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9 January 2010

美國去年12月份耐用品訂單增幅遠不及預期

摘自2010年1月28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去年12月份耐用品訂單增幅遠不及預期

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在連續下降兩個月後﹐美國耐用品訂單去年12月份實現增長﹐但增幅遠不及預期﹐預示著美國製造業復甦將比較緩慢。

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週四公佈﹐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12月份耐用品訂單增長0.3%﹐至1,679.1億美元。

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分析師此前預計的增幅為2.0%。

12月份不包括飛機的非國防資本品訂單升1.3%﹐為連續第二個月上升。該指標是衡量美國企業資本支出的關鍵指標。

2009年全年未經調整的耐用品訂單下降20.2%。但製造業出現從衰退中復甦的跡象。供應管理學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表示﹐製造業已經連續第五個月實現擴張。

但製造業乃至整體經濟的復甦勢頭溫和﹐因為失業率高企。11月份耐用品訂單修正後為減少0.4%﹐初步數據為減少0.7%。10月份耐用品訂單減少0.1%。

製造商未發貨耐用品訂單減少1.2%﹐連續第十五個月下降。

製造商12月份耐用品庫存下降0.2%。

但12月製造商耐用品發貨量增長2.9%﹐顯示製造商正將產量恢復至與需求匹配的水平。

12月份與運輸業相關的耐用品訂單減少2.0%﹐汽車訂單上升﹐但商用飛機訂單未能實現增長。

12月份不包括運輸業的其他所有種類耐用品訂單上升0.9%。

11月份不包括運輸業的其他所有種類耐用品訂單增長2.1%。

12月資本品訂單減少0.5%﹐非國防資本品訂單減少0.2%﹐國防相關資本品訂單減少2.8%。

12月份不包括國防耐用品的所有其他種類耐用品訂單上升0.3%﹐11月份為上升0.1%。

美國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8千人

摘自2010年1月28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8千人

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週四發佈的每週報告顯示﹐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有所下降﹐但降幅小於經濟學家預期。

持續申請失業救濟超過一週的人數也有所下降。

截至1月23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8,000人﹐至470,000人。此前一週的數值由482,000人向下修正至478,000人。

此前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們預計﹐1月23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32,000人。

勞工部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的四週移動平均值增加9,500人﹐至456,250人。此前一週經修正的四週移動平均值為446,750人。

勞工部週四的報告還顯示﹐截至1月16日當週持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57,000人﹐至4,602,000人﹐前一週持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修正後為4,659,000人。

截至1月16日當週﹐享有失業保險的工人的失業率降至3.5%﹐較前一週修正後的3.6%下降0.1個百分點。

首次失業救濟人數增加最多的是加利福尼亞州﹐減少最多的是賓夕法尼亞州。週四報告中阿拉巴馬州和波多黎各的數據為估計值。

華爾街想方設法補貼員工

摘自2010年1月28日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想方設法補貼員工

銀行和證券公司信誓旦旦地要嚴限薪酬﹐但它們正在使用其他財務補貼辦法來緩和員工承受的損失。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和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向員工分發的股票數月之內就可以賣掉﹐禁售期遠低於一般要求。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 PLC)等其他銀行巨頭﹐則允許某些員工從本行獲得貸款來緩解個人的現金緊張。另外﹐英國一些銀行曾考慮提高基本工資﹐亦即現金薪酬﹐因為該國稅率高達 50%的新獎金稅不涉及這一部分。

與上述措施形成對比的是﹐在天價薪酬再現引起的民憤和政治反彈面前﹐最近各大金融企業都做了讓步。多家銀行和證券公司提高了股票在獎金中的比例。高盛等公司曾在去年四季度嚴厲限制薪酬和福利。本週高盛告訴合作伙伴說﹐他們2009年的獎金中﹐有60%的部分將以限售股的形式發放。

新的薪酬慣例與銀行從業者的高額房貸和私立學校學費發生了沖突﹐促使一些公司想方設法地為現金緊缺的員工提供幫助。

紐約金融行業招聘公司Whitney Group總裁戈爾茨坦(Gary Goldstein)說﹐我知道這在普通老百姓聽起來感覺很荒謬﹐但他們的日子確實很難過﹐所以公司正在想盡一切辦法幫他們渡過難關。

貸款是給交易員和投行員工提供財務援助的最普遍形式。招聘公司Accretive Solutions的高級董事總經理多菲諾(Gustavo Dolfino)說﹐貸款在華爾街“哪裡都有”。其中包括一種幫助固定支出超過手頭現金資源的員工渡過困難時期的過渡貸款。

專家說﹐這類貸款並不新鮮﹐但正變得越來越普遍。行業官員說﹐和一般人借款不同的是﹐銀行從業者和交易員可以獲得低於市場水平的貸款利率﹐質押品要求也更寬鬆﹐比如限售股就可以充當。

員工優惠貸款增加﹐可能會重新燃起人們對金融企業薪酬慣例的憎恨。很多銀行在向消費者或小企業貸款時仍然卡得很緊﹐而據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數據﹐去年第三季度美國銀行界貸款餘額縮水2.8%﹐為至少25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知情人士稱﹐花旗集團的管理人員曾告訴部分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員工﹐公司正在考慮向現金緊缺的員工提供貸款。花旗決定不推出一項特別貸款計劃﹐但仍在向一些員工提供可免除貸款﹐主要是作為一種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工具來使用。

員工只要不離開公司﹐一般都不要求償還可免除貸款。

一些銀行正在解除對於限售股的限制﹐讓這些股票的流動性接近於現金。在美國銀行﹐發放給投資銀行部門的限售股最早在8月份可售。花旗集團正在發行的17億美元股權單位﹐員工在4月份就可以賣出。

全球銀行監管者曾鼓勵銀行延長薪酬的延期兌現時間﹐至少要在一年或一年以上。

花旗集團上週表示﹐已將多數現金獎金設定了每位員工10萬美元的限制。但這一限制並不涉及一些投行員工和交易員獲得的“延期支付現金”。這部分薪酬被凍結在花旗的附息賬戶里﹐幾年後員工才可以拿到手。

知情人士表示﹐花旗員工的薪酬中一般有25%到60%為長期延期兌現的股票或現金。

David Enrich / Aaron Lucchetti

中國努力引導信貸投放節奏

摘自2010年1月29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努力引導信貸投放節奏

中國政府最近採取的控制銀行信貸的措施是為了平衡全年的信貸投放﹐而不是抑制融資。

中國正在逐步撤銷刺激措施。中國銀監會“預計”﹐今年的新增人民幣貸款將減少約20%﹐至人民幣7.5萬億元左右。中國央行近期上調了央票的收益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一些銀行或其下屬分行似乎都已打算在1月份餘下時間暫停發放新的貸款。

這一系列措施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人們擔心中國正在努力收緊政策。但事實上﹐政府的真正意圖是確保銀行的信貸投放與今年的預期信貸增速保持同步。

中資銀行往往習慣提早投放信貸。中信銀行(China Citic Bank Co.)一位管理人士週二透露﹐由於1月份的貸款額度(未獲披露)已全部用完﹐該行上海分行已決定在本月餘下時間停止發放新貸款﹐但計劃在2月份恢復信貸發放。

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的兩家--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Ltd.)和工商銀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此前均坦承2010年年初的貸款增速過快。據當地媒體報導﹐1月份前兩週的新增人民幣貸款已突破1萬億元。

究其原因﹐主要是本地銀行為搶在競爭對手之前獲得最優客戶﹐往往會急於在年初放貸。

但現在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金融系統已經存在大量資金﹐人們擔心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正在形成。

去年年初曾出現過類似情況﹐當時中資銀行在第一季度新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就已佔全年新增貸款額度的近一半﹐而為促進經濟復甦﹐政府容忍了去年年初的信貸激增。但是在當前經濟復甦已更加穩固的情況下﹐政府今年決不會對信貸激增報以同樣的寬容。

要知道﹐手握大量銀行信貸資金的企業可能會投資房地產以及股票﹐從而加劇資產泡沫。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銀行今年將難以始終保持同樣的放貸速度﹕在去年的新發貸款達到創紀錄的人民幣9.6萬億元(幾乎是2008年的兩倍)之後﹐銀行的資本基礎已經削弱。

最令政府擔憂的或許是銀行不能在一年中均衡分配信貸投放﹕如果信貸投放速度在今年晚些時候減緩﹐則可能對企業的設備和設施投資產生不利影響﹐從而阻礙經濟的持續復甦。

正因如此﹐中國央行才反復強調要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防止信貸出現季節之間、月度之間的異常波動。

此外﹐中國央行還引導銀行將信貸投放向中小企業等領域傾斜﹐並嚴格控制對鋼鐵等產業的信貸投放。

不過﹐政府努力確保銀行恪守信貸投放計劃﹐更多的還是為了管理銀行的信貸投放節奏﹐而不是進一步削減信貸額度或改變貸款結構。

Terence Poon

日本去年12月份工業產值增長2.2% 增幅不及預期

摘自2010年1月29日華爾街日報

日本去年12月份工業產值增長2.2% 增幅不及預期

日本經濟產業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週五宣佈﹐經季節因素調整後﹐日本去年12月份工業產值較前月增長2.2%﹐為連續第十個月增長﹐受亞洲市場需求增強推動﹐這是日本經濟復甦的一個積極跡象。

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和《日本經濟新聞》(the Nikkei)調查的經濟學家此前預計增幅為2.5%。

數據顯示﹐日本去年10-12月份當季工業產值較前一季度增4.6%﹐為連續第三個季度增長。

數據顯示﹐接受經濟產業省調查的製造商們預計1月份產值將增長1.3%﹐2月份產值將小幅增長0.3%。

亞洲央行紛紛釋放貨幣緊縮信號

摘自2010年1月29日華爾街日報

亞洲央行紛紛釋放貨幣緊縮信號

全球經濟版圖的重新調整﹐正給亞洲的決策者們在抗擊通貨膨脹方面製造一些獨特問題。

亞洲幾家央行本週先後舉行利率決策會議﹐它們正面臨著自己以前從未遇到過的挑戰。亞洲央行通常都要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採取行動後﹐才收緊或放鬆自己的貨幣政策。但這一次﹐亞洲不能等了。在今年晚些時候之前﹐美聯儲預計不會大幅收緊貨幣供應﹐而亞洲的經濟增長已開始提速﹐物價水平也在不斷走高。美國和亞洲宏觀經濟環境的這種落差有可能推高亞洲貨幣的匯率。

而且﹐由於亞洲最有影響力的經濟體中國目前將本國貨幣人民幣的匯率與美元掛鉤﹐對中國的鄰國來說﹐當它們上調利率並導致本幣升值時﹐這些國家相對於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可能會下降。貨幣升值會提高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這可能會使亞洲決策者在加息的幅度和速度方面有所顧忌。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首席經濟學家李鐘和說﹐這次真的不一樣了。

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週五將舉行決策會議﹐預計會出台某些貨幣緊縮措施以化解通貨膨脹方面的擔憂。本週四﹐菲律賓央行雖然決定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但同時決定上調比索再貼現率﹐使其與隔夜借款利率相同﹐這暗示菲律賓的貨幣緊縮週期已經開始。馬來西亞央行本週二也將利率維持在原有水平﹐但警告說﹐將利率太長時間維持在過低水平有可能導致金融失衡。

印尼央行高級副行長納蘇迪溫(Darmin Nasution)上週五則在一次講話中指出了亞洲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他說﹐印尼的經濟復蘇將取決於世界主要國家和印尼的貿易伙伴在實施各種退出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功。

匯豐(HSBC)駐香港的經濟學家紐曼(Frederic Neumann)說﹐我們需要走出美聯儲的陰影﹐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估計亞洲的央行今年需要加息2.5個百分點﹐遠高於大多數投資者所預期的水平。紐曼說﹐在沒有美聯儲同步加息的情況下﹐這一加息幅度可不低。

不過﹐撇開美聯儲單獨行動是存在風險的。由於美國的基準利率處在接近於零的水平﹐亞洲利率每上調一點都會吸引來更多尋求較高收益率的投資者。這些資本流入會推高亞洲貨幣的匯率﹐減弱亞洲出口商的競爭力。流入的資金還會引發資產泡沫﹐加重通貨膨脹形勢﹐而加息本來是要打擊通脹的。

為遏止本幣升值﹐韓國、台灣和泰國等亞洲經濟體紛紛買入美元來干預外匯市場﹐它們的買盤能夠推高美元匯率。亞洲各央行還發行本幣債券來“吸收”它們用新印出來的本幣購買美元而創造出來的流動性。比如說﹐如果一家央行將手中的美元投資購買美國國債﹐而後者的收益率不足1%﹐但它卻不得不以4%的利率來發行用以吸收市場流動性的債券﹐那麼這家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將受到損害。

野村(Nomura)駐香港的經濟學家蘇巴拉曼(Robert Subbaraman)說﹐危險之處在於你把利率定得太低了。他認為﹐亞洲的大多數發展中經濟體到今年年底時實際利率都將為負﹐即通貨膨脹率高於基準利率﹐這對遏止通貨膨脹可不是件好事。

有一個國家在收緊貨幣政策方面比其亞洲鄰國有更大迴旋餘地﹐那就是中國。中國實施嚴格的外匯控制﹐自2008年中期以來人民幣匯率一直與美元掛鉤。雖然中國已從本月早些時候開始收緊信貸﹐但其他亞洲國家模仿中國的做法卻有可能冒推高本幣匯率的風險﹐使它們國家生產的產品與中國產品相比價格更加昂貴。

這使得中國的鄰國都在密切關注中國的外匯政策。蘇格蘭皇家銀行(RBS)駐新加坡的經濟學家馬瑟(Sanjay Mathur)說﹐如果中國表現出想做些什麼的意願﹐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了。

所謂“做些什麼”就是讓人民幣升值﹐經濟學家們預計﹐今年內中國會在一定程度上調高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越高﹐印尼、泰國和韓國的央行就越會樂於加息並讓本幣升值。

但中國何時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讓人民幣升值則是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有人指出﹐與2005至2008年期間中國允許人民幣升值時相比﹐中國目前面臨的人民幣升值壓力要小得多。那時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為12%﹐通貨膨脹率也遠高於目前水平﹐即便這樣它也只是讓人民幣每年升值約5% 。

Roubini Global Economics駐紐約的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說﹐他預計人民幣最多也就是每年升值3%到4%﹐這對人民幣的相對價格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對亞洲其他國家來說﹐也意義不大。魯比尼經常對經濟形勢持悲觀看法。

Alex Frangos

中國國企老總達沃斯傳授“管理之道”

摘自2010年1月29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國企老總達沃斯傳授“管理之道”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一場關於如何使公司董事會的運作更加有效的討論會上﹐中國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負責人出人意料地成為了會議的焦點人物﹐以一種相當奇怪並且具有諷刺意味的方式展示中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力﹐

通過出席這場名為“董事會風險再思索”的討論會﹐中外運(集團)總公司董事長苗耕書似乎迎來了自己人生的一個重要時刻﹐出席這一討論會的還有高盛集團 (Goldman Sachs)首席運營長、諾華製藥公司(Novartis)的董事長以及英國一家私募股權公司的負責人等人士。

苗耕書以往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更不要說接受媒體採訪了﹐但他這次卻應邀用中文向大多為西方人的聽眾講述自己的“成功”經驗。

苗耕書說﹐自從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和中國長江航運總公司去年合併成立中國第二大船運物流企業以來﹐他已為公司建立了一個九人董事會﹐其中包括五名來自公司以外的非執行董事。苗耕書說﹐引入這些非執行董事有助於防止公司被內部人士所控制。他說﹐這些外部人士是獨立的﹐他們的決策更科學。

苗耕書稱﹐自引入外部董事以來﹐我們已取得了很大成功。

他還說﹐雖然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是通用的﹐但一些西方企業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發生的問題卻源自“執行不力”。

苗耕書說﹐西方企業的一些董事不是由股東選出來的﹐而是由管理層選出來的。

他的結論是:我們認為﹐是否能夠有效經營一家公司與社會制度無關。

但苗耕書沒說、或許眾多與會聽眾也沒有意識到的是﹐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中央政府對國有企業的幾乎方方面面都有最終決定權﹐更常見的情況是﹐國有企業的所謂“董事會”不過是擺設。

就拿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和中國長江航運總公司的合併來說﹐這件事便是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決定的。事實上﹐從國內的產業整合﹐到為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制定戰略﹐國資委呵護著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

如果沒有國資委的批准﹐中國那些航空公司和航運公司近年來也不可能從事投機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並最終賠上數十億美元。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像苗耕書這樣身份為公務員的人卻日益在世界經濟論壇這類全球性盛會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達沃斯發生的這類情況讓人產生了一種不快的感覺﹐即僅僅是因為中國脫離經濟蕭條的速度比其他任何經濟體都快﹐它的發展模式甚至價值觀現在就成了值得人們尊敬的東西。外界似乎容易忘記的是﹐中國是通過將納稅人的大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而做到這一點的﹐而這樣做的代價卻是造成了巨大的產能過剩和銀行壞帳風險。

中國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運行依然非常沒有效率且缺乏創新。中國的企業也是這樣。

Shen Hong

Wednesday 27 January 2010

房地美CEO稱美國房地產市場正接近底部

摘自2010年1月27日華爾街日報

房地美CEO稱美國房地產市場正接近底部

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 簡稱﹕房地美)首席執行長哈爾德曼(Ed Haldeman)表示﹐全美房地產市場似乎已經觸底﹐但對止贖房屋影響的擔憂依然存在。

哈爾德曼在向底特律經濟俱樂部(Detroit Economic Club)發表講話時稱﹐從全國範圍來看﹐無論是住房銷量還是房屋價格似乎都已經觸底﹔重大下行風險在於當前大量房屋處於止贖狀態﹐這可能會使房價跌落至具有破壞性的水平﹐進而對市場造成打擊。

哈爾德曼還提到了一些有利因素﹐其中包括對首次購房者的抵稅政策延長至4月30日。2010年全年30年期固定利率也有望保持在5%-6%之間。

房利美經濟學家﹕美國房價下滑趨勢尚未結束

摘自2010年1月27日華爾街日報

房利美經濟學家﹕美國房價下滑趨勢尚未結束

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 Mae, 簡稱﹕房利美)首席經濟學家敦肯(Doug Duncan)週二表示﹐美國經濟的復甦料將較通常情況乏力﹐房屋市場可能一直到2012年都將拖纍經濟。

敦肯在房利美贊助的一場房屋會議上稱﹐美國經濟將會出現溫和的復甦﹐預計將會實現正增長﹐但警告稱增長不會強勁。

敦肯預計美國的經濟增長將僅為通常走出衰退時年增長率6.5%的一半﹐而過量的房屋供應和謹慎的消費信貸活動令經濟承壓。

敦肯指出﹐失業率尚未開始下降﹐但臨時勞工的僱佣人數上升﹐臨時勞工的僱佣通常領先於全職勞工的僱佣。

敦肯還稱﹐一向能夠提振經濟復甦的房屋市場此次將不會起到太大的刺激作用。他表示﹐房屋市場的起始水平較低﹐而且市場上還有大量需要消化的供給。

美國2010財年聯邦預算赤字料達1.3萬億美元

摘自2010年1月27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2010財年聯邦預算赤字料達1.3萬億美元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週二稱﹐2010財政年度聯邦政府預算赤字將達到1.3萬億美元﹐略低於2009財年創紀錄的1.4萬億美元。

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2011財年聯邦預算赤字將為9,800億美元。

該辦公室表示﹐如果當前的政府政策在未來十年內不發生改變﹐那麼2011至2020年平均每年的預算赤字規模將為6,000億美元。

國會預算辦公室表示﹐2010年失業率將平均為9.5%。

該辦公室預計﹐在截至2010年第四季度的12個月內﹐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2.1%﹐在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的12個月內﹐美國GDP將增長2.4%。

日本央行行長﹕將維持十分寬鬆的貨幣政策

摘自2010年1月27日華爾街日報

日本央行行長﹕將維持十分寬鬆的貨幣政策

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行長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週三重申﹐央行將維持十分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抵御通貨緊縮。

白川方明向日本國會一委員會表示﹐在抵御通貨緊縮的政策方面﹐日本央行一直維持相當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刺激消費支出和商業活動。

他還表示﹐日本央行準備為市場提供充裕的流動性﹐以維持金融體系穩定﹐他稱﹐這是避免日圓陷入螺旋式通貨緊縮的必要舉措。

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Yukio Hatoyama)在同一會議上表示﹐政府和央行必須共同抵御通貨緊縮。

日本12月份出口實現15個月來首次按年增長

摘自2010年1月27日華爾街日報

日本12月份出口實現15個月來首次按年增長

日本財務省(Ministry of Finance)週三表示﹐受亞洲市場強勁需求推動﹐去年12月日本出口實現15個月來首次按年增長。這對國內需求持續低迷、依賴海外訂單推動增長的日本經濟而言不失為一個令人鼓舞的信號。

12月份出口額增長12.1%﹐至5.413萬億日圓﹐為2008年10月開啟跌勢以來首次實現按年增長。此前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們平均預計﹐當月出口增長8.6%。

出口恢復增長幫助12月日本商品貿易差額實現5,453億日圓的順差﹐而2008年12月曾出現3,222億日圓的逆差。此前接受道瓊斯通訊社和《日本經濟新聞》(Nikkei)調查的經濟學家們平均預計﹐12月會實現5,884億日圓的貿易順差。

12月對華出口增長42.8%﹐至1.071萬億日圓﹔對亞洲地區出口增長31.2%﹐至3.031萬億日圓。

與此同時﹐12月進口總額下降5.5%﹐至4.868萬億日圓﹐為連續第14個月下滑。

新興市場應如何鞏固在危機中獲得的有利地位

摘自2010年1月27日華爾街日報

新興市場應如何鞏固在危機中獲得的有利地位

對新興市場的投資是追逐幻像?並非如此。

雖然關於中國貨幣緊縮前景、希臘債務危機以及美國銀行業監管問題的擔憂情緒已經導致風險偏好受挫,從而給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帶來了沖擊。但這並不表示大批湧入新興市場的投資者決策錯誤,他們去年向新興市場股市基金投入了創紀錄的820億美元資金,搶購了今年年初發行的一系列主權債券。投資新興市場的理由依然充足。

實際上,很多新興市場國家政府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鞏固他們在危機中獲得的有利地位,為己謀利。得益於經濟熱潮時期構築的緩沖資本,尤其是所積累的巨額外匯儲備,很多新興國家得以實施反周期的貨幣政策,抵御經濟危機的沖擊。穆迪(Moody's)指出,發達經濟體正疲於應對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飆升的問題,2010年他們的這一比率平均將達到70%;而在主權評級為投機級的新興國家,情況正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他們的這一比率平均僅在43%左右。新興國家的信用評級正在不斷改善,相對而言,很多新興國家的銀行體系在此次危機中幾乎沒有遭受重大損失。就在投資者對發達經濟體低於平均水平的增速和沉重債務負擔能否維系感到擔憂之際,新興市場不失時機地以良好的狀況吸引著他們。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預計,新興市場今明兩年的GDP增速均將達到6.3%,遠遠超過發達市場這兩年2.6%和2.9%的增速水平。

那麼,新興國家該怎樣利用這些有利因素更上層樓?貨幣升值可能是舉措之一,這應能降低通貨膨脹風險,推動全球資本流動重現平衡,還有助於降低他們對外部資金的依賴。這些因素應當能夠推動本國資本市場的深化發展,進一步增強新興國家抵御風險的能力。這方面已經浮現了跡象:土耳其周二拍賣了一批10年期固定利率的土耳其裡拉計價債券,得益於利率走低,這是該國政府首次發售如此長期限的本地債券。這一狀況應當成為促使該國進一步實施穩健政策的動力,有望創建一個良性循環,合理推動風險議價降低。

有人士擔心,一場泡沫正在形成。這個觀點似乎有些草率。據花旗集團(Citigroup)統計,回顧此前的資產泡沫,例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日本股市、九十年代末的科技股以及本世紀頭十年的中國股市,這些股市泡沫見頂時的價格與帳面價值比為5-7倍。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目前的這一比率僅為2.1倍,略低於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明顯低於2007年的3倍高點。此外,雖然2007年的估值水平在當時被普遍視為泡沫,但考慮到新興市場此後表現出來的抗幹擾能力,現在看來2007年的估值也不算太 譜。

Richard Barley

杜克能源與中國華能洽談風電項目

摘自2010年1月27日華爾街日報

杜克能源與中國華能洽談風電項目

美國公用事業公司杜克能源(Duke Energy Co.)正在與中國華能集團公司(China Huaneng Group, 簡稱﹕中國華能)談判﹐雙方計劃在風力發電領域展開合作。杜克能源幾個月來已經與中資能源企業簽署了一系列協議。

杜克能源首席技術長David Mohler週二表示﹐中國華能表示有意在美國興建風電項目。以裝機容量計﹐中國華能是中國最大的發電企業。

Mohler與杜克能源首席營運長Jim Turner在北京表示﹐中國華能具備風電行業經驗﹐杜克能源則熟悉美國的電力市場和電網布局。

Turner向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稱﹐此次合作將為杜克能源引入戰略夥伴﹐帶來項目所需的資金﹐並幫助杜克能源投資更多項目﹐這些項目如果沒有華能的參與是無法進行的。

從去年8月份至今﹐杜克能源已經與兩家中國公司簽署協議﹐內容主要涉及美國太陽能項目和燃煤電廠的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杜克能源首席執行長Jim Rogers去年表示﹐這些交易僅僅是開始﹐未來五年內﹐他可能還會爭取從中國吸引250億美元投資﹐用於建設新廠並更新設備。

上述管理人士表示﹐杜克能源還在與中國國家電網公司(China State Grid Corp., 簡稱﹕國家電網)談判﹐雙方或組建一家合資公司﹐在美國架設輸電線﹐但這些討論還停留在理論階段。

另外﹐杜克能源還在與中國華能和新奧集團(ENN Group)洽談第三國項目事宜。新奧集團是中國的一家能源公司和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

IMF:發展中國家復甦較快

摘自2010年1月25日華爾街日報

IMF:發展中國家復甦較快

雖然各國從全球經濟衰退中復蘇的速度快於預期﹐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二警告稱﹐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差異將加大管理危機後經濟增長的複雜程度。

IMF上調了其對全球經濟的預期﹐最新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9%﹐高於去年10月份時預測的3.1%﹔並預計2011年全球經濟會繼續加速增長﹐預計增幅為4.3%﹐略高於去年10月份時預計的4.2%。

不過﹐隨著政府經濟刺激政策影響的消退﹐發展中國家將在復蘇的過程中起到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考慮到私人需求持續疲軟及信貸緊縮的影響﹐IMF調低了明年部分領先經濟體的增長預期。

IMF在其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稱﹐全球經濟復蘇開局較此前預計的更為強勁﹐但各個地區復蘇的速度有別。

IMF稱﹐需要通過政策促進全球需求的再平衡﹐在復蘇勢頭還不穩固的地方仍需要推行支持性政策。

IMF稱﹐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速度仍將較慢﹐預計發達經濟體今明兩年經濟增幅分別為2.1%和2.4%﹔許多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內需將促成相對強勁的經濟增長﹐預計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今明兩年的經濟增幅分別為6%和6.3%。

IMF說﹐正與流入資金猛增問題搏弈的新興經濟體面臨著複雜的任務﹐而且政策響應應視具體情況而定﹐比如收緊貨幣政策、或允許本幣升值等。不過﹐IMF重申﹐建立儲備或進行資本控制或許適合應對劇烈而短期的變動。

《世界經濟展望》研究部門主管喬格•德格里森(Jorg Decressin)在吹風會上說﹐現在中國沒有普遍存在的資產價格泡沫﹐儘管在某些領域和地區確有這一現象。

考慮到對公共債務水平的擔憂升溫﹐IMF建議各國在今年充分貫徹財政刺激計劃﹐同時研究可靠且可持續的財政方案。中期財政鞏固應該保護對窮人及外國援助的支出﹐同時整頓應享權益支出。

在貨幣政策方面﹐IMF指出﹐由於預期通脹水平較低﹐許多國家央行能夠將今年的利率維持在低位。而經歷較快復蘇的國家也必須更快地拿出緊縮政策。

在一些發達經濟體中﹐IMF預計美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幅將分別為2.7%和2.4%。IMF還表示﹐美國促進就業的新政可以促進本地及全球增長。

預計歐元區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分別為1%和1.6%﹐英國的經濟增速則有望達到1.3%和2.7%。

預計日本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分別為1.7%和2.2%﹐加拿大為2.6%和3.6%。就區域而言﹐亞洲發展中國家有望在今明兩年均取得8.4%的經濟增長﹐預計中國在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將高達10%和9.7%。

Tom Barkley

人民幣國際化加劇滬港競爭?

摘自2010年1月25日華爾街日報

人民幣國際化加劇滬港競爭?

訪客對主人恭敬是一回事﹐但當上週出席香港亞洲金融論壇(Asian Financial Forum)大陸財金要員滿嘴溢美之辭時﹐這算不算是一種欺騙性的恭維?

人們熱議的話題是人民幣國際化及其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特別是對香港和上海這兩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

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說﹐香港的金融業優於上海的金融業﹐他希望兩地能加強合作﹐並說﹐沒有香港的指導﹐上海難以繁榮發展。

當議題轉向人民幣國際化問題時﹐香港因為有效地承擔起人民幣業務、並承諾提供更多機會而受到了讚揚。另一個經常提及的評價是﹐大陸的監管機構將學習香港的偉大經驗。

沒有人願意點破這些大話。隨著人民幣走向國際、中國股市日益成熟、還有上海努力實現國務院為其設定的在2020年前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那麼香港將何去何從呢?香港所謂中國的國際金融窗口的作用將顯得多餘。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將多快允許人民幣實現在資本項目下的完全自由兌換。人民幣問題顯然登上了大陸監管機構的議事日程。舉例來說﹐在人民幣還沒有自由兌換的情況下﹐中國對美元主要儲備貨幣地位的一再指責顯得空洞無物。

此次亞洲金融論壇提出瞭若干政策目標﹐但沒有給出細節信息:國際化對於中國和世界來說都是一種理想狀況﹐但穩定的重要性高於一切。

全球投資者也將密切關注這一點。

中國平安(Ping An Insurance Group China)總經理張子欣(Louis Cheung)告誡稱﹐如果擁有2.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且作為全球第二大出口國的中國以一種“大爆炸”的方式調整自己的外匯策略﹐那麼主要的國際市場都會受到沖擊。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這可能對國際基準股指造成的沖擊。最大的可能性是﹐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將導致對可供投資的中國股票進行權重調整。舉例來說﹐如果香港、上海和深圳的市值全部集合到一起﹐那麼它們將成為全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市場。

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們能作的最多是預測一下中國有何打算。中銀國際(Bank of China International)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中國在人民幣完全國際化的過程中對規模和速度的控制都將是循序漸進的。

他的建議包括﹐分隔上海證交所的市場﹐為外國投資者專門設立“國際板”。如果是這樣﹐遲遲未決的匯豐銀行(HSBC)在中國上市計劃很可能花落此地。另一個選擇是將股票的購買權僅限於上海市民﹐以管理這一進程。(這和在上海高速路上行駛需是掛本地牌照的車輛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這些措施都只是在想像中具有可行性﹐但它們仍可能讓香港的權力中心深吸一口氣。

聽起來上海國際板可以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起點﹐而不是像許多人以為的終點。與此同時﹐曾在2007年推動股市大漲的“港股直通車”計劃正式宣告流產﹐本來根據該計劃﹐大陸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港股。

上週晚些時候﹐香港和上海簽署了《關於加強滬港金融合作的備忘錄》﹐表明要在H股交易所買賣基金及不同衍生品合約等產品上進行合作。就在這份新協議簽署前幾天﹐李小加剛剛出任了香港交易所首席執行長﹐這是首位擔此職務的中國大陸人士。

我們是可以對香港大加讚美﹐但如果你看看業務的流向﹐你會發現﹐事實上﹐國際公司將投奔上海﹐而上海投資者卻不會來到香港。當然﹐市場的大規模回調仍可能使一切計劃都泡了湯。

不過﹐香港輕鬆吸引大陸公司來上市以面向國際投資者的日子似乎是越來越能數得出來了。

Craig Stephen

Monday 25 January 2010

全美12月份失業率上升﹐因非農就業人數下降

摘自2010年1月23日華爾街日報

全美12月份失業率上升﹐因非農就業人數下降

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週五公佈的報導顯示﹐由於全國大部分地區非農就業人數均下降﹐美國50個州中超過四分之三的州失業率在12月份出現上升。

該報告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黯淡﹐指出2009年全年全國50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失業率均上升。

包括南卡羅來納州、北卡羅來納州、佛羅里達州及特拉華州在內的幾個州失業率則均創下紀錄新高。哥倫比亞特區失業率也攀升至紀錄高位12.1%。

密歇根州失業率為14.6%﹐仍是全國最高水平﹐遠高於全國平均失業率。

美國12月份失業率為10%。

高盛﹕中國加息前景或對鋼鐵股造成衝擊

摘自2010年1月23日華爾街日報

高盛﹕中國加息前景或對鋼鐵股造成衝擊

出於對中國加息前景的考慮﹐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的分析師們週五下調了對鋼鐵及金屬類股的看漲評級。

高盛將鋼鐵及金屬類股的投資評級由具有吸引力下調至中性﹐對美國鋼鐵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的投資評級由確信買入下調至買入﹐對Freeport-McMoRan Copper & Gold Inc.的評級由買入下調至中性。

此次評級下調是高盛觀點的重大轉變。該集團去年11月份上調了美國鋼鐵的評級﹐而且當時還曾預計鋼鐵價格已經見底﹐美國鋼鐵業近期前景一片光明。

高盛分析師Sal Tharani和David Stevens週五寫道﹐從以往經驗來看﹐每當有關中國需求的擔憂出現時﹐投資者們通常都會遠離這些風險系數較高的領域。這兩位分析師預計﹐中國進一步緊縮政策的可能性料將令這些行業的股票進一步承壓。

高盛指出﹐中國在全球金屬及鋼鐵消費中約佔40%的比例﹐其房地產建設或汽車製造等行業出現任何放緩都將對美國經濟帶來重大衝擊。

金磚四國將成全球主要汽車市場

摘自2010年1月22日華爾街日報

金磚四國將成全球主要汽車市場

未來四年﹐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將佔全球汽車銷售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且由於四國各不相同﹐因此各自的暢銷車型也會大有不同。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週四公佈的研究結果﹐金磚四國的汽車銷量預計將以每年3%至15%的速度增長﹐高於成熟市場平均2%的增速。

預計俄羅斯增速最快。儘管2009年俄羅斯的汽車銷量下降了50%﹐但今年將企穩回升﹐未來四年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

該研究強調﹐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在未來汽車行業中的作用將不斷增強﹐相關的汽車生產商和供應商需要加強對上述四國的投入力度。

波士頓咨詢公司合伙人Nikolaus Lang在週四的新聞發佈會上說﹐這些國家即有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還有各種汽車生產商﹐它們降低了汽車成本以使更多的人能夠買車。

報告稱﹐汽車生產商必須發展更多的經銷商﹐增強研發力度並在上述四國建立更多的生產工廠。

報告還稱﹐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大眾汽車公司(Volkswagen AG)以及供應商博世公司(Bosch Group)和德爾福公司(Delphi Corp.)是目前在金磚四國立足最穩的幾家公司。

上述四國以中國市場最大﹐將佔2014年金磚四國汽車銷量的61%。但中國市場將會降溫﹐從之前的每年20%至40%的增速下降到5%。

巴西可能最為穩定﹐汽車銷售市場在四國中居第二。

印度的增速最快﹐但市場規模將仍保持第三。俄羅斯市場在2013年之前仍將保持第四﹐2014年將超過印度。

且由於四國各不相同﹐因此消費者需求也會大有不同。

波士頓咨詢公司資深合伙人莫科(Xavier Mosquet)說﹐有些車型可能可以銷往全世界﹐但不會產生所謂的“金磚四國暢銷車”﹐汽車生產商需要能夠適應不同市場的汽車。

巴西熱銷的是掀背車和運動型皮卡﹐例如雪佛蘭Celta。

印度需要能夠在被水淹沒的道路上行駛且配備了強大空調系統的超低價微型車﹐例如Tata Nano。

俄羅斯人想要轎車和運動型多功能車(SUV)﹐如豐田凱美瑞。

Nikolaus Lang說﹐他們想要西方的汽車﹐而不是俄羅斯版的改裝車。

軸距加長的汽車、大型卡車和配備有娛樂設備和豪華內飾的汽車最受中國消費者歡迎。

Jeff Bennett

中國為首批融資融券試點券商設淨資產門檻

摘自2010年1月25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為首批融資融券試點券商設淨資產門檻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簡稱﹕中國證監會)表示﹐首批申請開展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的證券公司﹐最近6個月的淨資本應該在人民幣50億元以上。這一規定的設置旨在控制這一新業務可能帶來的風險。

上述要求公佈在中國證監會網站上﹐對資金的要求高於2006年1月公佈的規定草案中設定的人民幣12億元的門檻。

提高首批融資融券試點券商門檻凸顯出中國政府擔心﹐缺乏嚴格限制可能會引發國內股票市場大幅波動。

中國國務院在本月早些時候原則上同意推出股指期貨﹐並同意開設融資融券業務試點﹐這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樹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卻一直在回避此類風險交易工具﹐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一次大規模國債期貨事件導致金融期貨被禁後尤其如此。這次事件幾乎導致剛剛起步的中國金融市場崩潰。

中國證監會還要求首批融資融券試點券商具有開展融資融券交易所需的自有資金和自有證券﹐自有資金佔淨資本的比例相對較高。

公告還稱﹐證監會將對首批證券公司申請開展融資融券業務進行審批。成熟一家﹐批准一家。首批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取得成效後﹐將適時逐步放寬試點的條件。

美國企業雇員人數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緩慢上升-NABE調查

摘自2010年1月25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企業雇員人數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緩慢上升-NABE調查

美國全國企業經濟學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 簡稱NABE)週一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企業有望在2010年上半年逐漸加大雇佣及投資力度﹐這將是彰顯美國經濟正緩慢改善的又一跡象。

該協會對旗下75家會員進行的2009年第四季度調查顯示﹐預計會在未來六個月中增加員工人數的企業比例由去年10月份第三季度調查報告中的24%升至29%﹐預計將裁員的企業比例則由31%降至28%。此次調查是在去年12月18日至今年1月7日間進行的。

接受調查的企業對未來資本支出的預期連續第五個季度出現改善﹔和過去三個季度的調查結果一樣﹐電腦和通訊行業的預期依然樂觀。

所有接受調查的企業均表示﹐企業正依據2010年經濟增長預期做出決策。約有61%的受訪者認為﹐美國2010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2.0%以上﹐該比例高於去年10月份調查報告所得的45%。

石油數據﹕中國海關總署證實12月份原油進口量達2,126萬噸

摘自2010年1月21日華爾街日報

石油數據﹕中國海關總署證實12月份原油進口量達2,126萬噸

中國海關總署(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週四證實﹐中國12月份原油進口量較上年同期增長48%﹐達到2,126萬噸﹐相當於日進口原油近503萬桶。

最終數據還證實﹐中國2009年全年原油進口總量約為2.0379億噸﹐較上年增長14%。

該數據還顯示﹐12月份液化天然氣進口量總計550,010噸﹐較上年同期增長182%。

中國要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

摘自2010年1月22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要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

中國國務院(State Council)週四發佈公告稱﹐將加強淘汰落後產能。

公告稱﹐近年來﹐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在部分領域取得積極進展﹐但一些重點行業落後產能比重大的問題仍比較嚴重。

公告還稱﹐國務院已對電力、煤炭、鋼鐵、有色金屬、輕工和紡織等重點行業近期淘汰落後產能提出了具體目標任務。

公告指出﹐為確保實現規定目標﹐一定要嚴格控制市場準入﹐加強安全、環保、能耗、質量等指標的約束作用﹐嚴禁向落後產能建設項目供應土地。

公告顯示﹐中國還將充分發揮差別電價、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等價格機制的作用﹐提高落後產能企業和項目使用能源、資源、環境、土地的成本。

中國保八成功 官員淡化排名問題

摘自2010年1月22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保八成功 官員淡化排名問題

自從中國在2007年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強國以來﹐其進行路程上的下一塊里程碑就已若隱若現﹐即中國的快速增長將使它很快超越日本、自己坐上全球經濟的第二把交椅。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一次預測﹐中國有望於今年年底實現這一目標。不過﹐此後中國上調了200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因為此前的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發現服務業增加值數據有所低估。

這一調整使得中國2008年GDP總量較初步核算值增加了4.5%﹐距離全球第二經濟大國更進了一步。隨著中國2009年的經濟數據在週四時出爐﹐一個經常被人們問及的問題是﹐如果以美元計算﹐中國經濟是否已將日本拉下了馬?

現在給出任何肯定答案還為時過早﹐因為日本直到下個月才會發佈2009年的全年經濟數據。不過現在看來﹐這個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掌握的數據是這樣的:IMF在10月份的最近一期《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預測﹐日本2009年折算成美元的GDP總值是5.049萬億美元。(注:比較通常是在折合成美元的全年GDP數據之間進行﹐因為對大多數經濟體來說﹐年度GDP數據比季度數據更完整、也較少波動。)

IMF同時預測中國2009年的GDP為4.758萬億美元﹐明顯少於日本。但中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週四宣佈﹐中國2009年GDP總量為人民幣33.535萬億元﹐該數據已經考慮到了2008年的修正值。按照1美元兌人民幣 6.831元的平均匯價折算﹐中國2009年GDP總量為4.909萬億美元﹐好於IMF的預期﹐但仍與日本略有差距。

日本年底的經濟增速低於預期﹐仍可能改變這一結果。日本已經將其第三季度GDP年化增長率從最初解讀的4.8%調低到1.3%。

但沒有跡象表明中國特別急切地想要戴上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桂冠。週四的新聞發佈會上﹐記者問到中國是否已經真的位居第二時﹐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說對世界經濟進行排名不在他的工作範圍之內﹐弱化了整個問題的重要性。

他說﹐中國經濟在2009年的收獲使得我們到底處在第幾位﹐專家學者包括在座的朋友們可以去比較和研究。不管中國經濟的總量在去年處在第幾位﹐有一個基本的事實是:我們人均GDP仍然是居世界百位以後﹐人口多、底子薄、相對資源少、貧困人口多仍然是中國的基本國情。

馬建堂說﹐我們既要看到中國經濟總量在不斷增加﹐經濟實力在不斷的增加﹐更要看到中國仍然是發展中的國家﹐對此我們要有非常清醒的認識。

當然世界經濟的排名方式不只一種。例如﹐如果把歐盟當做單一經濟體﹐那它肯定在當今世界排名第一﹐而未來幾十年中國將仍然排在美國之後﹐位居第三。

但如果不按市場匯率而是按購買力平價測算經濟規模﹐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中國自2001年起便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該計算方式試圖減少市場匯率波動影響﹐校正窮富國家之間的價格差異。

然而利用購買力平價方式對測算收入和生活水平更為有效﹐測算經濟影響力時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真實世界的商品必須根據實際匯率用貨幣支付。

Andrew Batson

Thursday 21 January 2010

世行﹕資產價格上漲或威脅全球經濟

摘自2010年1月21日華爾街日報

世行﹕資產價格上漲或威脅全球經濟

世界銀行(World Bank)預測局(Development Prospects Group)局長漢斯•蒂莫(Hans Timmer)週四表示﹐中國和其他地區資產價格上漲是全球經濟目前面臨的重大風險之一。

蒂莫表示﹐資產價格上漲凸顯出當前寬鬆貨幣政策及財政刺激舉措的局限性﹐並顯示出需要將經濟增長重心重新轉移至私人領域。

蒂莫在一個網絡新聞發佈會上發表講話稱﹐中國政府尤其清醒地意識到股市及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的風險﹐並已採取措施遏制這一威脅。

他還稱﹐中國採取的刺激措施已成功提升了國內產能﹐因而﹐中國愈漸成為帶動全球經濟回升的主要動力。

在談及日本預算赤字激增這一問題時﹐蒂莫表示﹐目前日本經濟仍很強勁﹐其主權債務評級尚且不會面臨下調風險。

世行上調今年經濟預期﹐警告明年或出現二次滑坡

摘自2010年1月21日華爾街日報

世行上調今年經濟預期﹐警告明年或出現二次滑坡

全球經濟正以驚人的速度從二戰以來的首次衰退中迅速復甦﹐但世界銀行(World Bank)預計﹐如果私人需求未能取代公共刺激政策成為經濟推動力﹐那麼全球經濟將面臨二次滑坡的風險。

在去年6月以來發佈的首份全球經濟預測報告中﹐世界銀行對今年的經濟前景表達了更為樂觀的看法﹐該行將今年全球經濟增幅預期從2%調高至2.7%﹐並將2009年經濟下滑幅度從2.9%下調至2.2%。

世界銀行對2011年經濟增幅的預期維持在3.2%不變﹐但該行預計﹐2011年及以後的經濟形勢將更為嚴峻﹐因屆時信貸狀況仍將吃緊﹐而政府會開始逐步解除特別支持措施。

世界銀行表示﹐如果私人部門仍將儲蓄作為改善財務狀況的主要途徑﹐那麼全球經濟完全有可能二次陷入衰退﹐尤其是在財政刺激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消退的情況下﹔2011年的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

決策者們目前面臨一項艱巨的任務﹐他們既要將刺激措施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便讓私人需求復甦到可以支持經濟的程度﹐但又不能將刺激措施保留得太久﹐以免造成債務過高或引發新的資產泡沫。

世界銀行下屬發展前景集團的負責人Hans Timmer在一個採訪中表示﹐現在考慮退出刺激政策為時尚早。他表示﹐在當前情況下﹐更應該考慮的是需要採取何種刺激措施﹐而不是政策退出時機﹐因為全球經濟需要通過新的增長源來彌補危機引發的龐大產出缺口。

Timmer表示﹐政府不應只刺激需求﹐還應當考慮能夠實際提高生產力的措施﹐因為全球經濟的再度增長最終還是要以生產力為主要推動力。

他表示﹐發展中經濟體強勁復甦﹐並帶動全球經濟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於中國和印度等國家採取的刺激政策﹐這些國家在刺激需求的同時還兼顧了生產力的提高。

發展中國家的前景要遠遠好於發達國家﹐Timmer認為﹐發達國家前途黯淡﹐主要因為其所依賴的傳統工業正面臨更加激烈競爭﹐增長潛力十分有限。他表示﹐綠色技術領域的投資具有潛力﹐但是氣候變化談判進展緩慢令這一領域的發展受到抑制。

世界銀行將發達國家2010年經濟增長預期從6月份的1.3%上調至1.8%﹐並將2011年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2.4%下調至2.3%。世界銀行預計﹐ 今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將達到5.2%﹐2011年將達到5.8%﹔該行去年6月份預計﹐2010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將增長4.4%﹐2011年增速將為 5.7%。

Timmer稱﹐全球經濟增長不再依賴於美國市場的消費﹐而是受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活動所推動﹐這也是要為推進投資提供支持的原因所在。

自金融危機爆發之初﹐世界銀行就一直呼籲發達經濟體將刺激措施的一小部分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突破發展瓶頸﹐雖然這並未實現﹐但Timmer表示﹐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走向機制化﹐成為探討經濟政策的主要論壇令他感到振奮﹐這表明發達國家已意識到發展中經濟體的重要性。

不過他表示﹐發展中國家目前面臨的外部環境比危機前更為嚴峻﹐因為監管制度更為嚴格﹐而且發達經濟體的避險意識依然揮之不去﹐這推動資金成本上升並導致流動性受限。世界銀行表示﹐未來七年內﹐金融環境趨緊可能會導致發展中國家潛在經濟增長率減少0.2-0.7個百分點。

2007年流向發展中國家的私人資本規模達到創紀錄的1.2萬億美元﹐但此後出現大幅回落﹐預計這種局面眼下不會出現全面復甦。世界銀行稱﹐2009年發展中國家的私人資本流入規模估計為3,640億美元﹐預計今年私人資本流入規模將增至5,170億美元。

Timmer稱﹐從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來看﹐其必然會促使各國進行結構性調整。

世界銀行稱﹐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要想緩解外部借貸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最佳途徑就是開發本國市場和健全國內金融體系。

Timmer表示﹐本地市場的發展可以遠遠彌補金融危機產生的不利影響。

世界銀行稱﹐除金融環境受到影響外﹐金融危機可能會給生產力和就業市場帶來長期影響﹐並可能導致貿易格局和各地區經濟平衡發生根本改變。

金融危機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衝擊可能依然最為嚴重﹐目前此輪危機可能已導致逾6,400萬人陷於貧困。世界銀行稱﹐其下屬國際開發協會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通過提供低息貸款和撥款向一些國家提供援助﹐目前這些國家可能仍需另外350億-500億美元資金才能維持在2008年時的經濟水平。

世界銀行預計﹐美國今年經濟將增長2.5%﹐2011年經濟增幅將為2.7%﹔歐元區今明兩年經濟將分別增長1%和1.7%﹔日本今明兩年經濟將分別增長1.3%和1.8%。

世界銀行同時預計﹐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均在9%﹐印度今明兩年經濟增幅將分別達到7.5%和8%﹐巴西今明兩年經濟將分別增長3.6%和3.9%。

就地區經濟而言﹐世界銀行預計﹐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今明兩年經濟增幅將分別達到8.1%和8.2%﹔預計歐洲和中亞地區今明兩年經濟增幅將分別為2.7%和3.6%﹔拉丁美洲今明兩年經濟將分別增長3.1%和3.6%。

星巴克第一財季淨利潤增長近三倍

摘自2010年1月21日華爾街日報

星巴克第一財季淨利潤增長近三倍

星巴克(Starbucks Co., SBUX)公佈﹐第一財政季度淨利潤增長近三倍﹐在實現扭虧為盈後經營業績繼續改善。

當季美國市場同店銷售額出現兩年來首次增長﹐且好於預期的業績促使該公司再次上調整個財政年度的收益預期。該公司這次將整個財年每股收益預期上調至1.05-1.08美元。該公司此前預計﹐全年每股收益將較上年的80美分增長15%-20%。

星巴克公佈﹐截至12月27日的第一財季﹐公司實現淨利潤2.415億美元﹐合每股收益32美分﹔上年同期實現淨利潤6,430萬美元﹐合每股收益9美分。不包括重組支出﹐該公司當季每股收益從上年同期的15美分增至33美分。

當季主營業務收入增長4.1%﹐至27.2億美元﹐因整體同店銷售額增長4%。

此前接受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調查的分析師預計﹐該公司第一財季每股收益28美分﹐收入為26億美元。

星巴克公佈﹐美國市場同店銷售額增長4%﹐結束了連續八個財季下降的勢頭。美國市場總收入增長1%﹐而國際市場總收入則增長19%。

美國12月份新屋開工數下降

摘自2010年1月20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12月份新屋開工數下降

美國2009年12月份新屋開工數降幅大大超過預期﹐而當月建築許可數量則高於預期。

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週三公佈﹐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美國12月份新屋開工數較上月下降4.0%﹐折合成年率為557,000套。

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此前預計﹐美國12月份新屋開工數下降0.2%﹐折合成年率為573,000套。

週三公佈的數據還顯示﹐12月份建築許可增加10.9%﹐折合成年率為653,000套。經濟學家們此前預計﹐當月建築許可增加0.2%﹐折合成年率為590,000套。

週三的報告將11月份新屋開工數增幅由8.9%向上修正至10.7%。

12月份單戶型住宅新屋開工數較前月下降6.9%﹐至456,000套。

兩戶或兩戶以上的多戶型住宅開工數增加12.2%﹐至101,000套。

按地區來看﹐12月份南部地區新屋開工數增加3.3%﹐東北部地區新屋開工數下降19%﹐中西部地區下降18.5%﹐西部地區下降0.9%。

12月份新屋開工數較2008年同期增加0.2%。

美國12月份PPI環比升0.2%

摘自2010年1月20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12月份PPI環比升0.2%

美國2009年12月批發價格溫和上漲﹐因能源價格下跌抵消了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從而給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將利率維持在紀錄低位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週三公佈﹐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12月份製成品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較上月上升0.2%。11月份PPI上升1.8%﹐得益於能源價格的高漲﹐11月份數據未作修正。

12月份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PPI與前月持平﹐11月份為上升0.5%。

此前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華爾街經濟學家預計﹐12月份整體PPI與上月持平﹐核心PPI上升0.1%。

去年12月份未經修正的PPI較上年同期上升4.4%﹐創下14個月最大按年升幅﹔不過這主要是因為2008年末油價大幅下跌。

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12月份能源價格較前月下降0.4%﹐11月份為上升6.9%。能源價格下降主要受汽油價格下降3.2%影響。

食品價格上漲1.4%﹐為連續第三個月上漲﹔豬肉價格上漲9.4%。

原材料價格較前月上升1.0%﹔中間產品價格上升0.5%﹐為連續第5個月上升。

美奢侈品品牌Coach計劃加快在華擴張

摘自2010年1月21日華爾街日報

美奢侈品品牌Coach計劃加快在華擴張

高端手袋銷售商Coach Inc.週三表示﹐正在加快在中國的發展戰略﹐並大幅上調其在華長遠規劃。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它的兩個最大市場美國和日本。

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公司將本財年在中國的開店計劃從10家提升到了15家﹐其中包括開設在中國的第一家旗艦店。其高管還表示﹐公司來年可望在中國實現盈利﹐ 並給它的業績帶來實質性提升﹐他們對此“感覺非常好”。上一財年﹐Coach收購了其中國經銷商﹐並曾表示此舉將損傷它此後兩年的在華利潤。

該公司在2008年5月提出﹐此後五年它將在中國開設50家店舖﹐每年10家﹔它估計中國市場的總規模五年後有望增至25億美元﹐而它的目標是取得其中10%的份額﹐即2.5億美元。

去年第二季度﹐Coach在中國的可比銷售額至少增長10%﹐超過北美地區3.2%的增速。由於日圓沒有走強﹐它在日本的總銷售額下降。

Coach首席執行長弗蘭克福特(Lew Frankfort)在電話會議中對分析師說﹐我們是在竭盡所能地快速提升﹔我們發現房東和百貨公司的經營者急於迎接Coach到來﹐在尋找合適的地點方面﹐我們沒有遇到任何問題。

弗蘭克福特說﹐他正在構建一個“多渠道”的在華分銷戰略﹐其中還包括開設工廠折扣店和精品店中店。

Coach 品牌在中國的認知度很低﹐從中可以窺見這個市場的潛力。在中國﹐只有8%的目標消費者在“沒有幫助”(比如沒有別人告訴他們)的情況下知曉其品牌﹐而美國和日本的比例分別是72%和63%。弗蘭克福特說﹐Coach現有中國消費者中﹐約94%的人計劃再次購買這個品牌﹐這個比例比美國或日本都高。

中國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有125個﹐美國有50個。

資產管理公司Oak Value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投資長卡爾(David Carr)說﹐中國市場最終可能會像美國一樣大﹐它給他們帶來了很好的增長潛力﹔此前人們對Coach的一個擔憂在於它只是一家美國品牌﹐但他們已經證明 ﹐它不只是一個美國品牌。卡爾的公司管理的2.5億美元資產中﹐對Coach的持有量排在前五。

Coach沒有提供國別銷售業績。截至去年12月26日﹐該公司在中國擁有37個點(包括香港和澳門)。相比之下﹐它在北美地區擁有343家零售店和118家工廠折扣店﹔在日本的銷售點有163個。

中國帶來的期許已讓很多跨國公司也在這一地區謀求增長﹐這當中既有廉價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 Stores Inc.)﹐也有豪華珠寶零售商Tiffany & Co.。

Andria Cheng

中國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

摘自2010年1月21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

中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週四公佈﹐去年12月工業增加值較上年同期增長18.5%﹐增幅低於市場預期中值19.8%﹐也低於去年11月增幅19.2%。

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5%﹐增速較去年1-11月的32.1%有所放緩。

此前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10名經濟學家對2009年中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預期中值為31.4%。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表聲明稱﹐2009年中國包括農村地區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1%﹐增速較去年前三個季度的33.4%有所放緩。中國按季度公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數據。

數據顯示﹐去年12月中國零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7.5%﹐增幅高於去年11月的15.8%。

美國商業房地產價格一年來首次上漲

摘自2010年1月21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商業房地產價格一年來首次上漲

美國11月份商業房地產價格較前一個月上漲1%﹐為一年多來首次按月增長﹐但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s)認為商業地產價格將重拾跌勢。

商業地產近期顯現出一些活力﹐以致於經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表示﹐該領域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變得較為溫和。不過﹐該行仍預計﹐美國商業地產行業的復甦將是“分階段”跟“緩慢”的﹐同時今年商業地產的價值將繼續保持穩定。

穆迪董事總經理Nick Levidy表示﹐儘管地產價值下滑最嚴重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但該公司預計房地產行業的基本面將進一步惡化。2009年年中時房地產價格跌幅高達每月5%﹐因當時對商業房地產擔憂加劇而且信貸仍十分緊張。

儘管11月出現增長﹐Moody's/Real 商用地產價格指數(Moody's/Real Commercial Property Price Indices)仍較峰值低43%。該指數是根據同一個房地產不同時期的售價而編制的。

11月的交易量下滑。共成交362筆交易﹐總價值41億美元。

中國逐步向退出政策靠攏

摘自2010年1月21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逐步向退出政策靠攏

中國似乎已經實現了2009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去年第四季度的經濟活動增長和物價壓力也只不過將推動中國政府逐步向退出策略靠攏。

有人預計﹐中國政府將積極收緊流動性和信貸﹐而週四公佈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其中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更是加重了人們的這種擔憂情緒。一些分析師甚至認為這些數據是“壞消息”。

中國經濟數據公佈後﹐歐元和澳元應聲下跌﹐亞洲股市也表現得非常脆弱。結論是﹕如果中國不得不採取強硬的緊縮措施、最終以硬著陸收場﹐那麼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將受到打擊。

數據確實表明經濟正在加大馬力向前開進﹐而潛在的資產價格泡沫也需要關注。去年第四季度﹐中國GDP較上年同期增長10.7%﹐為2009年最高季度增幅﹔2009年全年GDP增長8.7%﹐穩站8%關口之上。

12月份CPI較上年同期上升1.9%﹐經九個月下滑後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上升。

中國近期上調了央票收益率、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並暗中通知一些銀行限制信貸。這一系列舉措加上週四公佈的經濟數據令市場人士猜測中國政府可能會加快緊縮步伐﹐也許最快本週就會加息(這是週三的眾多傳聞之一)﹐並開始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升值。

但中國政府絕不會做有礙經濟復甦的事。何況在3月份即將召開人大會議之際﹐中國政府也不希望人們太過憂慮。

中國政府顯然對流動資金的去向心存擔憂﹐但正如本專欄此前所述﹐中國尋求在不對經濟增長造成太大影響的情況下管理流動性﹐這種做法是相當明智的。

允許本幣升值和調整利率等硬性手段可謂弊大於利。因此﹐像選擇性的信貸限制和回籠市場流動性等措施便顯出優勢。

在週四關於中國的諸多消息和評論中﹐有幾點值得關注﹕中國表示經濟尚未恢復到過去30年的平均水平﹐並稱第四季度GDP增速較快在一定程度上與比較基數偏低有關。

中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局長馬建堂重申﹐中國將堅持實行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這听起來似乎不像是要踩剎車的樣子。

Rosalind Mathieson

中國經濟成也房產 敗也房產?

摘自2010年1月21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經濟成也房產 敗也房產?

中國為遏制房產市場過熱而推出的最新措施令全球股市掀起拋售狂潮﹐因為投資者越發對中國能否保持持續增長而感到擔憂。眼下﹐中國即將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作為主要增長引擎的地產業在這一進程中功不可沒。

中國政府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為8.7%﹐超出了政府在年初時設定的增長8%的目標﹐當時一些經濟學家曾警告說中國的經濟增幅可能僅有約5%。去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10.7%﹐反映出全球貿易回暖以及國內地產和基建持續升溫所帶來的共同推動。中國國家統計局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同時公佈﹐去年1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升1.9%﹐升幅遠大於11月份的0.6%。

這些強勁的數據令中國更進一步逼近了現由日本佔據的全球第二經濟強國的寶座﹐不過日本到下個月才會發佈最終數據。

就像幾十年前的日本一樣﹐中國也在經歷快速的工業化過程﹐農村人口因為更好的工作機會而來到城市生活﹐他們需要購房、消費。

然而﹐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會遇到日本曾經碰到過的問題﹐而正是它們讓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迎來房產泡沫的破裂﹐在之後數年時間里經濟一蹶不振。中國最大的地產企業萬科公司(China Vanke Co.)董事長王石上個月接受採訪時說﹐如果中國大城市地產價格快速增長的勢頭擴散到其他地區﹐那麼中國則有可能經歷日本式的地產泡沫。

週三﹐中國政府對銀行放貸進一步加強了控制﹐再次凸現出政府對泡沫的擔憂。這些為新開地產項目融資的銀行貸款給地產過熱的現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知情人士說﹐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Ltd.)本月將停止發放任何新的人民幣貸款﹐其他規模較小的銀行則必須將更多資金用做儲備。

中國政府在上週已針對限制新增貸款出籠瞭若干措施。週三的最新決定給中國投資者帶來震懾﹐上證綜合指數當日收盤重挫2.9%﹐銀行類股損失慘重。這種恐慌情緒也蔓延到了其他市場。道指週三下挫了122.28點﹐收報10603.15點。

中國一年多前推出旨在應對全球危機的經濟刺激措施﹐國有銀行放貸是支撐刺激計劃的基石。隨著中國政府逐步退出刺激計劃﹐若想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私營領域就必須要加大支出。

房產是保持經濟增長的最大希望所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建築業發展是私營行業投資的主要推動力。其他行業擴張依然遲緩﹐因為全球經濟疲態依舊﹐且國內工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

北京工商大學(Beijing Technological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季鑄說﹐由於出口業面臨困難時期﹐地產行業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的主要支柱。他指出﹐沒有人希望看到地產價格下降﹐投資者不希望、開發商不希望﹐政府官員當然也不希望看到這一幕。

從全國範圍看來﹐住宅新盤的售價折合成年率的增幅超過了20%。大城市的高級公寓價格漲幅更大。目前為止﹐價格漲勢正促使開發商興建更多的樓盤﹐帶動了建築及原材料行業的就業﹐從而給整體經濟構築了支撐。中國在11月和12月兩個月的新屋開工數量連創紀錄新高﹐當季的新屋開工量較上年同期激增了75%。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駐東京的亞洲信貸研究主管Koyo Ozeki認為﹐將中國的地產熱和日本投機性的地產泡沫相提並論有些言過其實﹐原因之一就在於日本在80年代時的經濟比當前中國經濟要成熟得多。

他說﹐中國的生活水平仍遠不及發達國家﹐隨著中國城市的擴張和居民收入增長﹐預計未來數年的新房需求將保持高漲。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投機因素沒有在中國的房產市場中興風作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富裕的中國人將他們的儲蓄投入了地產市場。

瑞銀(UBS)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說﹐中國確有需求增長的長期趨勢﹐但另一方面仍然有可能產生泡沫﹔售樓現場無疑能讓人感受到泡沫的存在:人們排隊購買高檔公寓就像排隊買白菜。

風險在於過多新建住宅價格過高﹐無人購買﹐導致無效投資和不良負債﹐從而在未來幾年對中國經濟造成危害。即使不會崩盤﹐這種只為少數城市精英一族服務的房地產市場格局也有可能演變成令北京當局擔憂的政治問題。

黃海英(音)﹐28歲﹐在成都一家醫院工作。像她一樣並不富裕的人群一直在沮喪中看著住宅價格不斷攀升。由於離城市中心區太遠的地方交通狀況實在太差﹐她想在離她工作的醫院近一點的市區買一套單元房﹐但卻無力負擔。

市中心的房價已經超過每平方米1170美元。按照這一價格﹐一套小戶型的房貸每月也要吃掉她一半以上的工資。黃海英說她的一些朋友和以前的同學已經買了房子﹐但她還在觀望。現在的房價太高了﹐很難下定決心。

北京和上海的住宅價格已經大大超出中低收入家庭的可承受範圍。位於北京的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預計有20%的城鎮人口現在還能買得起房。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市場﹐約合1.2億人。但令人擔憂的是其他人群正被遠遠拋在後面。

針對公眾對高房價的憂慮﹐政府已經開始做出反應﹐近幾週頒佈了一系列旨在限制投機炒房的措施。中國國務院本月承認一些城市房價增長過快“已經引起高度重視”。

但官員們還在為07年底、08年初試圖消除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努力感到懊惱。當時的做法致使中國家庭對房地產市場失去信心﹐導致住宅銷售量與施工量在全球金融危機來襲之前便雙雙急劇下跌。

政府這次行事更為小心。其主要策略不是打壓市場﹐而是加大更便宜、有補貼的住宅的供應量。但開發商不願為低收入家庭建造低利潤的單元房。中國立法機構去年的調查顯示﹐公共住宅投資到8月份僅完成24%。

Andrew Batson

西方國家應怎樣看待中國的成功﹖

摘自2010年1月21日華爾街日報

西方國家應怎樣看待中國的成功﹖

德國已經失去了全球出口第一大國的寶座。中國12月份17.7%的出口增長確保它成為了全球出口領域的“老大”。對於那些認為中國通過將人民幣匯率釘住美元而不當受益的人士來說﹐有關中國貿易迅速反彈的消息無疑會令他們怨言再起。

在聽到這些抱怨時中國政府可能根本不會感同身受。在全球衰退的首波衝擊到來之時﹐中國的出口業也未能倖免。許多工廠關門﹐從農村來到城市打工的民工們不得不返鄉謀生。然後中國政府推出了價值5,86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就包括加大對工業企業的放貸。這筆資金雖然在規模上不及奧巴馬(Obama)承諾為美國所投入的7,870億美元﹐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仍被普遍視為新興經濟體的國家來說堪稱是個巨大的數字。

為養活龐大的人口﹐中國必須全力將經濟增速保持在一定水平﹐此時中國會接受一些促請其採取措施降低出口競爭力的要求。如果西方新起的保護主義潮流是想對北京方面的匯率政策產生影響﹐ 那麼這種想法只能顯得魯莽﹔而且假使中國因此提高了貿易門坎﹐那麼只會給解決問題幫倒忙。對於尋求增長的西方企業而言﹐中國仍是一塊極富吸引力的寶地。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Jean-Claude Trichet)近日在巴塞爾努力以積極的口吻說道﹐從全球看來﹐我們正在走上復甦之路。然而﹐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是引領全球走出衰退的正是新興市場。

這種樂觀情緒從英國零售商樂購(Tesco)近日在中國海濱城市青島開設的在華首家Lifespace樂都匯購物廣場中就可見一斑﹐該公司還將在2月底前再在中國開設兩家同樣的Lifespace廣場。自2004年打入中國以來﹐樂購已在中國開設了72家超級大賣場﹐但其中它自有商店的面積只佔到了四分之一 ﹐現在公司計劃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再開設20家商店﹐並將採取類似不動產開發的模式。

樂購在2008至2009年時的稅前利潤從 1996-1997年時7.5億英鎊(合12億英鎊)猛增到了30億英鎊(合48億美元)﹐如果公司想要保持迅猛發展﹐那麼像在中國這種大規模的擴張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時任公司負責人的雷希爵士(Sir Terry Leahy)意識到了這一點﹐儘管他可以在英國盡最大的努力快速拓展業務﹐但從設立實體和拓展產品範圍兩方面來說﹐若想維持增勢﹐他就必須將目光投向海外。

東歐曾是他當時的首選﹐但到2004年時雷希轉向了中國﹐並在中國開設了“樂購”超市。這是一個東方市場和西式超市的結合體﹐你可以看到人們在付款前自己動手挑選鮮活的田雞和魚。

這家連鎖店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而在樂購的青島Lifespace樂都匯購物廣場開業當天也迎來了有5萬消費者到新店捧場。

不過樂購在開拓中國市場的問題上還不算是先鋒。法國零售業巨頭家樂福(Carrefour)在1995年時開設了在中國的首家商店﹐現在它在全中國已經開設了156家超市。德國上市企業麥德龍(Metro)也在中國市場分到了一杯羹﹐儘管它將業務重心更多地放到了東歐市場。

即便在西方社會的鼎盛時期﹐一些雄心勃勃的企業也明智地意識到了自己應該在新興市場立足。既然西方社會至少會在數年時間里維持低增長﹐這種策略就更顯明智了。在巴塞爾﹐整體氣氛依舊低迷。意大利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警告說﹐復甦還很脆弱﹐而且這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現行的非常規貨幣及財政措施的推動。

由於人們愈加擔心一些國家赤字規模將越滾越大﹐西方國家必須很快開始撤出經濟刺激計劃。中國比大多數國家都更有資本繼續推出經濟刺激措施﹐中國還承諾要在今年繼續鼓勵國內消費。

這就是為什麼樂購和它的競爭對手如此熱衷在中國擴展業務的原因。在過去幾年非常明顯的一點是﹐新興市場不僅僅是新興市場﹐已經大有後來居上之勢。雖然有關全球貿易失衡的抱怨一直不絕於耳﹐而且未來也將如此﹐但這種失衡狀況看似還會繼續下去。

對這一現狀多想辦法、少做抱怨才能抓住這些正享受新興財富的國家所能提供的良機。這或許意味著﹐想要攻入印度﹐就要有決心、採用外交手段並肯花時間﹔想要深入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資源豐富的市場就要大膽決策﹐這些地方的公司治理的發展可能遠遠落後於市場。

新興市場無疑會帶來風險。舉例來說﹐近期尤科斯石油公司(Yukos)就在斯特拉斯堡的人權法庭和俄羅斯聯邦對簿公堂。曾掌管該公司的霍多爾科夫斯基 (Mikhail Khodorkovsky)因為現在還在西伯利亞服刑﹐庭審時將不會露面。尤科斯的前管理層認為是政府剝奪了公司資產﹐洗劫了數千投資者的資金。

一些新興市場的風險顯然相對更大。不過﹐那些勇於挺進新領域的人可能會收獲豐厚的回報。而對於那些躲在家中、抱殘守缺的西方人來說﹐前途將實在渺茫。

Patience Wheatcroftby

2009深圳香港創業活動大幅縮減

摘自2010年1月21日華爾街日報

2009深圳香港創業活動大幅縮減

中國的整體經濟似乎已從2008年到2009年的大衰退中漂亮反彈﹐但在南方兩座最有活力的城市深圳和香港﹐有一個遭受重創的方面仍然復蘇乏力﹐那就是創業活動。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和深圳市社會科學院(Shenzhe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發表的最新報告﹐去年深圳市早期創業率約為4.8%﹐相比僅五年前的11.5%出現了大幅下降﹐遠低於去年全國的早期創業率 18.8%。而在香港﹐早期創業率從僅兩年以前的10%降到了3.6%。

按研究人員的說法﹐早期創業率指的是參與創立新企業、或營運成立不足三年半的企業的成年人口比率。

研究人員說﹐香港和深圳是中國強大出口機器的兩個關鍵齒輪﹐它們承受了全球經濟衰退的最大沖擊。而當商業信心下降的時候﹐準創業家們要經過反復考慮才會把致富夢付諸實踐。

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教授、創業研究中心主任譚安厚(Hugh Thomas)說﹐信心受到的影響是巨大的﹐很多人都止步不前。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協調了此次研究。

此項研究結果是美、英牽頭的“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年度研究的一部分。從結果中還可以看出﹐華南地區的經濟正在走向成熟。上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讓深圳成了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此後的幾年﹐這個曾經的小漁村掀起一輪大規模的創業潮。當時深圳的工廠和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而整個國家才剛剛從文化大革命中走出來。

30多年過後﹐深圳經濟又在見證一輪大變革。過去那種以廉價勞動力為基礎的工業結構曾帶動深圳躋身中國最繁榮城市的行列﹐但隨著這類企業的搬離﹐這種工業結構正在被揚棄。現在﹐深圳引以為豪的是﹐它的人均GDP和博士學位持有者比重均居全國前列。

所以譚安厚說﹐雖然創業數量可能是在下降﹐但這些創業企業的質量卻較以前更高:創業想法經過了更多的深思熟慮﹐企業處在價值鏈上的更高端﹐增長預期也更加樂觀。

深圳和香港的創業增長預期都好過多數其他成熟經濟體。預計自己的初創企業雇員規模將在未來五年達到20人以上的創業家比例﹐深圳是43%﹐香港是23%﹐遠高於整個中國的14%和美國、英國的9%。

譚安厚說﹐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經濟體﹐其創業活動水平不太可能回到哪怕是近在2007年市場觸頂時的水平。但香港仍然存在一個強大的激勵因素:這裡的創業英雄群體往往像搖滾明星一般備受追捧。根據這項研究﹐創業家在香港收入最高三分之一人口中的分佈密度﹐是在收入最低三分之一人口中密度的28倍。

譚安厚預計﹐隨著深圳找到新的發展道路﹐它的創業活動將會再度回升。事實上﹐隨著經濟行情快速改善﹐這一趨勢可能早已開始──今年發佈的研究不會發現這一趨勢﹐因為4,000次電話訪問和72次面談都是在去年夏季進行的。

譚安厚說﹐我預計明年的調查會出現很大的反彈。

Jonathan Cheng

沒有中國就沒有信貸危機?

摘自2010年1月20日華爾街日報

沒有中國就沒有信貸危機?

人們仍在討論:在最近全球金融系統崩潰的過程中﹐中國扮演了什麼角色?

人們最熟悉的中國角色論莫過於:中國以較低匯率促進了出口﹐賺來的美元購買了美國國債﹐這使美國能夠長期保持較低利率﹐從而造成了房地產市場泡沫。

這一說法廣受爭議﹐更別提遭到北京的反駁。

現在﹐《中國與信貸危機:新世界秩序的出現》(China and the Credit Crisis: The Emergence of a New World Order)一書的作者錢斯(Giles Chance)稱他對這一問題看得更為深刻﹐並試圖解釋他做出的結論將如何重塑全球經濟格局。

錢斯在接受訪問時稱﹐中國並未導致信貸危機﹐但沒有中國就不會有信貸危機。

該書以“新世界秩序”作為標題顯示出作者認為此次信貸危機的影響深遠。錢斯說以中國為領頭羊的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強﹐由美國帶領的發達國家越來越弱。

目前市面上充斥著剖析此次危機的著作。錢斯說他的書讓人們看到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程度。去年在就這個問題的爭論上北京貢獻良多﹐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建議應當考慮一種替代美元的儲備貨幣。

近期美元回升﹐但錢斯說美元的卓越性難以保證﹐其面臨的威脅不應當被忽視。

他說在中國和其它外國投資者在某一時刻將會拒絕把更多的外匯儲備用於購買美國國債﹐這將會使美國利率升高﹐並給全世界帶來痛苦。這將是危機爆發前全球利率偏低、經濟流動性過剩的相反情況。

他說這將為另一種世界貨幣的出現舖平道路。

錢斯現年58歲﹐英國人﹐現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一直在華從事多種工作﹐曾任多個公司的顧問﹐包括中國早期在線電子商務網站Sparkice.com和幫助中國公司在倫敦上市的投資銀行益華證券公司(Evolution Securities China)。

中國在危機成因中的角色的這一話題不會銷聲匿跡﹐尤其是目前缺少來自中南海中國政策制定者的報告﹐以反映出他們對中國政策的全球影響的思考。

錢斯當然不會在那兒見證這些。寫書時﹐他大部分時間呆在法國﹐等著滑雪時摔斷的腿慢慢康復。

James T. Areddy

Monday 18 January 2010

美國09年12月工業產值增0.6%

摘自2010年1月16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09年12月工業產值增0.6%

美國去年12月份工業產值出現增長﹐主要原因是上月氣溫低於正常水平﹐進而帶動公共事業產值增加。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週五公佈﹐12月份工業產值增長0.6%﹐與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們的預期一致。

美國11月份工業產值經修正後為增長0.6%﹔初步數據顯示﹐11月份工業產值增長0.8%。

12月份開工率增至72.0%。經濟學家們之前預計﹐12月份開工率為71.8%。11月份開工率由71.3%修正至71.5%。1972-2008年開工率平均水平為80.9%。

公用事業產值增加5.9%﹔開工率由78.4%增至82.9%。

報告顯示﹐12月份製造業產值下降0.1%。汽車及零部件產值也下降0.1%。

12月份不包括汽車業的工業產值下降0.2%。

Fed公佈﹐12月份機械行業產值增長2.3%。商業設備產值增長0.9%。家用電子產品產值增長2.1%。器具及家具產值下降3.8%。建材產值下降2.0%。

12月份開採業產值增長0.2%﹐11月份增幅為1.9%。開採業開工率由85.5%升至85.7%。

工業產值數據不包括服務業產值。

銀行經濟學家預計今年美國核心通脹率為1.2%

摘自2010年1月15日華爾街日報

銀行經濟學家預計今年美國核心通脹率為1.2%

銀行經濟學家週五表示﹐美國經濟今年將復甦﹐但復甦步伐不會強勁到足以推動失業率大幅下降的地步。

美國銀行家協會(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在聲明中表示﹐銀行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美國2010年折合成年率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將在3.15%左右。他們預計核心通貨膨脹率將在1.2%。

該組織表示﹐這一增幅略強於經濟長期增長趨勢﹐但並不足以在年底前推動失業率從當前10%的水平大幅下滑。

銀行經濟學家預計﹐低通貨膨脹會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在今年上半年期間將短期利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歷史低位。

Luca Dileo

美國09年12月份CPI升幅放緩至0.1%

摘自2010年1月15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09年12月份CPI升幅放緩至0.1%

美國2009年12月份消費者價格較前月繼續溫和上升﹐表明經濟復甦步伐緩慢使得通貨膨脹水平受到持續抑制。

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週五稱﹐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1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僅上升0.1%﹔11月份較前月升幅為0.4%﹐未作修正。

12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上升0.1%﹐11月份升幅與前月持平。

上述數據符合華爾街經濟學家此前預期。

未經季節性因素調整的CPI較上年同期上升2.7%﹐但這主要是因為2008年底能源價格大幅下滑。

美國勞工部的報告顯示﹐12月份能源價格漲幅大幅放緩﹐較11月份僅上漲0.2%﹐遠低於11月份4.1%的漲幅。

12月份食品價格上漲0.2%﹐11月份漲幅為0.1%。

12月份未經四捨五入的CPI升幅為0.134%。未經四捨五入的核心CPI升幅為0.112%。

美國勞工部公佈的另一份報告顯示﹐12月份實際平均週薪與11月份持平。實際平均週薪已較2008年12月份創下的高點下降1.6%。

日本央行在1月份報告中上調地區經濟評估

摘自2010年1月18日華爾街日報

日本央行在1月份報告中上調地區經濟評估

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週一連續第三個季度上調了對日本地區經濟的核心經濟評估。有更多地區報告當地經濟正在好轉。

日本央行1月份公佈的季度《地區經濟報告》(Regional Economic Report)顯示﹐日本所有地區的經濟狀況都有所好轉﹐但各地區的經濟復甦速度與程度仍存在差異。

該報告還顯示﹐日本所有地區都仍對經濟前景懷有憂慮﹐稱就業和收入狀況依然嚴峻﹐資本支出仍在大幅下降或仍保持在低位。

IMF總裁警告各國不應過早退出刺激政策

摘自2010年1月18日華爾街日報

IMF總裁警告各國不應過早退出刺激政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週一表示﹐各國應避免過早地縮減對私人領域的非常規經濟支持﹐否則可能會引發另一輪經濟滑坡。

卡恩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如果過早退出刺激政策﹐經濟可能會面臨再次陷入衰退的風險﹔如果各國真的過早退出刺激政策﹐並導致經濟出現新一輪滑坡﹐則IMF也不知道該採取什麼辦法來應對。

中國智庫督促中國政府解除刺激政策

摘自2010年1月18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智庫督促中國政府解除刺激政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週日提出﹐隨著通貨膨脹風險上升﹐中國今年應控制政策刺激力度﹐而中國央行一位顧問則警告稱﹐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緩慢可能會使中國的政策決策變得複雜化。

與分析師的意見相同﹐該智庫也建議中國政府今年降低預算赤字並控制信貸增速。由於這些意見出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因此其對中國政府的影響力可能更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發起創立﹐並由前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擔任理事長。

鄭新立在一篇文章中敦促中國政府將今年預算赤字規模控制在人民幣9,000億元左右﹐並將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降至8萬億元左右。中國2009年預算赤字規模為人民幣9,500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為9.59萬億元。鄭新立擔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過去曾參加過政府工作報告的起草工作。

鄭新立預計﹐今年中國M2廣義貨幣供應量將增長約18%﹐增幅遠遠低於去年的近28%。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在3月份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作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屆時將公佈中國今年M2增長目標及預算赤字等計劃。

鄭新立週日在中國經濟年會上發表講話稱﹐中國應適時微調貨幣政策﹐使政策從過度寬鬆回歸真正意義上的適度寬鬆﹐而且貨幣政策環境要確保經濟正常運行﹐避免促使通脹形勢出現惡化。此次中國經濟年會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參與主辦。

不過﹐中國在解除刺激政策時也面臨風險。

中國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在此次會議上表示﹐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增速相對較快﹐這意味著中國可能成為吸引投機資本流入的目標市場﹐從而導致國內資產泡沫風險加劇。

樊綱稱﹐如果發達經濟體復甦步伐慢於預期﹐那麼熱錢就可能流向中國等其他復甦形勢更為樂觀的經濟體。

樊綱表示﹐這也意味著發達經濟體將會緩慢退出刺激政策並推遲加息時間﹐如果美國發生這種情況﹐那麼將引發外資流入中國﹐導致國內流動性過剩。

樊綱強調﹐中國下一輪經濟上升週期中﹐抑制資產價格上漲所面臨的挑戰比控制消費價格上升更大。

中國央行前副行長、現全國人大常委吳曉靈稱﹐通貨膨脹大約會在貨幣供應擴張後的半年到1年時間內顯現。

吳曉靈表示﹐中國央行考慮加息時須關注實際利率是否已長期處於負值﹐同時還須關注世界其他國家央行的政策動向。

吳曉靈稱﹐中國央行需管理貨幣供需狀況以控制通脹預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警告稱﹐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回升﹐貨幣供應快速增長的效應將更多體現在物價水平上漲上﹐可能推動物價漲速進一步加快。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預計﹐中國今年經濟增幅將達到9%。中國經濟2009年增幅料為8.5%。

中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總經濟師姚景源週日表示﹐中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超過8%。中國將於本週四公佈2009年GDP數據。

中國央行上週宣佈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為2008年年中以來首次﹐從而發出了收緊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最明確信號。

J.R. Wu / Terence Poon

樊綱就資產價格上漲發出警告

摘自2010年1月18日華爾街日報

樊綱就資產價格上漲發出警告

中國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週日表示﹐和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復甦速度較快﹐這意味著中國可能吸引大量投機性資本﹐從而加大國內資產泡沫風險。

樊綱在參加中國經濟年會(Annual Meeting of China's Economy)的間隙向記者表示﹐如果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復甦速度慢於預期﹐則游資就可能流入中國等經濟復甦狀況較好的國家。

他表示﹐出現資產泡沫的可能性是中國經濟復甦面臨的主要風險。

他還表示﹐從資本流動角度來講﹐發達國家經濟狀況越差﹐就會有越多的國際資本流入新興市場以尋求機遇。

他指出﹐這還意味著發達經濟體將放緩退出刺激性政策的步伐﹐並推遲加息時間。如果這種情形發生在美國﹐則將導致海外資金流向中國﹐從而造成國內經濟流動性過剩的局面。

樊綱在年會上發表講話時強調﹐中國經濟進入下一個繁榮期後﹐以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衡量的通貨膨脹風險當然存在﹐但防範資產價格的上漲將是中國面臨的更為嚴峻的挑戰。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奇跡即將落幕?

摘自2010年1月18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奇跡即將落幕?

一位研究全球金融危機起因的專家說﹐中國“世界工廠”式的經濟在經過了逾25年的高速增長後﹐當前可能面臨嚴重放緩。

著名經濟學家、作家鄧肯(Richard Duncan)說﹐在全球經濟增長不景氣、美國消費者元氣大傷的情況下﹐中國以製造業為推動力的經濟長期保持增長勢頭的希望甚微。

駐曼谷的鄧肯接受MarketWatch採訪時說﹐過去25年中國一直遵循以出口為主導的增長模式﹐而在美國經濟陷入危機之時﹐這種模式也遭遇困境。

鄧肯曾任荷蘭銀行(ABN Amro)駐倫敦全球投資策略負責人。2003年他寫作了《美元危機》(The Dollar Crisis)一書﹐書中警告說﹐全球貿易失衡可能導致金融系統崩潰。

鄧肯現在認為﹐中國身陷信貸過度造成的困境。多年的寬鬆信貸和急劇增長的投資流入令中國經濟出現工業產能過剩﹐即產出大於消費的程度。

鄧肯說﹐認為中國政府能夠刺激國內消費以填補需求空白的期望注定會落空﹐因中國工資水平太低﹐不足以撐起能使企業實現贏利的需求。

除此而外﹐鄧肯還認為﹐在多年的過熱信貸增長後﹐中國恐怕無法避免算總帳的一天。他表示﹐去年迪拜因債務而引發動盪﹐金融史上得以避免受害的國家名單由此縮短了不少。

鄧肯說﹐所有的泡沫都會破裂﹐中國不可能永遠成為例外。

鄧肯說﹐面臨經濟增長減緩的不止中國。全球經濟滑坡不僅僅是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因此亞洲大多數依賴出口的經濟體都將陷入困境。

鄧肯表示﹐保持本幣對美元的弱勢以提振出口已不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可行選擇。

前路愈加艱險?

鄧肯的新作《資本主義的墮落:全球經濟再平衡與經濟復蘇之道》(The Corruption of Capitalism: A Strategy to Rebalance the Global Economy and Restore Economic Growth)探討了全球金融系統崩潰的原因所在﹐並得出了一些十分黯淡的結論。

他說﹐受“貨幣迷幻劑”支撐的全球貿易系統復蘇無望﹐在這裡他借用了上世紀70年代一位法國經濟部長描述金本位終結後的浮動匯率制度的說法。

鄧肯說﹐上世紀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瓦解為貨幣體系混亂之始﹐而推動美國房價在2006年連創新高的信貸泡沫則是這種混亂到達頂點的結果。2006年美國經常項目赤字膨脹至近8,000億美元。

隨之而來的美國房市崩潰令美國銀行體系受到嚴重沖擊﹐崩潰程度達到了大蕭條時代的水平﹐全球經濟仍在深淵邊緣搖搖欲墜﹐靠著政府救助苦苦支撐。

鄧肯認為﹐政府的支持很可能在未來許多年甚至數十年里成為金融體系中的一個恒定組成部分。

鄧肯說﹐在美國和中國可能出現什麼情況的問題上﹐日本是個很好的先例。

他說﹐好消息是﹐美國政府應當能夠為巨額預算赤字籌措資金﹐無需增發貨幣﹐並表示日本直到上世紀90年代以後才實現了這一點。

這類以赤字支撐的開支尚有喘息餘地﹐令這個曾經的全球經濟發動機獲得大約5-10年的窗口期﹐可以圍繞未來的高科技行業展開調整。

他說﹐關鍵在於不能浪費刺激資金。在日本長達20年的危機過程中﹐其國債規模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從65%膨脹至逾200%﹐所籌集的資金大多用於時常被人們斥為“毫無意義”的公共建設工程。這類工程雖然有助於減輕失業﹐但對於修復核心的經濟問題無濟於事。

鄧肯主張向太陽能和生物科技等行業提供大量資金支持。其意義在於讓美國在尖端科技行業擁有無可比擬的領先優勢。也就是說﹐生產全球都有需求而又無法在其他地方以更低價格生產的商品。

風險

那些從經濟全球化中獲益最多的國家反過來也會在這個新的年代面臨最大風險﹐而此時的中國正在一條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存在誤導的危險道路上飛馳。

中國的經濟刺激支出及政府授意下的銀行放貸佔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高達40%﹔僅比美國在二戰最水深火熱時的政府支出比例低幾個百分點。

鄧肯說﹐他擔心中國試圖通過加大支出來解決問題的辦法實際上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他說﹐去年的刺激方案就象給經濟來了杯紅牛功能飲料﹐但它的推動作用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慢慢消退。

鄧肯說﹐這揭示出事態有多嚴重。

中國為了保證今年8%的經濟增速﹐需要銀行再將相當於GDP 30%的資金用於放貸。

中國財政部長謝旭人本月早些時候表示﹐2010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新華社報導﹐中國2010年將安排中央政府公共投資9,927億元(合1,450億美元)。

令人擔心的是﹐支出增加和來自國有銀行的新增貸款將推高產能﹐助長過剩現象﹐並不可避免地造成通貨緊縮。

鄧肯說﹐現在中國以如此大的幅度擴充產能﹐卻沒有人願意買他們生產的產品。他補充說道﹐北京方面在評估事態的變化時一定是感到了恐慌。

不過﹐鄧肯也小心翼翼地指出中國並非瀕臨崩潰邊緣。事實上﹐中國資產價格有可能實現進一步上漲。中國大陸、乃至新加坡和香港的股市和房產價格都可能因北京方面的政策響應而延續漲勢。

不過﹐為了緩解不可避免的算總帳時的痛苦﹐鄧肯建議中國的中央決策者承認高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最好的辦法是現在開始降低預期值。他說﹐未來十年經濟增速為2%至4%是更現實的。

值得稱道的是﹐中國的債務規模僅為GDP的24%。鄧肯說﹐這就意味著政府可以加大支出﹐為經濟和高水平生活提供支持。

投資前景

鄧肯建議投資者關注的事項之一是人民幣匯率的重估。

他說﹐中國將會允許人民幣升值﹐以幫助平息歐美高漲的保護主義風潮﹐這兩地的失業率仍徘徊在百分比兩位數的高位。鄧肯說﹐其他亞洲貨幣的匯率也有可能跟著人民幣水漲船高。

本月早些時候傳來了有關匯率改革的聲音。中國一個政策研究機構建議說﹐中國可以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升值10%﹐並允許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每年上下浮動至多3%。自從2008年年中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直保持穩定。

資產價格前景尚不清楚。鄧肯相信全球地產及股市的未來將取決於政府經濟刺激方案的規模及時機。

鄧肯說﹐儘管此前促使一些人買進黃金的通脹擔憂已經過時﹐但由於政府需要舉債支撐經濟﹐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每年金價都會上漲10%左右。

土地是鄧肯推薦的另一個投資領域。

他說﹐從長期看來﹐你肯定希望擁有那種不會因政府政策而貶值的資產。

鄧肯的這一建議並不適用於大宗商品﹐特別是原油﹐因為他相信老道的交易員已經把油價炒到了毫無道理的高度。他預計﹐只要政府加大監控衍生品價格的努力﹐那麼大多數大宗商品的價格都將會出現暴跌。

與此同時﹐鄧肯依舊對日本的經濟前景報以悲觀看法﹐即便它已在衰退的泥沼中掙扎了二十年之久。

鄧肯說﹐在全球需求低迷、擁有廉價勞動力優勢的中國廠商競爭加劇以及日本本土人口減少的大環境下﹐日本公司不可能有好日子過。

鄧肯說﹐沒有長期看好日本工業的理由。他補充指出﹐中國的工資水平大約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

Chris Oliver

Thursday 14 January 2010

美聯儲去年收益521億美元創新高

摘自2010年1月13日華爾街日報

美聯儲去年收益521億美元創新高

美聯儲(Fed)在2009年創下利潤新高﹐主要得益於所持美國國債、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及政府機構債務規模增加。

美聯儲週二說﹐去年實現淨利潤521億美元﹐向財政部支付了其中的461億美元。在收益創新高之際﹐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膨脹到超過2.2萬億美元﹐該機構通過意在刺激經濟增長的非常規資產收購計劃購買了數十億美元的證券。

美聯儲去年購買了3,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並正按計劃購買1.25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此外還有1,750億美元來自政府支持抵押貸款公司的債券。所持資產規模的增加抵消了處於歷史低點的利率水平給美聯儲收益帶來的影響。

美聯儲2009年的收益較2008年增長了47%。該機構在2008年實現了355億美元的淨收益﹐向財政部轉交了317億美元。

2009年的收益中包括了37億美元的資產損失預期﹐主要來自美聯儲幫助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收購貝爾斯登(Bear Stearns)以及救助美國國際集團(AIG)的過程所收購的資產。

在2009年的收益中﹐有461億美元是來自於公開市場操作﹐55億美元來自救助貝爾斯登和AIG以及其他救助舉措中創建的公司。

美聯儲2009年收益中﹐有29億美元來自該機構向銀行和其他機構發放貸款的利息。

Meena Thiruvengadam

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主席﹕不滿意華爾街高管的證詞

摘自2010年1月14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主席﹕不滿意華爾街高管的證詞

美國國會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主席Phil Angelides週三表示﹐華爾街高管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沒有負起應有的責任。

曾任加利福尼亞州司庫的Angelides對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說﹐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及另外三家公司管理人士在調查委員會發表的證詞不能令他滿意。

在 Angelides發表上述講話前﹐來自高盛、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 BAC)、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 JPM)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高層管理人士向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作證。由國會成立的這個跨黨派的調查委員會擁有10名成員﹐負責調查並通報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

亞開行﹕亞洲經濟有V型復甦跡象

摘自2010年1月14日華爾街日報

亞開行﹕亞洲經濟有V型復甦跡象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週四表示﹐亞洲經濟正呈現強勁的V型復甦跡象。

黑田東彥在亞洲開發銀行於馬尼拉召開的一個論壇開幕式上表示﹐預計亞洲發展中國家2010年經濟增幅將高於前兩年達到6.6%﹔這些國家2009年經濟增速初步估計為4.5%﹐而2008年的實際增幅為6.1%。此次論壇主要討論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影響。

黑田東彥表示﹐中國經濟今年可能將增長9%﹐其2009年經濟增幅初步估計為8%。

黑田東彥還敦促亞洲各央行把握好退出适應性貨幣政策的時機﹐因為過早退出可能使經濟增長陷入停滯﹐而退出過晚則可能加大通貨膨脹風險﹐導致債務規模龐大﹐並引發財政問題。

中國本週決定將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上調50個基點﹐對此黑田東彥表示讚賞。

他表示﹐鑒於中國經濟強勁的V型復甦勢頭﹐以及部分地區地產市場存在過熱現象﹐因此中國採取這樣的舉措是非常適宜的。

他表示﹐中國依然採取擴張性政策﹐而且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不會給經濟帶來不利影響。

網上賭博公司為谷歌事件開盤口

摘自2010年1月14日華爾街日報

網上賭博公司為谷歌事件開盤口

如果你認為谷歌(Google)就像自己說的那樣可能最終不得不將中國業務一關了之﹐那麼除了購買谷歌競爭對手百度(Baidu)的股票之外﹐還有沒有辦法讓你從谷歌事件中得到好處?不妨來看看愛爾蘭一家網上賭博公司給人們指出的財路。

這家名為Paddy Power的公司週三發佈聲明﹐就谷歌中國(ChinaGoogle)在2012年之前堅持退出中國開出盤口﹐賠率是3:1﹔這就意味著﹐如果谷歌中國說到做到了﹐那麼現在每押上1美元﹐就會收回4美元。Paddy Power還為百度截至今年年底的市場佔有率情況開了個盤口。

Paddy Power似乎是在推論谷歌不可能放棄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Paddy Power在聲明中說﹐顯然中國對谷歌來說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因此如果他們成功壓倒中國政府﹐並撤出中國的話﹐那麼我們將對可能因此引發的長期策略性影響拭目以待。

不過﹐如果谷歌當真在週三時拒絕再對其中國網站的搜索結果進行審查﹐它與中國政府達成一致的可能性似乎就不保險了。

Aaron Back

Wednesday 13 January 2010

報導﹕世界銀行對資產價格發出警告

摘自2010年1月13日華爾街日報

報導﹕世界銀行對資產價格發出警告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週三在其網站上援引對世界銀行(World Bank)行長佐立克(Robert Zoellick)的一次專訪報導稱﹐隨著各國政府持續向本國經濟注資﹐以及各央行仍不願上調利率﹐世界銀行已發出警告﹐要警惕資產價格上升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的風險。

報導援引佐立克的話稱﹐本次經濟復甦具有一個不同尋常的特徵﹐即流動性水平偏高﹐而隨著經濟狀況的改善﹐高流動性將可能釀成資產價格泡沫。

佐立克表示﹐預防大宗商品價格泡沫是決策者們面臨的一大挑戰﹐他敦促二十國集團(G20)將資產泡沫和增長策略兩方面問題都提上議事日程。

佐立克對2010年全球經濟前景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但指出決策者將面臨四大挑戰﹕即美國和歐洲失業人數居高不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由依靠政府刺激經濟向以私人領域投資提振經濟轉變時面臨的挑戰﹐以及美國消費者在消費需求中發揮的作用可能不及以往。

佐立克稱﹐許多美國金融機構離復甦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同時疲軟的美國商業地產市場也會給復甦帶來風險。

美國11月貿易逆差擴大﹐因油價上漲

摘自2010年1月12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11月貿易逆差擴大﹐因油價上漲

美國11月份貿易逆差擴大幅度高於預期﹐因油價上漲導致進口增幅高於出口增幅。

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週二公佈﹐美國11月份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較10月份的331.9億美元擴大9.7%﹐至364億美元。10月份貿易逆差初值為329.4億美元。

11月份的貿易逆差高於華爾街預期值347億美元。

隨著經濟恢復增長﹐美國出口額連續七個月增長。

美國商務部稱﹐11月份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的實際貿易逆差從前月的383.3億美元升至407.1億美元。

美國11月份出口額較10月份的1,370.1億美元增長0.9%﹐至1,382.4億美元﹐創一年來的最高水平。

11月份進口額較10月份的1,702億美元大幅增長2.6%﹐至1,746.4億美元。

美國11月份原油進口額為178.1億美元﹐高於10月份的174.4億美元﹐因油價上漲超出進口量下降的影響。11月份原油均價上漲5.15美元﹐至每桶 72.54美元﹐創2008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11月份原油進口量從10月份的2.588億桶降至2.455億桶﹐創1999年2月份以來最低水平。

美國11月份對華貿易逆差從10月份的226.6億美元收窄至202.2億美元﹔當月對華出口額增長4.69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73.3億美元。

奧巴馬考慮向銀行業收救助費

摘自2010年1月12日華爾街日報

奧巴馬考慮向銀行業收救助費

美國官員透露﹐奧巴馬(Obama)政府計劃向銀行收費﹐以彌補政府為救助金融機構及汽車業而蒙受的損失。

白宮方面希望這樣的收費決定能夠平息公眾對金融機構的怒氣。雖然多數曾從公眾資金中領取救命款的大型銀行已將錢還給了政府﹐但是許多人都認為銀行業多虧納稅人的支持才能倖免於難﹐而在美國經濟仍步履維艱時它們卻可以安享利潤回升。許多大型銀行定於本月重新給員工大派紅包。

關於這項收費具體操作還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美國政府現在正在考慮諸如誰應該付費、何時執行以及如果銀行付款多過政府最終損失規模後會應該怎麼辦等問題。現在這一收費意向並未針對汽車業展開。

雖然這一提議仍在討論中﹐但預計它將在定於下個月公佈的白宮預算中以概念的形式得以體現。預計它將讓大型銀行為此掏出數十億美元的真金白銀﹐如果銀行要將成本轉嫁﹐那麼客戶也會受到影響。

知情者透露﹐備選方案之一是向銀行債務收費﹐銀行的債務規模理論上代表著它所承擔的風險。此舉還有助於控制銀行冒險﹐對監管部門來說可謂一箭雙雕。知情人士說﹐向銀行利潤收費也在考慮之列。

現在還不清楚哪些銀行需要交費。一位知情者說﹐眼下不可能向仍身處困境的汽車公司或美國國際集團(AIG)收費。同樣無需掏錢的還有受政府資金援助而擁有房產的房主。

一位知情人士說﹐現在向汽車企業和美國國際集團收費毫無意義:現在政府擁有大量它們的股權﹐向它們收費也只能是自掏腰包。

美國政府中的一些人相信向銀行收費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它們在整體金融救助方案中得到了最大好處﹐應該率先承擔責任幫助政府回收成本。

銀行家則把此舉視為針對銀行業的又一次冒犯﹐眼下這個行業仍在努力從金融危機中恢復元氣。雖然一些大型銀行的收入已經反彈到了危機前水平﹐但整體來說銀行業仍有麻煩﹐而且更多銀行可能會最終垮台。

Deborah Solomon / Damian Paletta / Robin Sidel

印尼要求推遲執行東盟-中國自貿協定

摘自2010年1月13日華爾街日報

印尼要求推遲執行東盟-中國自貿協定

印度尼西亞希望重新談判東南亞國家和中國之間本月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原因是印尼商界對他們所稱來自中國低成本進口產品的不公平競爭感到擔憂。

印尼工業部發言人穆托利(Muhdori)說﹐印尼政府已經致信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簡稱:東盟)﹐要求將對眾多產品實施零關稅的政策推遲一年實施﹐到2011年一月份再生效﹐以便給印尼企業更多時間進行調整。實施零關稅的產品包括紡織品、鋼鐵和化學製品等。

穆托利說﹐我們想放慢這一協議的實施步伐﹐以便我們能在國內做好準備。

一些印尼商界領袖抱怨說﹐政府在談判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時沒有徵求他們的意見。印尼企業家協會(Indonesian Employers Association)的主席林銘坤(Sofjan Wanandi)說﹐印尼許多行業已經難以招架低成本中國服裝、玩具和電子產品的競爭﹐這些產品常常被走私進印尼﹐取消關稅將進一步損害印尼企業的利益。他說﹐我們完全無力競爭﹐將不得不關閉工廠。

2008年﹐中國與東盟10國的雙邊貿易總額為1,930億美元。

根據中國與東盟在2004年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中國-東盟間貿易關稅到去年已逐步降至平均5%的水平。從今年1月1日起﹐中國與東盟間進出口產品的約90%都將享受零關稅。根據另外一項協議﹐從2010年起﹐印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這六個東盟成員國間大部分進出口產品的關稅也將降到零。

東盟和中國都宣稱﹐雙方的貿易協議將催生一個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規模僅次於歐盟的單一市場以及北美自由貿易區。

東盟極不可能批准印尼要求其推遲一年實施現已生效的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條款的請求﹐因為這需要東盟10個成員國的政府全都同意才行。東盟一直在推動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並拉近與中國的關係﹐以促進東南亞的發展。東盟網站援引該組織秘書長素林(Surin Pitsuwan)的話說﹐中國的經濟增長和不斷擴大的投資正在“給這個地區注入活力......﹐在東盟傳統的貿易伙伴經濟增長不斷放緩之際﹐這為東盟提供了一個不斷擴大的多樣化市場。”

任何要求推遲貿易協定實施時間的要求也需要獲得中國的同意﹐這似乎極不可能。中國外交部一位官員週二說﹐沒有接到有關推遲自由貿易協定實施期的要求。外交部建議記者去商務部詢問相關事宜﹐而後者週二未對記者的詢問作出回應。

Tom Wright / Yayu Yuniar

比亞迪將於下半年在美發售全電動汽車

摘自2010年1月13日華爾街日報

比亞迪將於下半年在美發售全電動汽車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Auto Co.)週一展示了這家中國公司準備於下半年在美國出售的全電動汽車﹐該公司藉此也加入到新興的零排放汽車市場的爭奪中。

但相關細節仍不清楚。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一次採訪中表示﹐該公司仍在研究市場以確定將向美國進口和出售e6電動汽車的數量及價格﹐以及通過何種分銷網絡。

他稱﹐該公司很難估計。市場中有很多事情還有待解決﹐有很多事情還不確定。該公司估計一開始數量不會很大。

據王傳福稱﹐將在中國首先上市銷售的e6汽車將用於政府、公用事業或出租車隊等城市用途。比亞迪預計在美國也將會用於似用途﹐晚些時候推出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則更適合美國個人消費者使用。BYD是英文Build Your Dreams中各單詞首個字母的組合﹐中文意思為成就夢想。

此前﹐王傳福曾表示﹐該公司計劃通過一小部分經銷商在美國選擇一個特定地區﹐首先出售數百輛e6﹐定價為略高於40,000美元。週一他並未透露定價是否仍不變。

比亞迪的努力受到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 Co.的支持。後者是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的子公司﹐該公司以2.3億美元獲得了比亞迪9.9%股權。

王傳福週一稱﹐比亞迪可能會在美國尋求合作夥伴幫助銷售該公司的汽車﹐但他表示這些考慮仍在研究之中。他表示﹐比亞迪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仍太高﹐他預計隨著經濟改善和汽油價格上漲﹐美國消費者會願意購買這些汽車。

e6將是一款五座混型車﹐單次充電行駛里程超過200英里。

王傳福稱﹐與一些中國競爭對手不同﹐比亞迪不準備從全球汽車製造商手中收購品牌。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目前正在收購福特汽車(Ford Motor Co.)的瑞典品牌沃爾沃(Volvo)。

他表示﹐對該公司來說﹐重點在於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他補充稱﹐比亞迪2009年中國銷量為450,000輛﹐較2008年增長160%。

EIA預計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恢復增長

摘自2010年1月13日華爾街日報

EIA預計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恢復增長

美國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週二公佈的預期顯示﹐當前季度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將增長2.1%﹐至8,518萬桶﹐預計這將引領今年全年石油消費量在連續兩年下滑後首次實現全年增長。

能源情報署公佈﹐預計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將增長108萬桶﹐至8,518萬桶﹐增幅1.3%。該數據仍較2008年的日需求量低60萬桶。

2009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下滑168萬桶﹐至8,410萬桶﹐降幅2%﹐創下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因經濟危機對市場需求構成極大衝擊。

該機構將2010年第一季度數據從12月份作出的預期微幅上調0.3%。

預計第一季度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OECD)國家石油日需求量將增長177萬桶﹐至3,879萬桶﹐增幅為4.8%。而預計OECD國家石油日需求量將較上年同期微幅下滑10,000 桶﹐至4,639萬桶。預計中國第一季度平均石油日需求量將為839萬桶﹐較上年同期增長77萬桶﹐增幅為10.1%。

預計2010年全年非OECD國家石油日需求量將增長105萬桶﹐增幅為2.7%﹔OECD國家石油日需求量將微幅增長1萬桶﹐至4,545萬桶。預計中國石油日需求量增速將達到5%﹐至863萬桶﹐增幅與2009年相一致。

能源情報署表示﹐截至2009年年底﹐OECD國家石油庫存量總計26.9億桶﹐較五年平均水平增長8,000萬桶﹐足以滿足未來58天的需求。該機構稱﹐石油庫存量會在2011年年底前維持高位﹐預計到2010年年底時足以滿足未來59天的需求。

該機構還預計﹐2010年美國基準原油平均價格將在每桶79.83美元﹐高於此前一期展望中預計的每桶78.67美元。預計2011年第四季度原油平均價格將從2010年第一季度的每桶77美元漲至85美元。2011年平均油價將在每桶83.50美元。

Fed官員Fisher﹕美國經濟復甦之路險阻重重

摘自2010年1月13日華爾街日報

Fed官員Fisher﹕美國經濟復甦之路險阻重重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行長Richard Fisher週二稱﹐美國經濟將以更強大和更具韌性的姿態走出本輪危機﹐但在恢復全速增長之前還須克服一些障礙。

Fisher稱﹐決策者們採取的經濟提振舉措確實在去年年末產生效果﹐帶動經濟溫和復甦﹔但企業信心仍顯不足﹐尚不能增加訂單和雇員﹔而銀行發放貸款的積极性也有待恢復﹐另外消費者的購物熱情也需要提高。

不過他承認﹐美國經濟出現了令人鼓舞的跡象﹕市場利率和主要金融工具的信用價差已經大幅下降﹐部分市場狀況好轉也振奮人心。

Fisher 在得克薩斯州韋科市發表了上述講話。他接下來將在這裡參加Waco Business League年會。Fisher今年不是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簡稱FOMC)有投票權的成員。他在講話中主要談到了兩個可能不利於搬掉經濟復甦絆腳石的因素﹕一是市場對美國財政困境的擔憂﹐二是國會 (Congress)試圖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政治化的風險。

Fed官員Fisher﹕Fed應按計劃停止購買抵押貸款擔保證券

摘自2010年1月13日華爾街日報

Fed官員Fisher﹕Fed應按計劃停止購買抵押貸款擔保證券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行長Richard Fisher週二表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應該按計劃停止購買抵押貸款擔保證券。不過﹐Fisher指出﹐他對此事不具投票表決權。

Fisher在向本地商業團體發表演講後對記者表示﹐他個人的看法是﹐此前Fed宣佈了這項計劃的規模和期限﹐因此應該言行一致。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簡稱FOMC)此前公佈的12月16日會議紀要顯示﹐一些委員認為Fed可能將不得不延長其定於第一季度底結束的抵押貸款擔保證券購買計劃﹐從而將使該計劃規模超出1.25萬億美元。

Fisher今年在FOMC不具投標表決權。

Fisher週二稱﹐這項計劃已經幫助推動抵押貸款利率持續走低﹐但應該讓該計劃到期後終止。

Fisher在向韋科商業聯盟(Waco Business League)發表演講後回答聽眾提問時表示﹐可以觀察計劃結束後抵押貸款利率的走勢﹐並稱﹐Fed購買抵押貸款擔保證券舉措即將結束。

擔憂通脹風險 中國部分退出經濟刺激措施

摘自2010年1月13日華爾街日報

擔憂通脹風險 中國部分退出經濟刺激措施

中國週二宣佈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限制銀行可放貸資金規模﹐以此部分退出其規模龐大的經濟刺激措施﹐這一迄今為止最為清晰的信號顯示政府擔心國內信貸熱可能引發通脹風險。

中國政府在2008年年底時推出的經濟刺激計劃主要是由國有銀行向經濟注入大量資金﹐它引領中國度過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經濟隨後展開強勁反彈﹐大城市地產價格飆升、出口回暖以及近期對內投資猛增都是明證。現在中國經濟勢必將在今年取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

然而﹐抑制通膨已成為了擺在中國政府面前愈發迫切的問題。在經濟學家看來﹐中國央行週二的決定意義重大﹐在改變此前鼓勵銀行放鬆信貸的政策方面行動快於預期。

中國央行從下週一、即1月18日起將大多數商業銀行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上調0.5個百分點﹐至16%。近年來﹐存款準備金率已經成為了中國央行微調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

中國央行在週二還宣佈上調1年期央票參考收益率﹐此舉意在通過提高央票對銀行的吸引力﹐從而回籠金融系統資金。

這些調整預示著中國即將採取更大動作﹐今年晚些時候加息就是可能的措施之一。倫敦宏觀經濟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的資深中國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說﹐存款準備金率通常就像是一個領先指標﹐部分原因就在於它能向市場發出明確信號﹔從這一點看來﹐它意味著現在已經到了轉折點。

中國央行這一決定撼動了全球市場﹐令投資者轉投看似安全的資產﹐因為他們擔心中國今年的經濟可能不會有預想中強勁。美元對南非蘭特等高風險、高收益貨幣走強﹐美國國債也同時走高。在中國股市收盤後開盤的歐洲股市在得到這個消息後也有所下滑。

在要求銀行上存更多現金的同時﹐中國政府表明自己正在防範可能隨通貨膨脹而來的資產泡沫。中國股市可能會受到首當其衝的影響﹐去年上證綜合指數上漲了80% 。週二時中國股市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在即﹐收漲1.9%。

始於2008年年底的銀行信貸激增是中國政府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核心舉措。這項有力的政策使得公司獲得了大量廉價資金﹐開始在地產和股市中進行投機。這或許還助長了浪費﹐中國政府日前宣佈超過10.6萬名官員在去年因違法違規受到了懲罰﹐其中就包括濫用經濟刺激資金。

經濟學家估算中國經濟在2009年下半年的增速達到了將近10%﹐而且全年經濟增幅肯定能超過8%這一在年初時還令人生疑的目標。雖然中國的快速復蘇支撐了全球經濟﹐但現在它自己則要比其他大型經濟體更早地面對成功所帶來的後續影響。

近幾天有關2009年中國取代德國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的消息﹐進一步強化了外界要求北京提高本幣匯率的政治性呼籲。人民幣升值將使中國出口商品更加昂貴﹐而使其他國家的商品競爭力更強。中國現在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保護主義壓力。北京收緊貨幣政策的舉措凸顯出﹐它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抑制大規模的銀行放貸。銀行以往一般都在年初階段發放大部分貸款。

研究公司Stone & McCarthy Research Associates中國分析師Tom Orlik表示﹐當新的法定準備金率在下週一生效時﹐它將凍結資金人民幣3000億元(約合440億美元)﹔如果不提高準備金率﹐這些資金有可能被貸出。

Orlik在一份簡報中表示﹐此舉十分強烈地顯示出中央政府收緊貨幣政策的決心。他說﹐北京的措施早於預料﹐可能是因為銀行在預期政府將收緊貸款的情況下﹐於1月份頭幾天發放了大量貸款。

中國上次調整準備金要求和官方貸款利率是在2008年12月底。但當時的措施是下調﹐作為包括大幅下調官方利率在內的整個信貸放鬆計劃的一部分。上次提高準備金要求是在2008年6月份。

中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由投資主導﹐因此需要在降低貸款的同時又要避免阻礙經濟增長。分析人士預計﹐官方利率的上調要到今年很晚時候才會發生﹐不過週二的措施讓他們對首次加息時間的預測有所提前。

銀行界人士預計﹐中國有關部門對今年銀行貸款增速的目標約為18%﹐低於2009年超過30%的增幅﹔新增貸款總額目標約為7.5萬億元﹐低於去年超過9萬億元的水平。

在準備金要求上調之前﹐已經有一些不這麼明顯的跡象顯示﹐有關方面正重新考慮寬鬆貨幣政策。在近幾天和近幾週﹐中國開始撤銷某些購房鼓勵措施﹔總理溫家寶在一次少見的媒體專訪中提到了房價的“過快”上漲﹐以及新的通貨膨脹預期﹔央行小幅提高了其債務工具的收益率。

近期這些措施似乎並沒有讓北京放棄這樣一種觀點:全球經濟仍很脆弱﹐中國還不能完全撤回各種刺激政策。麥格理(Macquarie)分析師卡維(Paul Cavey)說﹐週二準備金率的調整是中國退出2008年年底應急政策的“第一步”。

目前通貨膨脹處在可控狀態﹐但消費價格指數增幅在11月首次由負轉正﹐估計12月份的數據會顯示大幅上升──這樣的預期是受官方擔憂通脹的最新跡象推動。

經濟學家預測﹐未來幾個月中國的廣義通脹率可能會快速上升﹐即使只是因為當前物價的比較基數是2009年初的極低水平。

James T. Areddy

Monday 11 January 2010

美國12月份失業率為10% 就業市場尚未復甦

摘自2010年1月8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12月份失業率為10% 就業市場尚未復甦

美國2009年12月份就業人數降幅大於預期﹐失業率依然處在10%的高位﹐表明就業市場尚未復甦。

雖然2009年11月份修正後的數據顯示﹐美國就業人數自兩年前經濟陷入衰退以來首次實現增長﹐但12月份的就業人數依然不及預期。

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週五公佈﹐美國12月份非農就業人數下降85,000人﹐11月份非農就業人數經修正後為增加4,000人。11月份初步數據顯示﹐當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1,000人。

此前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12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僅下降10,000人。

12月份失業率依然處在10%﹐與11月份持平。經濟學家此前預計12月份失業率將小幅升至10.1%。

建築業、製造業及批發貿易就業人數下降﹐而臨時工服務及醫療保健行業就業人數增加。

儘管就業數據弱於預期﹐但也表明就業市場改善。隨著美國經濟從數十年來最嚴重衰退中復甦﹐失業人數在2009年已經大幅減少。

2009年第四季度﹐平均每月失業人數為69,000人﹐而第一季度為691,000人。

12月份建築業就業人數減少53,000人﹐製造業就業人減少27,000人。臨時工就業增加47,000人﹐醫療保健行業就業人數增加22,000人。

週五公佈的報告顯示﹐平均小時工資從上月的18.77美元增至18.80美元。

美聯儲官員﹕暫時會把利率維持在當前水平

摘自2010年1月8日華爾街日報

美聯儲官員﹕暫時會把利率維持在當前水平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一位高級官員週五稱﹐美國暫時會把利率維持在當前水平不變﹐而且在就業形勢好轉之前﹐政府不會考慮解除經濟刺激政策。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行長布拉德(James Bullard)在上海一所大學舉辦的論壇上發表講話稱﹐美國目前可以考慮退出旨在消除市場恐慌情緒的刺激措施﹐但解除刺激經濟增長計劃的時機還不成熟。

他表示﹐美國就業數據尚未出現好轉跡象﹐並補充稱﹐至少要有一項報告顯示就業人數增長﹐美國政府才會考慮退出經濟扶持政策。

他還表示﹐美國經濟不大可能出現雙底型衰退。

喜力接近達成以80億美元收購Femsa啤酒業務

摘自2010年1月11日華爾街日報

喜力接近達成以80億美元收購Femsa啤酒業務

知情人士透露,喜力公司(Heineken NV)接近達成以約80億美元收購Fomento Economico Mexicano SAB (FMX)(簡稱Femsa)啤酒業務的交易。

在被許多人認為將贏得競購的SABMiller PLC (SBMRY)退出後,喜力成為有望收購Femsa啤酒業務的公司。

該交易可能最早在本周宣布,不過情況也可能發生變化,也無法保証喜力肯定能達成交易。

目前還不清楚交易的結構,知情人士此前曾表示,控制Femsa的家族希望獲得交易完成後新啤酒業務的股權,而非現金。

Femsa、喜力和SABMiller的發言人或者拒絕置評,或者未能立即取得聯系。

日本航空或很快申請破產保護

摘自2010年1月11日華爾街日報

日本航空或很快申請破產保護

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 Inc.)和美利堅航空(American Airlines)仍在與日本航空(Japan Airlines Corp.)談判﹐但日航很有可能即將根據相當於美國破產法第11章的條款申請破產保護。

這將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大的破產案﹐並意味著由首相鳩山由紀夫領導的新政府即將快速而果斷地處理日航問題。在過去10年﹐日航接受了三次政府救援。

知情人士稱﹐政府支持的企業重組機構已提出讓日本航空接受一個經過修改的、由法院主導的重組流程。這一流程最早將在下週公佈。按收入來計算﹐日航是亞洲領先的航空公司。

AMR Corp.旗下的美利堅航空和達美航空仍在與日本航空談判。知情人士稱﹐美利堅航空的高管將在本週前往東京繼續談判﹐它已經將投資日本航空的出價提高了3 億美元﹐達到14億美元。美國第一大航空運營商達美航空正開價10億美元換取日航股權﹐凸顯了這家日本航空運營商對進入誘人的亞洲市場之重要性。日航可能出售的股權規模尚不清楚﹔根據日本法律﹐外國航空公司不能持有日航股權超過三分之一。

知情人士稱﹐預計日航到2月份才會就合作事宜做出決定。負責重組日航的政府支持實體“企業再生支援機構”(Enterprise Turnaround Initiative Corp.)希望首先在日航安置新的管理團隊﹐然後再選擇一家美國航空公司進行合作。

日本航空員工人數約4.7萬﹐像這樣大規模的公司申請由法院主導的重組流程﹐在日本將是史無前例的。日本企業很少被強制進入破產程序﹐因為銀行經常在勸說下放棄了債權。另外﹐這種流程引起的負面聯想﹐據信會對消費者信心產生不利影響。

日本上一家大公司破產﹐發生在2001年的Mycal Corp.身上﹐當時這家零售業公司的債務總規模達到了2.1萬億日圓﹐按當前匯率計算約230億美元。日本航空一位發言人拒絕就日航是否會申請破產保護發表評論。週日一位發言人強調﹐即使申請破產﹐其運營也會照常進行。

當週早些時候﹐日本新任財務大臣菅直人也沒有排除日航破產的可能性。

Mariko Sanchanta

戴相龍﹕現在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時機

摘自2010年1月11日華爾街日報

戴相龍﹕現在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時機

中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週末表示﹐現在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利時機﹐建議擴大人民幣境外使用。

根據包括央行主管《金融時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週一報導﹐戴相龍上週六在北京某論壇發言時提出上述建議。

根據報導﹐戴相龍稱﹐建議由中國政府及央行與有關國家政府及央行通過特定安排﹐擴大人民幣境外使用。

他建議的具體措施包括﹐實行雙邊本幣限量兌換﹐以及以人民幣支付中國對一些國家或地區的貿易逆差。

戴相龍是中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曾於1998年到2002年期間擔任中國央行行長。

奧巴馬助手Romer﹕整體就業形勢依然向好-CNBC

摘自2010年1月9日華爾街日報

奧巴馬助手Romer﹕整體就業形勢依然向好-CNBC

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Christina Romer週五稱﹐與11月份經修正後就業人數實際增加4,000人相比﹐最新出爐的失業數據是一種“倒退”﹐但她表示﹐整體就業形勢仍然向好。

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此前公佈﹐美國12月份非農就業人數減少85,000人。Romer接受CNBC電視頻道採訪時指出﹐去年第四季度平均每個月新增失業人數從第一季度的691,000人降至69,000人。

她表示﹐雖然這並不能令人滿意﹐但就業形勢的確正在逐步好轉。

Fed官員Rosengren﹕美國經濟增長需要大幅提速方能增加就業

摘自2010年1月9日華爾街日報

Fed官員Rosengren﹕美國經濟增長需要大幅提速方能增加就業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行長Eric Rosengren週五稱﹐要增加就業和促進勞動力市場復甦﹐美國經濟增長需要大幅提速。

Rosengren 在哈特福德出席康涅狄格州工商業聯合會(Business & Industry Association)一次會議時補充稱﹐儘管近期經濟陷入了嚴重衰退﹐但寬鬆的貨幣政策幫助防止了更嚴重危機的爆發﹔在經濟重新站穩腳跟之前﹐有必要延續這種寬鬆的政策立場。

大宗商品熱潮可能威脅全球經濟復蘇

摘自2010年1月11日華爾街日報

大宗商品熱潮可能威脅全球經濟復蘇

從玉米到原油,全球諸多大宗商品價格都在上漲;這一趨勢一方面彰顯出經濟復蘇的勢頭正在積聚,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會阻礙復蘇步伐。

最近幾個月,全球食品價格的上漲勢頭已經可以和2008年漲勢最為迅猛的那幾個月份相提並論。2008年,發展中國家普遍爆發了食品危機。物價上漲可能是一個利好跡象,表明各家公司正在為消費支出回升作準備,也可能預示著物價會回到衰退全面襲來之前令消費者感到焦慮的螺旋式上升狀況。

高盛(Goldman Sachs)駐倫敦全球經濟研究主管奧尼爾(Jim O'Neill)說,大宗商品價格飆升表明了新興市場極為強勁的需求,同時反映出發達國家需求走強的預期不斷升溫。他說,只要這一勢頭持續的時間不是太長,就是令人振奮的。

但聖路易斯作物生物科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o)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格蘭特(Hugh Grant)表示,經濟衰退只是掩蓋了2008年的食品危機。

作為美國食品的主要原料,玉米的價格自去年9月1日以來每蒲式耳累計上漲了24%。在泰國,作為該地區主要糧食的大米價格去年12月為每噸618美元,較去年9月上漲了11%,但仍然顯著低於2008年4月每噸1,000美元左右的歷史高點。聯合國編制的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去年11月較此前一個月飆升了 6.9%。

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也在不斷上漲。上周國際油價已經突破了去年下半年持續徘徊的每桶60-80美元的區間,上周五在 IntercontinentalExchange報每桶81.37美元,較去年9月1日上漲了約20%。倫敦市場,黃金價格現報每盎司1,137美元,上漲了約18%。

當然,除了黃金,多數大宗商品的價格都明顯低於2008年的峰值水平。聯合國的食品價格指數目前較2008年6月高點低了21%。2008年7月,油價曾在每桶146美元上方創下了歷史高點。

此外,全球谷物市場當前的基本面狀況與2008年食品危機時有了很大不同,當時玉米、大豆和大米等作物價格增長了一倍以上。作物價格飆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全球的糧食消耗量超過了產量,導致糧食庫存降到了異常低的水平。

但在某種程度上,不斷上漲的大宗商品價格彰顯出市場擔心各國央行旨在救助經濟的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引發通脹。摩根士丹利駐倫敦的全球經濟學家安德烈奧普洛斯(Spyros Andreopoulos)說,通脹預期正在抬頭。

實際價格上漲和對未來通脹的擔憂都可能會令全球各國央行處於艱難境地。一方面,許多人希望繼續將利率保持在低位以支持經濟復蘇。但另一方面,控制價格的需要可能迫使他們提前踩下剎車。

在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食品價格是一個重大問題,因這些國家食品佔消費者開支的比例更大。上周四,中國央行提高了一項關鍵利率,政策立場朝著控制通脹的方向轉變。經濟學家們認為,印度央行最早可能在本月上調利率。

在美國,由於失業率高達10%,許多公司也並未開足產能,經濟學家們懷疑大宗商品熱潮能否引發傳統的通脹螺旋,也就是價格上漲和工資增長互相強化。雖然美聯儲官員已經表示對價格上漲的擔憂,但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認為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會起到制約的作用。

不過,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滲透到生產層面,它們可能會迫使消費者在食品和汽油等必需品上付出更多開銷,從而阻礙經濟復蘇。航空、食品加工等行業也擔憂這個問題,因原料價格上漲會侵蝕他們的利潤。

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正對全世界產生影響,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增長中佔有的比重越來越大的發展中國家。印度或許是受影響最嚴重的,糟糕的雨季氣候導致印度水稻產量偏低。由於大米、茶、糖和牛奶價格迅速上漲,截止去年11月的一年中印度食品價格上漲了17%,帶動整體CPI上漲了5%左右。

木薯是今年另一種價格飆升的大宗商品。在中國,這種塊根被用於生產工業酒精。木薯還被用來喂鴨子、喂豬,它的另一個用途是做成珍珠奶茶裡的珍珠。泰國是木薯的主要生產國,但因虫害而令收成前景黯淡。據聯合國統計,過去一年木薯價格上漲了約59%。

Peter Stein

Friday 8 January 2010

對工作不滿的美國人

摘自2010年1月8日華爾街日報

對工作不滿的美國人

避免失業並不足以讓那些保住了工作的美國人對工作感到快樂。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對5,000戶美國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45%的受訪者說他們對工作感到滿意﹐這一調查開始於1987年﹐當時的比例是61%。

在1987年至2009年之間﹐美國人工作滿意度的下降涉及到調查的所有方面﹐包括從工作興趣(下降18.9個百分點)到工作安全感(下降17.5個百分點)乃至員工敬業度的所有四個關鍵要素:職位設計、組織健康、管理質量以及外部獎勵。

工作滿意度的下降還涉及所有年齡層。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董事總經理巴林頓(Linda Barrington)說﹐考慮到勞動力的多代相互作用影響﹐這些數據看起來情況不佳。他說﹐最新的聯邦統計數據顯示﹐嬰兒潮一代佔美國勞動力總數的比例將在8年內降至四分之一﹔從1987年以來﹐我們就一直目睹他們日益喪失對工作的信心。20年前﹐有60%的嬰兒潮一代對工作感到滿意﹐現在這個數字約為 46%。

過去20年美國人就業滿意度的下降是因為更多公司削減或取消了退休金福利﹐要求員工承擔更多的醫療成本。與此同時﹐工資增長一直相對停滯。諷刺的是﹐工作滿意度持續二十年的下滑正巧是工人生產率大幅增長的時期。在科技領域進步的推動下﹐儘管工人們變得日益不快樂﹐但他們的生產率卻在不斷提高。

Phil Izzo

更新﹕台灣09年12月出口額激增46.9%

摘自2010年1月7日華爾街日報

更新﹕台灣09年12月出口額激增46.9%

台灣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週四公佈﹐2009年12月份台灣出口額增幅創近15年來最高水平﹐這要歸功於全球經濟復甦、來自中國大陸和美國的強勁需求以及較低的比較基數。

台灣12月份出口額連續第二個月實現增長﹐達到200.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36.4億美元增長46.9%﹐增幅創1995年2月份增長48.1%以來最高水平﹐較11月份19.4%的增幅擴大一倍多﹐同時也稍大於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10位經濟學家給出的預期中值45.89%。

12月份出口額也高於11月份的200.2億美元以及經濟學家們預計的199億美元。

財政部統計處統計長林麗貞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台灣進出口額將以兩位數百分比的速度增長。

但林麗貞表示﹐台灣貿易也面臨潛在風險﹐因為歐美國家失業率依然處於高位﹐油價在不斷上漲﹐而且全球許多國家可能會陸續退出經濟刺激措施。

台灣12月份進口額為183.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17.8億美元增長56.2%。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經濟學家此前預計﹐台灣12月份進口額將增長50.34%﹐至177.1億美元。台灣11月份進口額增長17.9%﹐至179億美元。

台灣財政部稱﹐台灣12月份貿易順差從11月份的21.1億美元收窄至16.5億美元﹐低於經濟學家預計的貿易順差21.9億美元。

台灣12月份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口額較上年同期增長近一倍﹐達84.5億美元﹐增幅91.2%﹔11月份為增長47.8%。

台灣12月份對美國市場的出口額較上年同期增長4%﹐至22.6億美元﹐11月份為下降5.8%﹔當月對歐洲市場的出口額增長22.5%﹐至23.1億美元。

台灣財政部稱﹐12月份電子產品出口額增長72%﹐至55.8億美元﹐佔當月總出口額的27.8%。

台灣12月份農產品和工業原材料進口額增長61.7%﹐至139.3億美元﹐這表明當地市場需求持續增強﹔當月消費品進口額增長22.6%﹐至16.3億美元。

Thursday 7 January 2010

福特09年在華汽車銷量增44%

摘自2010年1月7日華爾街日報

福特09年在華汽車銷量增44%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週四稱﹐公司2009年包括在華合資公司銷量及進口在內的中國市場汽車銷量增長44%﹐至紀錄新高440,619輛。

福特汽車公司發佈公告稱﹐乘用車合資公司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Changan Ford Mazda Automobile Co.)的銷量增長55%﹐至315,791輛。公告未提供上年同期數據。

福特汽車稱﹐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的銷量增長主要歸功於福特福克斯(Focus)與福特嘉年華(Fiesta)緊湊型轎車銷售狀況良好。

公告顯示﹐福特汽車公司的商用車合資公司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Jiangling Motors Co., 簡稱﹕江鈴汽車)的銷量達到114,688輛﹐但未披露百分比變化。其全順(Transit)輕型卡車銷量達到33,585輛。

通用汽車CEO﹕有望在2010年實現盈利

摘自2010年1月7日華爾街日報

通用汽車CEO﹕有望在2010年實現盈利

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董事長惠塔克(Ed Whitacre)週三表示﹐他相信通用汽車雖然仍要面臨重大困難﹐但能夠在今年實現盈利。

在上個月接任首席執行長的惠塔克表示﹐他對通用汽車在12月份的發展和銷售業績感到高興。

惠塔克表示﹐通用汽車可能不會在2011年之前上市﹐首次募股最快也要到今年晚些時候進行。他稱﹐他沒有任何要將公司按既定時間表上市的壓力。

惠塔克還稱﹐公司不太可能達成挽救旗下瑞典品牌薩博(SAAB)的交易﹐預計將在週末前開始關閉這家子公司。

惠塔克稱﹐公司的新任首席財務長Chris Liddell是接任首席執行長的人選。但他未透露任命時間。

美聯儲會議紀要﹕經濟復甦仍然緩慢

摘自2010年1月7日華爾街日報

美聯儲會議紀要﹕經濟復甦仍然緩慢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美聯儲)官員上個月承認﹐經濟正在獲得增長動能﹐但復甦勢頭還未強勁到足以促使他們改變有關利率必須維持在紀錄低位的觀點。

週三公佈的12月15日至16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簡稱FOMC)決策會議紀要顯示﹐央行官員們預計﹐經濟復甦緩慢將使美國勞動力市場繼續保持疲軟﹐並限制消費價格走高。

美聯儲表示﹐會上所討論的信息表明﹐經濟復甦正在獲得增長動能。

與此同時﹐上個月召開的FOMC會議上﹐官員們對近幾個月用來刺激金融體系的資產購買計劃看法不一。

美聯儲在12月份召開的會議上將基準利率維持在零水平附近﹐與市場預期相一致﹐並且聲稱﹐由於失業率高企和通貨膨脹維持在低位﹐美聯儲計劃在未來幾個月繼續維持利率不變。

美聯儲以10票贊成、0票反對通過了將目標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0.25%的紀錄低點不變。

美私人部門就業人數去年12月減少84,000人

摘自2010年1月6日華爾街日報

美私人部門就業人數去年12月減少84,000人

人力資源服務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Inc. (簡稱ADP)和諮詢機構Macroeconomic Advisers週三公佈的全美就業報告顯示﹐去年12月份美國私人部門就業人數減少84,000人﹐創2008年3月以來最小降幅﹔服務業就業人數則實現增長。

就業人數降幅略低於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的預期。經濟學家們預計﹐12月份美國私人部門就業人數減少90,000人。11月份ADP就業人數降幅被向下修正 24,000人﹐經修正後為減少145,000人﹐初步數據為減少169,000人。

最新公佈的ADP就業報告顯示﹐12月份500人及以上規模的大型企業的就業人數減少34,000人﹐中型企業就業人數減少25,000人﹐5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就業人數減少25,000人。

12月份服務業就業人數增加12,000人﹐為2008年3月以來首次實現增長﹔製造業就業人數則減少43,000人。

美國12月汽車銷售增長﹐業內看好2010年

摘自2010年1月6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12月汽車銷售增長﹐業內看好2010年

汽車業在樂觀氣氛中結束了2009年﹐許多管理人士預計2010年該行業將逐步復甦。福特汽車(Ford Motor, F)和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Co., TM, 7203.TO) 12月份的強勁表現推高了市場的樂觀人氣。

福特汽車12月份在美國市場的輕型車銷量增長33%﹐全年市場佔有率自1995年以來首次出現上升。而與此同時﹐克萊斯勒集團(Chrysler Group LLC)銷量下降3.7%﹐稱全年銷量是其47年來的最低水平。

全美最大的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銷量下降5.7%。

本田汽車(Honda Motor Co., 7267.TO)和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Co., NSANY, 7201.TO)公佈了強勁的汽車銷量報告。

在12月份美國汽車銷量方面﹐豐田汽車與通用汽車相差無幾。豐田稱﹐公司在美國市場的汽車銷量為187,860輛﹐而通用汽車12月份轎車和卡車銷量為193,824輛。

上述業績凸現出這些汽車製造商已經對本輪經濟衰退作出了反應。此輪經濟衰退始於2007年﹐已經導致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破產。為應對危機﹐汽車生產商紛紛減產、裁員並加大了促銷力度。

福特銷售分析師George Pipa表示﹐2009年美國的汽車銷量預計將達到1,040萬輛。從Autodata數據來看﹐這將是1982年銷量降至1,030萬輛以來的最低水平。

通用汽車2009年汽車總銷量約1,060萬輛﹐為1992年以來最低水平。

福特汽車全年銷量162萬輛﹐下降15%﹐降幅是幾大汽車公司中最小的。

克萊斯勒公佈12月份汽車銷量降至86,523輛﹐其中轎車銷量增長31%﹐卡車銷量下降14%。整個2009年﹐克萊斯勒銷量下降36%﹐至931,402輛。

豐田汽車12月份汽車銷量增長32%﹐其中轎車銷量飆升44%。在整個2009年﹐豐田汽車在美國市場的汽車銷量下降20%﹐至180萬輛。

本田汽車12月份汽車銷量增加24%﹐整個2009年汽車銷量下降20%。

此外﹐日產汽車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增長18%﹐不過全年汽車銷量下降19%。

美國11月份成屋簽約銷售指數下降16%

摘自2010年1月6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11月份成屋簽約銷售指數下降16%

美國11月份成屋簽約銷售指數降幅大於預期﹐之前大幅攀升是因為購房者紛紛赶在政府退稅政策結束前簽約。

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週二公佈﹐11月份成屋簽約銷售指數大幅下降16.0%﹐由10月份的114.3降至96.0。

這是成屋簽約銷售指數10個月來首次下降﹐且降幅較此前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分析師們預計的5.0%高出兩倍多。

不過11月份成屋簽約銷售指數仍較上年同期的83.1高出15.5。

該協會預計﹐今年的成屋銷量將達到571萬套﹐2011年將達到572萬套。2009年銷量為520萬套。

該協會還預計﹐2010年成屋價格中值為179,100美元﹐2011年為186,200美元。

中國可能面臨更多貿易摩擦

摘自2010年1月6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可能面臨更多貿易摩擦

貿易戰或許會成為2010年投資界的一個主要話題。具體而言﹐就是中國與全球的貿易戰。

事實上﹐中國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一直都是眾矢之的。2009年初﹐印度以“公共安全”為由﹐率先禁止從中國進口玩具。隨後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美國大舉上調對中國輪胎的關稅﹐中國則通過對美國汽車零部件和雞肉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來進行回應。歐盟(European Union)也對中國和越南的部分鞋類產品設置了進口限令。而就在上個月﹐中國開始對從俄羅斯和美國進口的部分鋼材產品徵收關稅。美方的回應則是對中國鋼柵板徵收反傾銷關稅。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他的博客“中國金融”中寫道﹐在貿易摩擦頻發的同時﹐還出現了一些針對中國的尖銳言論。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最近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上撰文稱﹐中國的重商主義經濟政策人為地將人民幣保持在偏低水平﹐直接導致美國喪失140萬個工作崗位。

全球經濟的回暖跡象或許會使聲勢浩大的貿易戰有所緩和。然而﹐在全球經濟失衡狀況沒有顯著改善、相關國家的態度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的情況下﹐人們的關注焦點仍將是其他經濟體要為中國經濟恢復增長付出怎樣的代價﹐特別是在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最近重新開始擴大的情況下。

只要中國在美國收緊貨幣政策之前一直對外界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以抵制﹐那麼美國以及中國商品的其他主要進口國就會越來越傾向於尋求繞開中國的經濟政策﹐而這幾乎肯定會引發更多貿易摩擦。

中國最幸福的城市:杭州

摘自2010年1月7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最幸福的城市:杭州

在新華社《望東方週刊》發佈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杭州再度居首。

該雜志稱﹐全國各地累計近3,000萬人參與報紙、手機短信和網絡問卷調查。同時在100個地級和縣級候選城市中進行了覆蓋60多萬人的獨立入戶調查。評判標準包括生活節奏、人情味、賺錢機會、生活便利、自然環境、文明程度、文化娛樂、治安狀況、貧富分化等等。

這項評選今年已是第三年進行﹐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杭州均表現優異。杭州以前是宋朝都城﹐現為中國浙江省省會﹐以秀麗風光、精美的絲綢以及龍井茶聞名。 不過杭州之所以成為宜居之地似乎與它較慢的生活節奏大有關係。

中國著名評論員、電視主持人曹景行說﹐杭州有一種上海等大城市所不具備的安寧。此外﹐杭州經濟迅速發展有助於財富的積累:政府數據顯示﹐截止2008年底﹐杭州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

上海和北京曾入選2007年第一屆10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但此後均名落孫山。令人意外的是﹐今年的前20名中京滬都榜上無名。2008年﹐上海和北京分列“生活最便利城市”第一、二位﹐今年則被南京和杭州取代﹔2008年教育質量最佳城市三甲為南京、北京和上海﹐今年則為南京、西安和杭州﹐北京和上海不見蹤影。

雖然許多中國人仍然認為北京擁有全國最好的學校、最濃厚的文化氛圍﹐然而北京因壓力日漸加劇、人口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擁擠而喪失吸引力──現在北京的小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400萬輛。

此外﹐已有逾400萬外來務工人員湧入北京。在北京北部的一個類似村莊的社區﹐數萬名大學畢業生在非常簡陋的條件下聚居﹐在他們眼中﹐北京已不復他們曾經的夢想所寄﹐只是一個積累經驗的地方﹐以便在其他地方安定下來。重慶籍大學畢業生楊延明(音)說﹐我不喜歡北京﹐住在這麼破的地方﹐根本不覺得是在首都。他說﹐在北京可以見識各色人等和種種有意思的事物﹐但過幾年一定會回家鄉去。

至於上海﹐熱播電視劇《蝸居》生動地展示了在這個中國金融之都生活的艱難。對於劇中女主人公來說﹐在上海生活只是意味著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巨大的壓力﹐沒有半點興奮﹐也無從享受五光十色的夜生活。

《望東方週刊》在與2008年評選結果的對比分析中指出﹐今年中國發達地區的入選城市減少了。該雜志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居民開始關注經濟指標以外的因素。換句話說﹐現在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質量。

這樣一來﹐在入選的10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有像杭州和昆明這樣特別注重均衡發展的城市﹐也有像南京和西安﹐教育資源豐富﹔而那些中度發達城市如寧波和長沙﹐由於生活節奏相對較慢、壓力較小﹐也很受青睞﹐

四川省會成都2008年未能入選﹐今年則名列第二。成都長期以來都以閑散的氛圍著稱﹐在熱門餐館、茶館和家裡的麻將桌上﹐社會各個階層的民眾都具有相似的生活態度。

今年還首次單獨評選了最具幸福感的10大縣級市﹐入選城市大多位於華東﹐如山東鄒平縣、江蘇宜興市。

Sue Feng

Tuesday 5 January 2010

美國12月份ISM製造業PMI指數升至55.9

摘自2010年1月5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12月份ISM製造業PMI指數升至55.9

據美國供應管理學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簡稱ISM)週一公佈的數據﹐美國12月份製造業指數走高﹐受產量和訂單增長提振。

上個月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11月份的53.6升至55.9﹐高於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們預計的54.0。該指數大於50表明製造業實現擴張。

負責此次調查的Norbert Ore表示﹐12月份製造業連續第五個月實現增長﹐PMI指數升至55.9﹐為2006年4月創下56之後的最高水平。

12月份新訂單指數從11月份的60.3升至65.5﹐生產指數也從59.9升至61.8。兩個指數表明12月份製造業訂單和產量均強勁增長。

12月份工廠就業狀況也逐步改善。就業指數從11月份的50.8升至52.0。

庫存指數從11月的41.3升至43.4。

12月份價格指數從11月份的55.0升至61.5﹐表明物價壓力略有上升。

美國11月份建築支出降幅超過預期

摘自2010年1月4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11月份建築支出降幅超過預期

美國11月份建築支出下降幅度超過預期﹐主要受住房和商業類支出下降拖纍﹐因失業率在不斷復甦的經濟中依然高企。

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週一公佈﹐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11月份整體建築支出較前月下降0.6%﹐折合成年率為9,000.8億美元。

10月份建築支出下降0.5%﹐初步數據為較前月持平。11月份建築支出較上年同期下降13.2%。

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此前預計﹐11月份建築支出下降0.2%。

11月份住宅建築項目支出下降1.6%﹐至2,589億美元。10月份數據修正後為增長4.5%﹐初步數據為增長4.2%。11月份住宅建築項目支出較上年同期下降19%。

11月份商業建築支出下降。非住宅建築支出下降0.2%﹐因酒店、辦公樓、道路、學校等建築支出下降。11月份商業建築支出較上年同期下降10.9%﹐因失業率高企導致辦公樓閑置率上升。

11月份私營部門建築支出下降0.7%﹐至5,813億美元。10月份為下降0.8%。

儘管政府為刺激經濟而推出大規模刺激方案﹐但11月份公共部門建築支出仍下降0.4%﹐至3,188億美元。

澳洲供應商丟掉中國石油LNG進口大單

摘自2010年1月5日華爾街日報

澳洲供應商丟掉中國石油LNG進口大單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PTR, 簡稱﹕中國石油)決定廢除與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珀斯的Woodside Petroleum Ltd.簽訂的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協議﹐此舉表明LNG供應談判雙方的主從關係已發生重大轉變。

早在2007年﹐中國石油曾與Woodside簽訂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協議﹐計劃每年從擬建中的Browse項目進口不超過300萬噸LNG。而當時市場談論較多的話題是這種清潔燃料已在全球範圍內呈現出供應緊張的態勢。

由於中國要求為當時國內唯一投入運營的廣東省LNG接收站確定一個較低的進口基準價格﹐因此LNG供應商與中國國有公司之間的談判經常因為價格談不攏而陷入僵局。

供應商們不願在價格上作出讓步﹐因為他們能夠很容易地在亞洲其他地區或更遙遠的美國等地為其LNG產品找到客戶。

然而﹐當前的全球經濟衰退意味著LNG市場現已成為買方市場。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簡稱IEA)去年11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預計﹐未來數年內天然氣市場將嚴重供過於求﹐原因是北美地區岩層氣氣田的天然氣產量將進入高峰期﹔與此同時﹐經濟下滑則會導致天然氣需求低迷不振。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中國經濟在規模龐大的政府經濟刺激計劃支撐下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供應商們因此不得不努力向中國示好以便消化過剩供給。

卡塔爾石油大臣去年10月表示﹐鑒於北美需求走軟﹐卡塔爾已開始將原本供應給美國的LNG轉運給中國。卡塔爾天然氣公司(Qatargas Operating Co.)於11月便與中國石油就擴大LNG長期供應問題簽署了初步協議。

許多專家認為﹐卡塔爾LNG將用於供應中國石油位於江蘇省如東縣的LNG接收站。預計該接收站將於2011年投產運營﹐原計劃採用澳大利亞Browse項目所產的LNG。

儘管過去一年里中澳兩國關係出現緊張﹐特別是在中方拘捕礦業巨頭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PLC, RTP)高管的時候﹐但人們不能因為中國石油此次廢除與Woodside簽訂的協議而認為﹐中國石油對澳大利亞這個LNG供應源的興趣已降低。

此事或許只是反映出Browse項目的開發前景正面臨不確定性。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國內的同類競爭項目卻進展迅速﹐將在勞動力和設備方面與Browse項目產生競爭。

其他幾個傳統的LNG項目﹐如雪佛龍公司(Chevron Co.)運營的Gorgon、Wheatstone項目等﹐目前看來很可能會先於Browse投產。中國石油與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Corp.)、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已簽訂數項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將獲得後兩家公司在Gorgon項目中的部分天然氣產品分成。

此外﹐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格列士敦(Gladstone)港還計劃建設多座以煤層氣為原料的LNG接收站﹔而伴隨浮式LNG技術的發展﹐遠離澳大利亞海岸的海上氣田可能會很快得到開發。

中國石油目前計劃在中國建設至少4座LNG接收站。對該公司而言﹐保留盡可能多的選擇或許不失為明智之舉。

David Winning

美國12月汽車銷量回升不足以提高利潤

摘自2010年1月5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12月汽車銷量回升不足以提高利潤

隨著汽車銷量顯現持穩跡象﹐美國汽車廠商必須應對利潤率等更多平常的挑戰。

汽車廠商週二將先後公佈12月汽車和輕型卡車銷量報告。很多經濟學家和分析師預計﹐去年12月的汽車銷量折合成年率至少有1100萬輛。

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分析師說﹐不包括受美國政府“舊車換現金”計劃提振的月份﹐去年12月美國汽車銷量將創下2008年9月以來的高點。

汽車整體銷量等經濟復蘇跡象可能會令人振奮。但有跡象顯示﹐單是銷量增長已經不再足以令人興奮﹐因為分析師正在分析汽車廠商的銷量類型。

分析師希望看到汽車廠商持續降低對批發銷售依賴的證據﹔批發銷售的利潤率較低﹐汽車廠商長期倚重這一銷售類型以提振銷量。

一般來說﹐汽車廠商在12月要努力實現銷量目標﹐一定程度上會依靠面向地方政府或租車公司的批發銷售訂單。

這些買家可能不太會在能提振汽車廠商利潤的各種購車選項上花錢。

雖然批發銷售可能會幫助汽車廠商保住市場份額﹐但依賴此類銷售可能會損害到廠商的利潤率﹐影響到汽車的轉售價值﹐一些人認為﹐這還會降低汽車品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汽車網站Edmunds.com的行業分析主管卡德威爾(Jessica Caldwell)說﹐汽車廠商可能會沉迷於此﹐他們必須有一個健康的銷售類型組合。

巴克萊資本的汽車分析師約翰遜(Brian Johnson)說﹐在底特律汽車公司中﹐福特汽車(Ford Motor)似乎在控制對批發銷售的依賴方面進展最為明顯。

福特汽車曾被認為是最為依賴批發銷售的一家汽車廠商﹔在該公司持有汽車租賃公司Hertz的時候﹐這個問題尤為明顯。福特汽車在2005年出售了Hertz。

分析師目前還不太清楚克萊斯勒(Chrysler Group)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新管理層會怎樣在市場份額和利潤率之間實現平衡。

約翰遜說﹐即便汽車銷量折合成年率確實達到了1100萬輛﹐但如果批發銷量所佔比重過大﹐可能會促使市場擔憂美國汽車廠商是否已經改變了原先的舊策略。

Matt Phillips

忘掉克魯格曼 中國可能迎來V型復甦

摘自2010年1月5日華爾街日報

忘掉克魯格曼 中國可能迎來V型復甦

貿易戰能否威脅到中國前進的步伐?

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新年夜刊於《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專欄罕見地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寫道﹐中國實施重商主義政策﹐將貿易順差刻意保持於高位。而在當前的蕭條世道下﹐坦白地說﹐這種政策是掠奪性的。

我們過去幾年中一直在《MarketWatch》上小聲抱怨中國在匯率政策上的重商主義。那只是我所抱怨的一部分﹐那就是中國的經濟繁榮是政府一手促成的﹐因此也難以預料。

克魯格曼由此得出結論:現在的實質情況是中國的重商主義是個日益嚴重的問題﹐而且這種重商主義的受害者在貿易對抗中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所以我敦促中國政府重新考慮自己的固執想法。否則現在就被人抱怨的、溫和的貿易保護主義將只是更大規模行動的開始。

我猜中國人意識到了這是美國統治階層的(最終)發話。

中國人最好能明白這一點。

不過﹐儘管我怨言多多﹐事實上一直有人能在中國掙到錢。

我拜讀了看好中國市場的崔彭(Jim Trippon)撰寫的文章。他主筆的《中國股市文摘》(China Stock Digest)剛剛發行了1月刊。他對這些問題是否有所感覺?

答案是否定的。崔彭說﹐總地來說﹐天邊沒什麼烏雲﹔中國似乎準備好了迎來V型復甦。

崔彭舉出了眾多事例來說明中國政府進行了干預﹐但這些似乎沒有給他帶來困擾。他寫道﹐國有銀行大規模放貸以及價值5,86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大大推高了中國的貨幣供應規模﹔截至11月底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9.74%﹐10月底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幅也和這差不多。

崔彭探討了中國經濟過熱的風險﹐但是官方聲明給他吃了定心丸(儘管這些聲明在我看來有些雕琢的意味)。

他引用中國總理溫家寶的原話﹐即一些城市房價上漲“過快”﹐應該用稅率和貸款利率的方式來穩定房價。

崔彭對此評價說﹐中國2010年經濟過剩的風險是明晰而且近在眼前的﹔但是中國政府計劃盡最大力量動用中國經濟的引擎﹐只有在必要時才會給它降溫。

不過﹐他補充指出(從幾個角度講均頗為令人擔憂):在過去差不多100年時間里﹐汽車業一直是美國工業的中流砥柱﹔但是﹐隨著中國購車狂潮的持續翻湧﹐中國正在美國深陷低迷的汽車工業中挖掘值錢的資產。除了提高國內汽車消費以外﹐北京方面對汽車行業還有更高的目標﹐即中國政府希望效仿日本和韓國打造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工業﹐將中國品牌銷往世界各地。

能做到嗎?說到比做到容易。

崔彭倒也不是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他寫道:我們預計2010年對選股者是個考驗。在經濟刺激計劃以及大規模放貸的推動下﹐中國經濟將繼續高速增長﹐很多公司的股票會飆升。但是﹐由於金融危機帶來的後續影響將繼續影響全球金融體系的信心﹐中國也將經歷相當大的波動。迪拜危機只是全球復蘇之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之一。

崔彭在新一期雜志中推薦了幾只新股﹔為了保護訂戶的利益﹐我不能在這裡一一列舉。以下兩個公司被他列為“持有並觀察”:中國鋁業公司(Aluminum Corp. of China)和新浪(Sina Corp.)。

Peter Brimelow

克魯格曼:和中國打一場貿易戰吧

摘自2010年1月5日華爾街日報

克魯格曼:和中國打一場貿易戰吧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12月31日發表專欄文章《屬於中國的新年》(Chinese New Year)﹐反映出在美國如何應對中國貿易順差的討論中一種越來越怨忿的情緒。這位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不顧主流經濟學界普遍認同的自由貿易﹐讚成用保護主義來解決美國就業不足的問題﹐基本上是在問中國有沒有膽量通過大量拋售其美國國債儲備來做出反應。

專欄文章完全推翻了有關美中貿易關係的固有思路。幾十年以來﹐研究經濟學的人都被一再灌輸﹐1929年正是以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關稅”(Smoot-Hawley Tariff)為代表的日益升級的貿易保護主義﹐把全球經濟送進了棺材。克魯格曼用讚成的口吻引述最近去世的凱恩斯派經濟學家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的話說﹐當就業“低於充分水平”時﹐重商主義政策實際上是恰當的。

同樣﹐北京拋售所持大量美國國債的可能性常常被視為一種在世界末日才會發生的事情﹐克魯格曼對這一前景卻頗為樂觀。他在文章中說﹐中國這樣做﹐可能會讓美元對其他貨幣貶值﹐但這對美國的競爭力和就業來講 ﹐是好事而不是壞事﹔所以如果中國人真的大量拋售了美元﹐我們應該跟他們說聲謝謝。

讀者或許希望克魯格曼提出更多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但除了簡短地引用薩繆爾森的話以外﹐他基本上沒有解釋為什麼保護主義是就業不足的恰當應對措施。他還說﹐中國購買美國債券的行為對美國利率影響不大甚至沒有影響。估計很多經濟學家會對此持不同意見。

令人吃驚的是﹐新年伊始﹐美國最受推崇、影響力最大的經濟學家之一實質上在喊著要和中國打一場貿易戰。克魯格曼這些主張與工會和某些議員多年來所說的很相似 ﹐而這些主張常常為重要經濟學家所駁斥。克魯格曼稱中國的匯率政策是“重商主義的”﹐是“掠奪性的”﹐語調之尖銳﹐比得上任何一位反華派議員。這場辯論的方向似乎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且對中國不利。

Aaron Back

Monday 4 January 2010

諾貝爾經濟學家看淡未來10年美國經濟

摘自2010年1月4日華爾街日報

諾貝爾經濟學家看淡未來10年美國經濟

幾位頂尖的經濟學家週日表示﹐未來十年美國經濟狀況可能和剛剛過去的十年一樣糟糕﹐因為更加謹慎的美國人增加儲蓄額﹐且勞動大軍的能力出現下降。

經濟學家們稱﹐預計美國2009-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接近1999-2009年期間1.9%的年平均增長率﹐這是二十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經濟出現的最差表現。

哈佛大學經濟學者、里根政府時期的經濟學家費爾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警告稱﹐美國在2009年下半年實現了經濟復甦﹐但政府刺激計劃是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而這種刺激因素將在2010年逐漸減退。

生產力方面的專家喬根森(Dale Jorgenson)稱﹐對美國經濟持悲觀態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預計﹐勞動力質量的惡化導致未來十年生產率年增幅將由過去10年的2%降至1.5%。

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稱﹐美國未來幾年儲蓄率將可能大幅走高。

而樂觀的一面是﹕經濟學家稱﹐中國和印度會繼續推動全球經濟向前發展﹐從而帶動美國經濟的增長。

貝南克﹕美聯儲必須對加息持開放態度

摘自2010年1月4日華爾街日報

貝南克﹕美聯儲必須對加息持開放態度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美聯儲)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週日表示﹐雖然加強監管依然是避免危機重演的最佳途徑﹐但美聯儲必須對加息持開放態度﹐以防止未來資產泡沫再度萌生。

貝南克表示﹐應該盡一切努力強化美國的監管體系﹐以防止這場可能是現代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重演。

但貝南克在美國經濟學會(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的年會上同時表示﹐如果沒能進行適當的改革﹐或者所進行的改革不足以防範金融風險的纍加﹐那麼美聯儲就必須仍對動用貨幣政策作為輔助工具持開放態度。

批評人士一直認為﹐美聯儲在2000年初過長時間地將利率維持在過低水平助長了房地產泡沫﹐從而為最近這場金融危機埋下了禍根。這些批評人士還認為﹐由於美聯儲自2008年12月份以來一直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歷史低點﹐新一輪泡沫可能正在形成。

雖然貝南克承認2000年初的貨幣政策具有适應性﹐但他同時指出﹐美聯儲及其他銀行監管機構對不良抵押貸款的監管鬆懈﹐以及全球資本流動過剩﹐才是助長房地產泡沫的主要因素。

貝南克稱﹐對於如何在新時代制定最佳貨幣政策以及如何應對威脅金融穩定的風險﹐美聯儲顯然仍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保持靈活和開放的頭腦將是未來成功制定貨幣政策的關鍵。

在談到美聯儲未來將取消為抗擊金融危機而採取的非常規刺激措施時﹐貝南克表示﹐美聯儲已為此制定了一個強有力的策略。

貝南克稱﹐這一策略既包括上調美聯儲向銀行支付的準備金利率﹐也包括美聯儲一直在測試的回籠金融系統資金的多種措施。

美聯儲上週公佈了向銀行出售附息定期存款安排的建議方案﹐一旦美聯儲決定收緊政策﹐該工具可幫助吸收經濟中的過多流動資金。

美聯儲也在嘗試另一個工具──逆回購協議。通過該協議﹐美聯儲賣出手中部分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證券買家的資金將從銀行轉移至美聯儲﹐從而有助於消除銀行系統中的過多資金。

美投資經理預測通脹將會上升

摘自2010年1月4日華爾街日報

美投資經理預測通脹將會上升

泰得福德(Bill Tedford)正鼓勵投資者針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的言論進行反向押注﹔貝南克這個月對一群華盛頓地區的商業領袖說﹐通貨膨脹可能會從當前水平逐步下滑。

20 多年來﹐泰得福德一直為總部位於阿肯色州小石城的Stephens Inc.運營債券投資組合﹐業績高於基準水平。雖然貝南克認為經濟疲軟可能會推動通貨膨脹下滑﹐但泰得福德說﹐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表現出來的通貨膨脹勢頭已經很明顯﹐並可能在2010年和2011年繼續走高。

泰得福德和Stephens已經開始鼓勵客戶將更多資金投資於木材、石油和天然氣、農業大宗商品、工業品以及貴金屬﹐這些都是通常應對通貨膨脹上揚的投資好去處。

泰得福德說﹐通貨膨脹可能會從我們目前看到的水平呈現爆炸式上升。

這些天來﹐美國各地都在爭論美國財政政策是否會令美國面臨一波通貨膨脹以及未來的通貨膨脹前景會有多糟。以泰得福德為代表的一群人擔心﹐目前充斥美國經濟的大量資金可能只會推動通貨膨脹上揚。

與泰得福德意見相同的還有對沖基金經理鮑爾森(John Paulson)﹐他因押注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會崩潰而獲利數十億美元。鮑爾森正在創辦一家新的黃金基金﹐他今年秋天早些時候在一個投資會議上說﹐美國不斷膨脹的貨幣基數就是通貨膨脹的前兆。

泰得福德20年來一直管理的一個投資組合﹐目前管理資金已經達到了約12.5億美元﹐其中包括8億美元的政府債券。在這一期間﹐他經審計的投資業績一直在1 年期、3年期、5年期、10年期、15年期和20年期內高於基準的巴克萊美國中期國債指數(Barclays U.S. Intermediate Government Bond Index)。在截至9月30日的12個月﹐泰得福德投資組合8.87%的回報率較該指數高出了2.6個百分點。

由於泰得福德的投資重心是沒有風險的美國國債﹐他唯一關注的問題就是聯邦經濟政策和通貨膨脹前景。這些天來﹐他倚重了20年的模型始終顯示通貨膨脹正在浮出水面。

泰得福德模型的關鍵數據是貨幣基礎﹐主要是流通貨幣以及儲備銀行存放在美聯儲的資金。他說﹐從長期來看﹐通貨膨脹會緊密追隨超過經濟增長的貨幣基礎漲勢。

泰得福德的模型預計﹐往績12個月CPI將在今年年底轉為正值﹐在2010年底升至3%或4%﹐在2011年中漲至5%或6%。如果一些冗余儲備開始如泰得福德所預計的那樣開始流入銀行體系﹐那麼通貨膨脹的上升幅度可能還會高得多。

對沖基金經理鮑爾森在9月份的一個投資會議上對與會者說﹐貨幣基礎已經以歷史性的速度上升。他的對策就是持有黃金﹐因為如果通貨膨脹上升﹐黃金價格會比現在漲得更高。

鮑爾森在會上說﹐雖然不斷增加的貨幣基礎和通貨膨脹之間存在差距﹐但經濟的增長速度不足以吸納銀行體系內的所有資金﹐這樣的話﹐通貨膨脹就成了最有可能的結果。鮑爾森的發言人拒絕對此置評。

泰得福德說﹐通貨膨脹勢頭已經顯而易見。雖然10月份未經調節的CPI同比數據顯示物價下滑了0.2%﹐但1月份以來的今年走勢顯示物價上漲超過2.3%。

並非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同泰得福德的假說。加州州立大學海峽島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Channel Islands)的經濟學教授孫文松(Sung Won Sohn)說﹐你不能僅憑貨幣基礎就對通貨膨脹下結論。他說﹐雖然貨幣基礎在增長﹐但貨幣在經濟中的流通速度卻在下降﹐這意味著物價壓力很低。

高盛(Goldman Sachs)高級經濟學家蒂爾頓(Andrew Tilton)說﹐雖然貨幣基礎會影響通貨膨脹﹐但推動貨幣流通的是銀行的放貸意願和私營行業的貸款需求這兩大因素。蒂爾頓說﹐這方面的底線是貨幣基礎要很長時間才能逐漸轉化為通貨膨脹﹐到那時美聯儲會採取緊縮立場。

當然﹐泰得福德的模型也曾令人失望。2004年夏天﹐該模型預計通貨膨脹會隨美聯儲開始上調當時在1%左右的利率而抬頭。但美國國債走勢怪異﹐非但沒有像以往一樣上升﹐反而走低。

在兩年時間里﹐泰得福德的債券投資組合一直落後基準水平至多1.2個百分點。他說﹐那是我們一段非常痛苦的時期﹐我們的模型對通貨膨脹判斷正確﹐但通貨膨脹和利率之間的互動關係卻沒有遵從常規走勢。

但他說﹐模型在過去20年里一直非常準確﹐是我們業績領先於基準水平的支柱。

Jeff D. Opdyke

美國聯合鋼鐵工人工會狀告中國製鑽桿傾銷

摘自2010年1月1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聯合鋼鐵工人工會狀告中國製鑽桿傾銷

美國聯合鋼鐵工人工會(United Steelworkers)和四家美國鋼鐵製造商的代表律師週四表示﹐他們已經提出訴訟﹐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鑽杆徵稅。

這是針對中國製鋼鐵最新的一樁訴訟。美國製造商在訴訟中稱﹐中國製鑽桿一直在向美國市場傾銷﹐導致美國工人失業及工廠關閉。

律師Roger Schagrin表示﹐新訴訟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鑽桿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去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鑽桿總計2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將在20天內決定是否對此展開調查。

美國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下降

摘自2010年1月1日華爾街日報

美國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下降

美國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降至18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表明勞動力市場或許已經好轉。

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週四發佈的每週報告還顯示﹐持續申請失業救濟超過一週的人數也繼續下降。

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截至12月26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下降22,000人﹐至432,000人﹐為自2008年7月19日以來的最低水平。

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之前預計﹐12月26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將增加3,000人。

美國勞工部將截至12月19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從此前公佈的452,000人修正至454,000人。

截至12月19日當週持續申請失業救濟超過一週的人數減少57,000人﹐至4,981,000人。

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的四週移動平均值減少5,500人﹐至460,250人﹐創2008年9月20日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也是連續第十七週下降。

截至12月19日當週享有失業保險的勞工失業率為3.8%﹐與前一週持平。

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當週﹐密歇根州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的增幅最大﹐達8,382人﹐主要受汽車業裁員人數增加影響。這一數據未經季節性因素調整。

田納西州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的降幅最大﹐為2,972人﹐但未說明原因。

央行官員﹕外匯儲備投資石油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摘自2010年1月4日華爾街日報

央行官員﹕外匯儲備投資石油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中國央行高級官員週一表示﹐使用外匯儲備直接投資石油等戰略物資是必要的、可行的。

這是中國官方迄今為止就使用外匯儲備購買石油發出的最清晰的信號。

中國央行瀋陽分行行長盛松成週一在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上撰文稱﹐使用外匯儲備直接投資石油等戰略物資是必要、可行的﹐但應由專業投資公司來操作﹐他們需要的外匯可以從外匯市場或央行購買。

盛松成還表示﹐中國美元外匯儲備是否損失﹐根本上取決於美元實際購買力是否下降﹐取決於美國是否發生通貨膨脹﹐而與美元是否對外貶值並無直接聯繫。

他還表示﹐外匯儲備的增加會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但人民幣是否升值及如何升值還取決於很多因素。

中國截至2009年9月末外匯儲備為2.27萬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一。

過於龐大的外匯儲備將會加劇中國基礎貨幣的投放﹐因而引發了官方、市場、學者等各方面對如何管理外匯儲備的討論。而在討論中﹐部分人士一直建議中國使用外匯儲備購買石油、礦產等大宗商品。

中國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維持升勢

摘自2010年1月1日華爾街日報

中國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維持升勢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 Purchasing, 簡稱CFLP)週五公佈﹐中國12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升至56.6﹐高於11月份的55.2﹐顯示國內製造業連續10個月保持擴張。

該指數高於50表明製造業活動處於總體擴張狀態﹐低於50則反映製造業出現萎縮。

據CFLP週五公佈的數據﹐當月從業人員﹐進口和新訂單等分類指數出現上升﹐而儘管出口訂單指數出現回落﹐但仍保持在50這一臨界點之上。CFLP採購經理人指數由11個分類指數組成﹐是根據對國內700多家企業的調查結果編制的。

最新採購經理人數據預示中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速將可能達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高水平。第四季度CFLP採購經理人指數平均為55.7﹐為2009年各季度中最高水平。

CFLP分析師張立群在公告中表示﹐12月份採購經理人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復蘇勢頭得到進一步鞏固﹐但不宜對此過早樂觀。

張立群指出﹐12月份購進價格指數由11月份的63.4升至66.7﹐這表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說明在企業發展環境發生變化的同時﹐企業應著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12月份指數的11個分類指數中﹐9個出現上升﹐1個出現下降﹐還有一個合上月持平。

12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由11月份的53.6降至52.6。

在上升分類指數中﹐從業指數升至52.2﹐高於11月份的51.1﹐新訂單指數升至61.0﹐11月份為58.4。

進口訂單指數小幅升至52.5﹐11月份為52.2﹐生產指數升至61.4﹐11月份為59.4。

CFLP採購經理人指數是中國每月發佈的第一個經濟數據﹐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和12月份的其他經濟數據將於本月晚些時候發佈。自2009年初以來﹐在政府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提振下﹐中國經濟一直保持穩步回升。