可以稍微調整一下有抵補看漲期權戰略:買進一只個股﹐同時賣出一只交易所買賣基金的看漲期權。為什麼這樣做?因為在高隱含相關性時期﹐交易所買賣基金的溢價往往比個股高﹐交易可能獲利更多。

紐約機構經紀自營商Ticonderoga Securities股市衍生品董事總經理馬丁(John Martin)說﹐隱含相關性較高時﹐你在賣出交易所買賣基金指數期權時能獲得額外的風險溢價。

以Market Vectors Gold Miners ETF(簡稱GDX)的期權為例。該交易所買賣基金跟蹤黃金生產商的股票。據Ticonderoga的數據﹐截至7月27日﹐GDX期權平均波動幅度為 34%﹐而它的兩只最大成份股Barrick Gold Corp.和Newmont Mining Corp.的期權體現出來的隱含波動幅度分別為33.4%和31.5%。

舉例來講﹐如果投資者在55.75美元的價位買進Newmont Mining股票﹐然後以2.40美元的期權價格賣出1月份行使價為62.50美元的看漲期權﹐鎖定的最大收益為16.5%。不過﹐他們也可以以54美元的價格賣出GDX﹐收益17%。在一個聰明交易的世界中﹐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巨大差額。

“波動”基金

有一類被稱為“波動”基金的對沖基金常常會進行相關性和離差交易。5、6月份隱含相關性飆升至80%時﹐一些離差交易員遭受了損失。不過﹐他們卻有望在未來相關性下降時獲益。

對沖基金MM Capital駐紐約負責人波頓(Ben Borton)說﹐鑒於市場的獨特狀況﹐現在是做離差交易的好時機。最糟的情況是相關性非常高﹐而這基本上都已經體現在價格中了﹐因此從目前水平下行的風險有限。

與此同時﹐共同基金投資者可以從隱含相關性收獲一條簡單的經驗:當芝加哥期權交易所隱含相關性指數從低到高時﹐押注指數要好過將希望寄托於活躍的基金經理﹐因為更多的股票將走勢一致。相反﹐當隱含相關性指數從高到低時﹐就應該選擇將賭注下在活躍的經理身上。

投資公司Jefferies股市衍生品負責人西爾伯(David Silber)說﹐隱含相關性可以顯示人們是在交易個股還是大盤。在某個時候﹐你會看到人們回到個股。

Ben Levisohn

面對通縮﹐如何自保?

摘自2010年8月6日華爾街日報

面對通縮﹐如何自保?

以字母“D”開頭的令人生畏的單詞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了﹐不過我不是指depression(蕭條)。在已經避開了這一潛在災難後﹐對決策者和投資者而言如今的擔憂是deflation(通貨緊縮)。

表面來看﹐通縮──物價下跌──似乎並沒有那麼糟糕。誰不喜歡不斷加大的折扣幅度呢?就像在名牌折扣店Filene's Basement﹐商品在貨架上待的時間越長﹐價錢就越便宜。

當然﹐誰又知道通貨緊縮究竟給人什麼樣的感覺﹐畢竟我們中的多數這輩子都從未經歷長時期的通縮。

也許對那些有著牢固而穩定收入的人來說﹐通縮是件好事。但通縮會侵蝕利潤﹐貶低資產價值。人們都等著價格降到令他們滿意的程度時才出手購買﹐如此需求便下降。利潤降低令企業消減支出﹐包括員工成本。這是一種下行式螺旋﹐而如果日本的經歷有任何借鑒意義的話﹐這種下行趨勢是很難阻止的。

通縮真的是風險嗎?上一次拉響通縮警報是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後﹐後來證明那只是“狼來了”。我們看到的反而是從房地產、大宗商品到藝術品領域的不斷飆漲的資產價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和其他決策機構說﹐他們決心避免這種現象﹐但隨著聯邦赤字的攀升﹐通縮成為他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通貨膨脹長期以來都是應對巨額赤字的良方。)儘管短期利率不會真的再走低﹐美聯儲還是能重拾去年已不再使用的那些舉措﹐比如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要是非要讓我打賭﹐我押我們會避免通縮。

但事實是﹐我不知道。我覺得其他人也不會知道。《華爾街日報》週日報道﹐包括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格羅斯(Bill Gross)在內的一些大型投資者正認真考慮通縮風險﹐並相應調整了他們的投資組合。和許多投資者一樣﹐格羅斯和他的同事們三個月前還在重視通脹風險。他們整個職業生涯都在研究這些問題﹐對他們的觀點我有著合理的尊重。

最近的物價數據支持了他們的看法:6月份整體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下降0.1%﹐5月份為下降0.2%.

那麼﹐個人投資者應如何保護自己不會受到哪怕是絲毫的通縮傷害呢?如果你一直在看我的專欄並加以踐行﹐那麼你已經“上路”了。2月份通脹擔憂廣泛蔓延時﹐我寫過一篇關於應對通脹降低和利率升高的策略的專欄。當時我認為美聯儲現在將會加息﹐這樣一來便會降低通脹預期。

通脹憂慮隨後煙消雲散﹐也意味著這個建議還不錯。但不是我所預計的原因。利率一直沒有升高﹐甚至更低了﹐而且短期內似乎也不大可能上升。這種情況要求有進一步的調整。

2月份時我力勸投資者減少傳統的通脹抵御型頭寸﹐如黃金、大宗商品、能源股和通脹保值債券。黃金、貴金屬和石油價格已經脫離了峰值﹐但投資者應繼續遠離它們。

通貨緊縮對於優質固定收益資產來說是個理想的環境﹐因為收入流的價值隨著物價下跌而增加。2月份時我極力建議固定收益投資者縮短償付期。這意味著進入優質債券投資領域﹐例如投資級公司債、美國國債及有聯邦擔保的銀行存單。要讓自己對通縮免疫﹐投資者應保持對優質投資產品的關注﹐同時要延長償付期。這在短期債券和存單到期時是很容易做到的。另外﹐手握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也決對沒錯﹐即便是在貨幣基金利率接近於零的情況下。物價下跌是會令現金增值的。

通常來說﹐通縮對股票而言是壞消息﹐因為它會侵蝕利潤。有些投資者用交易所交易基金來對沖股市下跌﹐前者在股市走低時會上漲(今年年初我採取了這一策略﹐但收獲並不大)。格羅斯說他專注於穩固、發放高派息的公司﹐它們提供的收益與債券不相上下。

通縮策略的一個好處在於﹐它們的風險通常很低(回報也低)。正如我2月份所說﹐通脹和貨幣政策的變化往往是漸進的。我認為投資者無需因為通縮擔憂重燃就大幅度調整投資組合。近來股市一直處於升勢﹐表明許多投資者並沒有格羅斯那麼擔心出現通縮的可能性。但採取一些適度措施似乎是妥當的﹐增加較長償付期的優質固定收益資產的配置就是不錯的開始。

在這種環境下﹐我們都需要密切關注美聯儲發表的聲明。只需少數政策調整﹐美聯儲便可能驅散人們對通縮的擔憂情緒。到那時我們所有人又要談論通貨膨脹了。

James B. Stewart

揭秘華爾街神話基金的賺錢之道

摘自2010年8月10日華爾街日報

揭秘華爾街神話基金的賺錢之道

布魯斯•伯考維茨(Bruce Berkowitz)如何令你的共同基金經理們看起來很差勁?很簡單。他做了共同基金經理們告誡你不要做的所有的事。大部分基金公司會說﹐你無法準確地把握市場時機。他做到了。他們會說﹐你不應該把大量現金放在一只股票基金中。他放了。他們會說﹐你絕對不要把太多的錢投到少數幾只股票里。他也投了。

毫無疑問﹐總有一天伯考維茨也會像別人一樣失敗。不過目前為止﹐在他的Fairholme Fund成立的頭10年中﹐這只基金令大部分華爾街公司都羞愧得無地自容了。據理柏(Lipper)說﹐Fairholme的平均年回報率約為13%。也就是說﹐如果最初投資1萬美元的話﹐現在能獲得約3.5萬美元。這只基金是過去10年中表現最佳的基金。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下挫。今年以來 ﹐Fairholme股價又漲了10%﹐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則僅漲了約2%。

世界過時了。晨星公司(Morningstar)說 ﹐Fairholme是今年賣出最快的國內股票基金。據跟蹤金融行業的Financial Research Corp.估計﹐今年以來﹐投資者已經向該基金投入了約30億美元﹐總資產達到了近150億美元。華爾街其他公司的表現又如何呢?同期﹐美國投資者實際上從其他股票基金中撤出了數十億美元資金。

他們和以往一樣放棄了華爾街。

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伯考維茨恰恰是在1999年﹐也就是90年代的大泡沫接近頂峰的時候推出了Fairholme。當時正是兩種傳說的全勝時期:一個是股市總是表現出眾﹐一個是你無法戰勝市場﹐所以你應該停止努力﹐乾脆向指數基金屈服。此後的10年將這兩個傳說都埋葬掉了。伯考維茨和他的投資者則一直在它們的墳墓上跳舞。

他是如何做到的?晨星公司分析師布林(Mike Breen)解釋道﹐和另外一位知名的逆向投資家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樣﹐伯考維茨也喜歡在自己看好的少數幾只股票上押大注。他會在買進之前﹐對這些股票進行嚴格的壓力測試──正如布林形容的﹐他試圖斃掉公司。(記者無法聯繫到伯考維茨進行置評。)與巴菲特不同的是﹐他樂於不斷地變換持股。在準確判斷時機的情況下﹐他在兩年前能源股接近高點時賣出﹐在大部分低迷時間堅守抗跌股﹐去年買進了金融股。布林說﹐他對投資組合進行了三、四次重大調整。

有人可能想說伯考維茨非常幸運﹐他的一些調整時機肯定暗示了他有如神助。但別忘了﹐許多投資者都希望表現更好﹐不可避免一些人肯定會獲得成功。華爾街經典書藉《客戶的遊艇在哪裡》(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作者施韋德(Fred Schwed)在這本書里說﹐如果舉行一個擲硬幣大賽﹐有人會成為贏家﹐在這點上他們無疑將被追捧為擲硬幣的天才。

但這不僅是運氣的問題。近期哈佛商學院的科恩(Randolph Cohen)、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波爾克(Christopher Polk)以及高盛的希利(Bernhard Silli)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最好的想法”)﹐發現了支持伯考維茨向較少股票大量押注策略的證據﹐這與基金公司(及他們的行銷部門)推行的傳統智慧截然相反。簡言之﹐好的基金經理確實會選擇正確的股票。他們最信賴的“最好想法”股票也就是他們主要持有的股票﹐這些股票表現優異的幾率很高。

問題是基金行業決定了基金經理的投資組合中其餘部分是垃圾股﹐所以他們的基金看起來跟其他人的一樣﹐這樣更容易銷售。

目前Fairholme的投資組合看起來都錯了﹐至少根據傳統智慧判斷是這樣。伯考維茨把近三分之二的資金都投在僅10只股票上﹐其中多數對於主流投資者來說還是聽起來相當“高風險”的股票。許多是嚴重受創的金融股﹐主要包括美國國際集團(AIG)、花旗集團(Citigroup)、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債券發行機構MBIA、破產購物中心擁有者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以及佛羅里達地產股The St. Joe Co。他基金中的15%為現金。

他的這些押注是對的還是錯的﹐顯然還需要觀察。儘管這些股票看起來風險很高﹐但伯考維茨是逆勢買入的。很明顯他認為這些股票買得很便宜﹐任何可能出現的漲幅都將超過跌幅。有幾次他真的獲得了額外收入。像花旗集團等一些股票﹐被認為股價將進一步下跌的投機客大舉賣空﹐當伯考維茨及其基金開始買入的時候﹐推高了股價﹐這無疑會使一些投機客面臨挾倉的局面﹐如果這些投機客被迫買回股票以回補他們的頭寸﹐這將進一步推升股價﹐這才是雙贏。

結果很難量化。即使這近來幫助了Fairholme﹐也不能持久。這把投資者置於什麼境地?伯考維茨是得到允諾的救世主嗎?還是他拿著你的錢去冒險?答案是:可能兩者都不是。伯考維茨是傑出的投資者﹐但他還沒有找到聖杯﹐這根本就不存在。他可能在某一點上犯錯誤﹐而人類總有這樣的傾向。集中的投資組合將有更大的效應﹐雖然人們認為希布納(Ken Heebner)(CGM精選基金)、尼格倫(Bill Nygren)(奧克馬克基金)和米勒(Bill Miller)(Legg Mason價值基金)等最後一批“超級投資者”都神乎其神﹐但投資者卻化了很大的代價發現其實不然。這些人每人都有表現優異的輝煌時刻﹐但最後卻慘敗而歸。投資者在大好時期湧入基金﹐認為他們終於找到了需要的唯一一支基金﹐最後卻以賣出告終。

那關鍵是什麼?任何投資Fairholme的人都想知道他們持有什麼。但為大漲大跌作好準備吧。Fairholme確實是值得擁有的好基金﹐但它只能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沒人是無所不知的。

Brett Arends

平均成本法:股市投資的不二選擇

摘自2010年8月10日華爾街日報

平均成本法:股市投資的不二選擇

過去幾個月中﹐股市經歷了極度緊張的時期﹐經歷了今年良好的開局後﹐5月初股市開始下跌﹐期間“閃電崩盤”加劇了跌勢﹐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7月。

隨著股價下跌﹐有關股市調整的傳言變為熊市里到處彌漫的言論。有勇氣就投資吧﹐這是肯定的。最近股市隨著企業公佈一連串強勁的獲利報告而活躍起來。

從目前向後回溯(事後諸葛亮不好嗎?)﹐今年春天和夏初那些黯淡的日子﹐尤其是閃電崩盤後的幾週﹐現在看起來是投資的良好時段。雖然不是2009年3月觸及的幾十年年低點﹐但卻是差不多的低位。

近幾個月股市的動盪凸顯了長期投資者面臨的難題:何時是入市的良好時機?尤其是你有大量資金要投資的時候﹐比如有了獎金、遺產或出售房屋所得收益的時候。

一個流行的方法是平均成本法(dollar-cost-averaging)﹐這一方法非常簡單:你在一段時間內﹐每月將一部分資金投入股市(在此情況下﹐ 我們將市場定義為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情況)﹐這就是逐漸涉足股市﹐而不是將所有資金一次都投入股市。隨著股市波動﹐當股價下跌時﹐按照平均成本法投資將買入更多股票﹐而當股價上漲時﹐則買入的更少。

這跟從工資里扣除一部分錢、或將季度股息進行再投資的每月投資額有些不同﹐你是在定期向股市投入新錢﹐這對長期投資者來說是良好的自我要求﹐只要投資計劃是多元化的﹐包括的不僅是股票就好。

讓我們看看大量資金所面臨的進退兩難的局面吧。一次投入所有資金聽起來非常像是抓住了市場時機﹐而我們知道抓住市場時機幾乎是不可能的。鑒於投資的人有數千萬﹐一些局外人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聲稱他們有市場時機的判斷能力﹐但那些人也常常翻船﹐就在你碰巧注意到的時候。

平均成本法會讓情況得好些嗎?讓我們從年初看看。如果你得到了8,000美元聖誕獎金﹐你是在一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全都投到股市呢﹐還是在一年的前八個月每月投資1,000美元呢?

在8月5日股市收盤後﹐在1月將全部獎金一次性投入股市的投資者漲幅將約為2.2%﹐在8,000美元的初期股本上獲利173.60美元﹐而用平均成本法進行的投資表現稍好一些﹐漲幅為2.3%﹐獲利187.13美元。

原因在哪兒呢?投入全部資金的投資者在1月大舉買入時﹐股價相對較高﹐依平均成本法買入的投資者也一樣﹐但股市在7月跌向低點時﹐平均成本法的投資者還在買入﹐因此也以較低的水平買入﹐這是依平均成本法操作獲利稍多的原因。

平均成本法招來許多批評﹐舉例來說﹐如果股市上漲﹐立即投資是否明智?這些批評基本上說平均成本法披著華麗外衣﹐而實際卻是判斷市場時機﹐這些批評有一些道理。如果你在去年9月開始了上述買入股票的例子﹐平均成本法表現將落後﹐從2009年9月1日起是股市的低迷期。

其他人認為經紀商使用平均成本法以避開客戶可能發出的報怨:它不讓投資者在接近高點時買入﹐但也不會讓投資者抄底。隨著時間推移將投資資金分攤﹐將減少兩者出現的幾率。

但平均成本法確實有意義﹐尤其是在動盪的市場里﹐這似乎已越來越成為常態。隨著時間推移投資一些資金﹐可以確保你在股市下跌時買入更多股票﹐在股市上漲時買入更少。

許多投資者犯下了高買低賣的錯誤﹐高買是在股市大漲的時候買入﹐低賣是在人們都驚恐萬狀的時候賣出。平均成本法可以防範這些毀滅性的非理性行為。單是這一因素就是將其納入你投資方式的一個原因。

Dave Kansas

王二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

摘自2010年8月10日華爾街日報

王二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

郭凱

王二是村裡唯一的有錢人。蒙祖上傳下來的大量家產,王二一家過著很好的生活,而村裡剩下的人都窮得很。王二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聞名鄉裡。村裡的張屠戶每次殺豬,一大多半都被王二一家買去。村裡其它的人窮,平時也舍不得吃肉,只有誰家來客或者要辦事,才會買上一點肉,因此也沒有誰介意肉大多被王二一家買走。事實上,多虧有了愛吃肉的王二,村裡張屠戶隔三差五就能殺上一口豬。換在別的村子,殺豬的頻率要低很多,因為殺多了,賣不動。

但到了過年,情況就會有點變化。過年,誰家都想包頓有肉餡的餃子, 吃兩頓帶點葷腥的好飯。但王二家通常也會在過年的時候大宴賓客,每次都要買很多肉。雖然張屠戶臨近年關會多殺兩頭豬,但經常還是人多肉少。張屠戶也沒別的辦法,賣給誰不賣給誰都不好,幹脆決定價高者得。可是村裡的窮人哪裡出得起王家的價錢,王家有時會以平時幾倍的價錢把所有的肉全部買走,讓村子其他人過一個沒肉的節。

村裡的人很憤怒,就去找王二理論。王二覺得村民在無理取鬧:我沒偷你們的搶你們的,這些肉都是花錢買來的,而且出了平時幾倍的價錢,我也沒佔誰便宜,你們找我幹什麼?要找你們找張屠戶去啊,是他把肉賣這麼貴的,他賣得便宜一點你們不就買得起了?我也嫌肉貴呢。於是村民們就去找張屠戶,質問他為什麼把肉賣那麼貴。張屠戶也覺得挺無辜:我一個做生意的,賣給誰都是賣,當然誰出錢高就賣給誰。過年大家都想吃肉,肉價自然就上去了,要是沒有王二一下買那麼多肉,我的肉哪會賣得這麼貴?要怪還得怪王家的胃口實在太大了。

村民們可以大罵王二為富不仁,大罵張屠戶是奸商,但這些都改變不了全村只有王家一家過年有肉吃的現實。更何況,王二和張屠戶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張屠戶沒有理由不把肉賣給王二,有錢掙為什麼不掙?這可是光明正大的。王二有錢,就是愛吃肉,只要他買得起,買多少肉也是他的自由,似乎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村民的憤怒是合理的,王二和張屠戶的反應也是合理的,這件事如果說有錯,就錯在王二是這個村裡唯一的富人,這是一個收入分配十分不均的村莊。

中國看起來越來越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均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王二村莊遇到的問題。問題的根源還不只是因為機會不均、權力和金錢的交換、壟斷收益、利益集團。這些確實都是中國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很多人都對之深惡痛絕。但它們並不是唯一的原因。即便在一個理想透明的社會裡,中國本身的高速增長,也會導致收入差距的拉大口口很多敢於冒險、能把握住機會、入對了行業的人富了,但也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富起來。我曾經打過一個比方,中國就像一個用百米沖刺速度跑馬拉鬆的國家,一些人跑在最前面,但還有很多人被遠遠落在後面。

無論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源是什麼,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在一個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會造成富人對窮人的擠出,特別是在那些供給相對有限,但需求相對剛性的瓶頸部門。而且,更為要命的是,這種擠出往往是通過價格的方式,因此並沒有超越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拿春運期間火車票價是否應該提高為例。春運期間,鐵路的運力有限,需要出門旅行的人暴增,提高火車票價本是一個市場經濟中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供小於求,那通過價格提高來平衡供求是很自然的。這件事情之所以在中國遭到如此之多的反對,一個原因就是提高票價最後擠出的很可能都是收入不高的人群,或者是增加這個人群的旅行成本。你也許可以說,窮就不要回家了。但這就跟王二跟村民說,窮就不要過年吃肉了。這也許合理,但是絕對不合情,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再說“被高速”這件事情。本來有了便捷的高速列車,這是一件挺體面的事情。但是這裡也有擠出的問題的。高速列車,一方面方便了那些在乎時間,在乎旅行的舒適度,願意支付更高費用人群的需求;但另一方面,高速列車卻擠出了那些不太在乎時間,不太在乎旅行的舒適度,希望省錢人群的需求。不要說現在有的高鐵的上座率還有限,就算高鐵班班滿員,“被高速”的抱怨還是會存在。

中國當下最熱的民生問題大概就是房價問題了。導致房價高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不少人購房不是用來居住的,而是用來投資的。很明顯,只有那些比較有錢的人群,才可能買房來投資,收入低的人群是沒法做到這一點的。本來,買房投資是無可厚非的一個私人決定,一個市場行為,沒有理由認為一家人只能有一套房子。人家如果有錢,不是偷來的搶來的,願意多買幾套房子,本沒有什麼不可以。更何況,中國的投資渠道十分有限,買房相對於存銀行或者買股票而言,是一個回報相對高風險相對小的投資方式。但問題是有錢人買房投資會推高房價,就會讓收入較低的人群購房很困難。這就跟王二吃肉一樣,因為王二買了太多的肉,拉高了肉價,最後讓窮人吃不上肉。整件事情,雖然也許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正常自然的結果。但收入分配的高度不均,最後會導致住房分配的高度不均,富人有很多房,窮人則要花幾十年的收入才能買下一套房。雖然,你可以論証窮人可以租房住,這樣就不用當房奴了,但房價問題的背後無疑也存在富人對窮人的擠出,也是收入分配問題的一個體現。

在一個基本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但收入分配差距卻在拉大的國度裡,這種王二吃肉的故事會在各個領域發生──從火車票到住房,從教育到醫療。如果我們同意一個村子只有一家過年吃肉是不合情的,如果我們認準了市場經濟,那恐怕就要在收入分配和政府服務的方面下大功夫了。

(本文作者郭凱是專注於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問題的經濟學者,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業方向為國際金融和中國經濟,現就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